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造企业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模型研究 制造企业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模型研究 下载 向 宇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创新与 IT 中心,重庆 400023) 摘 要 对建立有多个生产基地的制造企业来说,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统一评估这些生产基地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各生产基地的管理能力提升。本文从管理体系的构成出发,从体系管理组织、体系运行和体系的 IT 应用 3 个方面建立起评价模型,并在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应用,证明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 制造企业;生产基地;管理体系 doi: 10.3969 / j.i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 2
2、015) 07- 0121- 02 对 建立有多个生产基地的制造企业来说,如何统一评估这些生产基地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是比较困难的:这些生产基地在建立之初并未按集中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建立,它们的管理体系是否满足企业一体化运营要求?是否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要?如若不找到一种方法来及时进行评价,企业运营将会面临较大风险。 1 管理体系的构成 企业管理体系,是维持企业运作和取得效益的一系列管理方法、管理机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的总称。具体到生产基地,则又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 理体系 OHS AS18001 以及精益制造体系的融合,可以称
3、为生产基地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2 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评价模型 生产基地的管理体系评价模型包括体系管理组织、体系运行和体系的 IT应用 3 个部分(如图 1),其中体系管理组织包括建立了体系管理组织(包括组织职责、工作流程等)、体系管理工作实现闭环管理(计划、执行、反馈和行动)两个评价标准;体系运行包括体系文件对关键业务全覆盖、体系文件与公司授权规定一致、体系执行与文件规定一致 3个评价标准;体系的IT 应用包括 信息系统流程满足一体化体系要求、信息系统流程权限确认和变更两个评价标准。 2.2 体系管理组织评价标准 ( 1)体系管理组织的建立。通过查看体系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4、分工和体系管理制度等,评价生产基地是否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管理组织,是否有明确的体系管理职责分工,是否建立了体系管理制度。 ( 2)体系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通过查看体系管理工作计划(年度)、执行过程中的交付物,评价是否有体系内审或自查工作,是否对自查问题建立机制进行了改进。 2.3 体系运行评价标准 ( 1) 体系文件对关键业务全覆盖。首先确定生产基地的关键业务有哪些,梳理关键业务框架,然后把该基地的体系文件和关键业务作对比、分析,评价生产基地体系文件对关键业务的覆盖程度。 ( 2)体系文件与公司授权规定一致。根据生产基地的定位和管控模式,企业总部对它们的授权不一致。需要根据各个生产基地的授权,梳
5、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授权的要求。 ( 3)体系执行与文件规定一致。通过流程测试,检查关键业务或问题暴露较多业务领域体系文件的执行符合程度。 2.4 体系的 IT 应用评价标准 ( 1)信息系统 流程满足一体化体系要求。对比、分析信息系统运行的流程和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一致,包括流程环节、流程运行时间、流程处理人员等。 ( 2)信息系统流程权限确认和变更。信息系统用户权限设置与岗位职责是否匹配;用户是否只能对授权给他们的系统资源进行操作;对用户权限有没有进行定期审核和确认;权限变更是否必须经过审批。 3 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模型的特点 ( 1)适合制造企业下属所有生产基地。体系评价标准与产品无关,与
6、工艺无关,因此适用于对所有生产基地的体系评价。 ( 2)量化评价。对评 价结果分层级给予一定分数和权重,从而实现对体系工作的量化评价。如对体系文件的评价所示(见表 1),量化评价后可以对各生产基地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比较客观地评价各生产基地的管理体系水平。 ( 3)明确关键业务评价。建立适合生产基地业务框架,结合企业对生产基地的授权,明确关键业务,对关键业务进行评价。 4 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指标的建立方法 建立生产基地管理体系评价指标的目的是用以监控和评价生产基地一体化体系的运行过程,从体系角度为生产基地经营绩效的分析提供依据。采用流程绩效指标分解方法 ,把生产基地的 KPI分解到体系文件上,再从内部效率、外部效果两个角度提炼过程评价指标。 生产基地体系评价指标的建立,必须要遵从 SMART 原则: S:具体的, specific,定义非常清楚明确; M:可衡量的, measurable,数据能量化统计(最好能从现有系统中自动获取); A:可达到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制定的过程绩效指标是可实现的; R:相关的, relevant,基于客户需求和流程目的驱动; T:基于时间的, time-bound,定期审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