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 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河南省地形因子与县域 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摘要 (1) 1 河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 (2)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2) 2.2 分析过程 (3) 3 结果分析 (5) 3.1 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的相关程度 (5) 3.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相关程度差异及原因分析 (6) 4 结论与讨论 (7) 参考文献 (7) Abstract (8) 第 1 页 (共 8 页 ) 河南省地
2、形因子与县域经济发展 水平的相关分析 摘要: 基于近十年来的各县市人均 GDP 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 , 分析河南省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 ; 基于美国 SRTM-DEM 数据,在 GIS 平台下,通过对 SRTM-DEM 数据的前处理, 制作了河南省数字高程模型( 90 m 90 m) 并 提取了河南 省各 县域的平均海拔高度值 。 对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地形因子做相关分析 ,揭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地形因子的关系 。 结果显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地形因子的相关 程度越来越显著,并且 浅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山区县域其次 ,低海拔平原区县
3、域经济普遍落后 。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地形因子;相关分析 ; 人均 GDP;河南省 近年 来 ,河南省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总量水平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 , 但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留出了空间 , 但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将会给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可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1。 不少学者 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 研究的较多 ,樊新 生等( 2005)分析了河南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 进程,得出工业发展的水平差异是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
4、 雒海潮( 2006)运用 GIS 技术,得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成因有 : 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市场化优势;杨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提出河南省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人口密度、各地区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县域经济第二产业比重 2。 这些文献为分析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影响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众多 ,本文 从县域地形因子的角度探讨区 域经济差异。 基于近十年来的各县市人均 GDP 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 ,综合运用 ArcGIS9.3 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并提取各县市的 DEM 地形因子获得高程数据, 以河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和各
5、县域地形因子特征为主要分析内容 ,对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县域地形因子做相关分析 ,揭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第 2 页 (共 8 页 ) 1 河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河南省是 一个发展中的 人口大省 、农业大省 ,拥有将近一亿的人口。同时河南省也是中国地区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之一。河南省拥有 108个县,各个县域由于受资源环境、区位条件、经济基础、 政策条件等多 方面 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通过 对河南县域经济差异的测度表明县域经济的差异呈扩大趋势 , 并且县域经济间的差异大于地市间的差异 3。 根据 2011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 201
6、0 年河南 省 108 个县中有 15 个县的人均 GDP 超过 40000元, 其中义马市人均 GDP 超过 8000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 三 倍以上, 这些区域 是河南经济最发达的县区 ; 有 46个县的人均 GDP超过 20000元 , 其中有 31 个县的人均 GDP处于 20000-40000元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是河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区 ; 有 13 个县的人均GDP低于 12000元,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 50%,是河南 经济最不发达 的县 域 4。在河南 省 经济发展 过程 中, 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 四个 市庞大的人口占全省的 37.6% 但是 经济发展水平 较低相
7、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52.7%。 在河南省内,黄淮四市与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地区相比,从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外贸出口总值等多个指标来看,均落后于其它三个经济区,形成了 “ 经济塌陷区 ” 。尤其是 2000年以来,不同区域间的发展速度差距更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年均增长 12.3%,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分别 增长 11.5%和 11.0%,而黄淮地区年均增长仅有 8.9%。发展最快的中原城市群与最慢的黄淮地区竟有 3.4 个百分点的差距 。 黄淮 四市由于远离河南 省 的政治经济中心,导致其在 经济 发展 过程 中逐渐被边缘化 ,进而导致 河南 省 的 经济发展区域 差距进一
