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4 ,大小:582.50KB ,
资源ID:130978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09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AT89S52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AT89S52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1、1 基于 AT89S52 的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 AT89C52 单片机的自动水温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过程。该系统具有实时显示、温度测量、温度设定并能根据设定值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实现控温的目的以及达到上下限温度报警功能,控制算法是基于数字 PID 算法 。 关键词 : PID AT89C52 脉宽调制 实时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用电器越来越趋向于自动控制控制乃至于智能控制,针对目前家庭的实际需要,自动控制水温报警系统比较方便实用,本文就通过 51 系 列单片机来实现一种家用自动控制水温报警系统的设计。该家用自动控制水温报警系统即实时

2、反映当前系统工作区的温度信息,温度信息通过液晶屏直观的显示给用户,用户可根据自己对水温的实用要求,通过键盘自行设定温度及温度的报警值,当温度值超出用户设定的范围时,本系统可以自动执行语音报警。 第一章 题目分析 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经过阅读思考,可对题目的具体任务、功能、技术指 等作出如下分析。 1.1 任务和功能 实际上题目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温控系统,系统的功能是温度测量和控温 在测量部分,要求测量 40 90C 的温度范围,还规定了 测量的精度需高于 1C,测温的结果要求显示。 在控制部分,要求系统能够将水温调节到给定的温度,并进行保温。题目并未规定温度调节的时间长短,但显然调节时间越短

3、越好。 题目没有具体给出具体加热的器具和方式,因此选手必须自行选择和制作加热装置,然后才能真正进行电路制作。 在发挥部分,还要求提高温度系统的控制性能,缩短调节时间,提高控制精度,增加打印功能。 1.2 主要性能指标 (1) 测温范围: 40 90C,可以大于此范围; (2) 测温精度: 1C,发挥到 0.2C; (3) 保温精度: 1C,发挥到 0.2C。 第二章 方案的论证 对题目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可将整个系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测温电路、 控制电路、功率电路和加热装置。系统框图如图 1 所示。 2 控制电路显示输入测温电路 功率电路 加热装置 水图 1 2.1 控制电路的方案选择 方

4、案一:采用运放等模拟电路搭建一个控制器,用模拟方式实现 PID 控制,对于纯粹的水温控制,这是足够的。但是附加显示、温度设定等功能,还要附加许多电路,稍显麻烦。同样,使用逻辑电路也可实现控制功能,但总体的电路设计和制作比较烦琐。 方案二:采用 FPGA 实现控制功能。使用 FPGA 时,电路设计比较简单,通过相应的编程设计,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控制和显示、键盘等功能,是一种 可选的方案。但与单片机相比,价格较高,显然大材小用。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同时完成控制、显示、键盘等功能,电路设计和制作比较简单,成本也低,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案。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三作为控制电路。 2.2 测温电路方

5、案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热敏电阻精度高,需要配合电桥使用,要实现精度测量需要配上精密较高的电阻。此外还需要制作相应的调理电路。 方案二:采用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应用也很广泛,它的精度、可靠性都不错,价格也适中,使用比较简单,是一个较 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测温电路。 2.3 加热控制方案的论证 首先要选择好加热装置。根据题目,可以采用热得快进行加热,控制热的快的功率即可控制加热速度。当水温过高时,一般不能对水进行降温控制,而只能关掉热得快,让其自然冷却。在制作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也可以放置一个小风扇,当加热时开启热

6、得快关闭风扇,当水温超高时关闭热得快开启风扇加速散热。 热得快这类 电阻性电器 可直接使用 220V 交流电,控制有两种实现方式。它们的电压波形如图所示。 ( a) ( b) 具体方案如下。 控制周期 导通角角 3 方案一:采用控制导通交流周期数的方式如图( a)所示,为了达到控制的精度,需要在一个较多的周期数中控制导通的数目,不适用于动态性能较高的控制。水温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惯性,可以考虑这种控制方式。 方案二:采用控制导通角的方式如图( b)所示,由于对每个周期的交流电都进行控制,因此响应速度比较高,另外由于导通角连续可调,因此控制精度比较高。 2.4 软件算法方案选择 方案一:采用模糊控

7、制算法,对于一个典型的模糊控制系 统,考虑它的输入信号有偏差 e 和偏差变化率 e 两种,输出信号为控制信号 u 。根据测试经验,可选取三角型隶属函数,分为正大、正中、正小、正零、零、负零、负小、负中、负大, 9 个档次。然后根据控制规则列出规则基表。这种控制方法能够较精确的实现设计要求,但是考虑到单片机的存储量,和实时性,不采取这种尚未完全推广的控制方法。 方案二:采用经典 PID 控制算法和根据实验数据分区间控制的 算法,对于温度系统来说,被控对象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热得快加热使得水温具有有热惯性,而且检测的实时数据是检测点附近的实时温度并不能完全体现 1 升水的实际温度,所以经典 PID

