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 1胡锦涛 指出, “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 请结合这个论断,谈谈 20 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 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国际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的霸权主义行 为严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从国内看,不
2、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特别是 “ 两难 ” 问题不断凸显。股市之跌宕,楼市之起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的隐患以及贸易摩擦的激烈,既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有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 “ 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 ” 。 从哲学角度看, “ 机遇 ” 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一般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马克思曾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的使命。所谓机遇,不过是 “ 历史环境 ” 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
3、挑战,也往往是 “ 历史环境 ”催生的现实问题。纵观历史兴衰,我们会发现,机遇不仅是 “ 时机 ” ,更要能 “ 遇合 ” ,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 “ 变革 ” 乘势而上,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挑战来自全球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 。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 “ 和平发展之路 ” 。挑战来自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在外部需求较长时期内难以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需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面对产能过剩压力,
4、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 “ 科学发展之路 ” 。挑战来自体制机制的障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制约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问题。在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的条件下,亟须突破深层次体制障 碍,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环境。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 “ 改革创新之路 ” 。挑战来自社会转型的压力。 “ 十二五 ” 期间是中国人均 GDP从 3000 美元向 6000 美元过渡的时期,也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分化期
5、,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人文精神容易淡漠。中国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 “ 和谐发展之路 ” 。 2 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 “ 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 ” ,但是, “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 犯的东西; 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
6、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 。 “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 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既是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个角度来说的,又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 这个角度来说的,更重要的是从马克
7、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实践中所体现的巨大威力这个角度来说的。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只有发展这个硬道理。我们倡导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的本义就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篇章里,很少有针对中国现状或是某一个历史阶段提出纲领性意见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建设性的实践,用中国原理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质的飞跃,产生了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从正确对待历史文化,正确对待人类创造的文明具有特殊的重要
8、性上,正确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正确对待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上产生的新原理,从这些原理中为中国阐释新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作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新原理,是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上的新认识和新判断,也是从另一种原理上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方法论是处理矛盾的辩证原理,而方 法是观点的方法论,方法论的存在就是哲学存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入无产阶级这个高尚境
9、界的唯一实践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哲学条件、阶级特征就是实现质的飞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不搞思想指导的多元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如果坚持思想指导的多元化,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普遍观点同中国发展普遍结合的情况下产生新原理,用以意识形态的指导,否则不是马 克思主义现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先锋的共同理想。一个政党,必须有一种理论体系作武装,必须有一个核心作旗帜,必须有一个组织作号召,这也是政党的生命所系。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重在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哲学的角度上讲,
10、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思想和信仰是政党走向的高度与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高度的,原因就是其思想本质始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始终实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抽象过程。用马克思主义 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先锋的共同理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运用。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此, 国际上既有对中国发展经验和中国道路的称赞,也有所谓的 “ 中国责任论 ” 和 “ 中国威胁论 ” 的指责。谈谈应当如何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来科学
11、地把握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实力持续稳定增长,国际影响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 样的国际舆论,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次之。 “ 中国责任论 ” 承认中国的 国际地位 及对 国际体系 发展的影响,反映出西方正在调整对华 战略思维 ,包含着国际 社会期望中国发挥更大国际责任的正当期待,有利于中国为实现和平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 “ 中国责任论 ” 的种种说辞背后也有某些国家企图给处于 发展中的中国 “ 做套 ” 的精心盘算。简言之,对中 国而言,不断热炒的 “ 中国责任论 ” 是一把 “ 双刃剑
12、 ” ,其复杂内涵不但需要国人仔细辨析,更需要谨慎应对,如何在 “ 中国责任论 ” 语境下调整和重塑中国的外交理念,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 国际环境 保障,成为外交实践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我们国家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和将来发展起来也不称霸,面对国际上 “ 中国威胁论 ” ,我们一方面用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用事实说明我们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被这些指责所束缚,坚持做好自己的事,不断推进中国的 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确保国家安全。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总体的生活水
13、平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并不是很富裕,面对称赞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持不懈地,一心一意地搞好建设,我们承担不起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4、是理论与实践、世界与民族、历史与时代的有机统一。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就是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为理论生长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准,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统一起来,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作为主导价值追求。在中 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行实践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正确回答时代提出
15、的重大课题,带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前进潮流,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前,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 许多新课题新矛盾。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才能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一讲: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 第一题:马克思恩格
16、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 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验,谈谈对这个论断的理解。 针对马恩的这个论断,要围绕两个前提:世界性的大工业和全人类参与的市场竞争,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和经济全球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
17、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 80 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 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
18、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 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3. 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 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国际
