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136KB ,
资源ID:131816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18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更新世界古代史题库新新.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更新世界古代史题库新新.doc

1、世界上古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血缘家族 指的是能人和直立人阶段的人类社会组织。是早期人类从原始群乱婚状态中解放出来的组织形式和进化形式。 特点:族群内同辈群婚 即所有同辈的女子是所有同辈男子的共同妻子,同样,所有同辈男子也是所有同辈女子共同的丈夫。 进步作用:排斥了母子父女之间的性关系,使人类逐渐避免了因原始群乱婚所造成的人口繁 殖和体质低下现象的延续。 2 氏族 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集团,它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和组织单位。一般认为其萌发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完全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晚期。 形成原因 :(1)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增长( 2)组合意愿即与他人结合的意识( 3)性

2、嫉妒即配偶固定心理 特点:( 1)以族外群婚排斥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婚配( 2)实行原始民主制 发展历程:农业革命后母系氏族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氏族内部逐渐产生了私有财产和私有制,氏族制度逐渐被破坏。 3 对偶婚 相对于群婚而言,是指一对男女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相对固定的夫妻关系。 发展历程:分为“望门居”“从妻居”“从夫居”三个阶段。“望门居”即采取丈夫对妻子拜访的方式 ;“从妻居”即丈夫迁往妻方氏族居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他们依靠新取得的社会地位打破了母权制的婚姻秩序“从妻居”转变为“从夫居” 转变 家事的发展要求夫妻间有持久的结合,婚姻制

3、度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婚制。 4 军事民主制 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政治制度,它出现在氏族制度瓦解到国家产生的过程中,是社会发展和战争的产物。 构成军事民主制的三要素:酋长(军事首领) 贵族会议 自由民会议 特点:一方面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保留着氏族民主制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利,但这种权利还未达到国家统治权力的程度。 5农村公社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 生产资料 所有制的二重性为特征的 社会组织 形式,即同时存在 私有制 和公社 所有制 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

4、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氏族公社经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到野蛮时代中高级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渐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农村公社是由 父系家庭公社发展而来的。 小家庭作为生产单位从作为社会生产组织的父系家庭公社中分化出来,促进了私人占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公社成员间产生了贫富分化,维系公社统一体的血缘纽带逐渐失去作用。新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造成公社成员间的流动,同时有了由不同血缘关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杂居村落,于是出现了基于地域联系的农

5、村公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决定了农村公社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必然性。 公社发展到晚期,随着个体劳动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土地逐渐成为可以抵押和买卖的私有财产,雇佣劳动和有息借贷关系日益发展。在商品货币经济 的冲击下,农村公社逐渐解体并最终消亡。 6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一种坟墓形式,。古 埃及 人建造金字塔的历史从第三王朝延续 到第六王朝(前 2686年前 2181)。金字塔始建于第三王朝的奠基人法老乔赛尔,当时的设计这是著名的伊梦荷特普。在古埃及,虽然在早王朝时期已有用石头建造坟墓,但只是用作隔墙,而乔赛尔的金字塔则是完全用石头建造的,蒙和特普也因建造此层级金字塔而留名于后世

6、。 第四王朝是古王国时期的鼎盛时期, 法老们把人们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财富大肆挥霍,为自己见着金字塔。第一个国王斯涅弗鲁时期建造了三座金字塔。斯涅弗鲁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塔转变时期。 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希娜人叫他齐奥普斯)统 治时期建造的,在胡夫的金字塔旁,还有哈弗拉(希娜人叫他齐夫林)和孟考拉(希娜人叫他麦凯琳努斯)金字塔。在哈弗拉的金字塔前有一座高 20米长 50米的狮身人面像,使用一整块石头雕成的。古埃及人认为实质是进入天国门户的守护神。 在大金字塔周围有许多达官贵人的马斯塔巴墓,这象征性地反映了君主专制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埃及的金字塔大多在孟菲斯附

7、近的尼罗河西岸,它的修建止于第二中间期,到新国王时期法老墓就不再采用金字塔的形式,而是在南部底比斯的西边的山谷里开凿岩壁。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事故埃及 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而且也无疑促进了那时埃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它也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 7美尼斯 生活于公元前 4 前 3世纪的埃及祭司曼涅托认为,在埃及人统治埃及之前,埃及经历了 31个王朝,其中的第 1 2王朝为早王朝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 3100 前 2686年。埃及国家的建立者、第一王朝的建立者和埃及国家的统一者是美尼斯。美尼斯在南方建立了

