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摘要: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宏观背景之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面临着供需失衡的问题,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社会的需求,进而引发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这方面,大学生创业可以说是新时期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突破口,但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亟需实现政府与高校的联动,以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 下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机制发展现状 一、创业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 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更为重视高等教育,以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正是因
2、为如此,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2008 年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为 550 余万,这一数字在 2014 年达到了 727 万之多。但是,在我国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的前提之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自 2008 年开始,我国 GDP 已经告别高速增长的模式, GDP 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结构也面临着转型。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与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却不容乐观。 从解决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具体路径来看,其可供选择的策略颇多,比如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推进校企合作等等,但这些策略最终能起到的作用都难以与支持大学生自
3、主创业相企及。一方面,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仅能够解决单个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创造更多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成果的产出基地,其要实现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必须由具备一定创造力的群体来完成此项任务。而大学生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们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有力地推 动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内在的动力。而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又必然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但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不完善,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且成功率不高。因此,创业机制可以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重大问
4、题,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二、现状考量: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只有在相对完善的创业机制的支持之下,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机制是存在问题的,这些问题的 存在,制约了我国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据麦可思中国 2012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项调查显示,缺乏管理经验是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具体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并没有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当前,只有少数高校设置了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置这方面的课程
5、。但即便是设置了创业教育方面课程的学校,也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缺乏。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创业教育的课 程实践性很强,要求其教师具有相应的创业实践经历,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从我国高校教师结构来看,其多为学术工作者,即便是有些企业家进入高校从事教师工作,也是兼职教师,偶尔给学生上一次课,这使得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脱离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政府与高校联动:完善大学生创业机制的出路 毫无疑问的是,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机制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缺少了政府的有效支持,大学生创业
6、活动无从谈起。同样,没有政府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 高校创业教育也难以顺利实施。基于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律体系。要保障我国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连续性,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是最优路径,我国应积极制定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律、法规,对于各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执行进行明确的说明,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简化程序,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为了破解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难的问题,政府可以适当降低大学生公司注册资本的限额,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大学生以知识产权出资的比例,以推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自主创业。三是建立大学生创业公共服 务平台。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技术、创业信息服务,化解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参考文献 l范龙,尹琦 .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 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杨艳萍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1( 6) 木志荣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1) 徐娟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 2008( 5) 李旭霞 .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的思考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