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9 教学学记:中国古代的学记是我国和世界文化教育史上的光辉著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 1. 怎样看待教学的地位? 4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学直接体现教育的目的。 教学是学校活动的中心。 2. 教学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4 教学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为学生社会化做好准备。 3. 国内外教学者对教学论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哪几种? 5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规律。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变量或者教学要素。 教学论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论从产生到不断深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有哪些? 8 教学论的萌芽阶段(
2、16 世纪以前)孔子论语、学记、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法也成为产婆术原理、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法论著。 教学论发展阶段( 17 世纪 -20 世纪初)( 1)出现了教学论专著,经验描述开始转向学科体系构建。 1632 年,捷克教育学 家夸美纽斯好大教学论, 1806 年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教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教学论的繁荣阶段( 20 世纪初 -现在) 20 世纪被认为是教育的黄金时代。( 1)多种流派并存,发展趋向多元化。苏联、东欧的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德国以瓦 根舍因、克拉夫基达标的范例教学,保罗 海曼为首的柏林教学论
3、流派。美国杜威,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提出经验主义课程。( 2)课程与教学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1918 美国博比特课程论, 1949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 3)形成 科学的教学论理论基础。( 4)教学技术对教学影响越来越突出。 5. 简述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 12 从重视教师向师生并重转变。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关注能力培养转变。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三、论述题 1. 试论述教学论的心理基础。 学习观的变革推动教学论的发展: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理论的推动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4、杨浦期是 20 世纪,心理学对教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主义使教学过程遵循一定顺序与步骤,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获得知识的速度。但是行为主义把人的学习简单化、机械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者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部心智的研究,以及如何促进心智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 儿童观影响人们的学生观: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2. 试论述教学论的文化与社会学基础。 文化与社会因素渗透在教学论中 文化与社会因素影响 教学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
5、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或估计。 23 二、简答题 1. 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必须注意哪些内容? 23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为学生,而非老师。 教学目标的内容主体为学习结果,而非学习过程。 2. 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25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评测功能 3. 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31 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总目标来确定。 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科的性质特点来确定。 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 确定。 4. 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32 整体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可操做性原则 5. 简述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33 钻 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
6、内容 分析了解学生 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列出概括性的教学目标 6. 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有哪些?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的步骤是怎样的? 36 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钻研教学内容 充分了解学生 重组教材内容 挖掘德育内容 7. 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几方面? 37 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语言要体现出 “学 ”的 结果 。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不要机械教条地运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单元整体备课的意识,既要注意设计教学的 “硬任务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
7、习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也要设计 “软任务 ”(文化知识的培养、道德情感的熏陶、想象力思维发展的培养、学会学习的引导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全面把握、整体设计、分解实施。 三、论述 1. 试论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6 1956 出版了教学目标分类学第一次提出了用分类方法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各种学习。布卢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每个领域由可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由繁到简的顺序划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克拉斯
8、沃尔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由低到高五个 层次,即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以及价值与价值体系的 个性 化。 哈罗 1972 年提出的分类系统,他把动作技能由低到高分为反射动作,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 2. 试论述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28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能力,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教师:受社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 41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和
9、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 58 二、简答 1.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哪个方面? 42 由 “课堂主宰者 ”转向 “平等中的 首 席 ” 由知识灌输着向人格培养着 从单向的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 2.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运作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43 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构建 者 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3. 在新课程背景下,职业发展中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44 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4. 在新课程背景下,工作方式中教师角色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44 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5. 教室职业道德修养体现在
10、哪个方面? 45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互相扶持,团结协作 6. 作为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47 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 普通文化知识 实践性知识 7.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教师 “关注 ”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 51 任教前关注 早期求生存阶段 关注教学情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8.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教师职业生涯周期阶段论的内容有哪些? 51 生存与发展期,处在从教 1-3 年。 稳定期,从教 4-6 年左右。 尝新与自疑期, 7-25年 平静与保守期,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进入游离和休闲期。 9. 学生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54
1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 10. 教师应该在哪几个方面着手更新学生观现代化? 55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认识学生的独特性 11. 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57 工作关系 心理关系 道德关系 12. 造成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9 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 与 工作实际由较大差距 双方的期望不一致,会引起师生冲突。 角色意识过强的误 区。 师生的代沟问题。 13. 师生冲突类型有哪些? 59 教师的体罚型 学生的报复型 教师的惩罚型 -学生的逃避型 教师的心罚型 -学生的沉沦型 三、论述 1. 论述教师专业素养。 45
12、(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互相扶持,团结协作 ( 2)教师的知识结构: 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 普通文化知识 实践性知识 ( 3)教师的能力结构: 人际交往能力 课堂管理能力:目标导向能力,激励与强化能力,课堂秩序的管理能力,营造课堂气氛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计划与准备,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教材的呈现,言语和非言语沟通,评估学生的进步,反省与评价。 教育研究能力 2.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1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原则:理解,尊重,宽容,平等。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技巧:要知道学生心理想什么,期待,记忆,公平,
