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66KB ,
资源ID:1355771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55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docx

1、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摘要:基于 2000-2014 年间中国 255 个城市有关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整体呈负向影响,加剧了人口不合理分布。结果表明:服务业对人口流动的带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劳动者收入低,难以承担整个家庭的流动成本;户籍制度等政策性限制提高了迁移成本。鉴此,应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城市多样化、中小型城市(镇)专业化,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提高劳动收入,减少对人口流动的隐性政策性限制等,以促进人口有序有效流动,改善我国人口空间分布。 下载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人口流动;人口分布 中图分类号: F3

2、0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217( 2017) 05009306 一、引言 2014 年以来,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高速增长的状态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我国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升级,为此,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结构性问题的改革举措,其中包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同时,我国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尤其是超大城市人口过度集聚、中小城镇人口流失等现象十分突出,呈现 出大城市超负荷发展而中小城镇发展乏力的失衡局面,这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结构性改革下,尤其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如

3、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是一个急迫的现实问题。 长久以来,关于人口流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从微观个体层面看, Ravenstein( 1885)指出大部分的人群迁移是为了满足他们追求物质方面更好生活的欲望。 Everett( 1966)在其基础之上归纳出人口迁移的四类因素,包括迁出地因素、迁入地因素、中间障碍因素以及个人因 素,迁出地和迁入地因素取决于地区间的差异,障碍因素则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的自然因素和政治因素,而由于个体差异所呈现出的对前三种影响因素不同程度的反应就是个人因素。从宏观层面来看, Lewis( 1954)通过二元经济模型得出,城 ?l收入差距是剩

4、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Todaro( 1969)在其基础上提出预期城乡收入差距才是引导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Stark( 1991)等则认为,人们可以为了一个微小的获取高收入的可能性从农村迁移至城市,即使当下预期的城市收入低于农村收入。我国学者所研究的人口流动理论既从微观层面 予以丰富,也从宏观层面进行了补充。改革开放前的相当长时间里,户籍制度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中间障碍因素。改革开放之后,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变得相对自由,就业可达性持续引导全国人口从中西部指向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从中部指向南北增长中心。人口流动也与产业结构演进有着极大的联系,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就业人口在

5、三次产业间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呈现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较高的职工工资成为城市吸引省内和省外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然而,农民市民化成本过高阻碍了人口流动, 其中,城市房价快速上涨成为抑制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 11, 12。 在影响人口流动的众多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根据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引导人口在空间的分布,应能帮助改善我国人口分布的非均衡局面。然而现状是,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人口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没有得到缓解。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契机,我国产业结构在未来将发生新的变动,由此带来的人口分布

6、是更为合理还是加剧当前趋势,并不明朗,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面 临的问题 根据 Lewis 的二元经济理论,生产率高的部门,其边际产出高,部门劳动者能获得更高的工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吸引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流向高生产率部门,随着高生产率部门的扩大再生产,加之高生产率部门有剩余资本进行技术研发,进而促进边际产出持续增长,这样能形成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流动过程的不断强化。劳动力流向高生产率部门时,主要劳动力的流动会带动家庭跟随性迁移,继而发生由劳动力流动带动的人口流动,形成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流动 人口流动的传导路径,从而引导人口在经济区域内合理分布。但我国产业 结构

7、变动、劳动力流动及人口分布之间没有出现良性发展,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结构性失业,对我们调整人口分布会形成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如下。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7 年第 5 期 2017 年第 5期(总第 209 期)梁向东,魏逸 ?n: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基于 25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 (一)产业结构升级下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 由图 1 和图 2 可知, 2015 年全国第三产业产值对 GDP 占比达到 50%,就业人员占比为 42%;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为 41%,就业人员占比 29%;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为 9%,就业人数占比达 28%。这说明尽管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比

8、的变化趋势与其产值占比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但我国第一产业产出仍然是低效率的,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待转移劳动力,而第二、三产业则具备较大的劳动力吸纳空间。同时,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维持着很长时间的生产率差距,说明劳动力流出的速度不如产业发展的速度,在产业间的流动较为困难,因此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结构性失业压力。 (二)人口非均衡分布与地区间过度竞争并存 图 3所示为我国 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的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曲线波动较大,说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倾向于往少数区域集聚,这与我国区域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密切相关。越早发展产业并产生经济集聚现象的区域相比于后期发展起来的地区越能吸