8、国家之后,征服了北方三角洲地区,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河三角洲交界处建 立了一个要塞城市 孟菲斯(原名白城,孟菲斯是希娜人对它的称呼)。 美尼斯完成了埃及的统一,对埃及国家的发展,对地区文明的进步,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之后,为稳固统治,他采取了较灵活的统治策略。在王国统一前,上埃及的统治者头戴白冠,以鹰为保护神,以白百合花为国家象征;下埃及的统治者则戴红冠,以蛇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家象征。两个地区的这一差别使得美尼斯在实现统一后分别在上埃及、下埃及加冕,他宣称自己是“ 上下埃及 之王”。继任的国王在十余年间都沿用此王号,同时必须具有双重身份,经过两次加冕,举行两

9、种不同的典礼。另外,美尼斯针对上埃及、下埃及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在上述两个地区分别设立了国库,实行各自独立的财政管理。上埃 及、下埃及分别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中心,设立圣城。这一切说明美尼斯在位时,埃及的统一只是初步的,很不巩固。美尼斯在统一上、下埃及后,曾向外发动征服战争。现代考古学未发现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无法证明它的存在,但现代埃及学家把他与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视为一人;也有学者怀疑他存在的真实性。据说美尼斯在位时间达 26年,他是在一次打猎中不幸身亡的。 8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 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称的 法老 (约公元前 1479年 约公元前 1425年在位)。图

10、特摩斯三世被认为是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之一。因为图特摩斯使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大帝国的质变。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们对叙利亚、巴基斯坦和努比亚进行了不断的征服,把埃及从包括尼罗河河谷河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区域王国,扩张成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而埃及帝国的完成者则是图特摩斯三世。 他在执政后大肆对外征战他击败了叙利亚联军,打败了米丹尼王国,使其与埃及结盟,从而巩固了埃及在西亚的霸权。埃及在西亚的胜利是亚述和巴比伦尼亚也纷纷与埃及建立友好关系。在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埃及统治的地区北至叙利亚和小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达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的地方。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走完了从小国寡民到地域

11、王国,再到帝国的历史过程,成为第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征服战争给埃及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统治地区的扩大,大量的财富和劳动力涌入埃及,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单另一方面战争也加速了国内的阶级分化,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并造成埃及和被征占地区尖锐的民族矛盾。 他还在法老之下设两个维西尔,维西尔的权力被一分为二,防止维西尔权力过于集中:一个管理上埃及和努比亚:一个管理下埃及和西亚属地,分界线在埃及中部的赫尔摩波里。 由于图特摩斯三世的赫赫武功,一些历史学家称他为古埃及的拿破仑。公元前 1425年,共在位 54年的图特摩斯三世逝世 。他葬在“王陵谷”。 9 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12、起源于公元前 4000 年代末,由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象形文字 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 有 24 个字母符号,但它未发展成字母文字。象形文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 符号(或叫限定符号)。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发展来的,它的表意符号反映了这种情况。表音符号包含了几种情况:一音一符、二音一符、三音一符、四音一符,还有组合字等。埃及的象形文字只有辅音,没有元音。鉴于两个或三个辅音符号之间的元音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可能组成不同的字词,古代埃及人发明了限定词符号以确定该词索要表达的是哪一类事物。由于象形文字的体系过于复杂,逐渐被人遗忘,后来经过法国人的译解,才辩认这

13、种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对西亚的腓尼基字母的产生可能发生过重大影响。 10 楔形文字 公元前 4000 年代中叶以后的乌 鲁克时期就由苏美尔人发明了文字,因其形被称为“楔形文字”。 最初是用泥板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渐渐的发展成为一种文字。 楔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的同类符号作用想通,而表音符号却有所不同。埃及的表音符号没有元音,只有辅音,而楔形文字的却又可以明确划开的、含有元音的音节。楔形文字不能用辅音单独组成音节。楔形文字传播的地区主要在西亚和西南亚。在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时期,楔形文字有更大的发展,词汇更加扩大和完备,书法也更加精致、

