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探析 一、基本情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过渡地带,海拔高程在 7502067 米之间,是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脉余脉的结合部,东、西、北分别与内蒙古赤峰市、多伦县、克什克腾旗接壤,西南与南部与省内的丰宁、隆化相连。 1989 年 6 月 29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 9219.72 平方公里( 1383 万亩),辖 37 个乡镇, 312 个行政村,总人口 52.6 万人。气候属中温带向寒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
2、型高原山地气候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 1.5 4.7 ;无霜期 80150 天,年降水量 380500 毫米之间。围场县大多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适于发展林木业和种植业,但土壤结构疏松,抗蚀性差,易于形成水土流失。据调查统计,到 2008 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 42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5.7%。其中 :轻度侵蚀面积 1906平方公里 ,中度侵蚀面积 1594 平方公里 ,强度侵蚀面积 704 平方公里。 围场县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主要有两块,一是在小滦河、蚁蚂吐河、伊逊河、辽河的阴河形成的四条沙带和阳坡侵蚀劣地,其 中沙带纯沙化面积达60 万亩,潜在沙化面积 80 万亩
3、,侵蚀形式以风蚀为主,阳坡侵蚀劣地 80万亩,以水蚀为主,严重的水土流失,抬高河床,淤积水库,威胁村庄,毁坏农田,仅庙宫水库年均淤积泥沙达 357 万立方米,累计淤积量已达9000多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 50%。二是我县的辽河流域,我县辽河流域是辽河主源头之一,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和科尔沁沙地边缘,又处于我国东北黑土地边缘,辽河流域围场境内总面积 2804.6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 2080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 74%以上。尽管多年来政府和当地人民投入 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建设,但由于缺少国家大的生态投资项目扶持,治理非常缓慢,同时受大环境影响,
4、加之自然及人为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达到了警戒点。同时,由于临近内蒙古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每到冬、春季节,在强劲的南下气流影响下,大风肆虐、黄沙蔽日,年均风沙日数达 110天以上,不仅加剧了全县的土地沙化,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工程建设及效益情况 长期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摆在发展的突出位置,成 立组织,制定政策,落实责任,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自治县出台了农业基础建设工程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和生态农业建设十年规划指导纲要,并通过人大,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国家、省、
5、市的帮助和扶持下,围绕纲要,依托 “ 滦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 、 “ 庙宫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 、 “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 等重点项目,展开了以治理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其质量和速度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创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工程模式,大碾子、查罕扎 布、多本三条小流域被列入全国 “ 十百千 ” 工程,成为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化工程。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建成了防洪、灌溉、生态工程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一个档次,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重要是为进一
6、步建设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35 万亩( 2900 平方公里),占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1065.6 万亩( 7104 平方公里)的 40.8,治沙 35.25 万亩( 235 平方公里),占全县原有沙化总面积 90 万亩( 600 平方公里)的 39.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仍有 630.6 万亩( 4204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5.6;沙化面积 54.75 万亩( 36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4。 2000 年以来,我县主要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 (一)
7、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我县自 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区。九年来,我们按照“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整体推进 ” 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市、县验收。到 2011 年底,共完成小流域治理 235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基本农田 28 万亩,营造水保林 24.6 万亩、种草 0.27 万亩、封禁治理7.6万亩,修建水平沟 119余万米,建谷坊 4685座,修护村护地坝 3.6万米,实施水源工程 410 处,节水灌溉工程 403 处,落实国家投资 5747 万元。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全县上下持续用
8、力,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全县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了近 16 个百分点,县内大部分荒漠沙丘、秃山光 岭和废弃滩涂得到绿化,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作物抗灾增收明显增强,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三是增加了生态资源总量,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不仅促进了我县薯、牛、菜、果主导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带动了旅游、加工、运输与中介服务等相关产业进步,增加了财政收入。五是工程的实施为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可以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真正起到了为首都阻沙源、为津唐蓄水源、为
9、当地增资源、为群众拓财源的 效果。 (二)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2004 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城镇。几年来,我们坚持 “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综合防治 ” 的方针,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治水、治污、治脏、治乱为重点,以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为手段,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强化举措,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四年来,工程以西山泥石流防治、东山沙化治理、伊逊河防洪堤建设为主体,以各条旱河支沟的疏导、堤坝加固、旱河开发、坝后美化绿化和城镇垃圾处理为补充,共治理城镇水土流失面积 1
