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34 ,大小:3.35MB ,
资源ID:132893      下载积分:6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2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学入门.ppt)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学入门.ppt

1、中 医 学 入门,主讲:陈红银,1,中 医 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补充医学Complement medicine,2,替代疗法各种传统的民间医学及疗法,针灸、草药、顺势疗法; 按摩、太极拳、气功和饮食疗法; 心理、精神、放松、催眠、指压 正骨和脊柱疗法等 芳香法、冥想法、触摸法、嗅氧法 颜色法、全息法、电磁法 大剂量维生素法和超自然疗法等,3,替代医学及疗法,效果满意、费用低廉、无副作用,在西方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欢迎。2000年3月克林顿颁布第13147号令,成立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中国人担当顾问 决

2、策、推动中医 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4,一、前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丰富经验总结,5000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古代哲学思想,整体辨证论治独特医学理论体系,5,二、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国科学思想史 神农 岐伯原始公制社会 距今100万年积累了原始的医学 淮南子 修务训“古者民茹草饮水 多疾病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 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6,二、中医药学的起源,草:治病 草本药多 本草防病养生:模仿动物跳跃五禽戏。,7,中医药学起源,火: 生食走向熟食 局部烧灼、原始的烫法、灸法石: 排浓、压迫止痛 石针 金属针药:单味用药 汤剂 药物的配合 复方

3、 减少副作用,8,原始到奴隶社会的医疗,文化知识: 部落的上层、巫师鬼神灵魂 疾病 巫师 诬医蛊害 方法:舞剑、咒符、香灰、驱蛊,9,周代建立健全的医师制度,区分医师与诬医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职位, 医师为众之长,职掌医务政令。 上士 中士 下士 周代奠定了中国医疗行政制度,10,黄帝内经,“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治之无功矣”,11,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12,(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标志:奠基性的医学经典著作。1、 灵枢

4、 黄帝内经 162篇20万字 素问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13,内经作者,1.黄帝:帝王, 辞海: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 嫘祖:养蚕,14,2.一个氏族,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通史简编: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即古代学者承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历代人们均以黄帝子孙为荣。,15,溯本崇源,以示学有本根,冠以“黄帝” 为一种风气。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汉书艺文志 以神农黄帝名书者 有二十余种之多,托言黄帝,或神农,意义溯源崇本。,16,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医学著作

5、,洪篇巨制。1、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和发展哲学,17,中医理论的渊薮,2、基本特点: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 强调整体观念 人是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 治疗:辨证论治。 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18,2.难经,“难” :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问答(八十一难) 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19,3.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宋 林亿 整理伤寒论(外感) 载方265 金匮要略 (内伤杂病) 用药214种 麻黄汤、小柴胡

6、汤 等经典方沿用至今。 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 方剂的内涵:研究,20,伤寒论 “医方之祖”,“坏症” “纠偏” 书 纠正性治疗 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著述的 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 每阶段都共同的症状特点变化, “六经辨证” 只要准确,能顿起大病沉疴 奇效的经典配方, “经方”,21,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收载中药365种。 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 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2,四部经典,

7、内经 难经 统一的学术方式神农本草经 促进医学 伤寒论 金匮要略,23,(二) 晋 隋 唐时期,在内经与伤寒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与系统化,24,(二)晋 隋 唐,特点:生产力、经济文化、丰富医疗实践 中医理论体系充实、系统化 各医家独到见解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突破发展 辉煌成就时期,25,(二)晋 隋 唐,脉学1.分支学科成熟 病因、病机 妇科、儿科2.临床专著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扁鹊针刺治尸厥 3.国外医学的渗入 印度、波斯,26,2.医学理论与专著,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骨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固定的两端肢体功能锻炼西医:上下关节广泛固定 天津:小夹板