13、幽默,暗示,谈话,角色变化。 3、当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42 ( 1)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 “课堂主宰者 ”转向 “平等中的主席 ” 由知识灌输着向人格培养着 从单向的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 ( 2)课程 运作中教师的角色: 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构造者 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 3)职业发展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 ( 4)工作方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合作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69 教学过程(广义、狭义): 二、简述 1. 教学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68 教学过程有很强的目的性 教学过程
14、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师生共进的过程 教学过程使五育一体,综合了各育的共同实施 2.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70 心理准备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效果 3. 教学过程中动力矛盾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73 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4. 教学过程交往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77 交往的本质属性 主体性 交往的准则 相互理解 交往的运行机制 视界融合 交往的存在状态 全息互动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84 教学规律: 是指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 89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
15、教学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 91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92 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 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 生 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93 系统性原则:指教学要根据所传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连贯地进行,也 成为循序渐进原则。 9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16、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94 巩固性原则: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95 量力性原则:又称 “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98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96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7、,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简答 1. 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85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2. 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有哪些? 90 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 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科学反映 教学原则 受 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3.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91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启发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8、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少年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人格。贯彻该原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 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4.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2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5. 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4 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顺序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突出重点、
19、难点,主次有别。 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在学习中的缺陷。 教学要有一定难度和速度。 6. 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96 教学内容筛选和选择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7.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7 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教学重要密切联系实际。 适当开展实践活动。 三、论述 1. 试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92 基本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少年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进而培养
20、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激发求知欲; 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发扬教学民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2. 试论述因材施教的原则。 98 基本含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该 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要正确处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 3. 试论述量力性原则。 95 基本含义:又称 “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
21、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要正确认识和科学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其潜在的发展可能。 合理组织教学,使之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06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性课程等。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 “计划外 ”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其显著特点是 “自发的、个性化的 ”。 118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二、简答 1. 人们对课程的标准存在着哪几种类型
22、? 118 2. 课程标准为什么取代教学大纲? 119 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3.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有哪些? 121 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 科学文化知识 4. 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22 直线式与螺旋式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5. 课程资源的作用体现在哪几方面? 132 学校课程的创造性实施是需要课程资源 师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课程资源 科学知识的发明与创造需要课程资源 三、论述 1. 试论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124 新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收到了课程学
23、者及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 3 钟: 第一种是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 第二钟是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 第三种是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2. 为什么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134 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具有多重身份 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 教师是意识主题,具有能动性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40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44 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汇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授课的 教学组织形式。 14
24、7 个别化教学:指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能力、兴趣、学习进度和认知方式特点等而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 156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 158 学案: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50 师生教学合同制: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述 1.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哪几方面? 151 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2. 课堂教学的优点有哪些? 145 课堂教学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血多学生,
25、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课堂教学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国称。 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地安排,特别是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学生彼此之间遇有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班级授课制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 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正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 3. 课堂教学的缺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145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有教师直接做主。 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