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溯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现代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指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仅仅是一定制度安排下的溯源形式,因而政府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相应的制度安排。 下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溯源机制 博弈 一、 问题的提出 从本质上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源自农产品的市场属性和使用价值的食物性特征。站在其市场属性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的较低的价格弹性和低的附加值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风险天然的不同于其他的产品以及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农产品使用价值的食物性特
2、征决定了农产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单位的分散、生产技术的落后以及众多的社会经济原因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践,主要通过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管理体系以及服务支撑体系等安全体系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实现对农产品“ 从农田到餐桌 ” 的全面监控,世界各地的主管部门加强了农产品的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但是,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仅仅一定制度安排下的具体形式,由于标识、包装和检测技术等不完善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目前的可追溯系统仅仅是局部的解决了部分地区的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3、,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可能是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但是任何一项制度都是一定经 济发展阶段上社会偏好的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面对一定资源、制度和技术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这种行为的发生,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机理,而且更加有利于这种溯源机制的设计。 本文主要是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基础之上,分析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设计的市场途径和社会途径。 二、分散化决策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散化决
4、策 描述了市场经济状态下,众多的分散农户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的一种最优化行为。分散化决策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它表现出一种基于个人的偏好、信念和约束下的个人行为,其次这种决策被放置于一种多重的社会交往结构之下。虽然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两个原因:市场失灵以及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管理失灵。 首先分析市场失灵。为了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般的做法是通过推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然后再实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以进行管制。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制度是一种公 共产品,非排他性的特点表现的非常明显,同时也存在部分的非竞争性特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最大的
5、问题是农户分散化决策下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的发生以及作为公共品而使得农户可能成为 “ 免费搭车者 ” 。 假设政府要求对 n个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这种制度的安排受到了以下两个条件的约束: uj=f( aej) +b - ( ej) j 1, 2.n。 (1) af( i ) - ( ei) u ( 2) 每一个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相对于一般的农产品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 ,或者是负效用, 与个人主观努力程度ei呈反向变化。 f表示农户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而获得的收益,与主观努力程度呈同向变化关系,其大小取决于弹性系数 a。 ( ej ) j 1,2, .,n.
6、 与 ej 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反映制度的公共品属性,同时也构成了一定社会目标。 的增加由于其外部性可能会降低农户的努力程度,而出现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 度量了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时所施加的成本,但是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私人信息而不可观察。 ei 也是一个不可观察的变量,因为个人的主观努力不可能在完全的监控下进行。 等式( 1)表示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户在选择这种公共品之后的效用方程, uj 表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户获得的总效用,包括个人效用、社会效用以及由于支出而获得的负效用。 ui 的大小形成了这种制度设计的关键,分析影响 ui 的基本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等式右侧的三个变量 ei、 和 ui的
7、大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 ui的大小。由于,而,则等式( 2)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佳的 e 使得 ui 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不管如何进行制度安排,其最终的结果是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由于 ei 是不可观察的,生产者往往会为了自己的最大化效用会降低 自己的努力程度,于是道德风险出现了,这类农户实际上是以 “ 免费搭车者 ” 的角色出现的。 等式( 2)构成了农户的约束条件, u为农户的保留效用,可以解释为农户利用个人禀赋所获得的最低收入。等式( 2)的意义是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效用必须大于自己的保留效用,否则农户必然会放弃这种选择。 其次是政府管理的失灵。政府的管理失灵来自于两个方面
8、:政府的理性程度和政府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模式。 政府的理性程度是指政府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利益的考虑,通过有意识的放松管理,从而以经济上的理性部分的替代了社会理性 。因为真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毕竟是小概率的,如果政府加大了监管的力度不仅会削弱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会增加社会监管的成本。所以政府的管理是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的均衡考虑,这种基于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管理特点反映在政府的管理上就是不同程度的形成了农产品生产者的机会主义的诱因。 政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模式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几乎可以产生在生产、流通和
9、消费的任何一个领域,不同领域的管理分工导致了农产品社会化管 理模式的出现,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和责任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彼此之间相互推诿的管理缺位,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诱因。 政府管理中的另一因素来自政府管理的委托代理结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在管理中往往又是通过寻找代理人或者代理机构形成多层的委托代理结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在代理人信息和行动不可观察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人向代理人提供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但是,政府的委托代理结构与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目标和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为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可度量的基础,但