8、局部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27,2.医学理论与专著针灸甲乙经,2.1晋代 皇浦谧 总结经络和针灸治疗的方法和理论记载654穴位 【灵枢】 充实、系统,28,2.3 唐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记载处方、各种治病手段 发展张仲景,辨证论治, 进步 : 脏腑辨证,29,(三)宋 金 元,深入发展时期公元 960 - 1368,30,1.医学理论与专著,宋代 陈无择编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医病因学分类 著名三因学说。 内因 :七情 三因 外因 :六淫 刀伤 不内外因 :饮食,31,2.临床发展,小儿要证直诀钱乙 创建 六味地黄汤 预防天花的“牛痘” 术的原型: 人痘术 开创了免

9、疫学的先河, 宋:宋慈洗怨录古代法医学的顶峰。 北宋开设国家药局(惠民) 编辑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2,针灸学,王惟一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荷兰 DR Rhijne 1673( 日本) 论文:De Acupuncture(1677) 针刺:acupuncture 通过文章 在西方语言中固定下来。 拉丁文 “针” 的词根 “acu” + “刺” puncture,33,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活跃了学术的气氛, 倡导了注重理论研究之风。 寒凉派刘完素(河间) 脾胃派 李杲(东垣) 攻邪派 张从正(子正) 养阴派朱震亭(丹溪),34,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刘完素 清热泻火 李杲

10、 甘温除热张从正 攻下逐火朱震亭 滋阴降火,火,35,(四)明 清时期,公元1368-1840集成、综合汇通,36,医学理论研究、编著,特点:收集,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出现了大批集成性著作。明代 外科正宗收集外科有效方剂,记载截肢、气管缝合、鼻息肉摘除、咽喉食道内铁针、下颌骨脱臼复位法清代 国家组织医宗金鉴四库全书 子部,37,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参考医药书 800 本, 27年 收集药物 1,892 种附方 11,096 首,图 1000字数 :200万言,52 卷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总结世界医学、生物学的重要文献,38,由来? 本草品汇精要,15511556御医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宫廷的正统

11、抄本(1503) 分玉石、草、木、果等10部,部:上、中、下三品药1815种, 精美彩色写生图1358幅,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工匠分色缮写文字,宫廷画师负责绘图。明孝宗撰序,仿永乐大典装帧成36册,存楠木盒。明孝宗意外“驾崩”,编纂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封藏宫中内库。1877年藏罗马国家图书馆?2002我国影印,39,国外现存的版本,1)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本(别42函 8号) 全帙本。为井口直树所献本。内阁文库所藏这一金陵本,于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2)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本(205-5) 全帙本。为田泽仲舒的旧藏书,后献于国立国会图书馆。3)日本、

12、东洋文库本(11-3-A-c-23) 虽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钞补内容,为岩崎久弥旧藏书。4)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狩野文库本(狩8?21595?36) 全帙本。中国学者狩野亨吉的旧藏书。5)美国、国立国会图书馆本(G141.76/L61.4)16 全帙本。日本的旧藏书。6)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0953/子21-1578) 全帙本,谓思补山房的旧藏书。7)中国、上海图书馆本(善本480471-90) 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据其藏书印可知,此书曾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藏书。更早的藏书印模糊不清,只知为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之藏书印。8)日本、京都

13、府立植物园大森记念文库本(38番) 阙卷1921和卷4749等卷。为植物学者白井光太郎的旧藏书。9)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本(贵593)现仅存卷1928共10卷。江户本草学者小野兰山和幕末考证医学者伊泽兰轩的旧藏书。10)日本、宫城县图书馆伊达文库本(30196 伊) 现仅存卷3638共3卷。经曲直濑养安院、奥田庆安、幕末的考证医学者弘前藩医涩江抽斋、伊达家等辗转所藏,传至于今。,40,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 伟大的科学家 将永远被世界 人民所怀念,湖北陵园,41,明、清时期:著名的温病学说,无显微镜的条件提出传染病的病因:戾气 传播方式:自口鼻而入

