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4KB ,
资源ID:1279120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279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俄语中人称的同义现象.doc)为本站会员(滴答)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俄语中人称的同义现象.doc

1、俄语 中人称 的 同义 现象 摘要: 人称 意义的载体在俄语中主要是人称代词和动词的人称形式。各种人称形式除了能表达基本的语法意义外, 还有许多转义用法,即 在一定的 语境下 某 些 人称形式在意义上可以与其他人称形式 构成同义 现象, 但它们在修辞色彩上会有一定的差别,在同义 替换过程中,一些人称形式 获得补充意义和表情色彩, 能表现出说话者的各种主观态度 。 关键词: 人称 形式 同义 代替 修辞色彩 人称是表示行为或特征的主体与说话者之间 关系的一种语法范畴。在俄语中能够表示人称意义的主要是人称代词和动词的人称形式。另外,疑问代词 和 普通名词也具有第三人称的意义。各种人称形式除了能表达

2、基本的语法意义外,还有许多转义用法,即在一定的语境下某些人称形式在意义上可以与其他人称形式构成同义现象,但它们在修辞色彩上会有一定的差别,在同义替换过程中,一些人称形式获得补充意义和表情色彩, 能表现出说话者的各种主观态度。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人称的同义 现象 。 1. 代 替 代替 的用法包含着比较复杂的主观情态意义, 80 年语法就指出,这种用法有时是“为了达到自我肯定或者提高说话者在谈话对方、听着心目中的威信的目的”。( , 1980: 534)除此之外, 这 种用法 与 它 的发展历史有关。在旧俄时代曾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 代替 的情况:一种是封建帝王用 代替 (即所谓的“ ”),这种用法

3、能体现说话者的高傲和威严;另一种是农民用 代替 即所谓的“ ”),这时表示的则是 农民 受凌辱和无社会地位的意思。与这一历史有关,在现代俄语中,用 指代说话者自己时就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意味:有时能显出很自信,甚至很傲慢的态度,有时能表现出说话者的谦虚和平易近人,而有时则带有讽刺、玩世不恭、开玩笑和不拘礼节的意味。这 些要根据交谈双方各自的社会地位和相互关系而定。 这一用法首先多见 于政论和科学语体中,也用在开会发言,作报告,讲课等场合, 教师、作者、演讲者为了表示自己也是全体参与成员的一份子,号召听众和读者去参加一个共同的工作,经常用 代替 , 称作 “ 作者的 ” ( “ ” ) , 例如 :

4、 .() 在有关词组的那一部分我们将会分析几类不同的状语 . . 今天我们要讲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高加索的囚徒。 . 我们来说明语言和思维的联系。 以上各句中的复数第一人称代词 只是指作者本人,其意义相当于单数第一人称 代词, 代 替 的用法 表现了 作者 与读者 或听者 一起参与的意味, 它 使作者的叙述有“谦逊 ”的色彩 。 如果各句中的动词换成单数第一人称 代词 ,那么原有 的修辞色彩就会 消失。 代 的用法 也常出现在编者的语言中,称作 “ 编者的 ” ( “ ” ),例如: . 我们建议手稿再 做一些更改 。 这里的 其实指的是编者自己,有自谦的意味。 十月革命前,在沙皇的文告和信函中

5、常用 代替 ,称作“帝王的 ” ( “ ” ),它表示庄重的赞颂和至高的尊严。 例如: : , ; ; ; , .() 公爵:男爵,您的忠诚,本公爵一清二楚;您是祖父的挚友 ;家严对您也很尊重;而我一向认为您是忠诚而勇敢的骑士。 革命前 ,在粗俗的有城市市民习气的农民中,也常用 代 ,称作 “ 农民的 ” ( ),这说明了革命前的农民饱受折磨,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独立的个性,不能把自己从他所属的那一类中区分出 来。 例如: , , . . ? . , , .(. ). “ 老爷,您拿走吧,我便宜卖给你,小马驹已经完全累了。 ” “ 你从哪里来? ” “ 我从乡下来。我的木柴很好,很干燥。 ” 在日

6、常谈话中, 用 代替 表示 说话人想强调个人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别人的尊重;或者相反,说话者想缩小、贬低个人 的作用,免得引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 例如: : , ! () 老头子有机会也喜欢显摆自己,说什么“老子我也在上流社会混过!” ? . . ( ) 我 会成什么人物 , 到时候 你就高攀不上啦,等着老子给你露两手吧。 . . () 莫尔恰林 我官位显赫。 例 和例中的 就表示说话者想提 高在听着心目中的威信,以引起别人的尊重。而例的 却表示说话者有意贬低自己,带有讽刺的色彩。 另外,在俄语中表示“我和某人一起(做某事)”时,一般不说 -. . , 而是说 -. .,例如: = , /

