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健康内江 2030”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 -“健康内江 2030”规划纲要目 录序 言第一章 总体战略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战略目标第三节 主要策略第二章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二节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第三节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第四节 加大重点疾病防控力度第五节 维护妇幼健康与生殖健康第三章 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水平第一节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第二节 创建主动型医疗服务模式第三节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第四节 推动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第四章 大力发展康复及康养服务第一节 健全医养结合康养体系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第三节 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3
2、-第五章 健全全民健康保障制度第一节 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第二节 提升城乡医保管理水平第三节 发展多样化商业健康保险第四节 推进健康保障底线公平第五节 构建药械供应保障安全网第六章 健康服务融入生活第一节 推进全民健身服务第二节 实施全民营养计划第三节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第四节 加大控烟限酒力度第五节 防范滥性和毒品危害第七章 构建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第一节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第二节 保障全民公共安全第三节 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第四节 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网第八章 发展健康产业第一节 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第二节 推动医药器械产业发展第三节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第四节 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4 -第
3、五节 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第六节 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第七节 构建健康服务新业态第九章 推动健康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第一节 发展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第二节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第三节 推动医学新技术发展第十章 实施与保障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第二节 完善健康政策第三节 加强健康法治第四节 强化行风建设第五节 加大信息保障第六节 完善筹资机制第七节 营造舆论氛围第八节 实施监测评价- 5 -序 言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健康长寿,是人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遵循“ 健康中国 ”发展战略,落实“健康四
4、川 2030 规划纲要”,促进健康内江建设,是推动我市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健康投入大幅增加,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民体质不断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5 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达 76.89 岁,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4.04、6.44和 23.40/10 万。与此同时,我市健康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经 济 发 展 滞 后 严重 影 响 健 康 事
5、 业 快 速 发 展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对 大 卫 生 大 健 康 的 认 识 有待 进 一 步 提 升 ,人口老龄化、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对维护和促进健康形成挑战。新发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并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仍需进一步增强。- 6 -推进“健康内江 ”建设,是在新形势 下把握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五位一体 ”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推 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市人
6、民健康水平的强大动力,是解决好经济社会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关系,实现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统一的明确指引。全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把健康内江建设融入各项事业发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为推进健康内江建设,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按照“健康四川 2030”规划纲要 要求,制定本规划 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内江建设的行动纲领。- 7 -第一章 总体战略第一节 指导思想推进健康内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
7、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 ”,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打造“ 内江实践方案”升级版, 围绕“ 一核三片四廊 ”总体开发格局,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 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通过倡导健康观念、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 标和谱写中国梦内
8、江篇章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主要坚持以下原则: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全局,立足市情,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公平公正。把握医疗卫生公平性、可及性规律,坚持基本- 8 -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创新。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健康服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构建全民健康服务新模式。共建共享。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部门密切
9、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第二节 战略目标推进“健康内江 2030”,按以下三个 阶段进行:强力推进阶段(2017-2020 年) 。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健康服务新业态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攻坚克难阶段(2021-2025 年) 。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全民健康制度体系,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健康保障基本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持续提高,健康环境得到改善,健康产业大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
10、业发展全省领先。全面实现阶段(2026-2030 年)。主要目标是全民健康制度体系- 9 -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环境显著改善,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人人享有高质量、均等化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具体实现以下目标: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健康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初步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和控制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11、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的健康产业体系,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健康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生命质量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2020 年、2025 年、2030 年分别达到 77.4岁、78.3 岁、79.0 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健康内江建设主要指标领域 指标 2015 年 2020 年 2025 年 2030 年人均预期寿命(岁) 76.89 77.4 78.3 79.0健康水平 婴儿
12、死亡率() 4.04 6 5 4.5- 10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44 6 5.6 5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 23.4 18 14 11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72.5(2014 年)78.6 83.5 86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 80.88 90 91.5 93肺结核发病率(1/10 万) 60.72 58 49 4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 - 4.7 4.4 4.1高血压患者管理率() 63.95 81 82 85重点疾病控制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53.84 69 72 7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8 21 26
13、 31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 100 100 100 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万) 130 180 200 250健康生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0.8 1.0 1.3 1.5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88 2.7 2.8 3健康服务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7.03 30 30 30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71.5 76.5 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 33 33 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县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60.6 47.7持续改善持续改善健康环境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 100 100 100 100健康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亿元) 107 115 123 132第三节 主要策略推进健康内江建设,站在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动员全社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