19、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4. 研究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意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 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 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验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
20、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人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 (1979 1982 年 )累计 为 11.66 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迅速增加,到 2002 年底,累计达到 4416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 1993 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 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 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
21、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
22、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题:邓小平在 1985 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出,和平问题、发展问题是现代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联系 21 世纪以来的世界形势,分析
23、和平与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 ”的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论断,要从“和平与发展”主题提出的背景、现实影响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 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 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
24、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 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
25、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 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
26、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 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2. 和平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 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讲的就是发展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
27、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 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
28、大。 由此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上世纪 90 年代,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 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正在进一步扩大,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
29、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 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4. 应对挑战的一些思考 邓小平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明确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和全人类的伟大工程。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加以思考: 一是各国在平等互利原
30、则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体现公正合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 二是积极开展南北对话,实行互利的南北合作。互利合作排除使对方不能接受的其他条件,逐步缩小南北差距,使整个世界经济均衡、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南南合作”,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加强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并以“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合作”。在当前世界大变动时期,国际局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企图称霸世界,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都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 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第三题: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因为
31、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请谈谈当代中国对于世界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该题目参照左大培先生的 60 年来中国对世界贡献了什么一文: 一、当代中国展开了快速的工业化建设,现在中国正在变为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使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进入工业化社会,这本身就是中国对全世界作 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二、中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中国的贡献越来越重要。就是在长期平均的经济增长率还比较低的前 30 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西方人估算的中国
32、的 GDP 占世界 GDP 的比例(百分比) 1950 年为 4.5, 1973年为 4.61。而且这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高的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的增长率,中国的高增长大大提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经济增长大大改变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版图 和区域结构,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结构。当然,这到底是否对全世界有利,这是有争议的。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少改变了全世界的制造业都集中于少数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格局,有助于制造业在全世界更为平衡的分布。 三、中国对终结西方霸权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成为当代东方国家民族解
33、放和独立自主的旗帜和榜样。 亚洲国家日本的崛起曾经对欧美国家统治世界的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战,但是日本学习西方国家实行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自己加入了西方统治世界的秩序格局,并且变成了西方对世界霸权的一部分。 前苏联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东方被 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联盟,为终结欧美国家统治世界的世界秩序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是,俄罗斯本身就是欧美国家的一员,而且前苏联在东方国家的行为本身就带有很浓厚的西方霸权和“西方中心”的色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崛起标志着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已经结束,并且在世界历史中真正开启了终结西方霸权的进程。这个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国援助越南
34、进行的抗美战争。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将摧毁西方霸权在经济上的基础。中国是当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民族解放和独立自主的旗帜和先行者。 四、 60 年来中国 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是继苏联的斯大林主义工业化之后,为全世界的落后国家提供了又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成功的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模式,并且为人类寻找更美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模式,最好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概括。从毛泽东领导的一代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起,中国就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程是由毛泽东开创的。 1958 年的“三面红旗”和 1966 年的“文化大革命”,其
35、实都是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作的探索。这些探索中有许多失败和挫折,但是也有许 多成功的经验。这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全世界和整个人类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其模式更适合大多数落后国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然不是资本主义。无庸讳言,最近二十几年中国滋长起了极其巨大的资本主义成份。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强制推行的私有化企业“改制”的进行,中国已经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日趋严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正在激化,关于执政方针的两条路线斗争已经清清楚楚地集中在:是以完全的资本主义来消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 是以
3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控制、驾驭、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因素。尽管近年来中国的资本主义因素日益增长,但是,中国仍然保留了相当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份。 在所有的“中国特色”中,真正可资外国借鉴的几乎都属于这些“中国特色”中的社会主义因素。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素,包括由为下层民众着想的政党将整个社会组织和团结起来、以这样的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各项事业、以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教育和组织民众、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党组织和地方政府领导创办和经营地方国营和集体的企业和事业、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计划、领 导和干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等等。 没有这些社会主义的因素,“中国特色”中就只剩下了任
37、人唯亲的裙带关系、长官一人独断专行、施展官僚政治和宫廷阴谋的权谋、将交易对手榨干到最后一滴血的经营手法,甚至是靠下“文件”、作“行政划拨”向私人白送国有资产来完成私有化、贪污行贿、以巧妙手法变相违法违规等等。这些非社会主义因素的“中国特色”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它不可能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能为人类建设美好的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而只能对外国和整个世界起到极为有害的作用。而中国的社会主义者为扞卫社会主义而 与中国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所进行的饶有特色的斗争,也正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中国可供外国和整个世界借鉴的重大特色。 第四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被放在对外
