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一 章 土的组成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1.【答】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2. 【答】 5. 不均匀系数 Cu、曲率系数 Cc 的表达式为 Cu d60 / d10 、 Cc d230 / (d60 d 10 )。 7. 土是 岩石分化 的产
2、物,是各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土与其它连续固体介质相区别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的 散粒性 和 多相性 。 三、选择题 1在毛细带范围内,土颗粒会受到一个附加应力。这种附加应力性质主要表现为 ( C ) (A)浮力; (B)张力; (C)压力。 2对粘性土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中的 (C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 (C)自由水; (D)毛细水。 第 二 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 简答题 3.什么是塑限、液限和缩限?什么是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3. 【答】( 1)液限 L:液限定义为流动状态与塑性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量。( 2)塑限 p: 塑限定义为土样从塑性进入半坚硬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3、 3)缩限 s: 缩限是土样从半坚硬进入坚硬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4)塑性指数 IP 定义为土样的液 限和塑限之差: IP = wL wP( 5)液性指数: 9. 简述用孔隙比 e、相对密实度 Dr判别砂土密实度的优缺点。 9. 【答】 ( 1)用 e 判断砂土的密实度的优点:应用方便,同一种土,密实砂土的空隙比一定比松散砂土的小;缺点:无法反映土的粒径级配因素。 2 ( 2)用 Dr判断砂土的密实度 的优点:考虑了土级配因素,理论上完善;缺点 :用长颈漏斗测定 emax或用振动叉和击实金属法测定 emin因人而异,难以获得较为科学的数据。 二、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 固态
4、 、 半固态 、 可塑态 、 流动态 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缩限、塑限、液限 。 6. 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越多 。 三、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 Cu的关系: ( A) ( A) Cu大比 Cu小好 (B) Cu小比 Cu大好 (C) Cu与 压实效果无关 3.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 80%增加至 95%。试问土样的重度 和含水率 怎样改变?(A) (A) 增加, 减小 (B) 不变, 不变 (C) 增加, 增加 5.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 e 0.303,最大孔隙比 emax 0.762,最小孔隙比
5、 emin 0.114,则该砂土处于(A)状态。 ( A)密实 ( B) 中密 (C)松散 ( D)稍密 10.对无粘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A)含水量; (B)密实度; (C)矿物成分; (D)颗粒的均匀程度。 15.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越大,说明( C)。 ( A)土粒比表面积越小; ( B)土粒吸附能力越弱; ( C)土的可塑范围越大; ( D)粘粒、胶粒、粘土矿物含量越低。 16.不同状态下同一种土的重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 ( A) ( B) ( C) ;( D) 。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时,粘性土处于坚硬状态;( B) 时,粘性土处
6、于流动状态; ( C) 时,粘性土处于坚硬状态; ( D) 时,粘性土处于软塑状态。 19.下面有关粘性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 10 的土;( B)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 10 的土; ( C)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 17 的土; ( D)粘性土又称为粘土。 五、计算题 1. 有一完全饱和的原状土样切满于容积为 21.7cm3 的环刀内,称得总质量为 72.49g, 经 105 烘 干至恒重为 61.28g,已知环刀质量为 32.54g,土粒相对密度(比重)为 2.74, 试求该土样的湿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及孔隙比(要求按三项比例指标定义求解)。 1.