9、引更多人口,正因此,我国率先发展起来的区域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外来人口,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普遍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人口流出地的产业发展。双重作用下,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图 4 为我国 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均产出,反映总体产出在全国人力和土地资源上的分布情况。曲线的波动表明我国的总体产出在全国范围内的土 地和人口上分布不均,原因是人口和产业在少数区域过度集中,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特征之一就是在高单位产出的区域产生过度竞争。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流动面临着结构性失业压力加大、区域经济差距导致人口非均衡分布、资本高度集聚导致过度竞争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10、影响人口流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人口不合理分布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此前根据Lewis 的二元经济模型所推导出的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流动 人口流动这一机制能比较好地解释产业结构变动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但模型抽象了这一传导机制运行中的许多影 响因素,例如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的劳动力异质性、劳动力流动 人口流动过程中的群体效应、两个流动阶段所面临的成本差异,以及流入地本身的特性,因此本文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 三、我国人口流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考虑到我国人口流动的现实情况,并基于相关理论,本文选择了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差异、地区消费成本、就业岗位、生活环境、教育、医疗等影响

11、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作为模型中的自变量,产业结构是主变量,其他变量是控制变量。具体变量选取、数据及模型如下。 (一)变量 说明、数据选取及模型构建 1.人口净流入占比( FLOW)。人口净流入表明当前时点下人口流入或流出的最终结果。人口净流入值为正,说明该地区的人口流入大于人口流出;人口净流入值为负,说明该地区的人口流入小于人口流出。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基数不同,因此用人口净流入 /总人口这一相对值来衡量该地区的人口流动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人口净流入占比 =当年年末总人口 -去年年末总人口 ( 1+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当年年末总人口 2.产业结构( TPRO、 TSPRO)。产业结构升级包含

12、本 地产业构成比例优化和空间上的产业转移,本文将用比值 TPRO=本地第三产业增加值 /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波动来反应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中产业转移的部分(也可用本地第二产业增加值 /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对计量结果没有根本影响),该比值越高,说明产业向当地转移得越多,也就越能吸引人口流入;用比值TSPRO=本地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 ?砜袒 ?当地产业构成比例,当该比值越高时,说明当地产业构成越高级,也就越能吸引人口流入。这两个变量共同衡量产业结构升级,且对人口流入产生正向影响。 3.地区收入水平( WW)。 本文用 WW=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一比值来衡量某地区

13、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收入水平。当地区收入相较于全国收入越高时,越能吸引人口的流入,对人口流入产生正向影响。 4.人均消费成本( CPI)。经济发展引起物价自然上涨,居民消费支出随之增加。当考虑某个地区的生活成本时,首先考虑当地的物质消费水平。本文选用人均物质消费总额来估计当地的生活成本,并推测当地区的物质消费水平越高时,人们在当地生活的成本越高,就越会抑制人口流入。 5.供房压力( HW)。国民的传统观念表示,对平稳和安 定的追求会促使人们做出购房决定。在经济发展和部分地区人口过度集聚的双重作用下,房价持续上涨,逐渐成为人们考虑是否在当地定居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大部分劳动者来说,购房的主要经济保障

14、是工资收入。因此,本文用 HW=当地房产完成总额 /当地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大致估计以工资收入购置住房的压力。当比值上涨时,说明房价相对于收入上涨更快,所以供房能力下降,从而对人口流入产生负向影响。 6.失业率( UNEMP)。根据 Todaro 的人口流动模型理论,流入地的失业率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地区伴随有频繁的失 业或者较高的失业率,都将加大劳动力在当地的就业竞争,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地区的人口流入,最终对人口流入产生负向影响。 7.教育水平( EDU)。我国深刻的传承观念以及父母和子女的纽带关系导致成年人在选择流入地时会特别考虑预备流入地对子女是否合意,其中一个重要

