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研发合作进入的成本与技术机会分析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004) 下载 摘要:依据企业进入成本的阀值,给出研发合作条件下后进入企业的进入成本模型。将后进入企业分为知识技能型与非知识技能型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讨论合作研发条件下的各项进入成本及总合,以此判断企业进入的技术机会。 关键词:研发合作;进入成本;技术机会 中图分类号: F224.5 文献标识码: A 生产制造的全球化要求企业针对各地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应,有效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或其他资源,研发合作即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对于新兴国家来讲,很多企业也通过与国外技术先进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企业
2、间建立研发合作联盟,可以交换信息和知识,分享研究成果,将研发的外部效应内部化,避免重复研发,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实现研发的协同创造效应。当前我国企业的科技实力不强,受到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约束,研发合作不失为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跨越、自主创新的有 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对研发合作的研究很多,许多文献都关注企业进行研发合作的内在原因、机理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等问题,以及对整体经济、社会的影响,多西和克洛塔等人应用经济理论分析技术进步问题,提出企业进入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与技术机会的出现。知识技能型企业不论单独进入还是与知识技能型企业合作研发进入都应选择技术引进初期进入市场,尽早参与技术创新;非知识技能型
3、企业则在技术成熟期进入为宜,若与知识技能型企业合作研发则互相弥补,在技术引进初期和成熟期进人均可。 1 企业合作研发进入的成本 我国企业多为现有市场的跟随型或模仿型企业,针对市场中的领先企业,我国企业多采用模仿战略适应外部市场和环境,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开拓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选择灵活的创新战略和有利的进入时机,对于模仿战略的企业来说非常关键。 1.1 企业的进入成本及阀值 企业进入时主要需要四项投入,分别为固定投资成本,弥合知识差距、经验技能差距的成本和获得外部条件的成本。固定投资成本是指投资建厂和购置设备时形成的成本,与技术特点有关,是研发之前一次性的投入。弥合知识差距的成本,包括研
4、发初期获得知识储备和 研发期间获取 “ 免费 ”知识、信息所花费的人力、时间和购置费用的成本。另外,从技术的开发、产品的设计到市场的推广,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行业规则和惯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缩短获得经营经验的时间,也可投入一定的学习成本,这种投入称为弥补经验技能差距的成本。第四项成本是获得外部条件而产生的成本。不同的外部条件下,企业的创新成本也不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扶植政策,相关产业的存在,知识和人才的可获性甚至是集群效应都有利于企业的学习与创新的外部环境。 成本的最小阀值是企业进入市场时某项成本 最低应达到的标准,可理解为进入门槛。如某方面的投入低于门槛值,即最小
5、阀值,企业的进入就存在着某方面的缺陷,各项成本的最小阀值的总和即代表了企业进入时的 总进入门槛。通过四项成本最小阀值在技术发展各阶段的变化,可找出适合企业进入的技术机会。见表 1,在技术初始引进期和技术成熟期都有两项成本较低或最低,分别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进入。传统的分析认为在技术的初始引进期比较适合拥有外部条件的技术发明者或模仿者进入,但要求企业进一步投资发展原有技术。技术成熟期进入需要企业投资巨额资金购买设备和已成熟的技术知识,由于此时受到 新产品替代的威胁较小,进入相对安全。 1.2 合作研发对企业进入成本和技术机会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合作可以带来资源的共享,虽然进入以研发合作的方式为主
6、,但组成联盟的企业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为对方提供进入的便利条件。由于企业进入成本的约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满足,改变了传统分析的假设前提,四项成本对企业联盟的总体资源才有约束作用。在研发合作联盟内部信息便于流通与扩散,倾向于整合各种资源,能相对地减少合作企业的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成功的概率,与合作前相比,企业更容易达到成本阀值的要求。研发合 作的企业主要在固定投资和技术知识成本约束方面改变比较显著。 然而,合作研发会增加联盟内部的交易费用和信息沟通的成本。由于合作研发联盟多为开发高新技术的联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在联盟中要为代理问题多付出成本;联盟中合作企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努力才能消除
7、成员之间信息和知识的交流障碍,这也势必增加企业的成本。由于合作过程中信息的隐匿性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合作研发的管理费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合作中的管理成本主要根据研发的技术特征和水平预期确定。 成本阀值约束的减弱与合作企业内部管理费 用的不确定性使研发合作进入的企业分析和寻找技术机会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在市场中企业分为不同类型,拥有各种优势。 2 企业合作研发进入的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企业进入的各项成本,可以求出企业在不同技术周期阶段进入市场时的总进入成本,市场要求的总进入成本较低时,即对于模仿战略的企业来说市场中出现了进入的机会。因为,在这样的阶段,对每个企业来说学习新技术的时间是相同的,