38、关系的首位,也成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分析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有效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对外工作时指出 :“我们将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原则。”这是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的原则。结合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应该从以下几 个方面考虑: 一、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到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相一致。 首先,应始终坚持政治与经济利益一致的原则。继续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政治与经济霸权,不用原则做交易,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
39、放弃政治利益,决不容许别国借经济手段干涉我国的内政,对于涉及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独立自主的行为,以及任何国家的贸易报复和威胁,我们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对于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始终要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 益出发,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 其次,我们必须认识到思想文化领域里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西方影视图书的输人,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建设和领导,增强人们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 最后,要为推动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坚持国家主权原则都是不可缺少的。“入世”以后,我们也将参
40、与制定有关国际多边贸易规则,我们要根据联合国宪章及联大通过的有关决议的精神的宗旨和原则,使有关国际多边贸易规则更加反映新型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一方面增 加了我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的回旋余地,另一方面有利于经济贸易争端解决的非政治化,可有效地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当然也有利于建立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还要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及世贸组织中有关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做到平等互利。 首先,中国应享受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优惠安排。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 18 条规定 :“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施行、改进和扩大普遍的、非互惠的和
41、非歧视性的关税优惠制度”。所谓“非互惠的和非歧视性的关税优惠制度”是指发展中 国家的产品输入到发达国家时,发达国家因经济实力比发展中国家强许多,因此,发达国家应给予关税减让,而发达国家的产品,因竞争力比发展中国家强,所以发达国家的产品输人到发展中国家时,不要求发展中国家给予同样减让,可以不减让关税或少减让关税。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共有 14 个方面,我们中国都应争取享受到。 其次,对于外商来华投资办厂要坚持做到利润平分、风险共担,不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在兴办中外合资企业中,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合营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 分担风险
42、、亏损的规定,真正做到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分利润,才能体现出平等互利。 再次,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工业与“三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做到平等,我们对来华的投资企业应实行国民待遇,应逐渐取消对其政策上的优惠。我们对外商来华投资兴办“三资”企业给予诸如减免关税的政策会产生三个消极后果 :其一,因为这种用政策优惠“三资”企业的做法,使我们的国内企业享受不到优待,这样,它们之间的竞争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对国内企业不利。其二,国内一些企业为了享受与“三资”企业一样的特殊优惠,就千方百计与外资拉关 系,受这种利益的驱动,一些假“三资”企业便应运而生,使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失,自然使平等互利原
43、则不能很好贯彻执行。其三,一些地方由于只能靠政策优惠吸引外商,而不考虑软环境建设。实践证明,外商更重视的是一个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和稳定程度,以及政府部门办事的公正和效率。尤其是我们关税降低以后,再靠减免不高的关税,就更无法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了,互利就更做不到了。为了真正做到平等互利,我们应为国内企业创造一个与“三资”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 最后,我们引进外资重点应放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不是引进设备和买更 多的洋货。我国在实践中确定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应很好坚持,对于确实可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高新科技项目,应适当开放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对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产生示
44、范和传播作用。 三、“入世”后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面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迎接挑战。 首先,利用 WID 的有关保障机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谓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是利用、允许各成员利用其有关幼稚产业保护等条款,运用合理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保护相关的货物贸易和 服务贸易产业,确保关系到我国经济安全和重大经济利益的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限制某些外国产品进口,在实施有效的保护期内,采取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手段从根本上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努力提高民族工业竞争力,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自己的产业政策。对于我国与服
45、务贸易有关的产业,即第三产业,像我国的铁路、民航、电信、电力均属于基础性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行业长期实行的垄断性经营,缺乏竞争,没有优胜劣汰的压力。所以对这些垄断性行业,要加速打破垄断,要让其参与竞争,在竞争中提篙竞争力。这也是 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内容之一。此外,要特别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尽快提高农业的竟争力,尤其要保障粮食的安全。 其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也是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具体措施,也是具体维护我们国家经济主权的具体表现。我们认为经济主权主要是指一国对其经济贸易方面利益的获得与维护的权利。一国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是这个国家民
46、族赖以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国家利益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具体体现,并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利益。“入世”以后,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内企 业不出国门就会面临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对手,我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都较低。所以政府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按着市场经济规律,加快企业战略性改组,要尽快培育出同世界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大集团。增加对科技和技改的投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竞争力,使我们经济贸易与世界的经济贸易相互需要、相互依存加深了
47、,相互之间的协调成为发展经贸关系的主旋律,相互对抗减少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 经贸往来中就可以有效地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即维护我们的经济主权。也就是说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中维护我们的经济主权,这也是我们实行积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内容之一。 最后,提高民族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科教兴国方针,从提高人的素质人手,人的素质高了,才能生产出高精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才能在国内、国外获得并维护我们的经济利益,当然也就维护了我们的经济主权。 四、“入世”后在对外开放中,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与运作水平,并加快培养适应“入世”后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入世”以后,不仅要求我 们的
48、企业要与国际经济接轨,政府更要接轨,主要是在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加入 WTO 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 WTO 规则的内容是对政府提出的,是用来约束政府的。加入 WTO 以后,要求政府必须按 WTO 规则来组织运作,否则就是对规则的破坏,就要受到应有的制裁。我们的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当前,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时,应充分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在机构设置与运作机制上与国际接轨,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加 人 WTO 以后的新形势,政府必须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干预。按照建立和完善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做到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干预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及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我们的政府只能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我国社会经济,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调控,如制定和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远景规划等。为使各级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加入 WTO 后的新形势,还应加强对政府公务员的培训,全面提高其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加 快制定与实施改变传统的行政性公务员占主导的公务员队伍结构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不断地提高我们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我们的主权,才能使机遇大于挑战的日期尽早到来。 第五题: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冲突,因此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充满了忧虑和猜疑。中国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分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 2005 年底,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阐述了中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