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从资本逻辑的视角看现代牲消费文化的缘起 【论文关键词】资本逻辑现代性消费文化文化形式 【论文摘要】现代性消费文化是围绕着消费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和方向、以文化形式显现出来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原则,由此资本逻辑成为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本质规定。从资本逻辑的视角看,生产与消费的脱节造成资本增殖的失败,因此资本必须要在文化上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从而在深层上保证剩余价值的实现和资本再生产的循环,现代性消费文化正是由此生成。 一、 “ 现代性消费文化 ” 的界定 消费文化是一个特定的范畴,它是以利润为目标、以现代市场为方式批量生产消费性商品的文化样式,它不会出现在 “ 前现代 ” 或 “
2、 传统 ” 所标识的自然经济形态中,也不是现代社会中仍然残存的自给自足的消费模式,消费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在于:它只能在买与卖的交换关系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文化样式,正是经过了 “ 买卖 ” 关系的中介之后,消费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的区别。如果说传统文化往往还保有纯文化的形式,为了文化而文化、为了艺术而艺术,那么现代消费文化则根本不打算掩盖自己与利润的关系,它最主要的方式便是通过公司行为去组织消费品的销售,并以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不仅使得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传统消费模式因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消费欲望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优势 和存在根基,而且使得像电影、书籍、报刊、比赛等精神产品彻底地商业化,成为了只有
3、在买卖关系中才能存在、才能呈现自身的文化商品,这样就把消费文化的生产从根基上拖进了资本的运行轨道中,资本属性成为消费文化的本质规定性。 很明显,资本定义了消费文化,决定着它的存在基础、运行原则和发展方向。所谓现代性消费文化,本质地来说是围绕着消费由资本为其奠定基础和方向、以文化形式显现出来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原则。可以再明确地将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性质归纳如下: (1)对商品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消费成为现代日常消费的主导模式,消费 已经成为文化现象 (消费的文化理解 )。(2)消费是人们据以认知自身和现实生活的意义源泉,是现代人自我认同和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由此生存具象化为消费模式,消费成为建构他们自
4、身及其日常生活的现实力量 (生存方式和行为原则 )。 (3)无尽的文化形式为无限的消费需求和欲望提供了最合适的表达渠道,从而使资本最大限度地增殖自身得以可能 (资本规定性 )。 (4)文化的公共性保证了某种特定消费模式的可推广性,这一点使得资本能够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制造出与某种消费模式相适应的特定消费欲望 (消费文化的可推广性 )。 资本逻辑是现代 性消费文化的本质规定,资本决定着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既然如此,就应当在资本逻辑的视域中考察现代性消费文化的生成路径,这样才能探寻到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深层根源及其生成过程,从而把纷繁复杂的消费文化表现形式融合为统一整体,对现代消费文化问题形成一
5、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当然,本文只是此种研究方向的一种尝试。 二、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 资本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只有获取剩余价值,利润才能得到保证,资本再生产才能持续进行。这意味着资本必须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无论处于何 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产生怎样的自然后果和社会结果。资本把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事物都要收编进自身的增殖体系中,把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变成资本增殖机器的环节,使一切事物都要实现资本化。资本从本性上来说不承认任何限制,它的扩张过程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疆域,最终的必然结果就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的世界化。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
6、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 遥远万里的人们由于资本的纽带作用而发生相互联系,资本把整个世界建构成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性世界,一切 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资本因果联系中,一切都由于资本而获得了自己的呈现形式,这正是马克思所强调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 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 (也同精神的生产 )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 (人们的创造 )的能力 ” 。资本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世界的通约,由此造就了一个包罗万象而又本质同一的总体性世界。 资本所造就的总体性世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内在有机