14、优美。随着文化的传播,两河流域其他民族 也采用了这种文字。公元前 1500 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已成为当时国家交往通用的文字体系,连埃及和两河流域各国外交往来的书信或订立条约时也都使用楔形文字。后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由于商业的发展,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进行了改进,把它逐渐变成了先进的字母文字 。 11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 597 年,犹太王国首都耶路撒冷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公元前586 年,全城居民被作为俘虏带到巴比伦城,被批准务农、做工或经商,犹太国王被囚禁于监狱中。直到公元前 538 年,古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攻入巴比伦城,释放被俘的 犹太人,这批犹太人才开始回到

15、耶路撒冷。前后被囚近 50 年,史称“巴比伦之囚”。 12 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 605前 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沙尔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 601 被埃及击败。公元前 598 年、前 587 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 586 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 567 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

16、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工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13 居鲁士二世 古波斯国王,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公元前 550 年,发兵灭米底王国,建立阿黑门尼德王朝,后来发展为波斯帝国。统治期间实行对外征服扩张的政策,公元前 546 年侵入小亚细亚,灭吕底亚王国,并征服亚洲的希腊各个城邦。公元前 538 年攻占巴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释放了“巴比伦 之囚”。后来在对游牧部落马萨盖特人的作战中被杀。 14贝希斯敦铭文 古波斯遗迹,是古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刻下的记功刻石。位于今伊朗西部的克罗曼高地以东的悬崖峭壁上。包括

17、浮雕和铭文两部分。铭文用古波斯文、古巴 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埃兰文写成,记述了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各地起义和取得王位的经过。后来英国考古学家罗林森用十余年的时间先后翻译了古波斯文和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从而开创了亚述学的新领域。 举世闻名的贝希斯敦铭文是大流士一世为其轼君篡权辩护而立的摩崖石刻 ,也是古代西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自 1846 年铭文古波斯文本问世以来 ,它一直受到各国学者重视。 15 琐罗亚斯德教 即拜火教,中国古代称之为祆教,传说为伊朗人琐罗亚斯德所创,流行于古伊朗和中亚一带,是基督教产生前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崇拜阿胡拉,但不塑神像,不建神庙,阿维斯塔为其圣书。其教义认为:宇宙

18、间有善与恶、光明和黑暗两种势力在斗争,善良和光明终将战胜邪恶和黑暗,而火是善良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仪式为礼拜圣火,一切重大的祭祀都要燃起圣火。公元前 6 世纪前后大流士一世定琐罗亚斯德教为波斯帝国国教。 16 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 1000 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17新旧约全书 由旧约与新约组成,旧约是犹太教的经书,新约是耶稣基

19、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纪录。即圣经,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等宗教)的宗教经典。 18哈拉巴文化 大约距今 4千 多年之前,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方圆 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起的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大量用火砖盖起的房屋,规划严整的城市建设,先进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2500多枚刻有文字图形和其他图形的印章代表着当时世界发展最高水平的文明 ,被印度学专家称为印度文明“第一道曙光”。 19吠陀 吠陀,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吠陀 “

20、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吠陀分为四部。 梨俱吠陀最古,其大部内容在公元前 2000年代中叶大概已经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 1000年代初。因此,这一段时期通常称早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 10世纪上半叶,阿闼婆吠陀则最晚集结完成;这一段时期通常称为后期吠陀时代。著作吠陀经的时代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被称为吠陀梵语。 20婆罗门教 古代印度宗教之一。约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形成。以吠陀为经。崇拜吠陀诸神之中有三主神,即梵天、湿婆、毗湿奴提出一种业与轮回的理论 。婆罗门教竭力维护阶级压迫和种姓制度,推崇繁琐的

21、仪式和五花八门的祭祀。公元前六世纪,因佛教和耆那教的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八世纪时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变成了印度教。 21 顺世论 顺世论是印度最古老的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在佛教文献中又被称作顺世外道(流行于民间义),在后期吠陀时代出现,创始人为毗珂跋提。列国时代代表人为阿耆多驰舍钦婆罗。 该派认为世界万物都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感性知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死后灵魂不再存在亦不会有来生要珍惜生命。 该派反对吠陀权威,认为众生平等,反对禁欲苦修。 学说 现散见于敌对派别对它的批判资料中。 22 释迦牟尼 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

22、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 35 岁时,释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以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 23 四谛 四谛说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义:苦集灭道。 苦:人生皆苦,八苦;集:痛苦根源,欲望破灭;灭:终极目标,涅槃寂静,不生不死,不入轮回;道:方法手段,理解教义遵守戒律。 24 阿育王 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频头娑 罗王之子。 主要功绩:统一印度,重视国内建设,使南亚进入帝国时期;推佛教为国教,编撰修整佛经,统一佛教教义,派僧团到国外宣扬佛教。(注:扶持佛教的同时,阿育王对其他宗教理解宽容) 阿育王的统治扩大了孔雀帝国的版图,促进了南