10、6 平方公里,修高标准骨干防洪堤 1 万米,铺设排污管道 1.4 万米,建污水处理厂一处,垃圾处理厂两处,新增城镇绿化面积 9万平方米,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 90%以上,城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 100%,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 100%,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率达到 95%以上。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工程。 2006 年我县被列为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按照试点要求,我县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依托治沙项目和生态修 复项目资金的扶持,在御道口乡重点采取了 “ 三禁两封一补 ” (即禁止乱挖乱采、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陡坡恳植,封山育林、封山育草,补植)的生态自我修复措施
11、,共完成生态修复面积 66 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全县上下持续用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各年度建设任务,而且收到了明显的治理效果。一是工程区林草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林草覆盖率由封育前的 36.2%提高到 64.2%,土壤侵蚀明显减轻,特别是土层瘠薄、土质为砂砾土的地块逐步得到治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工程区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沙固沙和调节气候的生态效 能逐步显现;二是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牧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是原来的 3 倍之多,载畜能力提高了 30%,加之畜种改良和饲养方法的改善,畜牧业不仅没有滑坡,反而实现了稳步发展,收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畜牧业稳定发展的良性互动。三
12、是实施封禁治理、舍饲圈养后,不仅草产量明显增加,而且林木蓄积量增幅明显加快,林牧矛盾得以解决。同时生态环境的改善,金针、长寿菜、蘑菇等山野菜和山杏、榛子等山野干果产量也大幅度提升,既为当地增加了资源,又为群众拓宽了财源。四是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山变绿了,水变清了,不仅珍惜树种和植物种类增多,而且 动物群落良性发展,山鸡、野兔、狍子、野猪等珍禽野兽数量增加,绿草如茵、风吹草低、蓝天碧野的秀美景色随处可见。优美的自然景观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五是通过实施生态修复,转变了群众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实现了科学种养,农民增收幅度明显提高。生态修复措施的尝试,为我们今后调整
13、完善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推动生态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做为发展县域经济和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 来抓,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加大对工程建设的领导力度,将工程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主管农业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主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十五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自治县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工程建设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调配了专门工作人员。各工程乡(镇)也成立了行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实行重点工程县级领导包片制、人大政协视
14、察监督制、工程建设月调度和半年总结制。为细化工程管理,县里制定出台了各单项工程管理办法,明 确各部门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各建设单位、工程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了自治县生态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兑现奖惩。水务部门与各工程建设单位也都制定了技术包保责任制,实行年终目标考核与工资奖金挂钩办法,逐级明确技术责任。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生态建设工程规划中,在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原则的同时,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发展进行设计,实现生态建设促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保生态的良性循环。小 流域治理工程坚持
15、“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规模治理、重点治理,突出生态修复 ” 的思路,在对重点流失区和沙化区治理时,尽量发挥生态修复功能,扩大生态修复面积;造林的树种选择上主要以乔灌混交林为主,大力营造沙棘带和沙棘园区,为我县沙棘产业发展储备后续资源;沟道治理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实施谷坊工程或生物工程,大力推广生物治沟模式;河川实施筑坝护坝工程。节水和水源工程紧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 “ 薯、菜、果 ” 产业配水,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如坝上重沙化区,采用沙障、水平沟生物带与樟子松、落叶松造林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充分发挥防风 固沙作用,已取得显著的治理效果;杨家湾乡有适应我县气候条件的扁杏树种 “ 围选 1号 ”
16、 ,现在五年生成林已经见效,每棵树年收入达到 200 元。 2008 年我们将该乡务本堂小流域作为扁杏造林基地,打造典型,准备在全县推广。同时对该流域配置水源和节水工程,对沟道及河道实施整治工程,形成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防护体系,既体现了生态功能,又突出了经济效益。 (三)严格标准、突出精品 无论哪项生态工程,从工程实施开始,我们都调配业务骨干,深入工程一线,对照工程设计逐个环节把关,按照设计标准掌握施工。无极特殊情况,不对作业设计进行变更,使工程数量、规格、质量坚决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设效果。不同小流域工程建设治理模式不千篇一律,根据当地实际,力求各具特色,突出精品,以点带面。对已确定的精
17、品工程要实行重点管理、突出管理,不落一个环节,不简化一个步骤,盯死盯实,一步到位,切实保证工程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在谋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 ,注重景观效益,体现推广价值,实现典型带动。 (四)创新机制、建管并重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按照 “ 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 ” 的原则和 “ 建、管、用 ” 并重的方针,全 面落实了工程承包拍卖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荒山、草场承包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推行承包拍卖机制,鼓励户包、大户或联户承包治理。对于水土保持工程,我们积极推行荒山承包、拍卖等产权落实形式;水源和节水灌溉工程
