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防护膜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皮肤防护膜对放疗后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6 例接受放射治疗乳腺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23 例使用皮肤防护膜者为观察组; 23 例按常规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情况,比较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皮肤防护膜能推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结论:皮肤防护膜能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减轻皮肤损伤,降低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损伤;皮肤防护膜 【中图分类号】 R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8-6455( 2011)12-0306-
2、02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导致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炎是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皮炎严重者,被迫中止放疗,影响治疗效果。我科从 2010 年 1 月开始对接受放射治疗病人在放疗区域应用皮肤防护膜,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选择 2010 年 1 月 2010 年 5 月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 23 例作为对照 组, 23 例为实验组,两组病人术前诊断明确,并接受根治术后加放疗,放疗采用线形加速器电子线分割法照射,布野方式为上下两野加同侧腋窝、淋
3、巴结照射。放疗前照射部位除手术疤痕为皮肤完好。 1.2 皮肤护理方法 ( 1)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病人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尽量暴露,避免摩擦。避免日光暴晒,不使用化学用品避免局部皮肤搔抓。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痂皮者让其自然脱落。本组皮肤按常规护理,不使用任何药物。 ( 2)观 察组 :除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外,本组病人在第 1 次放疗结束后即开始应用皮肤防护膜(丹麦康乐宝公司生产)。使用方法:放疗前在放疗区域涂一层皮肤防护膜,每天 1次或 2次。从放疗开始坚持用药至放疗结束。 (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放疗区域皮肤反
4、应的损伤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 UICC)放射皮肤反应评分标准评定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 度:轻度红斑,出汗减少,色素沉着 ,干性脱发,滤泡; 度:明显红斑,斑状湿性皮炎,皮肤发黑,干性脱皮 ,中度水肿; 度:融合性湿性皮炎,皮肤湿性脱皮,水泡形成,继之糜烂、渗液、表皮脱落 ,凹陷性 水肿; 度:坏死、溃疡、出血。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的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比较 注: X0.05 2.2 两组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见表 2。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100 例乳癌放疗患者中,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者共51例,其中 40例出现在对照组, 11例出
5、现在观察组。从表 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2 两组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注: X31.37, P0.05 3 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并发症,常使放疗中断,疗程延长,影响疗效。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损伤上皮的生发层细胞和皮下血管。辐射首先引起照射部位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局部形成充血性反应,出现红斑。随着放疗进行,发生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导致受照部位组织供血不足,使物质交换受限,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广泛纤维化。同时,照射后的纤维化改变也是晚期所发生的血管进行性减少的重
6、要原因之一。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等分子受电离辐射作用,产生自由基以及氧效应,导致大分子断裂。辐射造成细胞内 DNA 损伤,引起双螺旋结构的复制紊乱和错误。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有以下药物:植物提取物(芦荟凝胶、植物油)、维生素类(维生素 C、维生素 B2、维生素 E)、乳膏类(激素类乳膏、比亚芬乳膏)、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贝复济)、中药类等。本组使用的皮肤防保护膜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甲基丙稀酸丁脂和异丙醇等。皮肤保护膜使用后在皮肤表面形成膜状保护层,能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减轻皮肤损伤,降低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佟如新,王普民,王淑青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理与防治研究概况 J .辐射防护通讯, 1998, 18( 4): 2327 徐敏,李建彬,田世禹 .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研究现状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14( 17): 13541357 杨益群,史玉玲,孙仲轶,等 .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 26( 6): 1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