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基层 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的思考 蓝 斌 1 周值强 2 ( 1.江门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江门, 529000; 2.江门市老干部大学,广东江门, 529000) 【 摘要 】 转型是 电大系统 发展 的必然, 服务 终身教育是电大转型发展的方向,创新驱动是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结合江门电大的办学实践思考如何创新驱动 基层 电大向终身教育转型的问题,提出 要 做好五 个创新 的思路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二是创新教育模式,三是创新队伍建设, 四是创新教育合作, 五 是创新投入 机制 。 【 关键词 】 创新驱动 ; 终身教育 ; 转型发展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2、文章编号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是我们国家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 作出的重大决策。也为电大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向终身教育转型发展指明了所选择的路径 。 所谓 “ 创新驱动 ” 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方式、方法和资源 的作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升华。 1 一 、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 向 服 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 ,是电大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这是在我国教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 大 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提出“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终2 身教育体系”。把终身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 终身教育思想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当时法国教育部长保罗朗格郎 在 联合国教科文发展的报告中首次提出“ 终身教育是 一 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 换言之, 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 各 个方面、各项内 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 时 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 各 个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见中国电大教育 1997 年第 6 期
4、第 25 页) 终身教育思想对各国的教育变革产生了十分广泛、深入的影响, 例如 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向我们电大创新 驱动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是电大依法办学的重任之一。 2、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是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教育进入 21 世纪,普遍高校在不断发展 和扩招,民办高校异军突起,职业 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成人教育学院和夜大学也频频向在职人员招手,各类办学机构 还利用自学考试的开放性,与发证高校联合办起林林总总的自考辅导班,普通高校的网络 学院也四处网罗学员,社
5、会办学的无序竞争十分激烈,电大在办学之初的学历补偿教育任务已基本完成,致使有不少电大出现生源危机,很多市县电大纷纷被整合归并,电大人感到从未有的危机 。 面对新的挑战,电大人必须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适应新形势需要,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努力拓宽办学渠道,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办学水平,才能可持3 续发展。 3、 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是电大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劳动者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必须要创新培养同现代化要求 相 适应 的数以亿计 的 高素 质 劳动者 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
6、局。这数字庞大的高素质劳动者 的培养,单靠一次性普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人们通过终身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电大 30 多年的办学实践 , 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今后还要 继续发挥其投资 省、覆盖面广、效益高的优势,创新远程开放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 1、电大有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远程开放教育 大 系统。 它包括天网(卫星电视教育网)、地网(计算机互联网)、人网(全国电大系 统人才资源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远程教育网络和开放教育的教学环
7、境,为劳动者训练技能,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搭建了一个灵活、开放、多元的学习平台,使效率高、成本低、规模大的人才培养成为可能。通过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平台,劳动者可以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 工作岗位变动带来的新要求; 政府 和厂企也可利用这个平台,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开展在岗培训,培养技能人才4 和管理者。可见, 电大 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为 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提供可行的条件。 2、电大系统已形成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的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 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技术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为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3、电大在多
8、年的办学实践中,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了有益的尝试。事实上,终身教育自开始被我国政府和人民所理解、接受,并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目 标时,就与电大创立和发展密不可分。电大人也为此作了探索。终身教育体系是从幼儿到老年,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它打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 学 习成 为所有社会 成员一项有益的、经常性的活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增加了人们在休闲中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各地老年大学也应运而生。如北京、上海等电大 也 相继开设了“老年大学”。江门电大也设立 了 “老年开放大学”, 与 江门市老干部大学 合作,现老干部大学
9、电大校区有 70 多个班、 2 千多人次在校学习。 此外,当前电大系统除了开展大专、本科等学历教育外, 还开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 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逐步成 为 一个由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 由学历教育 到学历 与非学历教育 相结合 的终身教育基地,为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 使这一转型发展成为可能。 三、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路 5 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 。 转变 教育思想 , 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从这一思想出发,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把每个人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以逐步建立学习型社会,更有效实现每一个体和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和完
10、善。我们不再把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就业 和 退休几个 时期,而是把人生看作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即融学 习 于整个人生过程 ,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不再仅看重在普通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学历,而且更看重人的能力大小,这需要学习者掌握终 身 学习的技巧,懂得利用各种场所(如学校、家庭、社会和工作场所等) 和 各种教育资源 及 手段(如面授、广播、电视、电话、视频、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进行 终 身 学习的技巧。 教师 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实现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从注重“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包括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技能教育)的转变;从 “ 以教为主 ”向“以学为 主 ”