23、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为佛教在南亚和南亚以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25 爱琴文明 公元前 2000 年公元前 1200 年的爱琴海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自爱琴文明形成之后,爱琴海与希腊遂组成统一的文化区,此即世界史上著名的希腊文化区,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26荷马史诗 形成于公元前 11C公元前 9C,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塞,相传为盲人荷马所著,实际上是特洛耶战争以来数百年希腊民间文学的结晶,是对当时社会状况(如:盔甲、兵器、社会生活的)的描述。两诗题材都和特洛耶战争有关。起初是口头文学,后编成书,公元前 3C亚历山大的一些学者考证,形成正式文本,流传至今。公元前 1100前 800年间

24、,希腊各地又退回到原始社会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黑暗时代,反映它的历史情况的主要文献是荷马史诗,因而又称为“荷马时代”。它为希腊文明奠定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27希西阿德 公元前 8世纪希腊伟大的农民 诗人,出生于希腊总部的比奥提亚,有神谱和工作与时日等诗篇传世。前者记叙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后者则描述了农业劳动和农业生活,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主要材料。现代学者将他作品反映的时代称为“希西阿德时代”。 28早期僭主政治 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早期希腊的僭主政治一般对于肃清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但在激荡的政治斗争潮流中却往往不能久存,迄公元前 5世纪 -公元前 4世纪,

25、“僭主”渐含贬意 . 僭主政治是古希腊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古希腊殖民运动的产物。早期僭主政治都产生于工商业 发达的城邦。早期僭主们延续旧制度中的积极政策。各城邦僭主政治存在时间都很短暂。早期僭主政治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29 希洛特制度: 时间:约在公元前 8 世纪中叶,随着斯巴达人统一拉哥尼亚,希洛特制度初步建立。 地点:希腊最大城邦之一的斯巴达 ( 3)背景(含义):斯巴达是一个靠对外征服起家的城邦,它征服了拉哥尼地区,其中居住在南部沿海的希洛斯城的边区居民不堪忍

26、受斯巴达人得奴役而发起运动,但被 斯巴达镇压,并把所有希洛斯城的居民转变为斯巴达的国有奴隶。从此,斯巴达的奴隶就被称为“希洛人”,剥削,压迫和奴役希洛人的制度称为“希洛制度”。 发展:随着斯巴达土地严重不足,他们加大对外征服,使得希洛人激增,希洛制度也得以完善。 内容:“希洛特”制度,即把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和被征服的希洛特奴隶按一定数量分配给每个斯巴达战士,由希洛特奴隶耕种土地,创造出的财富用于保障斯巴达战士一家的生活和战士出征时的衣甲、兵器和给养。同时,斯巴达战士每月还要向军营交 1 麦斗大麦面粉和干酪及少量的钱,用做日常消费和战时储备。且希 洛特奴隶随军出征。 影响:希洛制度作为斯巴达最根

27、本的剥削制度,一方面使斯巴达人完全脱离生产活动,成为依靠剥削希洛人劳动而生活的寄生阶级,可以全部投身于军事生活,造就了斯巴达军事力量的强大;另一方面,希洛人成为斯巴达社会中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总之希洛制度既成为斯巴达强大的基础,也是最大弱点。 30 梭伦 梭伦,前 638 年 - 前 559 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诗人,出生于雅典没落的贵族,同情平民的遭遇。早年曾外出经商,到过很多地方,考察社会风情。见多识广,饱读诗书,擅长作诗,诗作主要是赞颂雅典城邦及法律的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被列为“希腊七贤”之一。曾经在从邻邦麦加拉手中夺回撒拉米斯岛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赢得很高威望。梭伦是

28、古代雅典的杰出政治家,立法者。梭伦在前 594 年出任雅典城邦的第一任执政官,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史称“梭伦改革”。 他信奉中庸之道,力图在贵族和平民之间达到一种礼仪的平衡。他在完成改革后,与雅典人约定十年内不准改变他的改革。而后离开雅典远游。这可能是他的改革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完全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31 克里斯提尼 克里斯提尼(公元前 6 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属于被诅咒 的阿迈翁家族。公元前 509 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

