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初探 摘要: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巴南 400054) 摘 要:本文在对城际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概念阐述的基础上 ,分析了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实施的基础条件,探讨了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并就促进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 2003 年,以国家旅游局牵头由国务院三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交通部、水利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编制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的编制出台标志着长江三峡作为中国面向国际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也是中国对外旅游拳头产品的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阶段。为此建
2、立一种适宜三峡长远发展的模式被提到了学界的日程之中。目前旅游学界有关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的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峡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 、三峡旅游空间开发模式 、结合生态学理论的共生发展模式、区域联合开发模式等方面。其中, 从区域联合角度的发展模式研究,更多的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上一级政府对旅游自上而下的宏观统筹管理上,如汪宇明 (2002)提出了核心边缘理论,指出核心与边缘地区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吕军、刘承良 (2005)针对不同行政区空间毗邻旅游区主导旅游资源相似和差异的特点,提出了主导旅游资源相异的 “ 整合 ” 和相似
3、的 “ 竞合 ” 的 “ 整合 竞合 ” 模式,张立明 (2005)指出湖北旅游业的空间发展模式应该走区域一体化战略模式,通过点状开发、线状开发和网状开发,组成点 轴 网的网络式联合体,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三大局域网络。这些由省级或者更高一级政府机构所推动的发展模式被作为一种主要的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的模式被绝大多数的学者所认同与采纳。随着国家和湖北、重庆两省市政府对长江三峡旅游的推动,三峡所在的区县(市)一级政府也以发展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积极开发旅游资源。虽然,在三峡旅游发展中各级政府积极性高,但也存在各自为政,尤其是区县(市)政府,缺乏相互间的合作,这与三峡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不符,也
4、不利于三峡旅游的发展。本文就三峡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旅 游发展问题,借鉴当前正在兴起的城际旅游开发中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对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思想汇报 一、城际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一)城际旅游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等建设,使城际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联动促进区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 ,这一变化也为我国旅游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2007 年由重庆市渝中区与成都市武侯区为了响应重庆市委、市政府 “ 共建成渝经济协调大区,互动两地城乡统筹发展 ” 的工作要求, 在促进两
5、地旅游发展方面提出了城际旅游的新的合作方式,于 2007 年率先在中外旅游业界提出了城际旅游的概念。 2009 年 3 月在重庆来自全国19 个省(市、自治区)的 159 个联盟会员单位发布了城际旅游重庆宣言,城际旅游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和理论界的关注。 (二)城际旅游的内涵 “ 城际旅游 ” 名词在相关旅游问题研究的文献中就已出现,但之前对其概念未见有明确的定义。对城际旅游进行明确定义的是在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邀请贵单位协办并参加 2009中国重庆城际旅游交易会的函中,其定义为 :“ 城际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城 市旅游营销方式。它凭借城市自身具有的积聚和辐射功能,依托城市之间方便快捷的信息和
6、交通条件,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旅游活动,来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地、集散地、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格局,从而带动城市间流通、商贸、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逐步实现 城市友好、市民亲善、文化尊重、产业互动 的价值追求,最终达成加快和促进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 ” 魏小安教授于 2010 年对城际旅游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城际旅游是以城区旅游为核心,以乡村为延伸,以城市之间互 动和联动为目标的旅游方式、运行方式和营销方式。 由此看出,城际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是在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凭借城市自身功能和城际间的交通信息条件,通过
7、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加快和促进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旅游方式、运行方式和营销方式。城际旅游的理念是旅游、和平、世界,城际互动发展。目标是城市友好,市民亲善,文化尊重,产业互动。口号是健康旅行生活,城际旅游精彩人生。城际旅游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创新,有其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意义。将城际旅游的思想、理念植入到长江三峡旅游发展中来,无疑是对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尝试与摸索。 二、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的基础条件 (一)交通高速化 旅游业作为一项可进入性导向的产业,其发展直接依赖交通网络的完善。而城际旅游的实施更是以