14、认为“一病有一病之毒,必有一毒制之”我国医学史对病因学的突破,对非细菌感染的传染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42,王清任:革新精神的医家,清医林改错重视解剖, 纠正了前人在解剖学上的错误,致力气血研究 创用了活血化瘀的方剂上 血府中 膈下 逐瘀汤下 少府,43,(五)进代和现代,中西医汇通 中西医结合,44,(五) 近、现代,传教士16世纪 西方医学知识 无影响 粗浅鸦片战争 西方医学大量 西方文化侵略 教会医院 冲击中医,45,(五) 近、现代(坎坷与腾飞),清末、民国时期,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推动中医学发展,废除中医,鸦片战争 论争 沟通 中西医汇通,46,中医与中西医结合,西方医学 形成:

15、公元15、16世纪 根植现代科学的基础,助仪器设备, 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规律。,47,两种医学的比较,中 整体 宏观事物之间的联系 不追求生命现象细致 宏观、整体上提纲掣领理解生命现象,西 微观 偏重局部 事物的单个变化 阐述生命现象的本质确切的含义,48,两种医学的比较,部位 头 眼睛 小腹 月经 男 中医 系统 : 脾胃 肾 心 肺 西医 定位 定性 活检 检查 ct b超 生化,肝?,49,时代发展与需要,中医必须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医学沟通 发展了中医本身 充实和深化西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医现代化,50,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1982年由W

16、HO介绍的我国在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断肢再植、骨折、烧伤、针麻、急腹证1979-1982 卫生系统国家奖 22项,中西医结合7(31.81%)1984卫生部奖1605 中西医结合265 (15.95%),51,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肾本质、脾本质中药、方剂研究中草药化学、复方作用机理青蒿素、靛玉红(青黛 )雷公藤皂甙,52,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砒霜(砷化合物 , As2O3 三氧化二砷)与细胞内硫基结合影响线粒体跨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三尖杉 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53,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医模型 血瘀、肾虚经络、针灸的研究 1971

17、世界公布 针刺麻醉, 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中医针灸学最具规模走向世界,54,四、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哲学思想气阴阳五行,疾病认识病因发病病机,养生诊疗疾病原则,指导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正常人体的认识脏象经络气血、精,55,(二)中医临床医学,临床各科、对各种疾病的认识,积累、反复验证的方法与经验,,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不绝, 临床实效是坚实后盾,方药,56,五、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 辨证论治,57,(一)整体观,统一,社会的,自然环境的,人体内部的,58,(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态结构基本物质 气、血、津、液机能活动心理与生理 “形与神俱”、“

18、形神合一” 人体各部分都是有机的联系 相互之间 生理活动 病理变化,59,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经络连属,形态结构的整体统一性,60,:,形态结构与系统连属,一脏、腑、体、窍、构成一个系统,61,诊断、认识疾病,局部的病变 着眼整体 头痛、肾虚 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 传心 传胃 传肺,肝火,心肝火旺,肝火犯肺,肝火犯胃,62,局部病变与整体的关系,心痛 咽喉 肿痒(心咳)恶心呕吐 两胁胀痛 (胃咳) (肝咳) 经久不愈(肾咳) 遗尿( 膀胱咳),咳嗽,63,对疾病治疗的整体观,病和病人不可分开 病邪 祛除病邪 病 正气(抵抗、恢复能力) 增强,64,临床诊断与整体观,局部的病变: 与脏腑、阴阳、

19、气血的虚实相关 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舌的颜色 辨别五脏的病变脉的变化,65,治疗与整体观,局部病变 从整体出发调治 眼病: 清肝、补肝; 耳:补肾易生气、急躁、纳少、腹账 月经来潮 腹痛必须兼顾肠胃调经,66,养生保健与整体观,注重整体反对过分安逸,强调四肢运动心神安宁 五脏六腑皆安 五脏不安 百病皆生 气功:入境,67,(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灵枢.岁露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美.皮尔兹生物钟实验 :男女志愿者请进山洞,切断时间线索 无白昼 几个月 无生活规律 体内的各种生物变化仍按24小时节律变

