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危机应对中整合利用国际资源的利弊分析 摘要:文章以全球化为视角,对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利用国际资源的利弊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化解公共危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危机;国际资源;全球化 所谓危机是指 “ 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 。危机可分为一般危机和公共危机。一般危机主要局限于私人部门层面上的危机,而公共危机是指对全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利益构成威胁的状态或事件。由于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内部之间矛盾的加剧,现代社会已进入了危机频发的时期,任何国家和政府都将始终面临或隐或
2、现,或急或缓的危机挑战。如美国 “9.11” 恐怖袭击国际恐怖主义危机、“ 禽牛感 ” 、 SARS 疫情等公共卫生危机、印尼海啸、中国 5.12 汶川大地震、巴基斯坦洪灾等自然灾害危机以及 2011年 3月 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危机等,都严重危害了世界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这些公共危机事件让人们一次次地意识到,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摆在各个国家、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公共危机应对网络 公共危机由于其具有的突发性和紧急性、严重威胁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超国家属性或全球性等特点,所以在应对公共危机时需要最大可能地吸收各种社
3、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社会整体的 危机应对网络。其网络主体主要有政府、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国际资源这五个方面。其中,政府部门是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起着中心枢纽的作用,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然要承担危机管理的职责。同时公共危机应对的好坏也影响政府的形象及其公信力。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是危机应对网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人员派遣、物资援助、募集资金、心里援助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社会公众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威胁对象,因此也是危机应对的 “ 直接主体 ” 。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降低或减少公 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或损失。公众自身的
4、危机意识、危机预防和应对能力同时也是决定政府危机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国际资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愈加重要。本文将着重对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利用国际资源做相关分析。 二、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利用国际资源的优点 全球化时代国际交往日益增强,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世界形成了一个 “ 地球村 ” ,这也使得公共危机的蔓延和影响愈来愈呈现全球化。 2011 年 3 月 11 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及海啸并导致核泄漏事件,再次引发了全世界人们 对核危机的恐慌和关注。对这种全球性的公共危机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寻求多国的合作,整合利用国际资源来加以应对。得知日
5、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一些国家都对本国的核设施进行安检。如中国立即组织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核电项目。德国暂停 2010 年通过延长核电站运用期限计划 3 个月,在此期间,对所有 17座核电站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彻底检查。瑞士宣布暂停境内 5个老化核电站更新换代计划及新建核电站计划,强调安全是当下最重要问题。同时,各国应在公共危机应对 网络中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挥其优势。 (一)通过利用国际资源,降低危机救治成本,提高危机救治效率 由于公共危机其特有的属性,使得遭遇危机的国家和地区在应对危机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资源紧缺。不仅体现在资
6、金、技术和信息的紧缺上,同样也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匮乏上。特别是对于某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比较落后,致使许多鲜活的生命因国家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而白白葬送。但如果接受国际社会合理的救援,如先进的仪器设备、医疗水平或高水平的专家建议,则可以大大减少危机救治成本,提高救治效率。 (二)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可以有效消除危机,重建文明和谐的世界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往往使得发生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发生 “ 蝴蝶效应 ” ,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甚至引起全球性的波动,引起人们广泛的恐慌和不安,破坏了人类文明和谐的生存环境。如 2008 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的经济来说无疑
7、是一颗 “ 重磅炸弹 ” 。各国在寻求自救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国际间的协调,共同采取行动,在走出本国经济困境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在危机应对中,整合利用国际性资源可以有效消除危机,重建文 明和谐的世界。 (三)通过合理利用国际资源,树立开发负责的国家形象 对公共危机的处理,也是对一个国家政府能力的考验。在危机中,政府面临的挑战不单纯是一个危险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部与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特别是 “ 世界地球村 ” 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异常迅速和宽广,如果一国政府不能很好地应对本国的突发性危机,不仅使本国的民众对其不信任,同时也会有损国际上的形象。笔者从中国1