8、只要具备了合理的生产能力、地理位置优势,足够的人力资源,同时,进入壁垒的阈值水平也较低,那么一个进行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就打开了,企业 总进入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i=1, 2, 3, 4,表示技术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j=1, 2, 3, 4,表示四项进入成本,即固定投资、技术知识、经验技能、外部条件。 C代表第 i阶段的第 j项成本, C是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管理控制合作联盟的成本,由于研发合作给企业带的资源,用 C表示,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总进入成本阀值的约束, C代表第 i 阶段的总进入成本。根据最小进入成本 C 可以找出相应的阶段 i 作为企业进入的技术机会。 FC 表示企业进入时的
9、研发成本, C和 C分别表示第 i阶段的固定投资和技术知识投入的成本。 关于 企业独立进入的研究认为总进入成本在适当的条件下 C和 C最小,即在技术生命周 期的第 1 和第 4 阶段为模仿型企业提供了最容易获得的阀值条件,由于这两个阶段的成本阀值要求不同,适合于不同的企业。 研发成本的阀值也是企业考虑预期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固定投资与科技知识投资构成的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即企业进入技术越成熟的市场,投入到研发和购置设备的资金就越多,因此,企业在没有把握一定能实现进入之前作决策时应尽量寻找处于发展初期的技术作为突破口。若企业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受 C 和 FC阀值的约束较小 ,也
10、可考虑技术成熟期进入,此时的获得经验技能成本 C和外部条件成本 C要求的阀值最小。 在合作研发进入时,合作研发管理成本的最小阀值是企业决定参与研发和进入的重要依据,低于管理成本的最小阀值的企业难以管理和参与合作研发,企业的合作研发管理的投入应高于最小阀值的要求。与其他进入成本比较,管理控制研发联盟的成本 C对企业来说不构成主要约束,对于进入总成本变化的分析主要针对联盟为企业带来投入节约的部分 C。 3 合作研发企业的技术机会分析 我国企业多为研发能力较弱或实行模仿战略的企业,这些企业 可以利用合作研发的平台取长补短进入市场。针对四项进入成本,这些后进人的企业拥有不同特点,因此,企业合作研发进入
11、时还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具体选择进入的时机。 3.1 合作研发的企业类型 本文根据市场中企业的知识特征将后进入的企业分为知识技能型和非知识技能型企业。 知识技能型企业是指具有某行业的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多年的市场运作中积累了很多应对需求变化、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经验的后进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是在某行业中处于跟随地位、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优势,相对缺少充足的资金支持,且拥有 有限的外部条件和资源。知识技能型企业在集中力量研发,欲追赶领先企业时,往往与行业中技术知识和研发能力较强的跟随型企业联合,利用新技术的后发优势,或与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 非知识技能型企业是指资金充足,具有很
12、强投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资本的潜在进入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往往表现为某些行业的领导企业或新兴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但对其他行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与运作经验,特别是新兴的高新科技产业。在这些企业扩大经营范围,进入其他产业或产品市场时,即表现为非知识技能型企业。非 知识技能型企业在进入时倾向于采取与知识技能型企业研发合作的联盟方式。这样的联合可以使企业优势互补,但由于企业间的差异较大,难免增加了研发合作的内部交易成本。 3.2 合作研发企业的进入机会分析 非知识技能型企业在资金和外部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独自进入时适合在技术成熟的第 4阶段,因为此阶段产品与技术逐渐形成标准化,
13、成本阀值 C和 C达到最低水平,即要求企业付出较少的成本就能获得足够的技术知识和运作经验。这两项成本分别在出现较多新技术知识的第 1阶段和强调市场推广的第 3阶段达到最高。若采用与知 识技能型企业合作研发的方式进入,由于 C 的出现使企业受到 C和 C 成本阀值的约束变小。当企业在第 1阶段合作进入时,可得到缺乏外部条件的知识技能型企业的积极响应,因为 C较大,使两个企业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能力和追加投资的双重保障。在第 2阶段技术和产品迅速推广,两种企业的合作仍然有进入市场的机会,只是各自的优势发挥不如第 1阶段明显,其中对于非知识技能型企业来说 C,与知识技能型企业的合作需要由技术知识
14、 C 的补充转向技能和经验 C,在这个阶段进入时知识的学习和进入所需的速度都给合作企业提出很大的挑战。第 3阶段是企业成长、 争夺市场占有率的阶段,需要企业具有更强的经验和技能 C、更高的固定投资 C,适合两种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合作进入,但由于进入要求过高使企业与市场中已有企业的竞争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因此,不适宜进入。第 4阶段的进入成本阀值最小,适合非知识技能型企业进入,若企业立足于新技术的发展和长期经营的考虑则可趁此机会积极采用研发合作或合资等方式进入。 知识技能型企业具有较多的技术知识储备和研发推广技术的经验,适合固定投资阀值最小的第 1阶段,只需选择有较好外部条件的地点,即可发挥技术知识
15、 C的优势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独立进入。知 识技能型企业与非知识技能型企业间的合作进入分析如上所述,知识技能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则更注重企业间技术知识 C 和经验技能 C的共享,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即 C。由于这种类似 “ 强强联合 ” 的合作进入方式除了增加了合作的管理成本 C之外,不会改变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于企业判断进入的技术机会也不会发生影响,即知识技能型企业也应尽早在技术引入初期进入市场,参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各类型企业和企业合作的进入时机如表 2所示。 4 结论与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价值链上的合作包括研发合作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竞 争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