8、 控制算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还必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调整。这种控制算法基本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通用性较强。 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控制算法。 第三 章 硬件的设计 3.1 单元电路的设计 3.1.1 温度采集电路: 一种电路是采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18B20,可直接输出数字量,单线器件和单片机的接口只需一根信号线,所以本设计的硬件电路十分 简单,容易实现。能达到 0.5C 的固有分辨率,使用读取温度暂存寄存器的方法能达到 0.2C 以上的精度。 18B20 连接电路图如图 2所示。 V C CG N DD a t aD S 18 B 20至单片机 I/ O 口图 2 另一种测温电路采用 AD59

9、0 集成温度传感器, AD590 将温度转化为电流信号,但由于 AD转换大都需要电压信号,因此还需要通过相应的调理电路,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AD590 测温电路如图 3 所示。 4 + 15 VV i n1GND2V o ut3U1A D 5 81R29 .1 kR39 9kR11 0kR41k R52kA R 1O P A M P+ 15 VGNDA D 5 9 0- 1 5 VOUT图 3 由于这个电路输出的是电压信号,不能直接被单片机利用,因此需经过一个 A/D 转换器,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量。 A/D 转换器有很多类型,需要根据精度 和转换速度来进行选择。本设计可采用最常用的 A

10、/D 芯片之一 AD0809 的应用电路。也可直接选用带有 A/D 的单片机,这样可以省去 A/D 电路的制作,简化了电路,提高了可靠性。带 A/D 的单片机有很多型号,如常用的 PIC16C711 内含有 4路 8位 A/D, C8051F020 内含一组 8路 12位 A/D 和一组8 路 8 位 A/D,凌阳 SPCE061A 单片机内含有 8路 10位 A/D。 3.1.2 功率控制电路: 功率控制电路是本系统硬件设计的关键,由于加热装置的电源是 220V,50HZ 的市电,选择器件的耐压至少要两倍以上,否则容 易发生损坏。下面就方案论证中提出的两种方案功能实现的电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1、从而确定系统设计电路。 控制交流周期数的方式: 可以采用 MOC3043 和可控硅的功率控制电路,图中 MOC3043 是具有双向晶闸管输出的光电隔离器, SCR 是双向可控硅,负载(热得快)。在 MOC3043 内部不仅有发光二极管,而且还有过零检测电路和一个小功率双向可控硅。当单片机的 I/O口输出低电平信号进入 7407时, MOC3043 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由于过零电路的同步作用,内部的双向可控硅过零后马上导通,使功率双向可控硅 SCR 导通,在负载中 有电流流过,当 I/O 口输出高电平时, MOC3043中的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内部双向可控硅截止,所以功率双向可控硅 SCR 也截止

12、,负载中没有电流流过。控制驱动电路如图 4 所示。 5 123 456过零测U3M O C 3 04 3S C RR627R839R73 30R51 50C90 .0 1 uf12J3负载接口+55 6U 1 C7 40 7A2A1图 4 3.1.3 控制导通角的方式: 首先要设计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将检测信号送如单片机,延时输出触发信号,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使交流电加在热得快两端。 如图 5 所示是一种可实现的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通过变压器讲 220V 交流电降压为 6V后进行过零检测,通过光耦合器输出过零检测信号,避免交流电平干扰,其安全性可靠性高。正半周期输出低电平, 负半周期输出高电平

13、。 C20 .1 u FD11 N 40 0 7D3C12 20 u FQ1U2T I L 1 13R91 00 KR71KR81KR 1 04 70R62 40T1T R A N S 1D25V+ 5VGND2 20 V 6V图 5 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可送入单片机中断控制口,通过单片机的中断控制可根据需要,延时输出触发信号,控制每个周期内导通相角的大小。驱动控制部分实现电路图如图 6所示,经过单片机处理的触发信号通过光耦合器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在下个零点到来时截止。从而可以对交流电的半个周期的有效值周期性调节。 6 U1T I L 1 1 3C24 7 0 u FD31 N 4 0 0