7、= /, = , = 等。这是因为人称代词 的意思是: (), 严格说,它并不是 的复数,因为说话人只能是一个人。但一般总说 是复数, 是单数,仿佛 是许多 构成的。因此,代词 + 表示共同行为或共同特征的结构中, 表示和 结合的 。例如: (10) , . () 这就是我和你生活过的那个世界。 (11), , , . (. ) 过去我同他经常一起划船,我摇桨,而他掌舵。 (12) , .(. ) 我刚和你妈妈离别,就总思恋起她来。 (13) , . , .() “您说得对,”亚历山大 彼得洛维奇同意说,“让我想想,我与您能采取什么措施” 以上各句中的人称代词 表示的都是 的 意义 。 当然,

8、 -. 组合中前置词 后的部分除了人称代词外,可以大量使用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例如: (14) , , . 于是我与兔子进行了争论,谁跑得更快:是我还是它。 () , , . 于是我与韦罗奇卡和她的妈妈一同步行,但我不知道,该谈些什么。 另外, -. 组合表示一种共同、联合的意义时,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分不出主次,它们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而 , () 等组合作主语时,强调的是第一个代词,谓语用单数,与第一个代词一致,试比较: (15) . 32 . 今天这日子对我非同一般, 32 年前的今天我与叶戈雷奇结了婚。 (16) . , ? ( ) 我同瓦尔瓦拉一起回来,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安? 前一

9、个例句中的 和 是并列的关系,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谓语用复数,而在后一个例句中强调的是 ,所以谓语用单数。 人称代词 , 也有这种用法: = , = () 。谈话语中很少使用 ,这种结构有人为制造的性质。 2. 代 替 这种用法一定要有上下文或语境的支持,也就是说,上下文或语境可以迫使听着把 理解成指代听着自己的可能性, 这种修辞用法可 表示重复的 、经常发生的 行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泛指意义 。 例如: . , , , . () 我工作得太过度了,奶妈呀。从早到晚我总是东奔西跑,一会都不能休息,就连夜晚睡在被窝里,我还是提心吊胆, 深怕又给拖出来给人家看病去 在上面这段话中阿斯特洛夫说的都是自

10、己,这段话可以改用单数第一人称 形式 来表示 : , , , .但是更改后的语句和原语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第二人称形式 所表示的 并不是单独一次的行为,而是持久的经常的行为,因此在用第一人称 形式 替换时,可以作这样的补充: .(一到夜间躺下来,总是提心吊胆、害怕 )。其次,第二人称 形式 获得一定的泛指意义,说话人自己反而退隐到次要地位。此时,前后文中一般都有代词 或动词单数第一人称形式,否则,说话人完全隐退, 就完全获得泛指意义。 . . 认为,单数第二人称 形式 之所以能指代说话人自己,是因为这一人称形式 有概括意义,与该人称有关的行为或特征对许多人或所有的人来说都带有普遍性。另

11、外,“第二人称形式所表示的并不是单独一次的行为,而是持久的、经常的行为”。 (. . , 1985: 231)。 3. ()代 替 当说话人不愿意、不好意思、或不便 直接谈论、评断自己,意识里仿佛觉得他是从第三者的立场来叙述自己时,即 . . 说的把自己的意见“客观化”时,用 ()代替 。 列夫 托尔斯泰在描写娜塔莎 罗斯托娃 的想法时,就使用了这种手法: , , . , , - , . 这可奇怪,我是多么聪明,并且 .她多么可爱, 她自言自语地用第三人称继续说着,并设想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最最聪明、最最漂亮的男人在说她。 这种用法含有一种特殊的客观意味, 并且说话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感到怀疑,例

12、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树林中的人物涅查斯特里捷夫说过这样 一句话: , .不能,涅查斯特里捷夫是不能受这样的委屈的。 杜来林在肖像画家涅斯基洛夫 一书中举出了一个很特殊的例子,说明讲话的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谈论自己,想尽量客观地、带有几分怀疑的语气在谈自己的想法,他写道: (. ) “ ” . 1928 , 3- : .( ) . “ ” ., “ ” , “ ” . 他(涅斯基洛夫)早就打算画一张“抒情肖像画”,于是就把这个念头和女儿的一张新画像联系起来了, 1928 年 4 月涅斯基洛夫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对我写信说: .(即米哈伊尔 瓦西里耶维奇 涅斯基洛夫 ) 打算在夏天给他的女儿薇拉画一张画