7、的统一体,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持续欲望会不断地冲破社会有机的生存外观,致资本再生产于不可 能,这就是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脱节,或生产与消费的脱节。资本运动的生产过程是资本增殖自身的过程,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依赖市场交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否则资本就无法实现自身;同时,资本的本性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家会想方设法压低工人工资以获取最大化的剩余价值,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以将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再生产的资本,而资本的扩张必然导致消费品规模的扩张,由此造成了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以限制消费为前提的资本扩张,导致的结果却是消费品规模的扩张,从而破坏了资本再生产的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
8、 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称为 “ 惊险的跳跃 ” ,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 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在现实层面上表现为商品向货币跳跃的失败,这就违背了资本增殖的本性,必然为资本所不能容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积累的重心在生产资料的生产上,生产性消费是剩余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因此,尽管资本家尽可能地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压低工人的工资,但这并不妨碍资本获取剩余价值。到 19 世纪末,随着资本向日常生活领域的扩散,生活消费品的生产逐渐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因此, 如何发现和刺激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就成为了资本再生产的关键条件。但是,资本榨取
9、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着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压低工人工资,这样工人的低工资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低消费状况,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成为资本自身前进的障碍,资本必须要寻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方式正是以泰罗制科学管理原理为理论基础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2O 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罗面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怠工现象,提出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以代替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经验方法。他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人把生铁装上车的过程可以分解如下: (1)从 堆上或地上把生铁铲起来 (一分钟的百分之几 ); (2)带着所铲的东西在平地上走 (每走一英尺所需的时间 ); (3)带着所铲的东西沿着斜板走上车 (每走一英尺所需的时
10、间 );(4)把生铁扔下 (一分钟的百分之几 )或放在堆上 (一分钟的百分之几 ); (5)带着空铲走回原地 (每走英尺所需用的时间 ),从中不难看出,泰罗制科学管理的精髓是动作、时间的细分和标准化,通过计量工具的精确化,工作被拆分为 “ 一分钟的百分之几 ” 和 “ 一英尺 ” 的细微动作,这就是由泰罗所开创的劳动形式化和合理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层面,美国实业家、福特 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充分吸取泰勒制科学管理原则,创立了旨在高效率生产产品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例如,将汽车的部件彻底标准化,并在流水装配线上批量生产。生产过程强调同质产品的一致性、标准化和大量生产,每个工人从事单项任务,工作
11、高度专业化,按照比例付酬。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促进了工人工资的增长,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大众有效需求的增长,第一次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的有机结合,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 为什么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了二律背反问题呢 ?这是因为,资本家发现,如果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足够多,但是,如果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价值观不及时更新的话,那么人们的消费模式就跟不上手中货币的增长速度,由此而来工人工资的提高对于有效需求的培养就不会发生实际意义,这时特定的消费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了资本再生产的关键环节,这一点尤其在以 “ 灵活积累
12、 ” 为特征的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中得到了确证。 福特式生产方式需要长期和庞大的固定资本投资,在人们需求稳定而且单一的情况下,它确实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产品成本。然而问题在于,一旦需求出现 不稳定、多样化的情况,福特生产方式因同质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而致的僵化、单板的弊端就体现出来。 2O 世纪 7O 年代的石油危机及其随后的美国汽车工业的下滑,是福特主义生产方式衰退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衰退而来的是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前者一些不具备的特点,如更加关注特殊化的产品,关注产品的用户化,风格和质量尤其受到重视,较短的生产周期,富有弹性的生产过程。为了适应并