29、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选 1 人组成,轮流统帅军队,同时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后者用于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32 伯利克里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 495 公元前 429,是古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杰出的代表者,古代世界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伯里克利出身雅典名门,他受到良好的教育, 曾向当代智者哲人达蒙和芝诺学习音乐、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在良师益友,博学的阿那克萨戈拉的熏陶下,伯里克利具有不迷信神异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高尚庄严的情操和风格,他廉洁奉公,

30、政绩卓著。在青年时代就投身于雅典的民主运动,并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伯里克利是雅典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经营奴隶主民主政治,扩张雅典的势力。他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改革使 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历史上吧这一时期称为“伯利克里时代”。 33提洛同盟: 希波战争期间 ,以雅典,中希腊,小亚,爱琴海诸岛以及色雷斯沿岸的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由于同盟的金库设在提洛岛,史称“提洛同盟”。同盟的目的是为了继续与波斯人作战,入盟各邦原则上一律平等,在同盟大会上享有一票表决权。但在希波战争后期,提洛同盟的性质逐渐蜕变,成为雅典控制盟邦以建立海上霸

31、权的工具。 P151 34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城邦争霸性质的战争,战争的双方分别是以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这 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新崛起的希腊霸主雅典的对外扩张引起老牌的军事强国斯巴达的强烈不安,加之两个城邦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他们都力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推行给自己的盟邦,在盟邦的争夺上展开竞赛。两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在所难免。 P158 35米利都学派: 大约在公元前 7世纪末到前 6世纪中期,在小亚细亚富庶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出现了第一批哲学家,史称“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泰勒斯,米利都学派都热衷于

32、探讨宇宙的起源,把世间万物的始基归结于自然界的某种物质,以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从传统宗教对世界的神学解说中摆脱出来。 P147 36柏拉图: 柏拉图(公元前 428-前 348)出身于雅典的贵族家庭,青年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并曾到埃及,西西里和南意游历和讲学,两度到叙拉古推行其政治理念。一生主要的时间在雅典度过,在雅典郊外的阿卡德米体育场开办学校,广收门徒。柏拉图学识渊博,著述丰富,大多以对话体写成,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他这种唯心论对后世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P164 37 亚里士多德 (前 384 年前 322 年 3 月 7 日) 古希腊哲学家 ,

33、柏拉图 的学生、 亚历山大大帝 的老师。他的著作包含许多学科,包括了 物理学 、 形而上学 、 诗歌 (包括 戏剧 )、 音乐 、 生物学 、 动物学 、 逻辑学 、 政治 、 政府 、以及 伦理学 。和 柏拉图 、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老师)一起被誉为西方哲 学 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 美学 、逻辑和科学、政治和 玄学 。 他的学术领域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 19 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里。在形而上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 哲学和神学思想在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传统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世纪,它继续影响着基督教神学。他的伦理学

34、,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今天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仍然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 38 腓力二世 (前 382 年前 336 年),为 马其顿国王 ( 前 359 年 -前 336年 )。 腓力早年就曾作为人质派往希腊的 底比斯 城邦。腓力回国之后,于公元前 359 年夺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经过 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 马其顿王国 。他在内政方面,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促进贸易,建立 新城市 ,打开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作为。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 马其顿方阵 ”,并建立了强大的 海军 。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 338 年喀罗

35、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第二年在 科林斯 召开全希 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 科林斯同盟 ,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 诸城 邦的控制。公元前 336 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 腓力二世在位的 20 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潜力,为其子 亚历山大 的大征服准备了充分条件。 39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 ( 公元前 356前 323),古代马其顿国王, 亚历山大帝国 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 军事家 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 13 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

36、波斯帝国 。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 印度河 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 巴比伦 为首都的庞大 帝国 。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 经济 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0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因篆刻在 12 块铜牌上得名,颁布于公元前 451 年到前 450年,起因于平民要求贵族奴隶主滥用职权,以习惯解释法律。事实上,铜表法也是对以前习惯法律的汇编,仍然是保护奴隶主 的法律。但是因为有了成文法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滥用权力,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41布匿战争 古