13、像,一张“抒情肖像画”,咱们等着瞧吧,老头是否还有这种“能耐”,或者这只是一个“傻念头” . 在这里涅斯基洛夫在谈论自己时用到了第三人称,说 明他对自己的想法感到怀疑,他也不确信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 这种用法还可以表示气愤、不满,同时带有一定的戏谑意味。说话人借此避开公开 、直接地地讲话,仿佛在谈论一个不在场的人。例如: . () . . . ( .) (. ) 然那 (恶狠狠地)您找谁 阿廖莎 然那 然那 她不在家(想关上窗户) 4. 代 替 这种用法可以使说话者本人的意见和一般性的论 断融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 的对话中,与那些固执的人交谈时 常常采用这种形式, 此类替换的意义在于 “ 有意

14、消除主语,加强行为者的概括色彩 ” 。 ( , 1974: 179) 在 这种情况 下,句中动词主要是 , 等表言语意义的 词 ,通常是 () , , 等组合, 通常用以强调说话者刚说过的或接下去要说的话, 一般后置。 例如: , . !() 请您放开它,我跟你说话呢 .这是我们的猫。 , ! , . () 伊凡,我对你说什么了!既然我对你说了,你应该立马完成 ! , , ! 人家跟你说这 不成,而你总是那么固执! 虽然说话的人采用了这种形式说话,但是听的人仍然会感到那是说话人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它的特点。 有时其他动词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也可以表示单数第一人称意义的情况,例如万尼亚舅舅中的一段对

15、白 : . , , . . . . , . - , . 索尼娅 万尼亚舅舅,你又跟医生喝多了 .这和你的年纪真是不相称啊。 沃伊尼茨基 这和我的岁数有设么关系,既然没有过真正的生活 ,那就只好生活在梦幻里了。 这里沃伊尼茨基虽然用了复数第三人称 ,但我们明显感觉到他谈论的是自己。 5. ()代 替 ( ) 讲话者为了表示对谈话对方的谴责、不满、轻蔑和批评,为了避免直言不讳地指责对方,用 ()代替 ( ),这时讲 话者 好像忽视了 谈话对方的存在 ,把他排除在谈话之外,这使说话者的言语具有一定的轻视、刻薄的意味 。 例如: , , , ! (.). 喂,你把掉的东西捡起来,而 他 还站在那儿欣赏

16、。 (冈察洛夫) 这种用法也表示说话者好像不是在跟对方讲话,而是 把自己内心关于对方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了出来 ,对方好像不在面前。 这种用法表示对对方的行为 不满、 惊讶或疑惑不解。 例如在契诃夫的剧本 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 . , , ; , , , . (). , ? 特里波耶夫 .我呼唤你,我吻你走 过的土地;我的眼睛无论朝哪儿看,我都看见你的脸,看见你那温柔的微笑,它会在我那美好的岁月里放射光芒 . 妮娜(茫然地)他为什么说这个,哎呦,他为什么说这个? 通过对白内容可知,这里的 实际上指的就是特里波耶夫,这表现出妮娜对特里波耶夫的话感到不以为然。 在谈到对方时,忽而用第二人称,忽而用

17、第三人称,这表明两种形式是有 区别的,在三姐妹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到同时用这两种形式的情况: . . , . , . (). Amo, amas, amat, amamus, amatis, amant. (). , , . , , . . , , . 库利金 我这就回去 .我的美丽的好太太 .我多爱你,我的唯一。 玛莎(生气地)我爱,你爱,他爱,我们爱,你们爱,他们爱。 库利金(笑了)可别说,她真的可爱极了!我跟你结婚实际上已有七年了,可是总觉得就像昨天结的婚,这的确是真话!可别说,你确实是一个可爱的女人。 从这一段对白中可以看出 是指的库利金的妻子。 6. 代 () 这种形式表示 “ 说话者

18、和 交谈者 仿佛是一个 人,一般含有同情和温存的意味”。( . . , 1985:238) 这种用法常见于长者对年轻 人,大人对儿童的言语中。例如: , ! 好啦,咱 吃饱了吧 ! ? 咱们 睡得怎么样? ? 咱们 上哪而去了? 如果用这种形式对大人说话,就含有一种亲密的性质,例如在契诃夫的剧本 中有这样一段话: ( ). ! ! . , . , , ! , . 特里波列夫 (妮娜把脸伏在特里波列夫的怀中低声地抽泣着 ):妮娜!妮娜 !是你呀 .真是你呀 .我早有一种预感,今天一整天我的心里紧张得可怕,啊,她终于来了,我最纯洁的,我最可爱的!我们别哭了,停住吧。 这段话中的复数第一人称形式 就

19、表示了说 话者对谈话对方的亲密性。 这种用法 也常见于医生对病人的言语中,称作“医生的 ” (“ ”), 它 表示 医生对病人的深切同情, 例如 : ? 咱们今天感觉怎么样 ?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医生 对病人 使用这种形式具有一种假装亲密的意味, 有讽刺和戏谑的色彩, 这需要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例如,在高尔基的剧本伊戈尔 波列契夫 中,医生走到波列契夫跟前问道: ! ?(你好啊,咱们 现 在觉得怎么样? ) 波列契夫回答道: . , .(不好啊,尼福特 格里高利耶维奇,你的医术有点不怎么样。 )在这里医生用复数第一人称形式询问病人 只是表面上对病人很亲密,实际上没有对病人表示同情。 服务员

