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摘 要: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的理想,但由于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有限及其自身制度、政策上的一些缺陷所导致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从多渠道筹资,完善高等教育政策,发展网络教育及民办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制度规模等方面探讨了缓和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1)33-0321-02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轴心,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的教育规划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满足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需求,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情境话语和教育专业话语的背景下,教育公平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 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 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公平现状 1.高等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相对规模较大,教育投入和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 2006年为 15 7%和 3 22%,均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中国教育投入占 GDP的水平却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4 42%( 20002007 年平均值)。高等教育财政性收入占
3、GDP的比例偏低成为诱导高等教育投入不合理的直接因素。 从 20002006 年全国高等教育各项经费来源占高等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来看,国家 直接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仍是高等教育投入的最主要来源,平均占47 72%,而学杂费占 29 7%,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第二大经费来源。高等教育投入中家庭承担的比重逐年提高一度超过了国际通行的家庭承担比例 :25%的标准,使国内家庭教育负担过重 。而大学收费的一致性不会因为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城镇中高收入家庭的区别而有所不同:例如,同是 5 000元的学费,低收入家庭可能要辛苦攒上两年而中高收入家庭可能只需一个月的工资 这直接造成了在家庭教育投入上的不公平。非财政性收入
4、的其他内容只能作为高等教育投入中只能作为补充性成分,这 也无疑加剧了高等教育公平的不确定性。 2.地区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高等教育资源有其分配不均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高校过于集中在中东部发达省区,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区 北京、江苏、山东、广东、辽宁,其数量占到全国高校总量的29.8%。而拥有高校数量最少的五个省区 新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其高校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3.37% 。另一方面,即资源分布有很强的地区性差异 直辖市和首府城市中的高等院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远比二线城市和县级市中的高等院校获得的丰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地区性发展为 脉络呈现出多层次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高校层面
5、引发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3.高考录取上的地区差异。中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对考生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方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目平均分布而定,这导致了区域录取分数线严重倾斜,存在严重的地区保护主义。主要表现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 “ 低分数线、高录取率 ” ,欠发达地区“ 高分数线、低录取率 ” 。例如, 2005 年本科一批的分数线,北京市文科486 分,理科 470 分;而山东省文科 572 分,理科 597 分。两地分数差别如此之大,在外地只可以上专科的考生,在 北京可以上重点大学。由高考录取上的地区差异而产生的高考移民现象更是屡禁不止。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6、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4.重点建设部分大学。目前,国家为加强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在高校扩招的同时又建设重点实施三类教育项目: 2003 年教育部统计资料中原有的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 “ 精英教育 ” 的路线在提升中国教育世界竞争力的同时加剧了教育领域内部资源的失衡,加剧教育差距,这已然成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中的诟病。 二、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公平 的原因 1.国情所致,高等教育现阶段难以做到人人平等。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样的国情也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造就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同
7、高等教育资源实际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虽让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但目前还有许多社会发展所需的投资暂时难以到位。受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原则影响,地区性发展的各种不平衡:个人素质能力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条件配备不平衡、社会关注和国家扶持的不平衡等等也难以使高等教育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人人平等。总之,高等教育投入有限,高 等教育机会不足,高等教育质量差距大,使得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成为必然。 2.学费连年递增,高校贫困资助制度略显低效。据国家教育部统计,全国高校的人均学费从免费教育到二十年前的 200 元,再到 1995 年的 800 元一直上升到 2005 年的 5 000
8、元,二十年间上涨了 25 倍,大大高于群众的收入增长幅度,高等教育收费偏高,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据统计2005 年前后中国平均每个大学生四年花费需 4 万多元,而 2005 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只有 2 936 元,一名农民十三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 学生。但高校资助制度却未有效得到实施,做得比较好、真正收到成效的只是少数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和一般院校则收效甚微,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因贫困未能展开学业,这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则。 3.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让部分阶段性高等教育不公平成为必然。在高等教育没有完全握住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时,产生范围性的不公平现象只能流于必然。由于历
9、史、社会制度等等原因,中国曾经在高等教育上陷入过困难期,而许多为此中国推出了高考制度、大学收费制度、重点建设部分大学、扩大高校招生范围等制度用以缓解。这些政策在现 实上部分保证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这些政策也暴露出他们的诸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因素。 三、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对策 教育公平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 “ 主辅结合型 ” 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 1.多渠道筹资,加强高等教育资金的法律监管。目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瓶颈,我们应借鉴
10、世界上相当成功的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创新整合现有力量积极 筹措高等教育经费:巧妙的运用市场手段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吸引外资,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和中外合资办学、发行高等教育彩票等等。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筹措办学经费,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此外,也要加强对高等教育资金的使用监管,制定完善高等教育各种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的法律法规,保证专款专用。 2.落实法规,关注弱者,在制度上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法第 8 条和第 54 条明确规定, “ 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 。第 56 条还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
11、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这些规定为少民族大学生、家庭困难大学生能够享受国家补助、减免学费获得奖学金以及在读期间从事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应在法律保障基础上不断完善,完善学校收费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创新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的政策,使措施落到实处,真正的为贫困学生解决因入学难,费用高等问题。 3.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进入互联网络时代,高等教育应借 助互联网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的特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
12、验室,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高等教育要在互联网络的帮助下,打破传统教育的垄断和局限,努力实现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增加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网络教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要,增加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 4.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 要力量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现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空间还很大。在发展公立高等教育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给予民办高校更多得扶持政策,保证民办高校的学生、教师能与公办高校所享受的待遇福利;另一方面针对近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方法问题,国家应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法规制度,加强引导和监管。双管齐下,给予民办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公立高等教育一起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公平与效率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 20)尹来武,张大庆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0, (6). 邱均平,温芳芳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7). 责任编辑 魏 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