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互联网 +” 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 “ 二元结构 ” 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中国城乡、东西部之间等。改变农村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 互联网 +产业 ” 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广大农村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应注重解决农村交通改善、乡村物流畅通、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难题。 下载 关键词:互联网 +;二元结构;农村经济 一、研究背景 今年来,中央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即指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这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主要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收入教低,
2、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体现在对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随着十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但其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对此,本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最为重要在农业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却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农业保险提供 的保障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不能有力地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土地人口承载量低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截止到 20
3、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 6.49亿人,普及率为 47.9%。教育普及度高,文盲人数逐年下降,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使得因不懂电脑和网络的非网民人数逐年下降。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的 迅速发展,通信工具应用的开发,移动支付、银行、网购等使用率得到稳步提升,无疑推动了网络的繁荣,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催生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新业态,存在着巨大潜在的商业价值。然而互联网在解决农业问题上或许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及现代生态农业,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
4、销衔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 。各大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当前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促进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对农作物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提供服务。 二、 “ 互联网 +” 的特点及作用 “ 互联网 +” 就是 “ 互联网 +各个传统行业 ” ,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凭借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已久,互联网之所以能成为解决难点的手段,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点: 一
5、 是跨界兼容,连接一切。随着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加强, “ 互联网 +”在农村的各个领域能有效的融合, “ 互联网 +养老保险 ” , “ 互联网 +农村医保 ” , “ 互联网 +现代农业 ” 等等新连接都具有可行性。连接是有层次的,可阶梯式连接,连接一切是 “ 互联网 +” 的目标。二是创新驱动。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政策帮扶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活力, “ 就业难 ” 引发“ 创业热 ” 。大学生将高校新科学技术带下乡创业,与农民工进城双向互动,形成了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新的趋势。三是重塑结构,开放生态。推进 “ 互联网 +”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农村 过剩产品通过互联网
6、销售途径实现产业化,互联网产业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 数年前 “ 互联网 +” 的提出,如今已经升入了国家层次备受关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已步入黄金期。促进农村发展显示出乐了重要意义,通过互联网的新发展模式,改变农村原有的经济模式,探索出新出路,改变了农村人民原有的思想,带动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创新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农村建设现代化,从农业大国转变到农业强国。 三、农业 “ 互联网 +” 发展存在的 问题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至今非农业强国。其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颇多。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地区
7、水利设施建设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有了一定进展,但并不能令人满意。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总体状况较差。但是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油路和水泥路面比例很小,做到“ 户户通,村村通 ” 柏油路还是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更谈不上到位的相关技术服务,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制约。提高山区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难度大。主要受制于当地地域条件限制,耕作面积不成规模,特别在边远乡村田地分散并不集中,大部分 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针对农民专业化培训没有形成统一体系。随着近几年来自大学生、高校科技等群体创客看中了广大农村未来发展的潜力,积极下乡开展农民培训的项目,主管培训的机构也日趋增多
8、。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 “ 绿色通道 ” ,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国家也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最后,在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单靠种养业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的经济模式比较单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某 地区农村的富裕程度往往取决于其交通是否便利、食品安全性,周边城市富裕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主要体现在以下特点:当前经济体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还是十分传统与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家庭种植模式);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农业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农业用
9、地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造成全国各地土地流转模式不统一;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发展理念、发展技术、资本;新农村建设没有更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发展地方经济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占 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导致农民阶层分化,农村劳动力正在重新布局,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况: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进城农民回乡创业。农村人才和人才回流在农村的发展和振兴、传统农业向
10、现代农业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促进农业 “ 互联网 +” 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互联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促进产业化经营、培养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作用,注重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难题、农村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难题、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难题。互联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业的多功能,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给予以下建议: 乡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从事农业科研的大学生积极下乡,将技术带到农村;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可以与农资电商和农机具电商进行对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购买;与大学专家
11、建设互联网互动平台或者专家下乡开展培训讲座 ,实现在生产中,农民可借助互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生产;大力改善乡村马路,通过 “ 互联网 +” 的发展模式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比如通过快递公司实现了向全国畅销的路径等等;切实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是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万宝瑞 .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 J.农业经济, 2015( 8) . Aizenman, GregoryMankiw, “PrinciplesofMicroeconomics ,SixthEdition” , HigherEducationPr 米什金,著,郑艳文,荆国勇,译 .货币金融学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 . 哈尔 ?R?范里安,著,费方城,朱保华,译 .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 M格致出版社, 2015( 1) . 王亚菲 .中国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检验与分析阴 J.资源科学, 2011( 01)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