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度创新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摘要 :文章论述制度和制度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系 ,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包括合作选择制度、筹融资制度、分工与协调制度、知识共享制度、人才交流与培养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等 ,提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是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的关键突破口 ,是又好又快发展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 下载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创新 ;产学研合作 一、 制度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系 制度是行为规范 ,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统一程序办事的规程 ,是集体行 动控制个体行动。诺思 (Douglass C. North)认为制度是一
2、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 ,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创新是指对现存制度的变革 ,实质是一个社会以新的更富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取代旧的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 ,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变革。制度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于设立新的规则 ,维护经济秩序 ;改变激励机制 ,促进经济增长 ;降低生产和交易费用 ,提高产出增长率。从某种程度上讲 ,制度安排和结构的调整就是 “ 帕累托 ” 改进的过程 ,通过制度 “ 不均衡 均衡 不均 衡 ” 反复循环、不断创新的过程促进技术进步、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产学研就是生产 (企业 )、学习 (高
3、校 )、研究 (研究所 )三方的统称 ,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界与学术界、科研界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以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准则 ,以知识为媒介 ,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合作交流活动。其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将高校、研究所的科技成果通过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常 ,它是由产业界启动 ,以学术界、科研界的研究开发活动为起点 ,再经过产业界成功的市场实践 ,从而实现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 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 ,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 ,其符合社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律 ,是优化企业科技行为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来看 ,产学研合作
4、是基础研究、应用与开发研究、生产发展的一体化。从组织实体来看 ,产学合作就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社会范围内以技术合约为基础 ,依照各自的优势 ,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 ,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实现不同主体的局部或整体结合 ,按分工的原则达到资源共同投入、风险共同分担、成果或创新收益共同分享 ,以实现优势互补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从更广泛 的意义上看 ,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系统、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关键是突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各自独立、知识溢出效应不明显的瓶颈 , 建立三方融合、联动发展的机制。为使产学研合作能够健康有序地运行 ,保
5、证各方利益得以实现 ,必须建立起一系列合理配置资源、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以此解决合作中资本形成、人才集聚与科研成果转化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 ,产学研合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内 ,产学研合作发展总有一天会被遏制 ,因此制度创新就成为产学研合作进一 步发展的前提。制度创新是为了适应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需要 ,针对现有的规范体系进行选择、创造、优化的过程 ,包括制度的新建、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通过使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合作中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 ,加强资金使用效率 ,保证合作有较高效率运行与公平客观的利益分配 ,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制度创新理论认为 ,
6、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存在着市场交易成本 ,在一定的社会生产规范下 ,若现存制度的市场交易成本偏高 ,必然会诱使制度创新的需求。所以 ,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决定着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二、 产 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内容 根据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们发现产学研合作存在着客观的制度需求 ,同时 ,由于产学研合作对新制度需求的产生往往先于该制度实际供给的形成 ,加上供给本身的问题 ,存在着制度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况。制度创新从充分激发各主体积极性出发 ,建立产学研合作发展相匹配的制度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 :合作选择制度、筹融资制度、分工与协调制度、知识共享制度、人才交流与培养制
7、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公共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创新体系内容如图 1 所示。 1. 合作选择 制度。产学研合作的第一步即为选择良好合作伙伴、订立合作协议以及协议的监督执行 ,这一过程包含着高昂的交易成本。合作对象选择不当 ,不仅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 ,甚至还是导致矛盾纠纷的重要因素。制度的基本作用是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减少沟通成本和不确定性 ,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因此 ,选择合作对象需按照能力兼容、优势互补、更小交易成本的原则 ,考虑选择对象的优势资源 ,从合作的观点考虑综合优势 ,科学选择合作伙伴 ,以确定规则和程序。选择企业时 ,要考虑公司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优势
8、 ,诚信经营 ,科研开发能力 ,营销能力 ,财务状况 ,公司文化 ,对合作的态度等 ;选择高校和研究所作为合作伙伴 ,主要考虑资源和技术优势 ,创新团队积累的科研和研发实力 ,技术特点 ,以及以往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和成效等。 2. 筹融资制度。资金是创新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产学研合作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而资金不足是制约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下 ,制定筹融资制度的目的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及时并且长久动力。完善的筹融资制度可以使产学研合作得到政府科技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和补助 ;可以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关注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科技进步 和商业价值 ,
