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渐突出,从而在高校校园里逐步形成了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如何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就此问题从困难群体的界定、类型、成因、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困难群体;成因 ; 就业服务与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1998 年到 2008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9.8提高到 23,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 1800 万,规模居世界第一 ” 。伴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在提
2、高、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从而在高校校园里逐步形成了一个就业困难群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他们处于 “ 相对困难 ” 的境地,且愈来愈凸显出来,已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 “ 瓶颈 ” ,帮助这些学生成功就业,是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界定及类型 所谓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家庭政治、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品质的完善程度、身体条件、所学专业及其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不同等原因,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
3、位而不能被社会用人单位接纳认可,从而导致就业出现困难的部分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21至 25岁,以本、专科毕业生为主,主要滞留在各省省会 等中心城市,具体来说可以分为 “ 有业不就 ” 、 “ 有业难就 ” 和 “ 就业难 ” 三种类型。 作文 (一 )“ 有业不就 ” 者 这一部分是指依据自身的条件有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而因学生本人或家庭的原因不去就业者。 (二 )“ 有业难就 ” 者 是指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岗位,但因心理素质不强、性格偏僻、缺乏吃苦精神、缺乏专业技能等原因,而不能把握就业机会或不能胜任就业岗位要求者。 (三 )“ 就业难 ” 者 这里特指因受歧视而造成的
4、就业难。他们因户籍、年龄、学历、性别、地域、身高、容貌、健康甚 至工作经验等情况,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苛刻要求,而被排挤在就业大门之外,失去了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就业环境的因素,又有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同时还有政府法律政策的缺位以及高校教育的错位等,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自身原因 1、能力素质欠佳 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而专业学习成绩的好与差是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秀、 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相反,学习成绩差,甚至拿
5、不到学位的毕业生择业机会非常有限,自然就沦为就业困难群体。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往往由于不能与用人单位很好的交流、沟通而错失良机,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2、就业观与现实脱节 大学生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就业岗位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空间选择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由就业的动机、定向、选择范围、途径和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然而,有些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就业观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如 期望值过高等,结果一来二去就让自己成为了困难群体的一员了。 3、缺乏主动竞争意识 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要求大学生应主动面向人才市场参与求职择业竞争,获得自己所满意的、相对
6、稳定的职位。然而,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意识,无法融入市场化就业的现实中,使这他们失去了很多就业的良好就会。 (二)高校教育因素 作为劳动力市场上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输出口,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调整和优化,虽然大学生毕业实现了市场化,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并未实现市场化,专业调整 相对滞后。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的专业调整权力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手中。这种僵化的专业设置模式调整机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使高校不能按照社会对大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这种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使得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与某些专业的需求旺盛相比,有些专业却僧多粥少、竞争
7、激烈,有些专业甚至无人问津。一部分因选择了所谓的 “ 长线 ” 专业或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时,却不得不面临着择业困难的尴尬局面,无奈地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开题报告 (三)就业市场因素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 市场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建设和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就业市场的建设规范不够,对用人单位缺少监管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欠公正,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 只招男生 ” 也成为不少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条件之一。 “ 性别歧视 ” 使得男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相对较为困难。 (四)其他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找工作是需要成本的,就业成本对贫困
8、生来说又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不得不放弃许多成本投入较大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经济压力大,导致不少贫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综合素质较低 ,就业竞争力不强。 第二、因疾病或身体缺陷。虽然身患疾病或身体有残疾是天灾人祸,不属于求职者的品质因素,但是用人单位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还是将这类毕业生排出门外。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大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项服务与指导措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要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起就业困难学生档案,确立帮扶对象,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或流于形式。其次要认真分析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
9、,有针对性地开展 工作。最后需要组建一支有经验、有爱心的服务与指导工作队伍,为帮助对象提供有效的就业咨询与服务。 作文 (一)加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必须结合个人自身情况、所学专业以及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大胆地适应职场竞争环境,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学和技能。 (二)建立个性化的心理 思想汇报 辅导 个性化就业心理指导是根据大学生个性的不同,针对其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 价自我,缓解因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重建自信心,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开通就业绿色通道 高校要为毕业生广泛地收集
10、就业信息,及时提供就业需求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帮助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就业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地降低就业成本。当然,社会为大学生开通就业绿色通道的意义尤为重要。如人才市场上免收大学生的入场费、免收职业介绍中介费;职能部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手续、场地、税务、贷款等政策方面开绿灯;政府让贫困大学生享受就业、失业保障机制等做法都是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学生就业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属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因此,高等学校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以育人为本。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适合经济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1、应该因地制宜的调整其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建议政府出台更多激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产物。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兴旺和发 展,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从高校对大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来看,在搞好自身改革的同时,也迫切呼吁政府和社会: 加强对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尽快地规范人才选拔标准; 强制性地要求民营、股份制企业出台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福利待遇政策; 出台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的行业工作,拓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面。 开题报告 总之,人才问题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可能让每一位毕业生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高度关注毕业生困难群体,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就业,义不容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