20、化,68,人与自然界 (天地相应),自然: 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服药的规律 入夜 阳气收藏、禁服 升补 阳 升提 发汗清晨:阳气生长 禁服 沉降 养阴 泻下,69,利用四时的变化治疗调养疾病,老年咳喘 春夏轻,秋冬重 原因:阳虚 用药 “温药”, 季节:夏季阳气最旺预防调养风湿 伏天治疗 肺痨 秋凉 病和脏的性质适宜于炎热和秋凉,70,人体与地土方宜,不同地区, 气候、水质不同 人们的生活习性体质 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空虚,体格多消瘦, 北方多躁寒 腠理多致密 体格偏壮实 易地而居不适应或生病,71,昼夜晨昏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春 朝 阳始长日 夏 日中 人 阳长 秋

21、日入 阳消阴长 冬 夜半 阴盛 人与自然界的消长相应。,72,疾病的变化 与自然规律统一,患病: 昼夜阴阳消长进退 昼: 轻 夜:重,73,(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人类健康长寿 社会竞争激烈 焦虑等心身疾病 社会进步 噪音 污染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 物质 社会地位改变 生活,病,74,人与社会 素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 “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 封君败伤,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5,疾病的诱因,人事的变迁,年龄与个性,阴阳与四时,体质的差异,病症的部位,上 、中、

22、下综合全面考察,76,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神: 无形的生命现象 内在的生理机能形: 肉眼可见的器官组织 以五脏为中心把形神组合为五大类五脏 五腑 五官 五志 七情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77,1.形生神 以形体为基础 神 生命灵枢经脉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2.形御神 功能活动起主导 灵枢小针解: 神 者,正气也。正气:脏腑、气血津液等功能,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的活动在神的调控,78,形神相互依存,素问上古天真论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79,天人相应整体观,与自然界的统一与社会的的统一 整体观 人体内部的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统一,80,天地人:人的地位最重要,素问 “天覆地载

23、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如能抵御各种诱惑 健康,81,整体论的作用,病人:历史、现实、 综合、全面认识疾病: 解释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机理治疗: 确定预防与治疗原则 重要的实践价值, 顽强的生命力未来: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中仍将会有更大的价值 产生实践效益,82,现代医学模式单纯的生物生物 社会 心理不及中医的完善,中医的医学模式形 神 环境(自然、社会)从形体、精神、生存环境、综合认识生命现象。,83,从变化角度把握生命规律,人体及疾病的发生,都不是静止不动固定不变的,随着病邪的强弱、人的体质差异治疗和护理的条件不同在运动、发展、变化着。 “

24、伤寒 一日巨阳受之,二日少阳, 三日阳明,四日,五日,六日厥阴” “ 重热则寒,重寒则热”,84,生命的运动观 动态平衡,生命在于运动,“人身,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 百病不生。用运动的观点对待疾病 疾病的预防:未病先防,气功导引 既病防变:,85,(二) 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对症论治、 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病 症,发热头痛,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86,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病的性质(寒、热)邪正的关系(虚、实),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证,87,病

25、 :完整的过程 高血压 糖尿病,高峰期,痊愈,慢性,死亡,前期,后期,潜伏期,亚健康,88,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愈养1,慢性证1,死亡,证2、3、4,潜伏期,证 1亚健康防、控,89,糖尿病 淋巴瘤,治疗 中 未病 西潜伏期 初期 中期 晚期不治不治疗 不治疗 稳定维持药效学,90,辨证和论治,辨证: 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 概括判断,四诊收集资料 症状、体征,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关系,证,91,辨病论治,简单的疾病:胆道蛔虫复杂疾病 病程长, 每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同 治疗方法不同对症治疗 急症 出血 疼痛 外伤,92,辨证和论治,论治: 辨证的目的根据结果 确定治疗方法。辨病论治:对症

