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现状及思考,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安排循序渐进,注重学科完整性,便于组织实施、教学管理,不足之处:,解决途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1952年由美国西余大学(C a s e W e s t e r n R e s e r v e U n i v e r s i t y )首次提出。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按器官系统、形态与功能重新组合课程。,20世纪 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最早提出围绕临床问题组织相关医学学科内容。(PBL)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人文科学与基础医学各学科
2、、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进行整合形成9个课程模块,取代原来的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几十门课程 。,我国课程整合发展现状,始于20世纪中叶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应积极开展纵向或(和) 横向综合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2009 年 2 月,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 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2009 年 11 月, 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以“医学整合”为主题, 发布
3、北京共识, 指出医学整合是实现全民健康宏伟目标的重要方略。2011 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2015 年 10 月,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主办的“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医学整合课程论坛”在西安举行, 国家卫计委首套“器官 系统”整合规划教材正式发布。,国内院校做法:,安徽医科大学: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6门学科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了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9
4、门整合课程。,江汉大学医学院:开设整合课程10门,包括基础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系统基础、呼吸系统基础、心血管系统基础、消化系统基础、泌尿生殖系统基础、血液内分泌基础基础和感染病学基础。,沈阳医学院:医学基础课程整合,分为基础医学课程概论部分(各科总论的基础知识 100 学时)和基础医学课程各论部分(以系统为中心的各科知识 406 学时) 。,华中科技大学:设置了3个模块:导论模块、系统模块和贯通模块。导论模块是系统模块和贯通模块的基础;系统模块是核心;贯通模块是导论模块和系统模块的应用 。,绍兴文理学院:把基础医学 14 门课程进行分解,整合为生命基础模块、环境与
5、健康模块、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模块 。,浙江大学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6门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分为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和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两个部分。,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与专业课融合,以系统常见病的护理为核心,融合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及药物应用等基础医学的相关内容。按系统正式出版教材: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呼吸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泌尿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整合主要模式,水平综合,相互平行的学科打破学科界限,分别局限在基础医学课程内或专业课程内。垂直综合,基础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综合渗透。局限性:
6、试点(实验班)、临床专业,我们该怎么做?,我院课程设置现状(护理专业),2012年以前:正常人体结构(解剖、组胚)、病理(含病生)、微免、生理、生化等2012年:把正常人体结构和病理(病解)整合形成人体形态;生理和病生整合形成人体机能,课程整合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第1学期:人体形态(解剖、组胚、病理)、生物化学第2学期:人体机能(生理、病生)、病原生物与免疫第3学期:第4学期:第5-6学期:实习,设想:分3步,第1步:横向整合,将形态与功能课程整合第2步:横向整合,课程整合扩大到更多的基础课第3步:纵向整合,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面临的问题,1.课程整合后,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要推倒重来2.师资问题,教师知识结构和授课能力培养3.人体作为有机的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4.课改的有效性如何验证,谢谢!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