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企业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及防治 论文关键词:国有资产;隐性流失;体制 论文摘 要: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从表现形态上可公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对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形式,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治的措施。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也突现出来,它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而且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表现形态上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笔者拟就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及防治谈谈自己的意见。 1 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目前,在谈到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时,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显性流失,如资产评估中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随意提供和贷款担保、非法向非国有
2、主体单位或个人捐赠,以及私分、转移国有财产等。但笔者认为,隐性流失的危害和实际所造成的损失有 时更甚于显性流失。 隐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生产、经营粗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生产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长期存在,加工损失、储运损失及能耗过大,次品、废品率过高等。二是盲目采购和高价采购,导致企业升高和库存增加。三是产品定价背离,或低价销售,或产品积压,造成效益损失。四是工程结算少做多结。五是费用居高不下,更有甚者截流收入,转移资金,私设小金库,公款私用,化公为私。六是企业生产技术原理、管理技能、商业秘密、品牌、信用、信息和渠道等无形资产大量流失。 ( 2)生产、经营、等决策出现
3、不应有的失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尤其是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一次决策失误就可能造成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以亿计之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几倍、十几倍甚至数十倍于诸如贪污腐败等行为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 3)盲目扩大企业消费,形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不执行国家政策,不顾企业实际,过分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滥发奖金和实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披着合法外衣,难以追究。有的利用决策制度上的 漏洞,以集体决策、组织决议,甚至是以职工大会的名义搞集体违纪、法人违法;有的以所谓的为职工谋福利为幌子侵蚀国有资产;有的以加速发展的名义不经严格论
4、证就投巨额资金上大项目,结果项目建成之日即是停工之时,这种大开发大闲置大损失的烂工程,不知损失了多少国有资产。而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后,往往没人为此承担责任,更没有人为此受到责任追究。 二是借口堂皇,逃避责任。不少企业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之后,往往以经验不足、用人失察、好心办坏事、交学费等种种堂皇的借口,搪塞上下,掩盖其不作为、乱作为和力不能任的事实,逃 避责任。 三是认识偏差,熟视无睹。由于企业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多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之中,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根本就不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小而不为,从而造成流失量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深、难以防治的多重危害。 2 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
5、成因分析 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原因很多,但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企经营者权力越位。目前,在一些国企中,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地位、权力与责任尚没理清,有些经营者时不时地扮演了出资人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出资人 和经营者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知识、经验、信息的不对等,出资人在行使权力时,容易受到经营者主观意见的左右甚至误导。出资人和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力此消彼长,经营者在企业决策中占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权力越位在所难免,自觉和不自觉中侵占了出资人的权益。加之目前我国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致使企业的经营者,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过大,一旦权力被滥用,必将导致企业管
6、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 ( 2)由于目前国企领导人仍兼具官、商双重身份,一些人为寻求仕途上的发展,追求任期内的短期利益,不注 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致使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减少,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甚至虚报业绩,致使企业长期亏损或潜亏,直至资金周转不灵,被迫破产。另一方面,国企领导人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没有形成命运共同体,经营者对企业的责任仅靠个人的良心、觉悟和党性支撑,没有从制度和体制上予以确立。致使有的经营者在决策和管理中考虑自身的利益多,企业的利益少,有时甚至侵占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 3)国资管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存在缺失。一是管理制度尚不
7、健全,国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行 使出资人所享有的权力。二是国资管理部门缺少了解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的通道,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事项无法及时了解,致使监管滞后,丧失了制止事态发展和挽回损失的时机,使监管仅止于事后处罚。 ( 4)企业不到位。有的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过多地强调处罚、扣奖金、下岗,从而引起职工的反感,使制度的落实大打折扣。在执行制度时时松时紧,亲疏有别,损害了制度的公信力。加之作风不实,督导不力,导致企业管理粗放,效益流失。 3 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防治措施 3.1 推行现代职业经理 人制度 一是建立职业经理人资格认定和准入制度,并形成职业经理人的人才市场。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的