16、,实现技术上的赶超和跨越是每个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研发合作对于后进入企业发展技术、学习经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组织形式。 我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在技术机会的捕捉和利用上走出了一条研发合作的发展之路,以 3G 技术的发展为例, TD-SCDMA 国产标准就是在新技术引入初期,即技术范式发生转变时,企业进入市场,抓住技术机会的结果。 3G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范式,为后进入的企业打开了机会窗口。我国进入信息产业较早的大唐电信即在原有技术条件 下,开发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 TD-SCDMA 新标准。以大唐、中兴、华为等设备制造商为主的国内有代表性的企业,在 3G技术 方面
17、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研发基础,根据本文的分析属于知识技能型企业,无论单独进入或是研发合作进入都应该选择技术引入初期进入市场,利用初期有固定投资和经验技能成本约束最小的条件,发挥地缘优势实现进入。在实际经营中,这些国内知名企业共同组成了 TD SCDMA国产标准的技术与产业联盟,经过了 5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同时吸引了诺基亚和西门子等国际厂商,并争取到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当然,作为技术引入 早期进入市场的 TD SCDMA企业联盟仍要注意对技术改善与创新的投资,保持在技术系统中的优势。 在一些技术较为成熟的产业中也同样蕴藏着技术机会,如我国的家电产业,技术系统中大部分技术都已进入成熟阶段。在技术的
18、成熟过程中也成就了一批知名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积累了很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的产品宽度,不断涉足其他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进入的新市场多为技术成熟、所需技术知识比较普及、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原来的经营有相似之处。这样非知识技能型企业在技术成熟期可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满足成本阀 值较高的固定投资和经验技能的要求,容易成功进入市场。但企业的盈利仍然建立在产品无其他替代品的基础上,这种情况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是不多见的,保持技术上的优势逐渐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因此,非知识技能型企业可以通过与知识技能型企业采用研发合作等方式弥补自身技术知识的不足,尽早进入目标市场或积累技术知识、经营经
19、验和无形资产等资源,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技术机会。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参与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我国各行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掌握关键技术的有效途径。 收稿日期: 2006 01 04;修改日期: 2006 07 17。 作者简介:李凯 (1957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李明玉 (1978 ),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瑞士 )罗曼 ?鲍特利尔,奥利佛 ?加斯曼未来竞争的优势:全球研发管理案例研究与分析 M曾忠禄,周建安,朱甫道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
20、velopminess facilitation and development(Thirsession).Strategic alliances and partner a symmetriesin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ma-tional businessgelmpirical findingso.on the governance of R&D alliance:Joint venture and contract agreementscononiche,2003. 张方华,陈劲基于不同 R&D模式的企业技术合作方式研究 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
21、, 15(6): 38-42 Petit M L,Tolwinski B.R&D cooperation or competition 骆品亮,卢庆杰关于合作 R&D 的经济学分析 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1, 13(8): 1 4 齐欣,赵勇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依据、模型与绩效 J国际经济与合作, 2005, 7: 41 43 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
22、cal change 技术上的追赶:进入壁垒和机会窗口 A多西 G,弗里曼 c,纳尔逊 R等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 C钟学义,沈利生,陈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袁则沛,陈金贤技术跨越的可能性与机会窗口 J中国软科学,2001, 8: 49 52 赵明剑,司春林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5: 54 59 Coombs R技术机会与产业组织 A多西 G,弗里曼 C,纳尔逊 R 等编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 c钟学义,沈利生,陈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2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电信运营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