26、治疗 减轻痛苦,93,病例:,王某 女 20岁 情绪低落,易紧张,烦躁,失眠,近日由于考试紧张,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手脚心热 ,盗汗, 舌红, 苔少, 脉 细数。 辨证 肝气郁结,肝阴虚 病因 情志 病位 里 ; 病性 虚实夹杂; 邪正关系 正虚邪实 论治 舒肝 解郁 滋阴 处方 逍遥散+六味地黄汤,94,辨证论治,怕冷 有无汗,汗出后热退冷消,汗出 后冷消热增,热降汗出不止,大便秘结 头痛、咳嗽 腹泻 热的程度 忽寒忽热 口渴,发热,95,辨证论治,通过上述的鉴别诊断:寒、热、虚、实、表、里治疗: 解表 清热 补正 驱邪咳嗽用何药?病在肺,具体症状?,答复?石斛:口干, 属于那种口干 回答?,

27、96,辨证论治 :恒动观,异病同治 不同的疾病 相同的或近似的病理变化, 相同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只要证相同,治疗也相同。,97,同病异治 ( 恒动观),早期 辛凉解表 外感 中期 清肺热 后期 滋肺阴 春 银翘散外感 夏 藿香正气 秋 清燥救肺 冬 麻黄汤,98,感冒(外感 )辩证论治,早期:表寒证 表热证 主要症状 恶寒 发热 无汗 有汗 其它:全身酸痛 鼻塞、清鼻涕,99,感冒“早期”辨证,非药物 发散 邪气 从体表 发汗法:微汗 姜汤:生姜48片,红糖若干,煎5分钟。也可葱白数段同煎。 喝热茶、大量热水, 针灸按摩 温浴扶正气 :休息、充足睡眠药物 维生素c 银翘 感冒清热冲剂,

28、100,不同季节的辩证,春天 风、寒 发散 银翘解毒片夏天 祛湿 热 藿香正气秋天 清肺 润躁冬天 发汗清热,101,感冒 中期,病邪入里 皮肤口鼻入肺 主要症状 发热 恶寒无 咽干痛 咳嗽 粘痰(或粘黄痰) 口渴喜冷饮;,102,感冒中期 辨证 清肺热,药的选择 双黄连口服液、热炎宁、银黄颗粒、羚羊清肺丸、银翘解毒丸、抗病毒口服液高热:清开灵口服液,或西药退烧药痰:祛痰灵、蛇胆陈皮等咽痛:温热淡盐水烫咽部饮食: 荷叶粥、西瓜、凉茶,清淡饮食;注意 :中病即止,103,感冒后期 维护正气,一般 :疲劳 注意休息 减少疲劳 饮食不愈 ? 进展 ?入肺 肺阴虚证 低热或不发热 咽干或咽痒(不痛)

29、咳嗽 无痰或少量粘痰 口渴喜冷饮入心 心慌气短入肾 尿少 浮肿 入脾胃 食少纳呆,104,感冒后期辩证治疗,养阴清肺糖浆(丸)、川贝止咳枇杷露等; 秋梨膏、梨水; 鱼腥草,百合粥 适当休息;秋天感冒,肺(秋) 无前驱直接出现前述症状,105,感冒治疗的原则,预防为主: 玉屏风散 黄芪 当归锻炼身体,起居正常早期治疗:初期 休息 服药目前:中医中药为主,辩证(症状)西药控制症状: 无对症药物咳嗽、打喷嚏、发热、炎症;,106,抗生素 可治感冒吗,病因 六淫 风寒暑湿躁火 病毒感染,病毒变异 治疗对策 中: 辩证 西:减少不适 无针对病毒 疫苗 何时服用抗菌素 继发感染,或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一般3

30、天即可,107,辨证论治 异病同治,久泄 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出血,气短乏力同证中气下陷,同治 补中益气,异病,108,异病同治,异病 失眠不寐 多种安眠药- 剧烈头痛10余日 镇痛- 哮喘发作2周不缓解,平喘药-同证 面目红赤、舌红、苔黑焦干 大便不通病机 胃肠实热 同治 大承气汤,109,辨证论治的内涵,恒动:把握疾病的动态变化 注重:个体差异 明确:局部病理与整体的关系同病异证: 同一疾病不阶段不同个体可有不同证 异病同证: 不同疾病可有相同或近似的证,证,110,辨证论治 最佳医疗模式,抓住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又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诊疗方法。原则性

