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56KB ,
资源ID:1349764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49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研究.docx

1、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地方经济的竞争优势已由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资源优势 ,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 ,科技竞争力强的城市将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 ,科技竞争力研究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重 ,最。运用竞争态势矩阵 (CPM)分析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制约淮安市科技竞争力发展的原因 ,进而为提高淮安市科技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竞争态势 ;苏北五市 中图分类号 :F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

2、010)16-0150-03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 ,与徐州、南通、连云港、宿迁共同组成苏北五市。苏北五市在江苏省属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 ,处于苏南经济辐射边缘地带 ,为促进苏北地区的发展 ,江苏省提出了 “ 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的总体思路 ,并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推动苏北地区的发展 ,这给苏北五市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面临未来制造业与高新技术深层次结合的发展机会 ,只有科技创新能力更强的地区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国家经济的产业化、信息化能力往往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国际上通常由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 (简称 “ 科技竞

3、争力 ”) 来表示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 (IMD)认为 ,一国的科技竞争力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等科技活动 ,反映出的该国的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 ,同时 ,他反映该国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推动能力 ,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协调作用。 IMD 把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分解 为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政策、基础设施、企业治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八个构成要素 ,每个构成要素中分别包含 25 46个指标 ,总共 290个指标。研究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时 ,笔者虽然借用了科技竞争力的概念和主导思想 ,

4、但是显然不能照搬国际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客观性、多角度、有效性、可行性的原则 ,根据江苏省 2008 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选择了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投入产出 3 个一级指标 ,在这 3 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出 6 个二级指标及 17 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 的科技总量与科技实力 ,同时 ,也能反映该地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推动能力。由于各个指标对评价结果的意义和作用不同 ,每项指标的权重也应该不尽相同 ,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强制评分法和专家调查法 ,最终确定了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 (见表1)。 二、苏

5、北五市科技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是竞争态势矩阵 (CPM 矩阵 ),竞争态势矩阵用于确认企业主要竞争者的相对竞争地位 ,并可以定量地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在分析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的过程中 ,可以把五市视为互为竞争对手 ,通过竞争态势矩阵的分析确认苏北五市科技创新的相对竞争地位 ,并可进一步分析苏北五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弱点。由于是相对科技竞争力的分析 ,为了简便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以江苏省 2008 年各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 ,按指标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分别赋予 1、 2、 3、 4、 5分 ,并做 CPM分析矩阵 (见表 2)。通过 CPM矩阵分析可知 ,苏北五

6、市科技竞争力由强到弱分别是南通市、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和宿迁市 ,淮安市科技竞争力在苏北五市中处于较弱的地位。 通过对 CPM矩阵各指标的数据分析可知 ,南通市科技竞争力的 优势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投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不足之处在于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较低 ,这将成为未来制约南通市经济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连云港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势主要体现为整体实力较强 ,科技人才、研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属于苏北五市中上等水平 ,其不足之处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比较薄弱。徐州市科技竞争力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基础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 ,不足

7、之处在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淮安市与宿迁市科技竞争力指标排名较为落后 ,说明两市的综合能力较弱 ,其中淮安 市科技竞争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来 ,淮安市逐年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 ,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7年 ,淮安市全社会 R淮安市大中型企业 R&D经费内部支出 4.78亿元 ,同比增长 52.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8.8 个百分点 ,居全省第一。但是由于淮安市是由农业市发展起来的 ,研发基础比较薄弱 ,科研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滞后于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研发经费投入不 足已成为阻碍淮安市提高科技竞争力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二 ,科技创

8、新人才缺乏。淮安市人力资源基础在苏北五市中较好 ,每万人口中中专及以上在校生数排苏北五市第二位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排苏北五市第三位 ,但是淮安市每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排名最后 ,这说明淮安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第三 ,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淮安市发明专利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位列苏北五市第二名 ,每十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位列苏北五市第三位 ,说明淮安市在苏北五市中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利税率位于苏北五市的最后一位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位于苏北五市倒数第二位 ,这说明淮安市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率较低 ,降低了淮安市在苏北五市中的科技竞争力。 三、提高淮安市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由于

9、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差别 ,苏北五市经济发展存在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淮安市想要抓住江苏省 “ 不断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的发展机会 ,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 ,全面提升淮安市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目前淮安市采取财政拨款为支撑 ,企业投入为主 ,银行贷款及税收优惠政策为辅的科技投入政策 ,由于 淮安市经济发展有限 ,提供的科技资金不能满足淮安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淮安市应该拓宽科技投入渠道 ,建立以政府项目支持引导为基础 ,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为扶持的多

10、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第二 ,采用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科技人才不仅要走 “ 请进来、送出去 ” 的人才培养道路 ,还应该 “ 盘活 ” 本地人才 ,提升淮安市的科技竞争力。所谓 “ 请进来 ” 是在淮安市 “ 科技创新创业双百人才工程 ” 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 千人计划 ” 积极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 “ 送出去 ”是加大本地人才的 培养力度 ,通过 “ 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企企合作 ” 的方式加强淮安市与科技发达地区的联系 ,积极培养本地科技人才 ,增强我市人才的创新能力。 “ 盘活 ” 本地人才 ,一方面应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科

11、技人才队伍结构和专业优化建设 ,提升现有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三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和调控功能 ,一方面可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重点领域公共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及科技园区的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通过落实配套政策 ,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在转化科技成 果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则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最终形成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 李林 .外国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评述 J.科技管理研究 ,2009,(2):85-87. 曾繁华 .杨明东 .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 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6):1-5. 姚建文 .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J.系统工程 ,2003,(5):118-121. 范柏乃 .徐伟红 .中国地 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研究 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6):56-67. 马敏娜 .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新 J.税务与经济 ,2006,(2):68-7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