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超市缺货成因及对策探索 摘 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当数量的连锁超市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剧,国外的大型连锁超市也接踵而至地进入到我国的消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连锁超市面临着相当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可以持续发展,大型超市在其库存管理水平方面的要求就成为了竞争中非常重要的焦点。本文旨在针对我 ?超市库存中所出现的缺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辩证分析法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我国超市缺货现状并且结合我国超市缺货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国内超市的一些 典型案例,深刻的分析其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凸显的原因,针对
2、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以达到促进超市库存管理,减少缺货现象的目的。 下载 关键词:缺货;库存管理;超市;竞争 在中国,连锁零售业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最大的可变行业之一。国内零售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全面扩大各种格局同时面临严重短缺的股票损失。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零售商出货率约为 10%,由于货物不足造成的损失达 830亿元。同时也对企业的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缺货是零售行业的天敌,消除缺货应该是店面管理的首要任务。对 于现代连锁超市的大量库存,有必要建立和扩大管理体系的规模,建立科学有效的反应性库存管理制度是提升超市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库存控制也称为库存管理,指的是在服务以及制造行业
3、中进行生产的物品,完成品,或其他的资源在其整个完成过程中进行的控制和管理,目的是使其存储量可以维持在合理的经济水平下。 目前,我们许多超市在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库存管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超市库存管理合理化和盈利能力。超市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股票太多,一个是没有商品可以卖,看似矛盾但总是存在的同时。这些问题总是受到超市经理的困扰,库存异常 会严重影响营运资金周转,削弱超市的竞争力。 一、我国超市缺货的现状及影响调查分析 1.超市缺货的具体情况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货物的真实的库存是零的时候,就被称为缺货,如果我们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思考,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客户是不会在卖场马上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4、的,比如:没有自己想要的型号的生活用品;没有想要的食物;没有适合自己尺寸的服饰;超市里面只剩下一部分损坏的货物等等。 对于一般零售业务,如何判断日常的现货缺货现象,从而确定零售业务缺货过程的全过程补充。货物短缺 后,在查核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判断,缺货原因有可能是订单方面出现的问题。零售企业订单通常包括手动订单和系统自动订单两种。手动订单是零售商店根据库存和销售趋势,订单周期,交货模式,订货要求(如从定量到最低限额,固定金额的最小值),天气等外部因素估计订单数量。通过自动订购系统指标情况,自动生成订单并发送到配送中心或供应商。系统库存数据如果不准确会影响订单信息,零售企业校准系统的库存信息通常通
5、过周期性和周期性库存进行调整。 2.超市缺货会造成的相关影响 在 2002 年全美杂货店协会( GMA)的调查 数据反映:美国前 25 名杂货店平均门店缺货率为 7.4%,每年因此而降低的销售额高达 60亿美元。 2006年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企业的平均缺货率为 10%,远高于国际同行 7%的水平。每年因畅销商品未能及时补充上架销售的损失高达 830亿人民币。 当超市缺货而导致顾客无法购买所需商品时,必然会导致超市销售业绩的下降,顾客对于该超市的服务水平,实力的方面也会产生质疑,怀疑企业的经营实力,短期的缺货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会直接影响到初次消费者对于该超市的光顾积极性,长
6、此以往,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场形象 和口碑。缺货的产生也会导致,不必要的仓库浪费,成本增加。 以上海美亚 21世纪便利店为例: 2003年 6月上海美亚投资有限公司宣布,收购 21 世纪便利店。不到一年, 21 世纪便利店缺货问题出现。美亚在缺货现状难以回避,对外声称 21 世纪便利店的缺货问题是为了 “ 消除采购腐败 ” 。由于建立新的采购队伍,影响了与原来供应商的关系。据媒体报道,缺货现象常常出现在该店,例如:某啤酒的广告挂满了门店的各个角落,但是找遍整个超市却找不到一瓶该品牌的啤酒。 还有一种现象,销售商的一二线品牌互相影响现象,一线品牌缺货 导致二线品牌销售额上升,而当一线品牌离场时二线品
7、牌销售额也随之下降,这种由于主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潜在影响力由于缺货而可能导致不同层次品牌的后期销售支付,款项拖欠等问题都会牵连超市的正常经营。 二、我国超市缺货的原因分析 1.供应商方面的原因 对于连锁超市企业,在进行购货之初,必然会与相应商品供货商进行订单的洽谈与签订,由于大型连锁超市的消费需求量大,供货商只是考虑到经济利益,可能出现并没有衡量自身公司实力的因素,导致后期订单量过大,超越自身供应能力的情况,或者在产品的价格,质 量,责任等多个方面造成误差,最终造成无法定期交货,甚至交货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产生。 ( 1)供货能力不足导致缺货 供应商为了获得订单,常常在未经合理评估的情况下,去签
8、订自己承受能力之上的订单数量,没有很好的预估标准,接受超过自己能力或者在缺乏相关能力的情况下接受订单,而在生产过程中供应商的客户需求方面和相关后期的商品验收标准没有形成详细的分析,就草率接受订单,当最终发现自身缺乏相关能力,无法完成客户的产品在制造,分包,存储方面的需求时,要求延期交货时间,而将制造,运输,仓储等工作分给其他企业 ,在无法完成自身职责时,导致商品的交货无法按时对接。 ( 2)报价错误而拖延供货导致缺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推进与零售商一方的洽谈,供应方报出的价格会不准确,从而会导致低利润和相关损失,为了避免这些,供应商会转让部分货物给其他方,这将导致交货时间的拖延,继而导致超市的缺货现象,这种情况在一些连锁超市的部分促销品销售中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