7、解: 5.经测定,某地下水位以下砂层的饱和密度为 1.991g/cm3,土粒相对密度为 2.66,最大干密度为 1.67g/cm3,最小干密度为 1.39g/cm3 ,试判断该砂土的密实程度。 5. 解:由 得因为 2/3所以该砂土的密实度为密实。 8.某土样孔隙体积 ,土粒体积 ,土粒相对密度为 ds=2.69,求孔隙比 e 和干重度 d;当孔隙被水充满时,求饱和重度 sat和含水量 。 3 8. 解: 11.某饱和土样含水量为 38.2%,密度为 1.85 t/m3,塑限为 27.5%,液限为 42.1%。问:要制备完全饱和、含水量为 50%的土样,则每立方米土应加多少水?加水前和加水后土
8、各处于什么状态?其定名是什么? 11. 解: 粉质粘土 加水前 可塑状态 加水后 流塑状态 第 三 章 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二、填空题 2.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土的密实度、土的饱和度、土的结构、土的构造、水的温度 。 3.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 常水头法 和 变水头法 。 4.渗流破坏主要有 流砂 (土 )和 管涌 两种基本形式。 5.达西定律只适用于 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透系数 。 1.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D)。 A.不均匀系数 B.相对密实度 C.压缩系数 D.渗透系数 2.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
9、是( C)。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D) A.压缩系数 B.固结系数 C.压缩模量 D.渗透系数 6.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D) A.砂砾或粗砂 B.细砂或粉砂 C.粉质黏土 D.黏土 9.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D) 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任何一种土,只要 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
10、水头的大小; 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 对 B. 对 C. 和 对 D.全不对 11.土体渗流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D)。 A.渗流量问题 B.渗透变形问题 C.渗流控制问题 D.地基承载力问题 五、计算题 1.如图 3 1 所示,在恒定的总水头差之下水自下而上透过两个土样,从土样 1 顶面溢出。 ( 1) 已土样 2 底面 c c 为基准面,求该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 ( 2) 已知水流经 土样 2 的水头损失为总水头差的 30%,求 b b 面的总水头和静水头; ( 3) 已知土样 2 的渗透系数为 0.05cm/s ,求单位时间内土样横截面单位面积的流量;
11、( 4) 求土样 1 的渗透系数。 1.解: 如图 3-1,本题为定水头实验,水自下而上流过两个土样,相关几何参数列于图中。 ( 1)以 c-c 为基准面,则有: zc=0, hwc=90cm, hc=90cm ( 2)已知 bc ac,而 ac由图 2-16 知,为 30cm,所以 4 bc ac hb=hc- bc=90-9=81cm 又 zb=30cm,故 hwb=hb- zb=81-30=51cm ( 3)已知 k2=0.05cm/s, q/A=k2i2= k2 bc/L2 3/s/cm2=0.015cm/s ( 4) i1 ab/L1=( ac- bc) /L1=( 30-9) /3
12、0=0.7,而且由连续性条件, q/A=k1i1=k2i2 k1=k2i2/i1=0.015/0.7=0.021cm/s 图 3 1 (单位: cm) 4. 定水头渗透试验中,已知渗透仪直径 ,在 渗流直径上的水头损失 ,在 60s 时间内的渗水量 ,求土的渗透系数。 4. 解: 6. 图 3-4 为一板桩打入透土层后形成的流网。已知透水土层深 ,渗透系数 板桩打入土层表面以下 ,板桩前后水深如图 3-4 所示。试求: (1)图中所示 a、 b、 c、 d、 e 各点的孔隙水压力; (2)地基的单位透水量。 6. 解: (1)a 、 e 点 位 于水 面 , 故 b 、 d 位于 土 层 表
13、面, 其 孔 隙压 力 分 别为 : C 点位于板桩底部,该点的水头损失为: 该点的孔压为: (2)地基的单位渗水量: 5 图 3 4 板桩墙下的渗流图 第 四 章 土中应力 一、简答题 3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有哪些问题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3.【答】地下水下降,降水使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有效资中应力增加与降水前比较犹如产生了一个由于降水引起的应力增量 ,它使土体的固结沉降加大,故引起地表大面积沉降。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如筑坝蓄水)将减少土中有效自重应力。 1、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基础底面以上,它对基础形成浮力使地基土的承载力下降。 2、地下水位上升,如遇到湿陷性黄土造成
14、不良后果(塌陷) 3、地下水位上升,粘性土湿化抗剪强度降低。 6土中附加应力的产生原因有哪些?在工程实 用中应如何考虑? 6.【答】由外荷载引起的发加压力为主要原因。需要考虑实际引起的地基变形破坏、强度破坏、稳定性破坏。 二、填空题、 1.土中应力按成因可分为 自重应力 和 附加应力 。 2.土中应力按土骨架和土中孔隙的分担作用可分为 有效应力 和 孔隙压力 。 3.地下水位下降则原水位出处的有效自重应力 增加 。 4.计算土的自重应力应从 天然地面(老天然地面) 算起。 5. 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重度应取 有效重度(浮重度) 。 1建筑物基础作用于地基表面的压力,称为( A)。