37、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三次战争。迦太基系腓尼基人的殖民地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 ,故名。第一次 (前 264前 241)双方在西西里和迦太基本土交战 ,罗马夺取西西里 (叙拉古除外 ),战后又乘机占领科西嘉和撒丁岛 (前 238)。第二次 (前 218前 201)以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远征意大利开始。罗马连遭失败 ,陷于困境 ,乃蓄积力量于公元前 211年转入反攻。公元前 209年大西庇阿占据西班牙东 南部 ,前 204年直捣迦太基本土。汉尼拔奉召回师驰援 (前 203)。公元前 202年扎马战役迦太基战败。次年缔结和约 ,迦太基丧失全部海外领土 ,并失去独立地位。第三次 (

38、前 149前 146)由罗马统治者蓄意消灭迦太基引起。罗马军长期围困迦太基城 ,城陷被毁 ,生存者沦为奴隶 ,迦太基沦为罗马的行省 (阿非利加省 )。 42 汉尼拔 迦太基统帅。幼年随父哈米尔卡尔巴尔卡渡海去西班牙 ,立誓向罗马“复仇”。公元前 221年任西班牙的迦太基军统帅。公元前 219 年攻占与罗马结盟的城市萨贡托。前 218 年率军远征意大利 ,是为第二次布匿战争之 始。在特拉西米诺湖战役 (前 217 年 )和坎尼战役 (前 216年 )中重创罗马军。后长期转战各地。由于罗马人采取多扰不战、封锁交通供给要道等游击战术 ,迦太基军队兵力日衰。在大西庇阿率军进攻迦太基本土时 ,奉召回军解

39、围。扎马战役 (前202 年 )中大败。前 196 年亡命叙利亚 ,向安提柯三世献策进兵意大利 ,未被采纳。后赴小亚细亚。为躲避引渡和监禁 ,自杀于俾提西亚。 43 恺撒 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长、 祭司长 、 大法官 、 执政官 、 监察官 、独裁官 等职。公元前 60 年与 庞培 、 克拉苏 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 高卢 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 法国 ),还袭击了日耳曼和 不列颠 。公元前 49 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 44 年,恺撒遭以布鲁图

40、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 58 岁。 44 屋大维 屋大维, 罗马帝国 的开国君主, 元首 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 43 年,是 世界历史 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 凯撒 的甥孙,公元前 44 年被凯撒收为 养子 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 公元前 1 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 罗马共和国 的内战,被 元老院 赐封为“ 奥古斯都 ”,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45 隶农制 隶农最早于公元前 2 世纪在意大利出现。部分罗马公民租种他人土地, 成为隶农。租地需订契约,订约双方政治上平等,都有权根据自己意愿中止契约。租期一般为 5 年,地租用现

41、金支付。 3 世纪时,由于奴隶占有制开始衰落,劳动力日益缺乏,罗马政府和大庄园主,逐步采用强制手段把隶农固着在土地上。 4 5 世纪,隶农的地位进一步发生变化。罗马法律规定土地所有者是隶农的主人,隶农及其财产是庄园财产的一部分,对隶农的婚姻权以及处置和继承财产的权利都作了限制,尤其限制隶农自由迁徙。但是,隶农不同于奴隶,法律仍然承认他们是自由民。在罗马帝国晚期,隶农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中庄园广泛使用隶农劳动。由于 对被释奴授产使其从事耕作,加之大批“蛮族”俘虏以隶农身分定居于帝国境内,自治市里的中、小土地所有者又大量破产,结果隶农的数量不断增加。帝国后期隶农制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占有制社会

42、内部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 46三世纪危机 奴隶制经济的衰落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罗马帝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农村枯竭,城市衰落,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这种全面的混乱现象,历史上称作“三世纪危机”。 三世纪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于奴隶制度已走至穷途末路,从而导致各种经济部门衰落,各种矛盾激化,引 发了全面危机经济方面的危机危机的经济表现是农业萎缩,手工业衰落,商业萧条,财源枯竭;政治方面的危机表现是政治混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交织,起义不断。 47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曾在 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

43、。他信仰基督教并制订出鼓励该教发展的许多政策,使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起了重大的作用。并于 330年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占庭,将该地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欧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 过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君士坦丁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48米兰敕令 “米兰敕令 ” 是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在 313 年于 意大利的米兰颁发的一个宽容基督教的敕令 。 此诏书宣布罗马帝国境内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并且发还了已经没收的教会财产,亦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的政策、从被迫害的 “地下宗教 ”成为被承认的宗教,而基督教也开始了与帝国政府的政权合流。为奴隶 主统治阶级服务 。 “米兰敕令 ”的颁布为君主制找到了理论根据,从此基督教成为帝国的精神支柱。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