15、的衡量指标就是当地的教育水平。一些父母即使在短期内没有能力举家迁移,也会就近将子女送到教育口碑更好的城市读书。例如许多省会城市的在校学生是非当地户籍人口。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当地的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吸引人口流入。本文将用人均中学教师数衡量教育 水平。 8.医疗便捷( MED)。医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医疗供需不匹配的大环境下,一个地区的就医可达性越高,越有益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就能正向影响外来人口的流入。综合对比各项指标对医疗便捷度的估计,本文选用人均医疗机构床位数来大致衡量当地的医疗便捷度,人均床位数越高,说明人们可获取的医疗资源越充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表明就医越方便。

16、9.绿化水平( GRE)。经济越向好发展,人们越考虑物质以外的生活条件。各机构定期发布的 “ 最适宜人居的城市排行榜 ”“ 城市污染指数排行榜 ”等信 息,说明从国家到公民都关注所处环境的好坏,重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越能吸引外来人口长久定居。因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数据在获取年份上受限,本文将人均绿地面积大小作为当地环境好坏的衡量指标,并推想人均绿地面积越大,越能吸引人口流入。 10.交通便捷( TRA)。公交系统和电车系统越发达,线路规划越完善,人均拥有公共交通资源就越多,也就越能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从而对人口流入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将用人均拥有公交

17、、电车数来衡量地区的公共交通便捷程度。 本文采 用面板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根据所选变量和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和城市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0-2014 年间的全国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同时段 255 个地级市( 283 个地级市中 28个地级市因数据可得性受限,予以剔除)的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年末总人口、年均人口、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业总人口、失业总人口、社会零售商品消费总额、房产完成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电车及公交车总数、中学教师数、卫生机构医疗 床位数、以及城市绿地面积等

18、数据。由于衡量不同变量的数值之间大小差异悬殊,因此对数值普遍较大的变量取对数。此外还对同时涉及有正值、负值,且数值波动范围较大的变量开根号,为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做准备。 模型设立如下: GFLOW=+TPRO+TSPRO+WW+LNCPI+HW+UNEMP+LNEDU+LNMED+ LNGRE+LNTRA+ ( 1) 其中, 为常数项,与每一个变量之前的参数 、 、 、 、 、 、 、 、 ,都包含有时间和截面效应, 为随机 扰动项。产业结构( TPRO 和 TSPRO)为核心解释变量,地区收入水平( WW)、人均零售商品消费总额( LNCPI)、供房能力( HW)、失业率( UNEMP)、

19、教育水平( LNEDU)、医疗便捷( LNMED)、绿化水平( LNGRE)、交通便捷( LNTRA)为控制变量,人口净流入( GFLOW)为被解释变量。 (二)实证结果 由于数据在年份上跨度较长,在实证研究前首先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 ImPesaranShin 检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 1,原始数据不平稳的数据已做一阶差分处理,且一阶差分后的数 据均平稳。 根据模型的设定以及面板数据的特性,本文分别进行了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并在模型中构建了聚类变量用以消除异方差带来的影响。最后对模型进行了 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更优的原假设,因此我们认为固定效应模型更为

20、合理。这一结果说明模型包含有个体效应,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将根据固定效应回归结果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 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表明,模型整体的显著性较强。解释变量中 TPRO、TSPRO、 LNCPI 的系数以及截距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 WW、 HW、 UNEMP、LNEDU、 LNMED、 LNGRE、 LNTRA 的系数并不显著。 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来看, TPRO 所代表的产业转移对人口流入有着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而 TSPRO所代表的本地产业构成比例优化对人口流入的影响显著,但却是负向的。就结果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变大反而抑制了城市的人

21、口流入,这与我们的 原始假设不符。这一结果同时也表明第二产业增 注:括号内为 t统计量, *表示 10%的水平显著, *表示 5%的水平显著,*表示 1%的水平显著 。 加值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对变大能够吸引人口流入。原因之一是,产业比例的优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加之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区域上区别大,相比上海等发达地区,许多地方的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低。我国第二产业对劳动力仍然具有相对较强的吸纳能力说明第二产业发展更能吸引人口流入;原因之二是第二产业规模化生产更为普遍,对劳动力流动的带动作用要高于个体性较强的第三产业;原因之三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在产业间流动的劳动力大部分

