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73KB ,
资源ID:1366490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664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ocx

1、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 要:土地集约利用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科学评价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山西省晋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土地投入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由 11 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各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来确定;以晋城市 20062013 年数据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处于中低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下载 关键词: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多因素综合评价 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

2、 F2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16) 04-039-04 土地是十分珍贵又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使本已紧缺的土地变得更加稀缺,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就成为必然选择。晋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煤层气、煤化工和电力基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在省内排 名靠前。但是,晋城市作为山西省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城市化发展滞后,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城市土地利用不尽合理,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已成为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土地集约

3、利用评价的研究分为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类。前者主要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后者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如冯双生 1、杨帆 2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进行定性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从空间尺度上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评价 345。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评 价研究,已有研究大多采用模糊理论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等 678910。本文基于宏观尺度对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通过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晋城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晋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晋

4、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55 11337 ,北纬 3512 3600 ,是山西通往中原地区的门户。全市平面轮廓略呈卵形,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其中丘陵面积 577.9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16.7 平方公里。盆地及宽谷平原占总面积的 12.9%。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700米。晋城市辖 1个市辖区、 4个县,代管 1个县级市。即城区、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总面积 9490 平方公里,占山西省总面积的 6%。全市常住总人口为 230.1万人。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 1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 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3.2亿元,增长 1.5%,占生

5、产总值的比重为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644.4亿元,增长 10.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62.4%;第三产业增加值 344.2亿 元,增长 7.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3.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37.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7.1亿元。 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1,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 15% 30%,晋城市的工业用地面积比例从 2006年的 20.9%到 2013 年的 17.3%变化稳定。生活居住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数量较大,从2006 年的 37.9%下降到 2013 年的 35.4%,与国家标准规定的 25% 40%的最高标准

6、接近,表明居住用地量偏高。与此同时,其它用地从 2006 年的 13.2%上升 到 2013 年的 19.1%(见表 1)。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确定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有文献 12关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种: “ 投入 产出 ” 指标体系、 “ 经济 社会 生态 ”指标体系和 “ 集约 高效 协调 ” 指标体系。借鉴 “ 投入 产出 ” 和 “ 经济 社会 生态 ” 指标体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土地利用特点提出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11 个评价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 2)。 三、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 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利用2006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层面考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域变化特征,重点关注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投入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二是利用近年晋城市下属各县市的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不同县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不同县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横向比较。 1.数据来源。本文各指标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晋城统计年鉴及山西统计局网站。 2.晋城市 2006 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表 2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搜集数据并计算得出对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

8、评价。通过整理资料得到表 4 数据。 ( 1)投入情况。 从图 1 看出, 20062008 年晋城市的城市土地投入水平较低,从 2009年开始有较快增长,增长主要源于政策的支持, 2008 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及其他投入来扶持经济。从表 4得出,地均固定资产投入由 2006 年的 39321 万元 /km2 增长到 2013 年的 221614 万元 /km2,增长率为 464%;地均财政支出从 2006 年的 9369 万元 /km2 增长到 2013 年的41614 万元 /km2,增长率为 344%;地均用电总量从 2006 年的 16626 万千瓦时 /km2

9、增长到 2013 年的 45185 万千瓦时 /km2,增长率为 172%;从图 1 得出,土地的总投入水平从 2006年的 5743逐年增长到 2013年的 27001,增长率达到 370%。结合以上数据和图 1 中各指标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晋城市城市土地投入情况增长较快,其中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增长最快。地均财政支出增长仅次于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用电总量增长最慢。由此可见,投入水平的增长对于总 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有很大贡献。 ( 2)经济效益。 从图 2看出,晋城市 20062013 年城市土地投出产出的经济效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地均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地均财政收入和地均消费品零售总

10、额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各指标走向与经济效益基本一致。由表 4得出,地均二三产业生产总值从 2006 年的 85355 万元 /km2 增长到 2013 年的 261499万元 /km2,增长率为 206%;地均财政收入从 2006年的 18856万元 /km2增长到 2013年的 59074万元 /km2,增长率为 213%;地均消费品零 售总额从 2006年的 22638 万元 /km2 增长到 2013 年的 78598 万元 /km2,增长率为 247%;从图 2 得出总的经济效益从 2006 年的 11778 增长到 2013 年的 37066,增长率达到 215%。从数据可以得出三项

11、指标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都有较大贡献,地均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高于总的经济效益,表明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既拉动了经济,也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 3)社会效益。从图 3 可以看出,晋城市 20062013 年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的各个指标变化不一,整体呈增长趋势,但 也存在特例。由表 4得出人口密度由 2006 年的 5.28 增加到 2013 年的 6.09,增长率为 15%。人口密度在 2009年和 2010年增长趋势较明显,这是城市化进程推进的结果,2008 年以后政府在政策方面有所支持,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较大,城市人口的增多提高了城市的人口密度。之后人口密

12、度的降低不是因为城市人口的降低,而是由于城市建设面积的增长,城市规模的增长导致人口密度相对降低。人均居住面积从 2006 年的 28.5m2 增长到 2013 年的 33.4m2,增长率为 17%。从图 3 可以看出人均居住面积从 2006 年到 2013 年 有稳定增长,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表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总容积率从2006 年的 5.04 降低到 2013 年的 2.27,降低了 55%。总容积率在 2008 年和2009 年有小幅增长之后逐渐下降,城市化初期,中心城区的繁荣提高城市中心区域土地的容积率,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地价高以及城市规划的原因,开始转向城郊发展,出