14、7D21 N 4 0 0 7C11 0 0 0 p FC31 u F / 6 0 0 VR14 7 0R21 0 kR41MR32 4 0D11 0 VQ1+ 5 VU i n = 2 2 0 V热得快图 6 3.1.4 控制、键盘、显示电路: 这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基本电路,可选用最常用的 51 系列单片机,足够满足系统的要求。 键盘可以选用常用的 44 扫描键盘,不过在这个设计中只需要 3 5 个按键即满足要求。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选择了 4 个按键,分别用作模式选择、设置选择、温度加、温度减。 在显示方面,选用了常用的显示容量为 16 2 个字符的液晶显示模块。通过相应的软件

15、编程,可以实现比较美观和丰富的显示界面。模块连接电路图如图 7 所示。 p 0 4x tl1p34p21p20p17G N Dp 0 6in t1p33p23p14p15p 0 1x tl2p 0 0rx d ttlp30p 0 5p 0 2p11p13p25x tl1p 0 3p12re s e tp16p24p36n W Rx tl2p26p10p 0 7tx d ttlp31G N Dp22p35in t0p32A L Ere s e tp37n R Dn P SE Np27G N DV C CV C Cp 2 7p 2 6p 2 5p 2 4V C Cap 0 0bp 0 1cp 0

16、2dp 0 3ep 0 4fp 0 5gp 0 6d o tp 0 7V C CG N DV C CVOp 2 0p 2 1p 2 2p 0 0p 0 1p 0 2p 0 3p 0 4p 0 5p 0 6p 0 7C627 PC727 PR S T9X T A L 218X T A L 119P S E N29A L E / P R O G30E A / V P P31P 1 .0/ T 21P 1 .1/ T 2- E X2P 1 .23P 1 .34P 1 .45P 1 .56P 1 .67P 1 .78P 2 .0/ A 821P 2 .1/ A 922P 2 .2/ A 1023P 2

17、 .3/ A 1124P 2 .4/ A 1225P 2 .5/ A 1326P 2 .6/ A 1427P 2 .7/ A 1528P 3 .0/ R X D10P 3 .1/ T X D11P 3 .2/ I N T O12P 3 .3/ I N T 113P 3 .4/ T O14P 3 .5/ T 115P 3 .6/ W R16P 3 .7/ R D17P 0 .0/ A D 039P 0 .1/ A D 138P 0 .2/ A D 237P 0 .3/ A D 336P 0 .4/ A D 435P 0 .5/ A D 534P 0 .6/ A D 633P 0 .7/ A D

18、732U1A T 89C 52Y111 .09M H Z1423S W 5R110 K+ C510 UR210 K1423S W 4R310 K1423S W 2R410 K1423S W 3D I S P 1 6 0 2h e l l o w a n s w e r i s 1 2 3 4 5 6VSS1VDD2V03RS4RW5E6d07d18d29d310d411d512d613d714A15K16D 1 216 02R 1 38.2 KC123456789R54K 7*81423S W 1G N DG N DV C C图 7 3.1.5 报警电路: 本系统采用 ISD1420 作为温度

19、语音芯片,它有 20s 的录放时间。它的基 本组成有时钟电路、拾音放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滤波器、差动功放 、电源电路、 PROME2地址译码电路组成。 PLAYE 和 PLAYL 分别于单片机 I/O 口连接。图 9 为回放电路的时序图。PLAYL 上升沿触发回放,下降沿截止; PLAYE 上升沿触发回放语音信号,直至回放结束。报警电路图 8 所示。 7 A01A12A23A34A45A56A69A710NC6NC7NC11V S S D12V S S A13S P +14S P -15V C C A16M I C17M I C R E F18AGC19A N A I N20A N A O

20、U T21NC22P L A Y L23P L A Y E24R E C L E D25X C L K26R E C27V C C D28U4I S D 1 42 0R91KR 1 01 0KR 1 11 0KR 1 25 .1 KR 1 34 70R 1 41KR 1 51 00 KR 1 61 00 KR 1 71 00 KS1SWS2SWS3SW1122D1L E DC12 20 u fC2 0 .1 u fC30 .1 u fC40 .1 u fC50 .1 u fC6 4 .7 u fC70 .0 0 1U FL S 1S P E A K E R12L S 2M I C+5+5+5R

21、 E CR E CP L A Y EP L A Y LP L A Y LP L A Y E+5+5 图 8 图 9 3.1.6 总体电路设计 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这里最后选用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硬件方案:测温电路选用DS18B20 集成数组测温电路;功率控制电路选用 MOC3043 和可控硅的功率控制电路控制芯片采用常见的 AT89S52 显示方式采用 16 2 字符液晶显示器 1602 键盘采用 4 独立按键次用 RS-232 串口与计算机通行 第 四 章 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流程图 8 本设计为了实现对 1L 水的温度的测量并用液晶显示,使待测水温的静态误差在 1C范围以内。温度设定