10、是政府的委托代理结构通常是模糊的和不可测度的。首先,委托人效用函数中的变量是多元的和不可量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仅仅是众多变量的一个,其效用的最大化不仅仅取决于这一个变量,当委托人可以通过其他变量获得效用最大化的时候,对于委托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道德风险发生了。设: U=f( x, y, z, .) x=f( e1) y=f( e2) z=f( e2) 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用水平 U取决于很多的 变量, x, y, z 表示政府的多元的社会管理目标,政府总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而是整个管理目标的控制。 其次是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不容易度量,代理人的工作绩效难以评
11、价。第三、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结构。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委托人对于代理人的激励不足,最终导致管理效率的低下。 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的有效设计 经济机制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系统内部的一些信号常常是影响主体的偏好和决策的外生变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的建立就是通过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一定的信号传递以影响和调整他们的决策偏好,最终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机制包括两个部分: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安排。 信息可追溯系统是实现溯源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管理。它涉及到管理学、生物学、
12、信息科学等各种具体的追溯技术,在溯源机制中主要完成向消费者传递各种信号。 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必须考虑相关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生产的、市场的条件以及农产品生产制度的 差异,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个体特征存在差异导致了溯源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以及精确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涉及到可追溯系统的制度安排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的程度、政府的管理模式等等。溯源机制的制度安排目的在于向经济主体发出信号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信息可追溯系统作为溯源机制的表现形式,就其本身而言又存在不同的形式,如江苏省的农产品 IC 智能管理以及各地积极开展的 “ 农产品身份证
13、”制度等等。那么在所有可追溯模式中是否存在一个相对有效的模式,或者说政府在进行溯源机制设计的 时候是否考虑采取一个最有效的形式? 现代机制设计理论也许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提示,机制设计理论关于机制建立的标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资源的有效配置标准。帕累托最优标准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衡量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基本分析工具。即使一种机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只要存在着帕累托改善,我们认为这种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溯源机制的社会目标应该是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要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因此,溯源机制的信号传递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溯源机制把生产者的信息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再通 过商品的消费
14、把消费者的评价进一步反馈给生产可以有利于进行生产的改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还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发展中国家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生产者生产条件的差异以及消费者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标准,从而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 如图 1 所示,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质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 A、 B分别表示对于不同质量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市场,因为在一个经济环境中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有差异的。 A 点表示的是质量标准较低的农产品,代表的是地方标准,假设价 格为 p1,产量为 q1。 B点表示的质量水平相对较高的农产品,代表的是国家标准,假设价格为 p
15、2( p2p1),产量为 q2。如果只有国家标准,则质量为 A的农产品或者退出市场,则在这个消费水平上的消费者必须选择质量为 B 的农产品,这样就损失了 p2-p1的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没有达到最大化;或者较低质量的农产品进行者国家标准的生产,这样道德风险就出现了。 由此,我们发现通过建立不同的标准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对生产者进行激励的一个有益的制度安排。 2.有效的利用信息。经济机制的设计 需要考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最小的信息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信息运行的成本,而且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度量成本。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的录入、处理和输送的过程。溯源机
16、制的实质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单位传向另外一个单位,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 尽量简化传递过程中的复杂性,或者使一个机制合理的运行而使用较少的信息 ” ,因而也就节约了信息成本。假设在一个生产者消费者的经济系统中,农户的个数为 n,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决定了生产者的可能性集合为 Xi( i 1, 2, , n), m个消费者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了 消费者的消费空间 Yj( j 1, 2, m )。溯源机制就是从集合 Xi 到 Yj的一个映射, f为可追溯系统的具体形式,于是 f:XiYj 。每一个生产者的可能性集合 Xi 包含着个人特征的各种信息构成了生产者的信息空间 mi,然后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
17、在下一期做出调整,这样就形成一个响应函数 mt+1=f( mt),这种信息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改善的过程,当这种调整达到平稳点,经济就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如何减少从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信号量是实行溯源机制的关键。众多的经验事实表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组织化降低 了信息量。假设有 n个农户同时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因为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信息是一个公开的信息,政府只需对生产者进行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即可,反之,如果生产者的信息量会迅速增加,而且生产者有可能会隐瞒相关的私人信息而出现道德风险。生产的组织化是降低信息量的另一重要途径,这一途径是通过一体化激励和相互监督来实现的。当分散农户变成组织化生产的时候,他们的社会交往结构发生了变化,组织化之前的生产决策属于分散决策,任何一个农户的决策不会对其他的农户产生影响,组织化生产使得他们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因而彼此间存在着相互的 监督,从而减少机会主义的发生。 (责任编辑:刘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