20、(或营业员,销售员)对顾客的问话或建议中,用 代替 ,表示亲切、友好、热情、随便的意味。这种 可以称作“服务员的 ”( )。例如: , , -:, ? (). 服务员 走到安德烈跟前,亲切随便得问了一句:您来点什么? 7. 代 替 这种形式常用在命令式中,表示对许多人的命令,常用在口语中, 例如 : , , , , , ! 孩子们,在作战之前喝吧!孩子们,尽情吃吧! 有时说话者有意粗暴地贬损对方的尊严也采用这种形式 。 这种用法会引起谈话对方的反感、不快和厌恶等。 例如 : 马卡连柯 在教育诗谈到了对方用 来称呼他时 ,心里是如何的不快: . - : - , ! “ ” . , , . 在一个

21、冬天的早晨,我叫扎特罗夫去给厨房砍点柴来烧,我听到的却是平常 那种笑嘻嘻而带挑衅性的答复 : “你自己去看吧,你们有的是人!” 这是他第一次用“你”跟我说话。 过去几个月的情况已使得我很恼火,很失望,生气之下,我挥起手来对着扎特罗夫的脸就是一记耳光。 此外,在具有崇高庄严性质的抒情诗中,作者可以用 代替 来称呼他所描写的人物,其中也包括那些伟大的历史人物,这是在崇高庄严语体中保留运用古成分的形式之一。例如,涅克拉索夫在“纪念杜勃罗留波夫”( )一诗中,就是用 来描写杜勃罗留波夫的: , . , , . 你是多么严肃,在青春的年代 你就 能使热情服从于理智。 你教导人们为光荣与自由而存在 但是你

22、更教导人们怎样牺牲 8. 代 替 ( ) 这种用法像 代替 一样,表示礼貌 、客气、尊敬。十九世纪,这种用法一般用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的话语 里谈到“高贵人”的场合。 它带有明显的 奴颜婢膝、巴结逢迎的色彩, 常见于 19 世纪的文学作品中。 在现代俄语中这种用法已很少见,偶尔在口语中用 表示 或 可能是为了开玩笑,也可能是为了讽刺某人,还有可能只是一种俗语现象。例如: - - (.). 某位先生来问过您。(托尔斯泰) (3) - , ! ? !. ! . -, . . , . .(. ) “瞧,这就是她,这就是我过的日子! 你看见了吧,这个人有 多狠心呦!多狠心呦!” 怪人安慰起哥哥来。 “算

23、啦,别难过啦,别这样。其实,她的心倒一点也狠, 就是有些神经病。我家那口子也这样。 ” 例 中的动词复数第三人称形式很明显具有低三下四和巴结逢迎的色彩,而例 (3)中的 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人,他这里说的 指的是他弟弟的妻子,所以这里用 代替 是一种俗语现象。 9. 代替 () 在个别情况下,说话人和第三者的关系,比较密切,用 代替 (),仿佛说话人把自己也包括在内,和第三者站在一起,好像把自己也看做其行为的共同发 出者或特征的共同所有者。 例如: (1) . , / , / . . , ! -/ ? () 莫尔恰林 且慢,我拖延时间不结婚,好另打主意。 丽莎 怎么说这个话,先生!我们小姐心中

24、可只有您一个人! 是 小姐的女仆,这里的 代替 ,指 。 (2) 接生婆把新生儿抱给孩子的父亲看时说: -. , . , ! (. ) “等等,这就给你。来,咱们给爸爸瞧瞧,长得多好看 啊!” 这里的 实际上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 以上就是 俄语人称形式的同义现象。 人称形式在同义替换 过程中会体现出一定的修辞色彩, 人称形式之间的替换关系是十分细微的,所体现出的修辞色彩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篇章阅读或口头交际中应注意区分这些细微的意味, 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句子和篇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 M . , , 1980. 2 . . M . , , 1955. 3 ., . M . , , 1988

25、. 4 . M . , , 1987. 5 李娜 . 动词人称形式的转义用法 J . 俄语学习, 2005( 3) . 6 齐光先 . 现代俄语第一人称代词及修辞作用 J . 中国俄语教学, 1994(第 4 期) 7 齐光先 . 现代俄语第二人称代词及修辞作用 J . 中国俄语教学, 1994(第 4 期) 8 齐光先 . 现代俄语第三人称代词及修辞作用 J . 中国俄语教学, 1994(第 2 期) 9 信徳麟、张会森、华邵,俄语语法(第 2 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 张玉柱 . 俄语口语中人称的转义用法和中性用法 J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第六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