15、 (A)基底压力 ; (B)基底附加压力 ; (C)基底净反力 ; (D)附加应力 4地下水位长时间下降,会使( A)。 (A)地基中原水位以下的自重应力增加 (B)地基中原水位以上的自重应力增加 (C)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减小 (D)土中孔隙水压力增大 5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应力称为( A)。 (A)有效应力 ; (B)总应力 ; (C)附加应力 ; (D)孔隙水压力 9由建筑物的荷载在地基内产生的应力称为( B)。 (A)自重应力 ; (B)附加应力 ; (C)有效应力 ; (D)附加压力 11由于建筑物的建造而在基础 底面处产生的压力增量称为( C)。 (A)基底压力 ; (B)基底反力 ;
16、 (C)基底附加应力 ; (D)基底净反力 13在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若基底反力呈梯形分布,则偏心距与矩形基础长度的关系为( A)。 (A) ; (B) ; (C) ; (D) 19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应采用( C)。 (A)湿重度 ; (B)饱和重度 ; (C)浮重度 ; (D)天然重度 6 五、计算题 2某构筑物基础如图 4-1 所示,在设计地面标高处作用有偏心荷载 680KN,偏心距 1.31m,基础埋深为 2m,底面尺寸为 4m 2m。试求基底平均压力 和边缘最大压力 ,并绘出沿偏心方向的基底压力分布图。(答案: =301KPa) 图 4-1 2解:荷载因偏心而在基底
17、引起的弯矩为: 基础及回填土自重: 偏心距: 因 ,说明基底与地基之间部分脱开,故应从新分布计算 (图略) 3某矩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为 4m 2.4m,设计地面下深埋为 1.2m(高于天然地面 0.2m),设计地面以上的荷载为 1200KN,基底标高处原有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18KN/ 。试求基底水平面 1 点及 2 点下各 3.6m 深度点及 点处的地基附加应力 值(见图 4-2)。 (答案: 点处 =28.3KPa) 图 4-2 7 3解: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 点 :过 1 点将基底分成相等的两块,每块尺寸为 故 , ,查表 4-5 得 故有: 点 :过 2 点做如下图所示矩形,对矩
18、形 ac2d, , 查表 4-5 得 ;对矩形 bc21 , 查表 4-5 得 ,故 a b c d 1 2 6 按图 4 4 中给出的资料,计算地基中各土层分界处的自重应力。如地下水位因某种原因骤然下降至 35.0 高程,细砂层的重度为 =18.2kN/m3,问此时地基中的自重应力有何改变? 图 4 4 6解: 地下水位处: 黏土层底: 粉质黏土层底: 细砂层底: 地下水位骤然下降至 35.0 高程时: 黏土和粉质黏土层因渗透性小,土体还来不及排水固结,孔隙水压力没有明显下降,含水量不变,故自重应力没什么变化。 细砂层渗透性大,排水固结块,因水位下降而产生的应力增量很快就转化为有效自量应力,
19、故细砂层底的自重应力为: 第 五 章 土的压缩性 一、简答题 5根据应力历史可将土(层)分为那三类土(层)?试述它们的定义。 5.【答】正常固结土(层) 在历史上所经受的先期固结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重。 超固结土(层)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重的先期固结压力。 欠固结土(层)先期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重。 8 7何谓超固结比?如何按超固结比 值确定正常固结土? 7.【答】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9应力历史对土的压缩性有何影响?如何考虑? 二、填空题 1 压缩系数 = , 表示压力范围 = ,= 的压缩系数,工程上常用 评价土的压缩性
20、的高低。 2可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土体压缩性的指标有 压缩系数 、 压缩指数 、和 压缩模量 。 3天然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过的包括自重应力和其他荷载作用形成的最大竖向有效固结压力称为 先期固结压力(前期固结压力) 。 4据前期固结压力,沉积土层分为 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欠固结土 三种。 5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 先期固结压力 与 现有覆盖土重 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1评价地基土压缩性高低 的指标是( A ) (A)压缩系数 ; (B)固节系数; (C)沉降影响系数; (D)参透系数 2若土的压缩曲线( e-p 曲线)较陡,则表明( A) (A)土的压缩性较大 (B)土的压缩性较小
21、 (C)土的密实度较大 (D)土的孔隙比较小 4在饱和土的排水固结过程中,若外载荷不变,则随着土中有效应力 ( B ) (A)孔隙水压力 u 相应的增加; (B)孔隙水压力 u 相应的减少 (C)总应力 相应增加; (D)总应力 相应减少 7土体产生压缩的时( A) (A) 土中孔隙体积减少 ,土粒体积不变; (B)孔隙体积和土粒体积均明显减少 (C)土粒和水的压缩量均较大; (D)孔隙体积不变 8土的变形模量可通过( B )实验来测定。 (A)压缩; (B)载荷; (C)渗透; (D)剪切; 9土的 e-p 曲线 愈平缓,说明( C) (A)压缩模量愈小; (B)压缩系数愈大 (C)土的压缩