8、步扩大 5。 2 数据处理 与 分析过程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中使用的 DEM数据来源于 国家科学数据服务平台的美国 SRTM-DEM 数据( 90 m 90 m),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 2000-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基于美国 SRTM-DEM 数据, 下载覆盖河南省的全 部高程数据模型,共分为四块, 在 GIS 平台下, 通过运用 ArcGIS9.3中的 Mosaic 工具对四块栅格数据第 3 页 (共 8 页 ) 集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 河南省数字高程模型( 90 m 90 m),然后将 获得的完整的 河南省行政区划 图 利用 ArcGIS9.3软件去除 18 个地级市行政区并
9、将处理后的行政图的 多边形 矢量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 最终将高程模型图与转化后的河南省行政区划 图进行配准叠加 并获得 平均海拔高度值;通过查询 2000-2011年 河南省 统计年鉴 , 对全部数据 去除 18 个地级市包括济源市在内的经济数据,其中对 1999年和 2000年的数据为了便 于统计与计算保留了整数位,由此 获得 河南省 108 个县域的 最 近 12 年的 人均 GDP 经济指标数据。 在 ArcGIS9.3 中利用 clip 工具对拼接后的 高程数据模型 按照河南省行政区划 图 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进行修剪得到河南省高程图 如下图 1所示: 图 1 河南省高程数据模型 从配准叠
10、加后的高程数据模型中提取 的 河南省 108个县市的 平均海拔高度值 如表 1 所示: 第 4 页 (共 8 页 ) 表 1 各县域 平均 海拔高度表 县市 高度 县市 高度 县市 高度 县市 高度 中牟县 82 汤阴县 61 襄城县 91 永城市 38 巩义市 237 滑县 57 禹州市 246 罗山县 96 荥阳市 140 内黄县 53 长葛市 97 光山县 71 新密市 261 林州市 392 舞阳县 73 新县 237 新郑市 136 浚县 65 临颍县 61 商城县 220 登封市 501 淇县 155 渑池县 597 固始县 49 杞县 62 新乡县 75 陕县 718 潢川县 4
11、7 通许县 64 获嘉县 77 卢氏县 1047 淮滨县 34 尉氏县 74 原阳县 76 义马市 524 息县 46 开封县 71 延津县 68 灵宝市 862 扶沟县 59 兰考县 63 封丘县 67 南召县 542 西华县 54 孟津县 246 长垣县 60 方城县 202 商水县 49 新安县 422 卫辉市 202 西峡县 669 沈丘县 40 栾川县 1159 辉县市 459 镇平县 237 郸城县 40 嵩县 782 修武县 494 内乡县 403 淮阳县 47 汝阳县 628 博爱县 367 淅川县 308 太康县 53 宜阳县 429 武陟县 91 社旗县 128 鹿邑县 4
12、3 洛宁县 764 温县 109 唐河县 117 项城市 42 伊川县 320 沁阳市 356 新野县 92 西平县 67 偃师市 186 孟州市 139 桐柏县 207 上蔡县 51 宝丰县 169 清丰县 47 邓州市 134 平舆县 45 叶县 110 南乐县 43 民权县 62 正阳县 61 鲁山县 387 范县 44 睢县 58 确山县 144 郏县 197 台前县 39 宁陵县 58 泌阳县 196 舞钢市 141 濮阳县 51 柘城县 49 汝南县 56 汝州市 377 许昌县 79 虞城县 47 遂平县 97 安阳县 128 鄢陵县 60 夏邑县 44 新蔡县 41 2.2 分
13、析过程 将获得的 各县市的 高程数据分别与 查询年鉴得到的 1999-2010年的人均 GDP 经济指标 数据 利用 excel 进行 相关分析,得到 12 组相关系数, 并将它们 制作成 折线 统计 图 , 如下图 2所示: 第 5 页 (共 8 页 ) 00.050.10.150.20.250.30.350.4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份相关系数值图 2 1999-2010 年 相关系数折线图 3 结果分析 3.1 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的相关程度 由检验相关系数临界值表中查得当 N-1
14、=100,为 0.05 时,其临界相关系数 =0.1946,对所计算出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检验,由图 2中查的 最小的 相关系数为 2001 年的 0.1885532,可见 0.18860.1946,则表明 1999 年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的相关程度已达到显著水平。此外由 图 2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系数值总体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这说明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的相关程度越来越显著。 再由检验相关系数表中查的在 0.001 水平下,1999 年至 2004 年相关程度呈现一般相关显著,而 2005年至 2010年的相关程
15、度呈现出极显著水平。有学者 采用 ARCGIS 提供的属性统计工具分析各县域 十几种的经济 指数与平均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得出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平均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东部平原地区经济普遍落后 ,海拔低于 200m 的平原县共 71 个 , 平均经济综合指数为 0.718, 71 个县市中只有中牟县和新郑市属经济发达县市 , 12个县市为经济较发达 , 剩 余 的经济欠发达与落后县域共 57 个 , 占平原县市 数的 80.3%; 山前平原及浅山丘陵区经济水平较高, 海拔高度在 200 600m 之间的县市数共 29 个 , 其第 6 页 (共 8 页 ) 中 5 个县域 (
16、 鲁山、宝丰、泌阳、林州、商城 ) 经济落后 , 3个 ( 汝州市、禹州市、方城县 ) 为欠发达县域 ; 其余 11 县市为经济发达、 10 个县域为经济较发达 , 两者占 72.4% ,该区平均经济综合指数为 1.14, 位居河南省之最 ;平均海拔大于 600m 的县市共 9个 , 平均经济综合指数 0.900 该区无经济落后县 ,卢氏、陕县为经济欠发达 ,栾川、 灵宝为河南省经济发达县市 , 其余 5 个县为经济较发达县 6。 3.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形因子相关程度差异及原因分析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 ,山地集中分布在豫北、豫西和豫南地区 ,丘陵主要分布在豫西北部分地区、豫西山地的东缘和豫南
17、山地北部边缘 ,多与山地相伴分布 , 平原主要分布在豫东 , 有黄河平原、淮河平 原、南阳盆地、伊洛河平原等 7。 河南省经济水平与地形因子相关程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县域经济实力高于平原县域。 河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依赖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位条件等初级生产要素的低级发展阶段 。 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南省西部也就成为了全省资 源禀赋较高的地区 。西部 山区地形复杂 ,交通不便 ,信息传输慢 ,但林、矿、水力、旅游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大 ,极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8。 以南阳西峡县为例 , 全县总面积 3454 平方公里, 但山区就占去
