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价起稳回升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自 2003 年初开始,物价结束了长达一年之久的颓势,开始起稳回升,什么原因促使价格运行趋势发生变化,物价回升的趋势能否持续下去,值得认真研究和分析。 一、一季度价格运行特点及其成因 (一)一季度整体价格形势开局良好,价格总水平由降转升,已经进入缓慢回升的轨道 2003 年伊始物价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一季度各种价格均呈现良好的走势(见表 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CPI)一月份比上年同期上涨 0.4%,结束了连续 11 个月的负增长,由降转升,并呈现稳步回升的走势。其中城市和消费价格均小步上涨;同时,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品出厂价格和原购进价格均有较大幅度
2、的上升。表 1 2003 年一季度主要价格变动情况(单位:)资料来源:根据景气月报资料整理。 进一步分析,价格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居民消费价格止跌回升,主要是受蔬菜价格、服务价格和用品价格上涨(见表 2)所带动。尤其是蔬菜,年初由于气候变化影响,使一季度蔬菜价格上涨 34.7%,带动食品价格上涨 2.5%。而其他消费品价格如烟酒、衣着、家庭设备、通讯、娱乐文教用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三月份家庭设备下降 5.5%,医药下降 5.7%,通讯工具下降 17.8%,文娱耐用消费品下降 7.6%。如扣除蔬菜上涨的短期因素,居民消费价格仍然负增长。表 2 一季度消费品价格上涨商品和服务项目(
3、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第二,在工业品价格中,一季度采掘业和 原材料加工业等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迅猛,推动生产资料价格快速上涨,进而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约 3.9个百分点。分月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逐月扩大(见表 3)。 第三,一季度生活资料出厂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 1.4%,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约 0.3个百分点,但呈现逐月回升的态势,已经走出低谷,将对今后居民消费品价格走势产生影响。表 3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和原材料购进价(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二) 价格回升
4、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景气不断上升的反映 物价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反映, 2003 年一季度价格回升是我国连续几年实施积极政策,坚持扩大内需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说明我国开始摆脱通货紧缩阴影,宏观经济运行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需求快速增长是拉动价格水平回升的主要力量 在 2002年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基础上, 2003年一季度 GDP同比增长9.9%,比 2002年同期加快 2.3个百分点,是 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国民经济持续加速增长,使需求更加旺盛, 供求关系不断改善,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增大。 第一,全球制造业开始向中国转移、美元贬值和出口改善,使一季度
5、外贸出口达 863 亿美元,增长 33.5,比上年同期加快 23.6 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增长 40.7和 48.5。出口快速增长增大了对加工制品的需求。 第二,经济增长、企业效益上升和扩大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在上年收入增幅较大的基础上,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 8.4,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现金收入增长 7.5。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加速,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增 长,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 9.2。以住、行、服务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全面启动,带动了住房装修装璜用品、汽车、工具、娱乐用品、用品等多种新型消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第三,在连续几年扩大
6、内需、积极财政政策引导下,及经济快速增长的刺激,各种经济成分热情很高。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6155 亿元,同比增长 27.8%,比上年同期加快 8.2 个百分点。新开工规模迅速扩大,同比增长 63.3%。加大了对建材、机器设备等投资品的需求。表 4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 景气月报及统计分析报告资料整理。 2.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贷款增速,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2003 年一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贷款出现了增速加快的现象。年初,央行确定的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 16的较高调控指标,但实际运行结果是:到
7、三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增长了 18.5和 20.1,远远超过了调控水平。一季度,全部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 8082 亿元,增加额比近三年平均水平多 5064 亿元,是建国以来贷款进度最快的一季。其中贷款 增幅最大的是是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充足的资金,支持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3.一季度价格形势的特点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的特征 按照一般市场经济规律,需求增长影响顺着流通和生产链条由最终消费向上传递,需求增长拉动价格的过程应该是:最终消费品 加工品 能源和原材料产品 投资品。但目前我国需求对价格的影响结果却不是遵循这一规律,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大辐上涨,
8、原材料价格相随上行;居民服务价格上涨,居民消费品价格下跌。这种价格特点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特征。 第一,连续几年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投资需求拉动内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投资增长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直接推动了投资品价格的上涨。 第二,由于资金、技术和体制的原因,我国产业结构一直表现为头重脚轻的非均衡状态,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相对于加工业发展较慢。加工业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同时处在产业升级换代及消费结构转换的过渡期,生产能力的过剩和产品结构的趋同,使得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严重。因此当市场需求增长时,只拉动加工制造业和轻工业生产增长,由于原有生
