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例,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利用 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可视化表达,为政府实时监督监管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及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可视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10) 35 028 02 前言 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技术、社会变革和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也包含区域之间的协调全面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日益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
2、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最初的指标体系构建、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的引入和应用,使区域经济的研究从定性朝向定量发展,科学性不断增强。 GIS 具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强大的演示、输出能力,使 其成为统计、分析,并进行可视化表达的极好工具。在国外, GIS 已广泛应用在政府工作中,并且随着其的发展,在非传统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应用,如健康和公共事业、经济发展、公共安全等。河南省各个地区的历史基础、自然资源、政治社会等因素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县市经济增长趋势、差异趋势各不相同。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利用 GIS
3、强大的数据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管理县域经济的时空数据,并实现县域经济科学评价及可视化表达,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一、 区域经济综合评 价 (一)指标的选取及模型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测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应当采用能综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同时考虑到县市指标的可得性,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1-3,从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一是总量指标,包括 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 4项指标;二是人均指标,包括人均 GDP、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
4、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等 5项指标;三是强度指标,包括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 GDP的比重、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占 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等 3项指标,共选取了能反映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 12项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分别表达为: I1GDP, I2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I3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I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人均 GDP(元), I5 人均 GDP, I6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I7 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I8 农民人均纯收入,I9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I1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 GDP 的比重, I11 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占 GDP 的比重, I12 工业增加值
5、占 GDP 的比重。 2.评价模型构建 拟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所谓主成分分析法就是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体系来代替原来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第一个主成分最能反映原来数据的信息。选取河南省 127个县市行政区域,各年份的统计数据都以上述行政区划为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城市统计年鉴,多数经过简单数学计 算生成相对指标,以消除区域大小对结果的影响。文章选取 2003 年的数据对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6、。 (二) 数据的处理 按 SPSS11 的要求将原始数据做成符合格式的数据文件( *.xls 或 *.spv),利用 SPSS 中的 DISCRIPTIVE STATISTICS 模块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再利用 ANALYZE模块中的 DATA REDUCTION进行计算。通过 KMO检验和 Bartletts(表 1)检验两种检验说明所选指标及数据量适合于作主成分分析,而且效果显著。 累积贡献率表明,指 标前 3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 84.75%,故可以用它们代表原始因子全部信息。以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的 3个主成分系数为权重,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最后,将前 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所占
7、比重或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三) 评价结果 根据上面计算结果,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如图 1 所示。 二、区域经济空间可视化表达 在 GIS 平台支持下,通过关键字段(如 ID 号等),将经济发展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建立联结,可以实现属性数据的空间可视化表达,使 更多区域经济的属性信息直观表示。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图、等值线图、等值线立体图及区域经济立体图等。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图 从河南省空间布局来看,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 “IT” 形状。其中,“I” 是一条沿宁西线分布的带状区域,这条带状区域除南阳市、镇平、信阳
8、、罗山外,还处于经济欠发达区,但周边皆为经济不发达区,故它是一条相对隆起带。 “T” 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及环太行山前的环状区域。整体上来看,位于中原城市群范围内的县市经济发达;豫西、豫北地区,京广、陇海沿线地 区县市经济发达;山地平原过渡区县发达,山区县次之,平原县最为落后。 (二)等值线图 克里格法( Kriging)是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统计意义上说,是从变量相关性和变异性出发,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从插值角度讲,是对空间分布的数据求线性最优、无偏内插估计一种方法。克里格法的适用条件是区域化变量存在空间相关性。基于克吕格插值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9、运用此法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县市点的高程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如图 3)。 (三)彩色等值线立体图 由图 4 可以清楚地观察河南省区域经济的 “ 峰 ” 度及空间分布状况。郑州、洛阳、濮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紧随其后是巩义、安阳、焦作、新乡、许昌等市。 (四)区域经济立体图 通过经济综合实力属性数据与河南省空间数据相结合,生成区域经济立体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起伏状况(如图 5)。 三、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图、等值线图、立体等值线图、立体图的观察,结合区域经济理论、我国经济主要流向及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对于认知区域经济
10、发展水平和空间结构有重要作用。通过等值线可以清楚地观察各个地区的经济综合水平及分布情况。河南省区域经济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等值线密集区域,这些中心处于河南省经济 “ 峰 ” 的位置,经济综合评价值较高。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组织经济活动的格局,区域性中心城市依靠自身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影响周边县市的发展,构成了典型的“ 中心 -外围 ” 发展模式。 2.在城市工业化初中期,产业特征是依赖自然资源的资源密集型特点,由于能源不能承受高的运输费用,运 量大、成本低廉的 “ 线 ” 态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就成为现代运输通道的基本组成部分,表现在区域经济的分布特征
11、上就是沿铁路、高速公路及国道等主要复合交通线路呈现出经济的集聚趋势。河南省经济的空间布局正在由传统以陇海线和京广线为骨架的 “ 十字 ” 结构伴随着南北经济流的削弱和东西方向的加强而逐渐被东西走向的四条发展轴线所取代,即环太行山经济轴线、陇海线、洛平漯轴线和宁西线。 参考文献: 邹君 .湖南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 24( 3) . 罗亚 .中国城 市群竞争力比较分析 J.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 2004, 1( 1): 96-98. 王启仿,陈江龙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 22( 5): 21-25. 乔旭宁 .基于 GIS的河南省区域经济与自然资源耦合关系研究 D.郑州:河南理工大学, 2006. 冯德显,乔旭宁,杨永菊,等 .河南省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1)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