8、城际间方便、快捷的交通为其条件。所以,近年来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大踏步前进,高速公路、高铁的发展,加之航空业的高端补充,为城际旅游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长江三峡所在省市湖北省和重庆市将构建区域内外交通网作为重点,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使长江三峡 区域交通高速化正在逐步实现。重庆市提出了 “ 畅通重庆 ” ,打造西部交通枢纽的总目标:到 2012 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 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 8小时通达; 2015年实现铁路周边省会 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 8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湖北省则以推进湖北交通跨越式发展、构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9、为目标,到 2015 年,力争实现 100%的县市通高速公路, 100%的县市通国道, 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 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 100%的行政村 通沥青(水泥)路;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实现 15 分钟上高速公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基本实现 30 分钟上高速公路;实现铁、水、公、空、管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两省市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三峡区域及其周 总结大全 边旅游节点的各级县城的道路都在延伸,其旅游线路不再是单一的河道,而是由河道向岸上景点区域的陆路延伸,外部三高联动,景区间水路陆路联伸,从而使得三峡旅游交通
10、成网格化扩展,为实施城际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证。 (二)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 长江三 峡除了其独特的三峡旅游资源吸引国内游客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长江三峡沿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一些突出当地风貌和移民新城特色的城镇矗立于三峡两岸,宜昌、万州、涪陵等位于三峡库区的城市,凭借其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正在向生态旅游城市迈进。同时,三峡区域各区县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景区和发展乡村旅游,使长江三峡旅游由线向面展开。长江三峡城乡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各级旅游节点逐步形成和完善,为城际旅游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 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现代区域旅游发展已经由单一的、独立的发展模 式向合作
11、互惠共赢的模式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成为旅游经营与管理部门的共识。城际旅游的显著特征就是区域合作和城市间合作共同促进旅游发展。位于长江三峡的重庆、湖北两省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很早就在促进三峡旅游发展合作方面达成共识,而且,积极与周边省市加强联系,打造区域旅游联动机制。两省市区县一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外引内联,建立旅游发展联盟。这一发展趋势为长江三峡城际旅游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的空间组织模式 城际旅游的空间组织模式是指各级城镇基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旅游经济等条件, 在促进旅游发展和旅游合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是城际间旅游客流、物流、能流、信息流 “ 四流 ” 双向
12、流动,实现区域间旅游发展双赢的保证。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应借助快速发展的交通和功能较完善的各级城镇,以城际旅游方式,促进和提升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综合考虑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提出 “ 三圈一带 ” 的三峡区域城际旅游空间组织模式。 (一) “ 三圈 ” 以重庆、万州、宜昌为核心的 “ 三圈 ” 重庆、万州、宜昌是居于三峡沿线的区域中心城市,随着渝万城际铁路、渝利高铁和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使三 地交通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以三个城市为中心,带动和辐射周边区县形成三圈,即重庆市区为核心,围绕合川、大足、长寿、涪陵等边缘区形成的 “ 都市休闲旅游圈 ” ;以万州市区为辐射核
13、心,配以丰都、忠县、云阳等边缘区所形成的 “ 平湖三峡旅游圈 ” ;以宜昌市区为辐射核心,拥有奉节、巫溪、巫山边缘区的“ 险峡宏坝旅游圈 ” 。三者内部运用城际化的理念,实现 “ 四流 ” 联动,而 “ 三圈 ” 之间则以联合营销为纽带,搭建三峡旅游城际化的协作平台,进行圈与圈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商、贸、文交流互动,并互为对方输送客源,搭建集散地与服务中心等。 “ 三圈 ” 是长江 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空间组织的基本构架。 开题报告 t (二) “ 一带 ” 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带 随着圈内和圈之间的旅游合作,除促进旅游客流双向流动之外,从旅游产业面的角度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合作,建立整体竞争优势,相
14、互开拓外部市场。一是通过旅游客流、物流、能流、信息流由圈内流动转向圈之间流转,其具体内容表现为在市场共享的基础上,旅游产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圈与圈之间进行恰当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互补,形成旅游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合作共赢局面。二是通过圈之间产业分工、互补,最终圈之间产业协同效应日渐凸出 ,旅游经济步入一体化的趋势,产业开始联动,圈体演化为强调在尊重其它参与方基础上扩大各自的共享领域的统一体,即形成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带。这种 “ 三峡旅游产业带 ” 的形成,使得三峡作为一个自下而上自然联结而成的旅游经济体,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同时又具备了良好的内在共生机制,实现了资源内在最优化与机制内在协调配