18、 80%,但近几年来,西峡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县,西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留住了碧水青山,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西峡针对山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整合原有产业和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了特色农业、民营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特色产业。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 目 前,全县三大特色农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 61和 63;民营工业总产值达到 87.7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98.6%,上缴税金 2.33亿元,占“两税”总数的 96%,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贡献份额达到 97%,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65%,
19、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9。 东部平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是河南成为农业大省的先决条件 , 但 也正因为如此, 东部 地区与河南省的经济中心区联系不密切 , 工业化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 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该区人口较多 ,种植业比较利益较低 ,几百年的农耕历第 7 页 (共 8 页 ) 史也使该区小农意识较强 , 缺乏市场竞争、开拓创新意识 ,因此该地区 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滞后地区 10。以驻马店平舆县为例, 该 县位于驻马店市东部,与我省周口市和安徽省阜阳市接壤。这里过去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历
20、史上十年九涝,被称为“洪水走廊”,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全 县耕地面积134万亩,人口 96万,辖 19个乡镇、街道。该县 2004年生产总值、限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只有 36.4亿元、 4.2亿元、 5032万元(不含农业税)、 6.8亿元,为“一、二、三”产业结构,农业比重高达 41%,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1。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论证得出的结论是: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 , 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原县的状况。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地形因子的相关程度越来越显著,并且浅山丘陵及
21、山前平原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山区县域其次 ,低海拔平原区县域经济普遍落后。 参 考 文 献 1 胡良民 ,苗长虹 ,乔家君 .河南省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J.地理科学进展 ,2002,25(3):268-273. 2 麻永建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研究 J.统计与决策 ,2006(2):106-108. 3 樊新生 ,李小建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21(2):70-73. 4 国家统计局 .河南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局 ,2010. 5 喻新安 ,张立刚 .河南黄淮四市经济欠发达的制度要素分析 OL.2
22、012-04-05. http:/ 6 蒋国富 , 刘长运 .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的 空 间 分 异 J. 经济地理 ,2008,28(4):636-639. 第 8 页 (共 8 页 ) 7 彭宝玉 , 覃成林 , 阎艳 . 河 南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分 析 J. 经 济 地理 ,2007,27(3):409-412. 8 张少辉 , 河 南 省 县 域 经 济 差 异 探 析 J. 河 南 商 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报 ,2006,19(5):42-45. 9 孟静 . 西峡 : 探 索 山 区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新 路 OL.2012-04-05. http
23、:/ 10 彭宝玉 ,覃成林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26(1):45-49. 11 王勤 .关于平舆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OL.2012-04-07. http:/ Based on the United States SRTM-DEM data in GIS flat, we through to SRTM-DEM data pretreatment, making the Henan provinc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90 m by 90 m) and extraction of the county
24、 of Henan province an average elevation value. The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nty terrain factors do related analysis, reveals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unty terrain fac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 shows: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
25、nan province level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errain factors related degree more and more remarkable, and shallow hills and piedmont pl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the highest, mountainous area county next, low altitude plain county economic common lag behind. Key words: County economy; Per capita GDP; DEM terrain factor; Correlation analysis; Henan province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