31、和灵活性高度协调、具体情况具体处置,是辨证论治的精髓,也是WHO所推崇的21世纪最佳医疗模式-个体化治疗的先驱。,111,六、中医的认知方法,(一)司外揣内通过外在的现象 揣测分析内在的变化 外在征象 了解 心的功能,脉象舌象面色 胸部,112,“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与现代控制论中的“黑箱” 理论类同, 发热 咳嗽 输入信息 输出清热解表 好转 补气 加重或未缓解,人体黑箱,113,(二) 援物比类(取象比类),“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德国哲学家康德风性 -动,与“动” 有关疾病 “风证” 高热痉挛、抽搐、巴金氏综合症治疗肢体痛 桑、桂枝 心病 莲子 、远

32、志去心,114,疏泄,轻扬,风邪的致病特点春天的主气,故风病以春季为多,风性数变:风性善行:风性多动:疼痛 游走行,多部位,115,湿邪致病特点湿性粘滞,病程缠绵湿性重着,身体沉重、四肢酸楚、头重如裹湿邪易阻遏气机,胸闷、腹胀满,116,(二) 援物比类(取象比类),虽多数有效,但存在局限性 同一事物之间有同一性,钩藤 提供了比类的逻辑依据 有差异性 限制比类的正确性。,117,(三) 试探与反证,试探,考察,设想,采取措施,根据结果调整,完善设计,决定措施,逐步逼近,118,试探 伤寒论,张仲景: 大便不通 恐燥屎 (设想) 与小承气汤(采取措施) 服后若排气者(根据结果)可攻之。 若不排气

33、者(根据结果调整) 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119,(三) 试探与反证,反证:逆向思维方法。 推测、追溯 风 动 熄风 颤动止,结果,原因,审证求因,证实,治疗,120,“审证求因”,通过症状和体证反推病因 面色恍白 舌淡 血虚 面色红赤 口渴 实热面色恍白 乏力 气虚 烦躁胁痛 太息 肝郁 口眼歪邪 风邪,121,七、中医学的人文背景,与中国的地理条件、传统文化相互依存,122,(一)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最早发展的地区:易于耕作的是黄河、长江中下游中国的主导文化鲜明的农耕文化特点,123,对中医学的影响,(1)注重实践 、实用。 农耕的特点:种地 收获 诊疗的经验保健常识 保留 不足:强调临

34、床,缺少基础研究, 相对保守。(2)长于体察、注重细微,124,对中医学的影响,(2)敬仰天地,服从自然。 中医在治疗、养生强调与天地合一 遵守自然规律,顺应自然。(3)追求统一,强调规范。 统一:中国的主旋律。中医学家强调求同存异, 统一学术流派限制中医的发展。,125,(二)人文地理的隔绝 天然的隔绝屏障,北 西伯利亚交通极不发达西 戈壁荒漠 东,东南 临大洋 西南:世界屋脊 南 中国内陆腹地辽阔,自由、封闭发展国外: 改造、同化、 排斥,126,八、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一) 综合性 1.多维性视角 2.知识构成上的多学科渗透 3.维护健康的综合性措施 内治、外治、药物与非药物治疗,127,1 .多维性视角,生老病死:内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生物、社会等多重性。心理、文化、人伦、环境等因素相关,人生命、健康疾病,128,内经的医德思想,精益求精 谨慎小心 淡泊名利 “受师不足,妄作杂术, 谬言为道,更名自功, 妄用砭石,后遗自咎” 素问. 征四失论,129,2.知识构成上的多学科渗透,天文学 四时脉象差异 地理学 因地制宜 气象学 六淫病因学说 农学、植物学、矿学 药物兵法(军事学) 治则与治法 知己知彼数学、冶金、酿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