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截面数据的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各地区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各地区收入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定量化关系。 关键词:计量经济模型 收入水平 截面数据 1 国内相关的研究综述 上世纪 80年代,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开始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收入差距测度方法进行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综合国内已有文献,我国对于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有两个阶段:起初是 20世纪 90年代前后,以陈宗胜( 1991)为代表,提出了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公有制经济收入倒 U曲线的 “ 阶梯
2、 ” 形变异理论。 90 年代之后进入另一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是赵人伟、李实等( 2004)中外专家组成的 “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 ” ;中国社科院( 1995)基于全国范围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具体分析研究;黄祖辉( 2007)采用 GE 指数方法,针对浙江农村地区居民进行收入差距分析;朱凤果,叶阿忠( 2008)基于面板数据对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地区收入差距进行分析,过程中引入市场化指数。 综合国内外文献,结合国内各地区收入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造成我国不同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不是单一方面因素,而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地理位置、教育程度
3、、工业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对地区间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网站(选取 2013 年 31 个省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择各地区的年人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 Y),影响各地收入差距的因素从经济发展、教育程度、地理位置和外商投资力度四个方面加以概括分析:工业化程度 X1=第二、三产业的产值 /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教育经费 X2=本地区总教育经费 /总人口数;地理位置 X3( X3=1,代表东部; X3=0,代表非东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X4。 2.2 模型构建 根据散点图和对经济现象本质的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Yi = 0 + 1X1
4、i + 2X2i+ 3X3i+ 4X4i + ui。 3 回归分析与修正 3.1 描述性统计 从截面数据分析,人均收入平均值为 50658 元,最大值是北京市为93006 元,最低的省份是河南省( 38301 元),不同省份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额在不同地区的差距也很大,最少的为西藏自治区 240 百万美元,而最多的广东省高达 100639 百万。 3.2 回归分析 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 0.82,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的拟合程度还是比较好的;由 F 检验可知回归方程显著,说明解释变量 X1、 X2、 X3、 X4 联合起来确实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但从 t检验的结果来
5、看, X1、 X3在 10%的统计水平下仍不显著, X2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 X4在 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或者序列相关性的问题,因此下面进行具体的检验与修正。 3.3 计量经济学检验 3.3.1 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 逐步回归结果如下表: 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变量的经济含义是否合理以及变量的系数是否显著等等来选择最优的回归方程。最终,选择 Y=f( X2, X4)为最优方程,拟合结果如下: 3.3.2 异方差性检验与修正 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性检验,根据怀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原模型存在异方差性。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回归。经过修正后, X4 的系数显著
6、性进一步提高了。 3.3.3 序列相关性检验与修正 经过 LM 检验,原模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因此,最终模型为: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选取 2013年数据作为样本,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各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教育经费和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缩小我国 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需要从发展教育和引进外资两方面入手。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从发展教育的角度来看,应该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教育,提高人力资本;从引进外资角度来看,优化投资环境,更多吸引外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同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陈宗胜 .库兹涅茨倒 U 理论统计检验评析 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刊,1991( 02): 51-59. 李实等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J.财经研究, 2004( 3) -( 4) . 黄祖辉 .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朱凤果,叶阿忠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8( 01):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