8、选拔应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要逐步转向通过市场机制来选配,推行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解决其亦官亦商和官商之间可任意转换跑道的问题。国企职业经理人的选拔,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使那些公众信用度高,效忠企业,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走上国企领导岗位。对于企业的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在公开招聘的基础上推行岗位交换。 二是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度。采取如设置 “ 职务期权 ”长效激励安排等切实措施将国企领导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及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挂钩。强化年度业绩、重大项目和离任的与考核,对实现了任期管理目标的,要兑现上岗;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要予以重奖。对不能实现任期
9、目标的,要按合同及时解聘;对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其应负的责任。从而解决国企领导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三是实行任前个人财产登记制度。解决国企领导人员上任后动机不纯、投机取巧、化公为私,侵蚀国有资产的问题。如果遇到误解,也能起到澄清是非、还其清白的作用。 3.2 建 立企业稽核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单靠企业和企业的财务部门是无法起到全面监督作用的,也无法很好地完成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因此,国有资产受托经营者可组建财务稽核部门,向所属企业派驻稽核人员。该人员具财务稽核和财务主管双重身份,对财务稽核部门负责,并接受其考核。从而解决监督主体与客体共存、监督者居于下属地位而不便 “ 犯上 ”
10、 的问题。 3.3 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检查 目前政府对企业的检查多为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很少进行国有资产的检查。因此,国家、审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运 营状况也应进行定期检查或重点抽查,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是分析企业报表,评价企业经营状况,重点分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及国有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二是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实地检查,重点检查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界定、运营质量以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情况,以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安全。三是对国有企业对外捐赠情况进行监管,重点是检查监督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之间的往来,对不正当的捐赠行为一经查出,应严肃追究单
11、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企业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国资管 理部门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企业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质量事故、环保事故、设备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必须及时向国资管理部门报告。企业的重大计划、方案、贷款担保决定、资产重组方案等,要向国资管理部门报批。 3.4 实行精细管理,堵塞国有资产流失漏洞 企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人性化,既要有管理的刚性要求,更要体现其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多一些善意的提醒,少一些冷面的惩罚,增加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企业管理要在精细二字上 下功夫,实现生产的低投入、低消耗、高质量、高产出、
12、高效益。一是加强现场管理,狠反低标准,治理老毛病,杜绝生产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二是实行比价采购,大宗物资采购要进行招标。三是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策略和营销方式,如产品销售招标、竞价等,使产品销售价格紧贴市场。四是加强合同管理。企业签订有关经营、投资、合资、联营、工程、担保、借款等重大合同,必须坚持可行性研究、预算审计和合规审查。要跟踪检查合同履约情况,提高合同的执行效果,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五是建立欠款清理责任制,把欠款回收与清欠人员的收入挂钩,强化对欠款 损失的责任追究。 3.5 效能监察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 企业效能监察是对生产经营管理的质量、效果、效率等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被誉为企业
13、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实践证明,效能监察是强化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也是治理企业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一剂良。效能监察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员参与,齐抓共治。要下大力实行 “ 挂帅,分管职能部门主抓,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全员参与 ” 的领导和工作格局,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打破部门之 间的壁垒,推进企业效能的整体提高。全体员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统筹分析,自我查漏,制定系统、周密的计划和改进措施,从源头抓起,全过程加强监督,标本兼治,彻底解决问题。 二是规范招议标程序,杜绝暗箱操作。在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活动中,要积极开展招议标活动,规范参与招议标人员的行为,杜绝指定设计、指定采购、指定施工单位等不良现象,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 三是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专项监察。专项监察的重点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突发性问题。如装置大检修效能监察、计量专项监察等,有针对性地解 决有关部门和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从而提高部门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精细管理,堵住企业效益流失的 “ 出血点 ” 。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