18、将产权一步落实到农户或联户,使建管用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在工程管护方面,采取承包人管护和专业队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对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围栏封育等工程项目,各工程乡镇都成立了专门的护林队伍。我们还严格落 实了河北禁牧令,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封山禁牧。认真执行水保法、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确保了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和提高。 (五)强化管理 、规范程序 在重点生态工程管理上,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审计制、报账制六项管理制度,遵循工程勘察设计、县级评审、开工许可、资金拨付、大宗物资招标采购、工程监理、工程督导、部门自查、县级自查和资
19、金拨付报账程序,切实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验收报账,做到严格管理、规范管理。为确保国家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益 ,我县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实行 “ 双管双控 ”制度,由县主管部门、财政局对工程资金实行双重管理,监理和审计部门对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实行 “ 双重控制 ” ,加大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确保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运行。在档案管理上,成立了档案管理组,指定专人负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及时将作业设计、批复、变更、合同、监理、施工、自验、图片音像、管护、禁牧、预防监督等内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建立完整、系统、详实的工程档案,以备核查
20、,并为今后工作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 四、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围场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境内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水土流失侵蚀类型相互交织,情况复杂,准确掌握当地水土流失状况和建设成效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县只有刚建立的一个水土流失(风力侵蚀)监测站,水蚀相关数据只能靠经验推算,给生态建设的技术研究和科学决策带来障碍。 (二)农村两工取消以后,组织农民义务投入工程建设的难度增大,绝大部分工程只能靠雇工来实施,加之物价及用工价格上涨,工程补助定额相对偏低,有的按设计标准完成后,出现 资金缺口。 (三)围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
21、使工程造林成活率偏低,同时部分地块兔害严重,造成苗木保存率偏低,这样补植补造任务很重,给工程建设单位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 (四)我县地域面积大,而水保监督执法人员相对较少,设备简陋,导致农村等边远山区的预防监督工作不到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由于连续多年的工程建设,大面积、立地好的坡面工程基本被治理到位,今后治理的重点是阳坡、疏林地和沟道河道。余下的这些坡面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整治 沟道河道建设成本相对较高,现行的投资定额明显偏低。 (六)近些年来,受上级政策制约,我县生态工程大多集中在滦河流域,辽河流域相对太少,加快辽河流域生态建设步伐迫在眉睫。 五、今
22、后生态建设潜力及思路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关系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1 年两会 ” 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 的水保方针,遵循 “ 区域治理、规模治理 、整乡推进、按流域推进、突出精品、突出效益 ”的原则,围绕上级下达的目标,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创新做法,完善举措,积极推进全县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为围场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抓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围场地域面积大
23、,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水保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紧紧抓住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项目支持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干快上,推动围场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共同进步。主要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科学规划,确保布局合 理。工程规划要在遵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的同时,紧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发展进行设计,保持生态建设促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保生态的良性循环。二是严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重点工程建设,我们要调配业务骨干,深入工程一线,从设计到施工逐个环节把关,使工程数量、规格、质量坚决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设效果。三是创新治理模式,确保推广价值。重点加强沙障造林以及沙棘网格
24、固沙、乔灌草阻沙技术以及沟道治理新技术(混凝土桩铅丝石笼谷坊坝、混凝土预制块护面土芯谷坊坝)的研究与推广,谋求更高、更快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 强化管理,确保程序规范。认真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制、报帐制和工程技术承包制,为工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工程进展顺畅。五是狠抓工程管护,确保治理成果。水保工程要始终不渝地走 “ 三分治、七分管 ” 的路子,加大对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执法力度,对人为破坏及放牧现象要严肃制止,提高工程保存率,捍卫治理成果。 (二)全心搞好项目储备工作。我们在保证高标准实施好现有生态建设项目工程的前提下,紧紧把握国家 “ 十二五 ” 期间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大好时机
25、,认真切实做好围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 十二五 ” 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 工作,保持国家、省、市对全县水保生态建设项目支持的连续性,加快水保生态建设进程。今后一段时间主要搞好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和辽河流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储备工作。 (三)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一是采取有效形式,深入宣传水保法律法规。二是加强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三是完善水土保持督察制度,促进 “ 三同时 ” 制度的落实,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实施率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四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环境建设 “ 三个一 ” 工程要求,为企业搞好服务,依据上级关于水土 保持规费征管工作规定,做好规费征收工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