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策略研究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的精神文明体系,需要政府与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投入,在政策支持下推动农村学校教育及文化生活建设,营造全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社会氛围。 下载 关键词: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策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新型精神文明,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渗透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国情是中国历史上就是并将长期
2、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人口结构中占大多数, “ 三农 ” 问题必然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各项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均有了很大改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成了农村改革 开放深入发展的迫切问题,这不仅关系到 “ 三农 ” 问题的彻底解决,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三农 ” 问题在党中央的重要文件中有过多次明确表述,党中央要求把解决 “ 三农 ” 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在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理应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当前在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的匮乏 近年来,国家采用了经费补贴、政策调控等多种方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条件和水平 ,十多年过去了,确实有部分地区取到了实效,但仍有较多问题存在。 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仍有较大差别。从硬件条件上看,无论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学校教学场地、教育器材、图书资料,还是学校的办公场地、后勤设施,多数农村学校现有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然落后很多。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很难想象会有良好的教学成果,更不要说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硬件条件的落后从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学校教育质量的不平等。 师资流失现象严重,教师素质难保证。从软件条件上看,原有农村学校教师来源复杂
4、,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教师比例不 高。乡村教师队伍本就不宽裕,加上农村学校中的一部分优秀教师由于原岗位长期待遇低下、培训匮乏等等原因,为了自身发展考虑,从农村学校向城市、城镇学校单向流动,这对于原本就师资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师资力量的差别从主观上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学校教育的不平等。 (二)传统道德的丧失 中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中,以家长或组长为核心组成家庭与家族是普遍现象,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当传统的农村相对封闭的单一经济形态受到冲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促使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向远离原居住地的城市或城镇进行转移;而因年龄原因留在原居住地的多是老幼病残
5、的农村居民,这部分居民劳动能力差、收入底、缺乏保障。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宗族及其影响力已逐步被瓦解,原本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也不复存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浮现的各类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孝顺父母、扶助幼小、夫妻和睦等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产生各类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宗教迷信的泛起 传统农村居民由于受到教育的机会较少,文化生活贫乏,这就给各类迷信思想以可乘之机。近年来在农村各类教派组织看准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的空白,在农村特别是经济落后的村落兴建各类宗教场所,骗取信众捐款,传播封建迷信思想,对于农村精神文明有很大负面影响。 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制约文化发展 物质决
6、定意识,生产组织方式决定意识形态。传统上,中国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正如马克思所说: “ 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足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任他们间相互隔离。 ” 虽然改革开放给农村生活带来了极 大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均有所变化,但传统的保守观念在新情况面前不自觉地会选择封闭,这就造成了经济快速发展与人的精神面貌改变滞后的矛盾,而文化观念的改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较长的过程。 (二)消费能力习惯限制文化发展 消费能力与习惯是限制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
7、总体不高,这就限制了农民在购买先进文化产品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就造成农民始终很难形成与外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民根植于自然经济,农业的弱质性使农民形成相 对保守的消费观念,而保守的消费观念又限制了大多数农民的消费欲望。 (三)地理位置限制文化传播 传统的农村与城市的重大差别主要有两个:一是规划建设和配套设施;二是道路交通建设。这二者长期限制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处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农村受到临近城市的带动已经在规划配套和交通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依然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受到不利地理位置的限制,由此产生的直接后果就
8、是广大农村居民依然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手段,对于外来事物接受程度很低,这对先进文化的传播非常不利 。 三、有效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强化对农村的物质、政策支持 要深入研究适合在农村开展文化宣传的载体与形式,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打造完整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体系。要真正使农村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就要在物质与精神建设双方面共同努力,除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的投入外,还要在有效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改善陈规陋习方面下大力气。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将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而且将对进一步深 化改革开放、提升经
9、济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 学校教育是改变居民思想意识、提升知识技能的最直接方法,青少年处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培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长远看要有效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要加大对学校硬件条件改善的投入,改变农村学校一穷二白的面貌,让农村学子可以享受与城市同龄人一样的教学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支持,一方面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提升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城镇教师回流农村学 校,给农村学校带去更多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拓宽农村文化生活的渠道 支持各类文
10、化艺术形式如戏曲、电影、评书等活动下乡展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以普通农村居民愿意看、看得懂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特别要扶持鼓励农村各类自有文化团体的进一步发展,既确保各类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又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留了一支稳定且接地气的工作队伍。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农村图书馆建设。农村图书馆主要陈列两类图书:第一类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技术类图书,这 类图书主要起到解决各类农业问题与集聚人气的作用;第二类图书则是文化宣传类图书,这类书既包括中国传统文艺作品,也包括弘扬社会主旋律的漫画、小说等青少年喜欢的作品。在调动农村居民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
11、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融入各类阅读材料中,使农村居民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新思想观念。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除了针对当前农村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较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外,营造良好的整体氛围也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的重要支持力量。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还存 在一些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外围因素,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制宣传工作和信仰问题等,都有可能对相关工作产生一定制约。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营造出全员参与的大环境,在有效解决农村各类问题、矛盾的基础上,逐步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最终达到引导广大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形成和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风气,为改革开放和各项建设提供有力思想保障的目标。 参考文献: 王柏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D.安徽农业大 学, 2012( 5) . 常若云 .农村落后文化存在的根源及其对策 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 5): 31-32. 王伟博,魏丽华 .析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J.甘肃农业, 2006( 2): 2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