11、 的转变; 从课堂为讲台的单一面授方式向以全媒体为平台的全方位服务方式的 转变; 从 应试教育 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教育思想统一到我党提出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 其次,要创新教育模式 。 转换电大角色, 不断探索适应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江门电大正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充分发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优势,实行“ 开放 多元”办学 , 以互相衔接的开放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为支柱,构建江门地区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乡镇社区、服务企业行业、服务党委政6 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江门地区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12、的中心,推进江门电大开放多元转型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努力,逐步形成 开放教育 、 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老年教育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 ,收到 一定 的成效,但离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还有很大差距。电大如何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线上线下的系统网络 ,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大众办学,走出一条 服务乡镇社区、服务企业行业、服务 党委政府 的创新之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尽快转换 电大角色,为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这种转换,需要各级电大 努力 成为当地的 五 个中心:一是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终身学习中心 , 打开校门 ,破除围墙 ,向所有需要进修提高 、 愿意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人们开放,
13、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便捷 、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场所。二是成为当地 数字化学习 资源中心。努力为学习者提供 实用、碎片、随时可获取的全媒体学习资源 。三是成为 当地 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中心,随时为求学者提供咨询答疑、解难和 指导 ,为学习者提供 学习菜单、学习与职业规划指导 等支持服务。 四是成为远程教育和管理 中心 ,利用互联网把教育送至千家万户、覆盖城市乡镇 、 到 每一个市民的手上 ,使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 随地享有 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五是成为地区 社区教育 指导服务 中心 ,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效的教育途径,为市民终身学习提供系统服务 。 比如, 江门电大 积极构建社区教育大平
14、台,融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老年教育等项目,有效扩大了电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 这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7 其三, 要创新队伍建设。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电大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转型发展需要、热心于从 事终身教育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引进一些德艺双磬的学科带头人,为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对在岗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进修研究生课程等多种途径,使其逐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水平,以适应转型发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同时,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升理论学
15、术水平,探索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终身教育服务。 电大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主动在全媒体的开放教育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 ,为愿意接受教育的人们营造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才能满足各行各业和各个层次人群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其四, 要 创新教育合作。 终身教育是面向社会全体人员生命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需要充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倡导 “ 合作共赢,携手发展 ” ,电大必须在加强自身内涵建设的同时要跳出电大,投入社会,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行业企业、乡镇街区等的合作,
16、把终身教育的理念、模式和资源融入到社会大教育里面,只有在全民都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终身教育体系才能真 正建立。因此,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是电大需要探索改革的关键。江门电大近年来积极探索合作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全方位的合作,比如: 开放教育与中8 职教育、社区教育的衔接模式;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 校政 校企合作模式;非学历培训的送教进企业的模式;与老干部大学合作的老年教育模式;与社区居委合作的送教进社区模式;与社工组织合作的 “ 社工实训基地 +社区教育 ” 模式;与群团、行业等合作的非教育实体合作组织模式;与地区内各电大、社区学院合作开展终身教育研究等等,全面 与各行各业开展场地资源、设备资源
17、、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 合作,逐步打 造服务地方的终身教育平台。 其 五 , 要 创新投入 机制 。 目前,各级电大的投入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多数把 电大作为经济核补单位,通过财政划给一些资金,无法支撑电大日常支出 ,更难于投入依托电大开展的公益性社区教育 。二是企业投入不足,不大愿意投入培训经费,对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缺乏 主 动性。三是公民自身投入不足,由于经济环境、社会氛围、家庭教育及个人因素等影响,不少人对终身教育投入缺乏热情。这不利于 电大向终身教育转型发展,阻碍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为此, 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建立起支撑 终身教育 的多 元投入机制
18、。鉴于终身教育是造福人民大众的一项公益事业, 采取“政府拨 付 一点,社会筹集一点, 单位资助一点 , 个人开支一点 ” 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终身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 认真落实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比如江门地区按社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 不低于 1.5-2 元的标准 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 2, 建立有效机制确保资金的落实,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 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 。 同9 时要制定落实税收优惠、支持开展终身教育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相关政策, 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关于职工工资总额 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 激 励社会投资, 发动 慈善公益捐款,鼓励企业捐助终身教
19、育。此外,还要加强终身教育的宣传发动工作,推动市民树立终身教育观念,积极鼓励家庭个人增加终身教育的投入,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幸福感,从而 使 个人成为终身教育受益者,更愿意为学习而投入。江门市老干部大学曾对学员来校学习的幸福感问题作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共发出问卷 1295 份,收回 1133 份,回收率为 87.5%,据问卷调查统计,在“你 参加本校学习是否提升了幸福感”一项中,选择“较大提升”和“提升”的人数合计 1052 人,比例高达 94.1%,所以越来越多人愿意付 费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在江门市社区教育调查报告中也体现 95%的 社区居民希望尽快 建 好社区大学的四级教育网络,社区教育得到市民的广泛支持。 3 总之, 电大人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振奋精神,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共同创新 驱动电大向 服务 终身教育转型发展,为建设全民学习 、 终身学习的学 习 型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 参考文献 】 1 百 度 百 科 .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战 略 EB/OL. http:/ 2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府办函 2014174 号文 Z) . 2014. 3 蓝斌,熊英,潘广林 . 基层电大转型地方社区大学的思考 江门市社区教育调查报告分析 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4,06: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