9、产能力较大 (生产能力通过投资还在继续扩大),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采取了增加生产薄利多销的策略,仅在生产环节起到制止价格进一步下滑的作用,而没有拉动居民消费品价格。但加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增加了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于基础产业生产能力有限,、钢材、化工原材料等基础原材料在数量和品种、规格上不能满足需求,引起这些价格不同程度的上涨。再次,原材料生产的快速增长加大了对原油、煤炭及铁矿等金属矿产品的需求,而国内资源缺乏,这些价格涨幅较大。而随着居民对服务 消费需求的增加,、医疗、及家政等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0、上升档次,推出新的项目,使服务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三,对一些基础产业的进入限制过多,门槛很高,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这些行业的建设中,限制了这些基础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了供给结构的调整。因此,目前价格形势的特点充分反映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原有产业结构失衡,及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的经济运行特征。 4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 我国是原油、金属矿产等资源性商品短缺的国 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缺口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相应增大,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衔接的更加紧密。目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伊拉克战争,使这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正处在上升时期,影响我国生产资
11、料价格相随上行。同时也带动居民用电、液化气等公共用品价格的上涨。 二、 2003 年价格走势预测 2003 年价格合理形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向有利方面转化,价格将在回升通道中平稳运行,但也存在一些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值得重视。 (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三大需求持续增长有利于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 一季度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明显表现出中国经济自身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已经预示着经济开始由政府政策主导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入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将使社会需求持续增长,为物价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投资准入政策的逐步完善,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逐渐破除,审批制度改革的深
12、化,使投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以及连续多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作用,激发了国内外社会资金投资的热情。民间投资进一步活跃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势头良好, 2003 年我国投资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投资品市场将 继续购销两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汽车、住房和高档家用电器逐步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的消费对象,各种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结构的升级,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 出口贸易方面,随着伊拉克战争结束,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加快,的前景进一步看好;我国入世后,较好的投资环境、门类齐全的工
13、业基础、较低的劳动力加快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之我国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出口贸易也将保持稳定的增长 ,增加对高新技术产品、加工品等出口商品的需求。 (二)内在机制自发性的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逐步增强 虽然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绝大部分商品仍表现为供大于求,但供求关系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市场经济内在机制将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发性的进行自我调整,消费品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加快。据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与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0种主要商品 200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了排队分析。 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 87 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 1
14、4.5%,与 2002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 1.5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 513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 85.5%,与 2002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 1.5个百分点,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说明通过消费需求的拉动和企业自我产品结构的调整,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的商品增加,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反映出消费品价格变化的发展趋势。 (三)当前仍然存在影响价格稳定的因素 1.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目前,石油、天然橡胶、钢材、生铁等基础性能源、原价格上涨过快,有些上涨超出正常范围,将产生负面影响。一是高价引起部分商家囤积居奇,影响了市场 秩序和经济稳定性;二是过高的价格,增加了下游家电类与制造业企业压力。由于原料
15、价格上涨而成品价格因竞争激烈成刚性,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挤占利润空间。当加工企业承受不了成本上升的压力后,将因停产,供给下降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三是非正常的价格将会误导,产生新的产业结构失衡。 2.进口增加过快。旺盛的生产资料市场需求和较高的价格,加快了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一季度进口增长 52.4,比上年同期增加 47.3 个百分点,6 年来首次出现了 10 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其中,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度增长, 12 月累计,进口原油比上年 同期增长 62.2,钢材增长 95.3,初级形状塑料增长 20.2,铁矿砂及精矿增长 66.6。进口量的增大和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下游产业的成本压力。同时