15、置高效化,从而使得三峡作为一个区域旅游产业结合体,可以参与到国家乃至世界旅游产业中去,去寻求更高形式的发展。 四、促进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打破行政界限 一方面,由于 旅游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投入大,产出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在发展旅游业时就更需要突破常规。这种突破体现在旅游中便是要克服目前行政体制的自身不足,让基层政府在实施旅游城际化即区域旅游合作中能够有所作为,而且是有大作为。摆脱三峡旅游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思想,由各基层地方旅游行政机关作为发展三峡旅游的驱动力。由于基层政府更加了解本地的资源优势及风土人情,从而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资源,带动当
16、地群众的参与热情,而管理权的下放犹如一剂强心针,可以激励基层政府大胆的放手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对于三峡区域各区县基层政 府而言,面对他们的是有限的资金,有限的行政资源以及有限的当地旅游资源,为此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超常态发展就势必要求基层政府解放思想。跳出传统行政区划的思想套路, “ 开放 ” 的思想,不局限于区县、城市等行政体系概念,主动寻求 “ 开放 ” ,做到开放的市场、信息的共享、开放的行政资源;同时要换位思考,谋求从 “ 利他 ” 中实现互信互利,实现双赢目标。 (二)整合发展,优势互补 对于三峡区域各区县各基层政府而言,他们所具有的资源各自都有着其资源有的优势和劣势。但这种优劣是一种相
17、对的概念,为我所用的就是优势资源,为他所用 的就是互补资源。对三峡旅游来说,首先应该是三峡旅游沿线及相关地区的基层政府实行内部整合、政企整合,搭建三峡旅游城际化的旅游平台,将对自身有利的、对共同发展有利的一切资源进行串联,进行大三峡区域内的整体联动;此外,以大三峡为整体与国内外其他优势景区资源进行主动联盟、强强联合,整合区域外的各种资源,为政府搭台企业民众唱戏的互动机制提供基础与保证。 (三)采取 “ 大营销 ” 战略手段,建立和完善城际旅游新机制 旅游是 “ 走出去 ” 、 “ 请进来 ” 的产业,是需要不断 “ 吆喝 ” 的产业。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旅游地所形成的优质旅 游产品必须通过营销
18、才能实现其价值。三峡旅游城际化的 “ 大营销 ” 是一种突破传统营销概念内涵的营销方式。其全新的理念与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方式: 多方互动。与传统单向营销不同,城际化的营销追求的是一种多方互动的营销理念,它不仅仅有政政、政企、企企的互 开题报告 动,还有直接与广大游客的互动; 多行业联动。 “ 大营销 ” 将旅游景区、酒店、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行业资源进行打包,销售的产品不再仅仅是旅游资源或者旅游产品,而是整个旅游产业的整体联合促销; 多样化宣传。 “ 大营销 ” 战略要求善于利用重大节会活动、 重大新闻事件,甚至创新设计新闻事件的营销方式,进行深度营销。同时,结合企业市场促销和各地政府旅游形
19、象推广开设各种旅游网站,编制发放宣传手册。 在三峡旅游开发当中,作为旅游盈利的重要手段的 “ 大营销 ” 战略,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执行机制: 建立各地方政府机关负责人联系机制。本着资源互享、市场互动、活动互推、人员互往、信息互通的原则,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旅游合作保障机制,建立固定的会晤互访机制,定期研究和有效推动旅游互动合作。这种联系机制一部分是三峡区域内的各旅游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部分则是大三峡与国内 外其他景区间的相互联系。 构建三峡旅游城际化协作平台。搭建起企业互动、行业互动、政府联动的交互式平台,从而调动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的积极性,促进三峡旅游及与其他景区间的相互协作
20、、发展、壮大。在平台的运作中,实现基层政府参与并担当起策划、宣传当地特色旅游景区的责任;与此同时,扮演好 “ 引导者 ” 的角色,积极牵头旅游公司同外地的政府、旅行社签订合作项目。在地方政府签订旅游基础性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促进各地相关旅游企业磋商互游的具体形式,提高旅游企业及相应配套产业之间的对接形成板块合力,实现城际旅游的共生共荣关系 。 逐步推进三峡旅游城际化 “ 一票通 ” 机制。要采取措施逐步完善自助旅游服务体系,满足益增多的自助游、自驾游、家庭亲情游、朋友兴趣游等新兴旅游形式的需求,建立起三峡旅游 “ 一票通 ” 的快捷模式,是游客明白消费,无障碍旅游。 五、结语 城际旅游是正在兴起
21、的旅游发展方式,长江三峡城际旅游发展有其发展的基础条件,应用城际旅游的思想理念,思考和探讨三峡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对促进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长江三峡区域城际旅游以 “ 三圈一带 ” 为其空间组织模式,通过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发展观念,整合发展 ,优势互补,以 “ 大营销 ” 战略为手段,建立和完善城际旅游新机制,将会给三峡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武光、罗仕伟 .三峡旅游文化与库区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J.商业研究 ,2006,( 23) . 吕斌、陈睿、蒋丕彦 .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 J.旅游学刊 ,2004,( 2): 26-31. 牟红、杨梅
22、.区域旅游合作联动的空间组织 J. 企业经济 ,2006, (4). 张秋芬、江五七 李关平 . 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J.特区经济 ,2008,( 6) . 汪宇明 .核心 边 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J.经济地理 ,2002,( 3) . 吕军、刘承良 .近域旅游区空间整合 竞合模式发展研究 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 张立明 .湖北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与战略布局 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5) . 总结大全 魏小安 .大思路,大举措 “ 十二五 ” 旅游发展思考 J.旅游学刊 ,2010,( 1) . 作者简介:张兆福( 1965-),男,甘肃兰州人,博士,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