9、由此来改善金融机构服务 ,建立健全借贷资金机制 ;设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 ,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涉足科技风险投资领域 ,构建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筹融资制度通过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保险服务 ,放宽间接融资服务范围、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实行有利于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信贷政策 ,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促进产学一体化提高。 3. 分工与协调制度。分工与协调制度是指按照权责利统一的原则 ,对产学研合作各方进行科学、合理分工 ,制定合作的发展规划 ,协调成员各方责任、权利、利益和工作方式 ,加快文化融合 ,寻找最佳契合点 ,提高营运效率的产学研合
10、作的规则与手段。大学和研究机构掌握的多种信息以及先进的前沿研究趋势 ,拥有图书馆、实验室、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素质的科研人员 ,其重点在研究和开发 ;企业优势来自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能及时通过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捕捉信息 ,并且注重日常管理和产品经营活动 ,明确的分工协作可以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基础水平 ,有利于研发成果经济价值的实现。同时 ,协调制度亦指导各方在合作中建立学习机制 ,通过讲座、报告等正式学习形式与座谈、研讨等非正式形式 ,进行知识与经验 的交流 ,有助于解决合作中出现的矛盾 ,在合作中达成研究方向与经营理念上的共识。 4. 知识共享制度。产学研合作是为了通过进行知识共享来获取互补
11、的资源 ,达到共赢的局面 ,而合作过程中的共享制度则是知识共享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由于产学研合作各方原有知识状况不同、学习能力不同 ,各方在知识技能上存在差异 ,同时合作过程中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阻碍了知识与技术的交流。因此 ,知识共享制度可以指导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根据合作发展的不同阶段 ,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交流 ;并且明确共享规则 ,在组织内选择适当的 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的渠道 ,加快产学研合作目标实现。值得注意的是 ,合作各方在共享显性知识的同时 ,也加强隐性知识的共享 ,包括各方成员的技能、经验等方面。 5. 人才交流培养制度。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 ,高素质的技术
12、人才是产学研发展的根本 ;产学研合作中人才的流动更是带动技术扩散的有效手段 ,有助于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的人才制度就要从人才技术能力培养与人才流动两方面考虑。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应根据产学研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 ,促进学科与技术发展的衔接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全面 提升综合素质。人才流动方面 ,由于科研机构、学校与企业之间管理上的差异 ,导致产学研合作三方人才流动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应建立相关制度 ,促进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人员互动交流 ,畅通大学教授、科学家、技术专家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等关键人员拓宽交流渠道 ,提高合作三方在合作中的适应性和相容性
13、,促进产学研三方的技术、知识与管理的交流和互动 ,加快实现产学研合作目标。 6. 利益分配制度。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就是各方成员将共同创造和实现的利益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割和分配的过程。利益分配不仅表现为直接经济利益在各 成员之间的分配 ,还应包括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资产在成员之间的分配 ,如专利权、顾客忠诚度、营销渠道、企业美誉度等。 实现利益分配的客观、公平则需要标准化的制度作为保障 ,利益分配制度即是依据各方对合作贡献大小 ,科学确定合作各方利益分配情况的具体规则和分配方法。通常在产学研合作建立之初 ,采用各方接受的方法或协商方式 ,对各方利益分配比例和方法做出清晰、明确的规
14、定 ,而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后 ,再根据各方对合作实际贡献大小 ,进一步协商和调整利益分配比例和方法 ,保证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7.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要对合作可能面临的所有风险做出准确识别和及时测量 ,一旦风险产生 ,有妥善的应对方案来降低损失 ,为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风险管理制度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全程监控 ,运用专业的风险防控技术与手段来维持经济成本最小化。风险管理制度贯穿于产学研合作全过程中。 8. 公共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是政府推动型合作创新和市场诱导型合作 (下转第 61 页 )创新 ,无论是哪一种合作模式 ,政府始终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角
15、色 ,也是相关支持扶助政策的制定者和必要法律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完善的公共政策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氛围 ,并主动规范、引导、激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创新 ;健全的法律制度使产学研各方主体的相关利益得到保障 ,责权利界定清晰 ;产学研合作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专利技术保护更加适度。 三、 结论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其实质就是在合作中谋求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以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好的制度选择会促进技术创新 ,不好的制度选择会使技术创新偏离经 济发展的正常轨道 ,或遏
16、制技术创新。所以 ,实现高技术层次上的创新必须有满足其发展需求 ,规范其合作、管理、运行方面的制度措施作保障。而目前在产学研合作研究中 ,有关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关系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本文从制度创新视角出发 ,认为产学研合作需要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制度创新体系为其提供持续发展 ,不断创新的动力支持。处在动态平衡状态下 ,不断进行结构调整的制度体系无疑为产学研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创新机制以及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等。因此充分利用制度与制度创新是提高合作创新 能力的关键突破口 ,是又好又快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1.张旭昆 .制度演化分析导论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2.袁庆明 .新制度经济学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267. 3.王雪原 ,王宏起 ,刘丽萍 .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分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5). 4. 文力 .用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2009,(9):18-19. 作者简介 :李北伟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旭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 教授 ,博士 ;曹蕾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生。 收稿日期 :2009-11-1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