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性斑疹伤寒,概述,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以人虱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全身感染症状严重、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瘀点样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体,(一)形态立克次体属,斑疹伤寒群呈多形性球杆状,大约(0.31)m(0.30.4)m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细胞内寄生,【病原学】 普氏立克次体,【病原学】,(二)抵抗力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或37、57小时均可灭活。耐低温和干燥,20以下可长期保存,在干燥的虱粪中能存活数月。,【病原学】,(三)培养体外只能在活细胞培养基上生长。在
2、鸡胚卵黄囊及组织中繁殖。,【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后第1周传染性最强,一般不超过3周。(二)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人虱,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传播方式:病原体虱粪伤口感染,【流行病学】,人虱 人 人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流行病学】,(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相当持久的免疫力少数因免疫力不足偶尔可再次感染或体内潜伏的立克次体再度增殖引起复发,【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小血管内皮细胞内增殖,普氏立克次体,细胞破裂,立克次体血症,直接损伤内皮细胞,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微循环障碍,相应组织器官损伤,基本病变:小血管炎,皮肤心脑及脑膜骨骼肌肺肾肾上腺睾丸,【临床表现】
3、,(一)典型斑疹伤寒1.发热 起病急骤体温在12天内迅速上升至39以上高热持续23周后,于34天内降至正常伴全身毒血症状,潜伏期为523天(1014天),【临床表现】,(一)典型斑疹伤寒2.皮疹第46病日始出疹;初见于胸背部,12天内遍及全身,但面部通常无疹;开始为鲜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退色,继而变为暗红色或瘀点,不融合;1周左右消退,常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但无焦痂。,【临床表现】,(一)典型斑疹伤寒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伴头晕、耳鸣及听力减退。4.肝脾大 5.心血管系统症状6.其他 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二)轻型其特点为:热程短(8
4、9天),热度较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皮疹,或可见稀少的充血性皮疹肝脾大者少见,【实验室检查】,(一)血、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细胞常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小板常减少。 尿蛋白常阳性。,【实验室检查】,(三)血清学检测1.外斐反应2.立克次体凝集反应3.补体结合试验4.间接血凝试验5.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四)病原体分离一般不用于临床诊断(五)核酸检测,【诊 断】,流行病学资料:当地有斑疹伤寒流行或1个月内去过流行区,有虱叮咬史及与带虱者接触史。临床资料:出现发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外斐反应的滴度较高(1:160以上)或呈4倍以上升高即可诊断。有条件也可加
5、做其他血清学试验。,【预 后】,预后与病情轻重、年龄、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等有关。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老年人、孕妇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及时治疗的病死率1.5%。,【治 疗】,(一)一般治疗(二)病原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多西环素、四环素(三)对症治疗剧烈头痛者:止痛镇静剂补充血容量,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预 防】,(一)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病人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二)切断传播途径防虱、灭虱(三)保护易感者疫苗接种 鼠肺活疫苗,【护理诊断】,该病人可以提哪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一.隔离防护二.一般护理饮食、休息、病情观察三.对症护理四.用药护理五.心理护理六.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