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外渗的处理及应急预案,叶小雨 2017年11月,一、药物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二、临床表现,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判断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
2、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
3、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四、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五、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
4、的药液,可用湿热敷促进扩散吸收,可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2、对组织刺激大,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为了抑制药物在局部组织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六、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5、,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可给予25-50硫酸镁或75-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2、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3、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
6、2药物热敷,一次时间不长半小时;严重者可用酚妥拉明5mg+生理盐水5ml局部封闭。4、钙剂:可用50硫酸镁热敷。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5、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 、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严重者可用1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 6、红霉素、安定:冷敷,7、化疗药物: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冰袋冷敷1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8、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治疗。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伤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