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不同时期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和发展,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建设作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愈发为人们所重视,大学生作为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其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建设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律基础 1 绪论 就当今社会的大形势下,公民价值观多样化;社会背景复杂化,多样化;公民人生观世界观来源的多元化。继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国家领导人不断对当代公民的道德意识特别是道德和法制意识进行深入贯彻和发展后,仍然相继出现的一系列大学生恶性事件又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推向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风口浪尖。
2、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就全国公民提高社会道德意识特别是法律意识展开了激烈讨论并高票通过了在当代高等学校中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律基础教育等相关课程,以及成立大学生道德讲堂和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等相 关部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相应教育和疏导。 本文通过制定诸如在校大学生因:性别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差异,生源地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年级差异等不同情况对于道德认知,道德判断,法律意识等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相关调查结果使用分层抽样法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果。 分析表明近七成的在校大学生表明对于将道德基础,法制意识作为考核大学生毕业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表示认可,对于向当代
3、大学生开设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表示赞同。然而当就近些年发生的大 学生宿舍以及大学生自身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相关事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时,近乎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表示,应加强对于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养成的相关教育。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到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发作用力。而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大宗方向及阶段对于社会存在具有极大的牵制或促进作用。而大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对于社会道德,法制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实践和发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大学教育作为青少年群体与社会功能相衔接的重要环节,其教育
4、过 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而本次调查除着重了解学生群体对于道德,法制等相关社会观念的相关看法外,还就学校与学生工作相关的部门进行了解得出了近乎八成以上的大学生恶性冲突发生在大一和毕业班这两个特殊的学期阶段。 综上所述并经过多次论证,进一步确定了将新生阶段和毕业生阶段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以求得出预期较好的解决办法。 2 新生阶段道德法律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1 新生阶段出现问题的根源 新生入学前其生 源地状况,专业差异相对较小,且学习任务重,升学考试压力相对较大,生活圈半径相对较小,生活较为规律且节奏较快,生活环境相对稳定。且社会
5、,家庭,学校给与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与自身升学理想能达到相对程度下的高度一致,并与周边他人的价值取向基本一致。 而新生入学后,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或人生阶段,其往往面临,离开以往熟悉的环境,面对全新的地理,生活环境以及全新的风俗文化背景,与以往较为单一的学习生活环境不同,新同学的生源地差异较大,教育背景风俗文化等差异也较之前的高中生活有了很大差异。而新生在入学前对自己所 ?罂嫉拇笱 痛笱 ?所在的城市往往缺乏深入的认识,入学后不同的风俗文化和校园文化往往令新生难以适应。因此极易由于地区风俗人情不同而产生的道德风俗问题,而同班或同宿舍小团体内成员的差异性更大这一现实原因的出现,往往使得问题的解决办法
6、更向自己的生源地文化大环境下趋近,而在缺乏监护人积极引导的环境下,道德风俗文化或是价值观不同所引发的冲突极易向法律方面转变。 2.2 新生阶段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新生入学后的不适情绪往往会在一段时间的自身调适后逐渐消退,但其消退的时间往往与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外界的积极 引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与自身而言,新生入学前应积极做好与崭新的学习生活相衔接的准备工作,诸如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介途径对于报考院校,专业以及院校所在城市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适当提前报到天数,以求更好的了解和适应新环境的风俗人情,以及在该风俗人情下所形成的道德舆论大环境。 于家庭方面,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应积极做好新生入学前的心理引导工
7、作,适当适度的锻炼其独立生活的相关能力,为其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初步的基础。而在新生活,新环境的适应方面,家人或其他监护人做好新生入学后会与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而引 发的恋家情况和其他一些不可预期的并发情况。并在情况发生后做好及时的心理疏导,避免事态向更为极端的方向发展。 作为新生入学后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学校应在新生入学后积极开展对于新生的适应性活动,如适当增加新生入学后的文体活动,丰富其在校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初到大学后的孤独感。其次应适当开展相关学生团体的纳新活动以求增加新生的社会存在感和责任感。而新生所报考的学校或系部应积极开展对于本学校本系部本专业的相关方面介绍,以求较早的让学生了解
8、所报考的学校和所选专业,尽快消除其入学后产生的不适。 3 毕业生阶段道德法律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3.1 毕业生阶段出现问题的根源 于新生阶段不同,毕业生阶段往往是大学生出现道德法律问题的又一高发时期。与新生基本相同,性别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差异,生源地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年级差异等往往使毕业生对日后的考研升学,出国深造或是求职就业存在很大差异。 特别是同一专业下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和生源地大情况差异,所引发的升学就业不平等极易引发毕业生心理的不平等或是情感方面的不适。而研究生考试前准备期的高压心理和考试结束后一时段内的 心理空白期的差距,就业签约用人单位的门槛限制等往往也会诱导部分
9、调适性不强的毕业生产生消极心理。诸多不平衡心理加之部分宿舍或班级小团体内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故此,极易产生一些一些挑战道德底线乃至挑战法律的恶性事件发生。 3.2 毕业生阶段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与毕业生而言,应在毕业前积极做好求职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联系和调适工作,譬如大学阶段或毕业季前期尽可能参加诸如校园招聘或招聘会等求职活动,充分了解自身硬件条件与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间的差距,积极充实自己。诸如选择升学考试 的毕业生应在充分了解所报考院校的相关信息后,在考试结束后的空白期积极做好日后与新学校或新工作的适应工作。同时毕业生还应做好毕业前与自身所处小团体成员间的矛盾化解工作,避免因毕业事宜过多引发的矛盾冲突或是更进一步的道德或是法律后果。 对学校和毕业生监护人而言也应积极做好毕业生与求职地,生源户籍所在地,升学院校所在地的衔接工作,科学合理的做好对于毕业生消极心理的疏导工作,也可适度安排毕业时实习,毕业生案例设计,毕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合理引导毕业生与日后的社会生活相衔接。而家庭方面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 整,配合学校和社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毕业生由于考研后的空白期和就业压力期所可能产生的道德乃至法律问题。 参考文献 徐丽 .浅谈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