22、性愈低 ; (D)土的变形愈大 17使土体体积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A) (A)土中孔隙体积的减少; (B)土粒的压缩 (C)土中密闭气体的压缩; (D)土中水的压缩 19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土中哪一部分应力引起的?( B) (A)总应力; (B)有效应力; (C)孔隙应力 五、计算题 9 2 对一黏土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测得当 =100kPa 和 =200kPa 时土样相应的孔隙比分别为:=0.932 和 =0.885,试计算 和 ,并评价该土的压缩性。 解: 因为 . =0.470.5 ,g 故该土属于中压缩 第 六 章 地基变形 一、简答题 4两个基础的底面面积相同,但埋置深度 不同,
23、若低级土层为均质各向同性体等其他条件相同,试问哪一个基础的沉降大?为什么? 4.【答】引起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底附加压力,附加压力大,沉降就大。 ( 20) 因而当基础面积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埋置深的时候基底附加压力大,所以沉降大。 当埋置深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也相同时,基础面积小的基底附加应力大,所以沉降大。 5何谓超固结比?在实践中,如何按超固结比值确定正常固结土? 5.【答】 在研究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时,通常将先期固结压力与现有覆盖土重之比值定义为超固结比。 超固结比值等于 1 时为正常固结土 8简述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 。在地基土的最终变形量计算中,土中附加应力是指有效应力
24、还是总应力? 8.【答】饱和土中任一点的总应力 总是等于有效应力加上孔隙水压力;或是有效应力 总是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此即饱和土中的有效应力原理。土中的附加应力是指有效应力。 1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量时,计算深度是根据 附加 应力和 自重 应力的比值确定的。 2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为: 总应力 = 有效应力 +孔隙水压力 u,土的 变形 和 强度 只随有效应力而变。地下水位上升则土中孔隙水压力 增大 有效应力 减小 。 3地基土层在某一压力作用下,经历时间 t 所产生的固结变形量与最终固结变形量之比值称为 固结度(固结比、固结百分数) 。 1对非压缩性土,分层总和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
25、度 的标准是( D )。 (A) (B) (C) (D) 3超固结比 的土属于( B )。 (A) 正常固结土 (B) 超固结土 ; (C) 欠固结土 (D) 非正常土 5某黏性土地基在固结度达到 40%时的沉降量为 100mm,则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B )。 (A) 400mm (B) 250mm ; (C) .200mm ; (D) 140mm 8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规范公式对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的确定标准是( C )。 (A) (B) (C) (D) 14已知两基础形状、面积及基底压力均相同,但埋置深度不同,若忽略坑底回弹的影响,则( C )。 10 (A)两基础沉降相同 (B) 埋深大的
26、基础沉降大 (C)埋深大的基础沉降小; 18有两个黏土层,土的性质相同,土层厚度与排水边界条件也相同。若地面瞬时施加的超荷载大小不同,则经过相同时间后,两土层的平均孔隙水压力( A )。 (A) 超荷载大的孔隙水压力大 ; (B) 超荷载小的孔隙水压力大; (C) 一样大 五 、计算题 2底面尺寸为 5m5m ,埋深 1.5m,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轴心荷载 。从地表起至基底下 2.5m为黏土层, ,黏土层下为卵石层(可视为不可压缩层),黏土层的压缩试验资料见 5 9所示。试计算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2 解: 基底附加压力: 粘土层的平均自重应力: 平均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 : 查表 5-9 根据
27、内插法计算得 基础最终沉降量: 4 某饱和黏土层厚度 6m,压缩模量 试计算在大面积何载 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当沉降量达到 30mm 时黏土层的固结度为多少? 4解: 第 七 章 土的抗剪强度 一、简答题 1.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实质上是抗剪强度参数,也就是土的强度指标,为什么? 1. 【答】土的抗剪强度可表达为 , 称为抗剪强度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实质上就是抗剪强度参数。 9. 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9. 【答】( 1)土的基本性质,即土的组成、土的状态和土的结构,这些性质又与它的形成环境和应力历史等因素有关;( 2)当前所处的应力状态;( 3)试验中仪器的种类和试验方法;( 4)试样的不均一、试验误差、甚至整理资料的方 法等都会影响试验的结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