22、是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中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即 Todaro 所描述的过渡阶段,之后劳动力从低级行业转向高级行业的过程相对困难,而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业增加值更多地反映出后者。 如表 2 所示, WW 的系数不显著,说明在模型中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劳动力流动并无明显的作用。其可能原因是相对收入差距所吸引的是 ?诙 ?力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但我国目前的人口流动仍然以劳动力的乡 城流动为主,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在全部人口流动中占比较小,所以相对收入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表中 LNCPI的系数显著且为负,说明人均消费越高,流动成本也就越高,从而人口流入越少,总体上符合之前的假设。 同作为流动

23、成本的还有房价,然而 HW 所表示的供房压力在模型中的系数不显著,也就是说供房压力并未对人口流动的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我们推测这是因为具有强烈供房压力的城市数量在全部城市总数中仍为少数,因此在以地级市为样本的人口流动影响模型中并未体现出来。失业率的系数在模型中不显著。尽管经济发展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但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企业仍然使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因此即使存在失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仍然具有较大需求。因此我们推测失业率在第一阶段劳动力流动中所产生的负向影响远不如劳动力需求所产生的正向影响。 此外模型中教育水平、医疗便捷度、交通便捷度、绿化程度的系数并不显著,也就是说从模型中看来这四

24、个正向影响因素均未对人口流入发挥带动作用。根据我们的合理假设,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偏好于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重视就医环境的家庭倾向于选择就医更为方便的地区,交通便捷度和绿化程度则对流动家庭普遍具有吸引力。然而模型的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没有在第二阶段体现出促进作用,这说明传导机制在第二阶段运行并不顺畅。我们推测,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是从农村流出的劳动力,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 工种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有限,即使能够支付个人在流入地的日常生活开支,也难以负担整个家庭迁至流入地的各项支出,因此传导机制运行的第二阶段受阻,而其他正向因素的作用也就受到限制;原因之二是大部分流

25、入人口由于身份限制,不能享受到该地区的社会福利,或者说为了享受到同等条件的社会资源他们需要耗费比当前居民更大的成本。 四、启示 上述分析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传导机制运行过程中,第三产业增值相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占比提高并没有对人口流动带来预期影响。这说明,我国的产 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应当充分挖掘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流动人口的带动作用,从而带动家庭流动;实现产业高级化过程中,一方面,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的成熟化、高级化,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加快剩余劳动的转移,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减少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障碍,

26、防止结构性失业加剧人口非均衡分布。 由于产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应当利用产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带动作用引导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经济有效地分布,进而带动劳动力在空间内有序流动。同时,加快对落后地区的建设, 根据地区特色挖掘并培育优势产业,并通过加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大城市多样化、中小型城市(镇)专业化发展,推进更有效率的区域分工。在此过程中减少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限制,降低人口流动成本;提高劳动收入,加强人口流入动力,从而推动劳动力流动 人口流动这一阶段的顺利运行,最终达到人口在空间内合理、有序地流动。 参考文献: 王耀中,陈洁,彭新宇 .20122013 年城市化学术研究

27、的国际动态 J.经济学动态, 2014( 2): 106-116. Ravenstein E G.The laws of migration: 167-235. Lee E S.A theory of migration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ro M 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6 Oded Stark J E T.Migration incentives,migration types: the

28、 rol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钋桑 ?杨馥铭 .我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 27 个大中城市的实证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 3): 1-8. 陈贤 .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22):147-150. 马永春 .产业结构演进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 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 2): 25-27. 张耀军,岑俏 .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J.人口研究, 2014( 5): 54-71. 卫颖 .技术溢出、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58-63. 李拓,李斌 .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 基于 28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J.中国人口科学, 2015( 2): 73-83. 柯善咨,赵曜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J.经济研究,2014( 4): 76-88. 贺正楚,吴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与选择 J.科学学研究, 2011( 5):678-683. 王振坡,游斌,王丽艳 .论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与创新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2): 46-53. (责任编辑:钟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