13、引导消费大众的需求,资本一方面改变生产过程的内部环节,另一方面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消费者身上,研究如何才能制造出花样 繁多的新的消费需求。因此,资本必须要在人们的价值观,即文化上发挥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从而在深层上保证剩余价值的实现和资本再生产的循环,现代性的消费文化正是由此生成。 三、文化形式:二律背反的解决途径 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它不仅使得日常消费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从而资本能够进入消费品生产领域,而且通过改变社会的整体精神气质,深刻地改造了大众的消费模式,使得大众不再以 “ 需求 ” 为尺度自然地进行自己的
14、消费,而是以潜在的 “ 欲望 ” 为导向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消费,这就是流行于西方社会并向全世界扩散的消费主义。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不是为了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追求被文化形式所不断制造出来的欲望的满足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它具体表现为把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消费更多的高档商品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并以此作为生存意义的源泉和人生价值的尺度。消费主义所表征的是人们被刺激起来的消费欲望,而欲望满足的意识必须在一定的文化价值系统中才能获得合法性。 欲望往往被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个体事情,其实这种自然主义看法深深掩盖了欲望的根本的社会性质。 “ 我想 要某种东西 ” 至少表明:这种东西与某种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 “
15、 想要 ” 本身就与人们愿意及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管是否被意识到,它都作为显性意识的前提进入到了每个人的意识深层,这正是文化进入个体身心的过程。因此,首先是具有价值取向的文化系统在人们的各种需要和欲望中确定哪些应当得到满足、满足多少和怎样满足,哪些需要和欲望是必须加以控制和禁止的,现实生活的人们才能去追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生活方式本身是相对的文化范畴、社会范畴,而消费主义企图把追求无尽欲望的满足说成是自然的和 普遍的,无疑具有了意识形态的性质,这就把理论的触角深入到了为某种利益格局做合法性辩护的现代性消费文化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的基本生存需
16、要都已经得到满足,资本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必须要通过广告、电视、电影、宣传等各种文化手段和文化形式向大众推销适合于资本增殖的生活方式,因此,现代性消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无止境地追求欲望的满足, “ 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 ” 脚醴一旦消费者的消费愿望经欲望中介后达到无限的层 次,那么资本增殖就具有了可靠而持久的保证,这其中发生关键作用的杠杆便是消费文化对大众生活方式乃至个体身心的影响和重塑。 感恩节的传统是在 11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庆祝,但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却在 1939 年宣布该年的感
17、恩节在 11 月 23 日,这一小小的改动不是其他什么原因,仅仅是源自俄亥俄州百货公司老板小弗雷德 拉扎勒斯的建议,在他看来,这样做会使 “ 圣诞采购 ” 旺季延长一周。布尔廷斯评论道: “ 这次罗斯福总统宣布对感恩节的日子作小小的调整,乃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它既揭示了美国圣诞节的实质,还表明感恩节这一古 老的节日也转变为一个美国消费性节日了。 ” 事实上,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形象本来也都是美国式的传奇或神话,圣诞树和圣诞贺卡也都是美国商业神话的副产品。只有想象一下,在 1948年左右,美国每年都会销售 2800万棵圣诞树和 15 亿张贺卡,它和经济的关系是多么紧密。 通过赋予节日这一传统形式以商
18、业规定性,资本成功地将大众需求纳入现代生产链条当中,而这对于市场交换过程的顺利进行、资本增殖和资本再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更加说明了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亦即资本性质。这是资本和文化的双重化过程:一方面是资本的文 化化,资本越来越借助予广告等传媒文化形式推销自己、实现自己,任何刺激消费欲望,从而有利于资本增殖的措施,都要通过现代性消费文化才能获得合法性,现代资本离开文化将寸步难进;另一方面是文化的资本化,各种文化形式只有借重于资本的强大推动力,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源泉,现代文化离开资本将停滞不前,这正是消费文化在现代世界呈现出的 “ 正反同体性 ”( 巴赫金 )、 “ 神秘的两面性 ”( 哈维尔 )和 “ 崇高的暖昧 ”( 胡大平 ),这些构成了现代性消费文化的总体面相。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资本逻辑的二律背反在现实层面表现为生产过程 和交换过程的脱节,为了避免脱节所导致的资本增殖的失败,资本充分运用文化形式来激发消费的欲望,使大众往往不顾社会的经济条件或生态条件而陷于欲望的追求当中,从而造就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现代性消费文化是这一结合的关节点。通过引导某种特定的消费模式,使人的日常行动趋向于特定的方向,从而为资本增殖服务,这就是现代性消费文化在资本时代的生存根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