16、也削弱了这些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3.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出现发展过热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加速增长,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供应偏紧的现象。价格上涨,市场需求旺盛,调动了对此投资热情(见表 4),这将有利于经济结构,平衡市场供求。但一些地方出于局部利益,大上钢厂、大搞开发区建设,不惜一切手段吸引外资。同时,一度被关闭的 “ 五小企业 ” 又有死灰复燃之势。其后果,一是一些重工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超常,钢、钢材生产分别增长 18.1和 16.6,有色金属增长 20.3,金属切削机床增长 45.4,发电设备增长 61.0,加剧了资源短缺的程度;二是大部分投资建设的仍
17、然是技术含量低、生产能力过剩的大路商品,重复建设抬头,恶化了产业结构;三是 “ 五小企业 ” 的复出,不利于安全生产和保护。 4.“ 非典 ” 疫情对价格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突如其来的 “ 非典 ” 疫情随着时间推移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 首先, “ 非典 ” 疫情迫使人们缩小了活动范围,将影响、文教娱乐、餐饮与服务、等的直接消费。其次,影响我国商品信誉和对外出口,因商务活动机会减少影响订货的签订,进而影响生产。第三,使有疫情的地区市场供应和物价产生波动。最后,影响了疫区居民消费的情绪和消费信心,需求减少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市场价格水平回升。 “ 非典 ” 疫情
18、的影响将有 23个月的滞后期,疫情延续的时间越长,对经济和价格的影响越大。但“ 非典 ” 疫情仅仅是在部分大中城市发生,工经济基础和整个经济秩序并没有受到波及,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和局部的,将随着疫情的控制而逐 步消失,不会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运行轨迹。 (四) 2003 年市场供求关系将进一步改善,全年价格总水平将稳步回升 展望全年价格走势,从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基础、市场潜力和体制环境看,已经具有实现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能力,为价格稳步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较雄厚的工农业产业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能力,大部分商品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将不会出现价格上涨过猛的局面。 2003年后几个季度,经济
19、快速增长将继续使生产资料市场供求两旺,将拉动价格稳步上行。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增强,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商品进口将因弥补资源缺口、品种、档次调剂和加工出口而持续扩大,资源性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走势将使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消费品价格随着市场供求状况的改善,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加重,将继续稳步回升。预计后几个季度价格将平稳运行,在一季度回升的基础上,缓慢上行,全年总水平将在 1左右。但 “ 非点 ” 疫情将对经济增长及价格运行产生影响,如果上半年疫情可以控制住,下半年经济将恢复活力,居民的消费信心也将恢复,价格总水平将维持在现有水平以上。 三、政策建议 针对
20、当前经济运行的 特点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政策和措施的立足点既要保持社会需求的持续增长,改善消费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也要控制不正常的过热现象,维护市场的供求平衡,为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价格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一)采取相对措施,促进最终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与投资贡献率逐步提高相对应 ,我国的最终消费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需求具有继续增长的空间,应该进一步挖掘最终消费需求的潜力。 第一,积极的政策应该向支持最终消费需求转移,一是支持社会保障系统,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二是支持的医疗、系统, 减少农民为此的负担;三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第二,结合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尤
21、其是家政服务和便民服务业,扩大就业机会,对于下岗、待业人员就业给予、收费等方面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清理、整顿住房、汽车、服务等新的消费热点的税、费措施,解除制约,促进消费的持续增长。 (二)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为价格合理形成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已经确立。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创造统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建立和完善价格监测系统。对重要的农产品、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进行监测,加强对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的异常情况,以便
22、及时采取措施。二是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业协调,及时和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囤积、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的价格行为和活动,鼓励公平竞争。三是加强信息服务,利用多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涉及国计民生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各种价格及其走势,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四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商品能够合理 流动创造条件。 (三)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维护市场供求平衡 第一,在调整农业结构时,要注重对基本农业生产力的保护,粮食价格的稳定是居民消费价格稳定的基础。主要是保护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的能力,要结合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变粮食保护价的间接补贴方式,建立向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使农民真正得到政府的补贴。同时,要进行农业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第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供给结构调整。要利用产业政策和及时公布市场供求信息进行合理引导,减少审批和行业进入限制,为社会 资金投向生产能力短缺的行业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