8、978年唐山大地震和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比较加以说明。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一个拥有 120万人口的重 工业城市瞬间夷为平地,这不仅是中国国内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罕见的自然灾难。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中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伸出援手,主动表达救助意愿。但由于当时 “ 文革 ” 尚未结束,党和政府拒绝了国际援助。这也导致唐山地震中死亡人数高达 24 余万人,灾区重建工作也举步维艰。而在中国汶川大地震中,中国政府对国际援助的态度则从被动转向了主动。在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便呼吁国际社会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据统计,汶川大地震共接受了来自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援和救助,极大地提高了震后救
9、援和灾后重建的效率,同时也让全世界人民 看到了中国政府讲信用、负责任的风范。 三、公共危机应对网络中利用国际资源的弊端 (一)由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 在应对公共危机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宝贵,而各国对危机所提供的应对措施又不全然一致,并且又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就使得危机应对过程中各国人员之间难免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不仅影响了危机救治的过程,伤害了两国或多国人民的感情,甚至矛盾会激化、上升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政治外交上的摩擦。 (二)一些国家或组织从各自利益出发,做出损害受 助国利益的事 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以实施国际援助和人道主义救助为名,实则是为了窃取受助国国
10、家机密、干涉该国的内政,甚至是控制该国为目的,而实施一些危害受助国利益的行为。这也是公共危机管理中国际救助的困境。 (三)国际援助可能会让一些专制政府对公共危机应对更加懈怠 由于自然灾害规模,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升级,国际社会也给一些受灾国提供越来越多的援助。但是,对于像巴基斯坦这种的非民主受赠国来说,只会使其更加堕落。因为这些紧急救助款到账快而且监管很松,政府并没有把它们用在 “ 刀 刃 ” 上,而是通过收买贿赂国内权贵得到他们的支持来维护自己的政权。对非民主国家而言,如果他们切实有效地保护本国民众远离灾害或消灭动乱,他们就自己切断了一条重要的财路。 四、合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应对公共危机的建议
11、为了更好地利用公共危机中国际资源的优越性,并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公共危机分级管理机制 公共危机根据不同的危急情形和不同的社会危害程度有不同的分类,并不是所有的公共危机应对都需要依靠国际资源,只有那些有一定级别、有相当社会危害程度的公共危机性事 件才需要启动国际合作机制。虽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的危急管理体系,对不同的危机进行了分类管理。但这些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都是根据各国自身情况建立起来的,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给公共危机协调应对地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建立国际统一的危机分级标准。 (二)在政府要有全球化意识,协同应对危机 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危机越来越
12、具有超国家属性和全球性,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有全球化、开放性意识。在本国发生公共危机时,要以主动开放的态度接受来自他国的合理正当的国际援助;在别国发生公共危机时,则要积极主动的施予援手,提供可能而别国急需的人力、资金和技术信息。这不仅可以挽救更多灾民的生命,而且有利于经济生活的暂时缓解,并且对重建灾区也有积极作用。同时,在积极争取国际性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信息方面的沟通。要从战略协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公共危机,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和分歧,最大效率地消除灾害后果。 (三)在利益共同点基础上达成合作共识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领域有个共同的
13、社会观念:即社会系统及子系统若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得以 存在和延续,必须要社会成员对该系统达成一种 “ 共识 ” ,这样才可能与合作中抵抗危机,在受助国接受国际援助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援助方所附加受助国部分国家利益的让渡与损失。这时, “ 既要避免因为援助方乘人之危大肆侵占受助国的国家利益,又要避免受助国一味地保护所谓的国家利益而拒绝国际合作而导致危机的失控和升级 ” ,这就需要双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寻找利益共同点,要在利益共同点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实现利益互惠。 (四)完善联合国为核心的危机管理平台,建立公共危机全球合作应对机制 联合国是全球最大的、 最具有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其宗旨是为了
14、谋取全球、全人类的共同福利,当前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联合国。对某些专政国家滥用国际援助资金的问题,可以以联合国作为第三方来控制援助发放的资金账户,只有危机问题被解决的时候,资金才会流入受助国的政府户头上。同时,也可以以联合国为核心,在危机救治中,各国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联合国协调小组来协调工作的有效展开。但联合国由于自身囿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强权政治格局,离真正的公平公正尚有差距。因此,要加大联合国改革,真正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实现对公共危 机的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 (澳 )罗伯特 希斯 .危机管理 M.中信出版社 ,2001. 2、王晓成 .论公共危机全球化趋势 J.社会科学 ,2004(6). 3、张小进 ,左昌盛 .公共危机全球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7). 4、季丽新 .公共危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J.湖北社会科学 ,2007(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