22、范围为 40 90C,最小区分度为 1C,标定温差 1C。同时当水温达到设定值时在环境温度降低时温度控制的静态误差 1C。 主程序流程图如图 10 所示, 实现对范围、温度值的设定,执行、显示实时温度。 控制算法流程图如图 12、图 13 所示,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图 10: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 12: PID 算法流程图图 11:温度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程序 图 13:加热控制量自校正子程序 4.2 PID 控制算法 由于该系统为闭环控制系统,故可采用 PID 控制算法。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PID 控制规律的实现必须用数值毕竟的方法,当采样周期相当短时,用求和代替积分,用后向差分代替微分,使模拟

23、 PID 离散化为差分方程。由于该系统需要采取 PWM 的脉宽周期作为控制量,故采取数 字 PID 增量型控制算法。 数字 PID 增量型控制算式: 本设计中,控制参量为热得快的加热时间 4.3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使用的主要仪器仪表: PC 机( Lenovo) ;数字万用表( DT-9205B,GDM-8245);可跟踪直流稳压电源( SS2323) ;水银温度计; 51 单片机开发系统。 4.3.1 传感器标定 由于 18b20 出场的测温精度可达 5.0 C,基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在此使用了测温精度为 1.0 C 的高精度水银温度计,精确测量 水温。 静态温度测量 测量方式:断开系统的

24、加热装置,装入一定温度的水,保持环境温度和其测量条件不变,利用标准的温度计测量水温,于系统给出的温度相比较。 测量仪器:水银温度计, 500W 热得快,环境温度 5.34 C。 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标准温度( C) 84 77 74 68 66 65 55 50 40 测量温度( C) 83.5 76.5 74.1 68.9 66.9 65.8 55.5 49.8 39.8 9 误差( C) 0.5 0.5 0.1 0.9 0.9 0.8 0.5 0.2 0.2 误差分析:由于热得快加热时,加热区主要集中在其上部,造成受热不均,而测量点又不能取到完全相同。 在此误差均在 1(C)以内,且没有

25、规律性,所以不再软件补偿温度值 4.3.2 动态温控测量 测量方式:接上系统的加热装置,装入 1L 室温的水,设定控温温度。记录调节时间、超调温度、稳态温度波动幅度等。 测量仪器: 500W 热得快,环境温度 5.34 C。 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在此仅以数值的方式给出测量结果,略去升温曲线。调节时间按 温度进出设定温度 0.5C 范围时计算。 设定温度( C) 40 60 70 90 超调温度( C) 40.5 61 70.8 无 变化范围( C) 39.8 40.5 59.3 61.0 69.0 70.8 89.0 89.5 4.4 测试结果分析 由以上测量可见,系统性能基本上达到了所要求

26、的指标。静态测温的精度主要有DS18B20 决定。 DS18B20 的精度比较高,这里采取了读取温度寄存器办法,测温精度能够达到 0.2C,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精 度。 在控温指标中,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非常多。最关键的是加热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及控制算法。由于传感器必须加上防水设施,因此温度传感器难免会有迟滞,热得快本身的延迟,水对流传热等因素也会造成测温的延时,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控制算法方面,需反复试验比较,在上升时间和超调量之间作权衡,选出较好的 PID 系数。 4.4.1 硬件调试问题 电路采用两路光耦控制,一路控制加热,一路控制风扇降冷,在制作板子时,由于两路电源输入距离很近,

27、随意在测试工作时,加热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仔细检查电路没有问题,考虑到干扰问题, 将输入端分开链接,问题解决。 可控硅与光耦组合弱电控制强电电路,测试用一千二百瓦的加热负载,发热严重,因为电路板及电源线严重发热,虽然 BTA16 可控硅极限电流可以达到 16 安培, 220V 功率足可以带动此负载,但是由于散热问题未能很好解决,以及电路板上的线路跟本承受不了此功率,所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 500 瓦的加热负载,再加上一片散热片后,基本解决了发热的问题。 其他电路: 18B20 控制电路,语音报警电路上电测试,均能正常工作。 第五章 结论 10 整个系统的设计思想是提高静态控温精度,减小调节时间和超

28、调量。整个 系统综合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通过 DS18B20 集成温度传感器减少了 A/D 转换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 2. 采用 MOC3043 集成芯片,简化了功率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3. 在电路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精心调试达到基本功能指标,动态性能也达到较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51 单片机 C 语言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的第 2 版),于永等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10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单片机应用技能精解,蓝和慧等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4 3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系统设计,黄智伟编著,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12 4深入浅出 ARM7 LPC213x/214x上册,周立功等著,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6.1 5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