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蕉岭中学 2006 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四课时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主备课人:陈庆中 一、课标要求: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海 陆分布对大 气环流的影响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2. 过程与方法 结合海陆热力差异把握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际联系理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 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位置、成因。 2、冬夏季风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季风环流的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五、
2、教学方法 板图教学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气压差异 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异会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气压带、风带由带状 块状。 2 2 、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并通过学生读课本 P43 一 44 页图 得出以下表格内容: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切断形成一低二高块状分布; 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欧大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切断成一高二低块状分布: 使得我国的气候主要受这几个气压中心的影响 3 、南半球气压中心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南半球气压成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广大,海陆热力差异小
3、。) 过渡引入: 冬夏海陆上这些高低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 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 二 、季风环流 通过板图分别讲解 , 然后让学生归纳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风向、特点、分布地区 1 、季风的定义: 大范围盛行风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 2 、亚洲季风:成因、风向 、特点、分布 课堂小结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名称以及冬夏季风的成因、风向、特点、分布 练习 设计 : 1 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 、 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 、 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4、 2、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 3 个小时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的影 B. 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度土空西风的影响 D. 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3 、 读课率 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和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 ( 1 )海陆热力差异 7 月北半球陆地上为 _压 ,海洋上为 _压: l 月北半球陆地上为 _压,海洋上为 _压。 ( 2 )写出 7 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 _:亚欧大陆_北太平洋 _. ( 3 )写出 1 月份北半球各地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北大西洋 _;亚欧大陆_;北太平洋 _. 4.读 A.B 两图 : 3 (1)用箭头标出局部环流的流向。 (2)A、 B 两圉的环流都称为 _环流。 (3)A 圈环流形成原因, (4)两个环流圈中,对该城市降水可能有影响的是 _环流圈,判断根据是_。 作业布置:中华一题 .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一、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气压差异 2 .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 二 、季风环流 1 、季风的定义: 2 、亚洲季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