13、现外延粗放式发展的现象。如此导致城市规模扩大了,但是容积率却降低了。总的社会效益由 2006年的 3.39增长到2013 年的 3.67,增长率达到 8%。从图 3 可以看出总的社会效益总体有增长,但是增幅不 大,总体水平还较低。 2010 年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有明显降低,主要源于总容积率的降低, 2011 年又有所增长,是因为人均居住面积的较快增长。 ( 4)生态效益。由图 4 可以看出,晋城市 20062013 年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总体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2013 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人均绿地面积从 2006 年的 11.3 增长到 2013 年的 15.5,增长率达到 37%(

14、表 4)。2008 年之前全国都在为奥运会做准备,各个城市都在努力改善环境,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晋城市也不例外,因此人均绿地面积在 2008 年有大幅增长。根 据晋城统计年鉴,人均绿地面积从 2008 年后一直保持在 15.5,并不表明晋城市的绿化状况没有改进,由于晋城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人均绿地面积虽然没有增加,但表明晋城市的绿化水平依然有所提高,是一个环境舒适的宜居城市。地均环保投资由 2006 年的 15.61 万元 /km2,增长到 2013年的 19.25 万元 /km2,增长率为 23%。由于 2008 年奥运会的筹备, 2006 和2007 年的环保投资水平较高,环境得到改善后

15、20082011 年投资水平有所下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2和 2013年的环保投资水平大幅增长。晋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总的生态效益由 2006 年的 2.58增长到 2013 年的 3.36,增长率达到 34%。人均绿地面积增长速度高于总的生态效益,可以看出人均绿地面积的增长对于总的生态效益贡献较大。总的生态效益的走向与地均环保投资趋势基本一致。从近几年来看,晋城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还是呈上升趋势,晋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年来有很大改善。 ( 5)总体评价。由图 5 看出晋城市 20062013 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值逐年增高,说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增高

16、,但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 200620 13 年晋城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在 0.06 0.24 范围内,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第一等级上升为第三等级,虽然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看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未来的希望。晋城市城市土地的投入水平从 2006年的 5743逐年增长到 2013年的 27001,增长率达到 370%;经济效益从 2006 年的 11778 增长到 2013 年的 37067,增长率达到 215%;社会效益从 2006 年的 3.39 增长到 2013 年的 3.67,增长率达到8%;生态效益从 2006 年的 2.58 增长到 2013 年的 3.36,

17、增长率达到 30%。由此可见,投入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指标都处于持续提高中,从增长率来看,投入情况最大,经济效益仅次于投入情况,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增长都较缓慢。投入情况对于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做出的贡献最大,经济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小。 3.晋城市辖区各县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晋城市辖区县市包括: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和高平市(没有对泽州县进行研究,是因为其特殊性,泽州县位于晋城市区,只有县名没有单独的城区面积)。在对晋城市辖区县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时,仍利用表 2的评价体系以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不同县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比较。 从

18、2013 年的综合分值来看(见图 6),沁水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阳城县次之,高平市和陵川县依次为第三位和第四位。这与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沁水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功摆脱贫困县,跻身中部百强县之列。阳城县和高平市基于资源的优势近年来经济发展稳定,然而陵川县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沁水县在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方面排名靠后,其他方面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沁水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需要在道路 交通建设和城市绿化方面加大投入。阳城县的城市土地利用无论在投入情况还是其他方面都位列第二,一方面说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表明还有改进的空间。高平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

19、平在几个县市之间排名靠后,高平市经济发展较快,单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来看,远居于其他县之上,之所以导致集约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建成区面积远高于其他县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等低于其他县市,高平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最低也是基于这个原因。高平市的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 50.1%,但是人口密度仍然较低,这表明人口城 市化水平较高,但城市化方式粗放,主要以外延式发展为主。因此,高平市未来要特别关注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限制土地的无限外延发展。陵川县在投入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挖掘。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展

20、开:第一,利用 2006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层面分析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域变化特征,选取了 11 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得出其综合分值从 2006 年的0.064增长到 2013年的 0.183。虽然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近些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第二,利用 2013 年晋城市辖区各县市的数据对不同县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不同县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横向比较。结(下转第 43 页)(上接第 41 页)果表明,沁水县的分值最高,阳城县次之,高平市和陵川县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各个县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较低。总体来

21、看,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结构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未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针对晋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 4 个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控制土地利用规模;( 2)调整产业结构布局,通过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来缩小用地面积;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市建筑的容积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适时推动农村居民城市化,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4)增加环保投入,通过污染土地的治理来增加土地的供给。此外,晋城市辖区各县市尤其是高平市和陵川县,应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力度,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沁水县和陵

22、川县应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绿化状况。 基金项目: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研究 会项目( 14GYJS005),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SSKLZDKT2015043),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 SSKLZDKT2015046) 注释: 1冯双生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2( 3): 33-39 2杨帆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J.企业经济, 2013( 1):151-154 3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评述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21( 2): 48-57 4

23、王静,邵晓梅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 3): 68-74 5林坚,张沛,刘诗毅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 J.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4): 4-10 6宋戈,王兰霞,方斌等 .大城市周边卫星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J.经济地理, 2005, 25( 6): 887-890 7刘灵辉,陈银蓉,石伟伟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 价 J.广东土地科学, 2007, 6( 3): 25-28 8王绍艳,陈银荣,佟香宁 .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

24、7( 24): 12-17 9吴宗思,刘秀华 .基于多因素评价方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以荣昌县为例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7( 5): 10-13 10宋成舜,周惠萍,刘成武等 .西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 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 2): 112-115 11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S 12金丽国,刘灵伟 .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13王长坤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14晋城市统计局 .晋城统计年鉴 2006-2013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第一作者简介:段永蕙( 1964 ),女,汉族,山西洪洞人,硕 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管理。 (责编:若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