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71KB ,
资源ID:1367001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67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展及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展及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docx

1、欧美 “ 再工业化 ” 战略进展及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启示 摘 要:演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纷纷反思并纠正危机前的 “ 去工业化 ” 进程,为尽快走出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相继推行 “ 再工业化 ” 战略和制造业重振计划。此次欧美国家掀起的 “ 再工业化 ” 浪潮远非一般意义上的恢复和振兴传统制造业,而是通过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以及技术革新,使工业重新焕发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文章从 “ 再工业化 ”的背景和动因出发,梳理了欧美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认为 “ 再工业化 ” 将成为欧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不同国家间的战略实施效果将进一步分化。最后归纳欧美 “ 再工

2、业化 ” 战 略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提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塑工业发展比较优势的政策建议。 下载 关键词:演 “ 去工业化 ” ;制造业; “ 再工业化 ” ;经济增长;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 F113.7; F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 2018)03-0089-09 一、欧美 “ 再工业化 ” 的背景和动因 (一) “ 去工业化 ” 导致的 “ 虚拟化、空心化 ” 问题亟待破解 20 世纪 80 年代后,自由贸易的拓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强化。欧美发达国家在内需饱和 、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获取更高利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国内环保诉求,纷纷

3、淘汰或向外转移传统工业,大力发展以创新和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服务业,实现产业 “ 服务化 ” 转型。其中,一些发达国家过度侧重金融和房地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 “ 虚拟化、空心化 ” 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业脱离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进入自我扩张和自我循环的非良性发展轨道,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并最终诱发金融危机(见表 1)。 经济的持续低迷使欧美发达国家逐步意识到产业空心化对经济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亟须寻找一条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即实施 “ 再工业化 ”政策,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产业结构 “ 脱虚向实 ”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金融危机重创下的制造业亟须重振 世界银行资料显示, 200

4、0 年至 2008 年期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平均增长 3.1%,达到 7.35万亿美元。但 2009年,全球衰退导致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下降 4.6%,为 7.02 万亿美元,而发达国家 2008 年至 2009 年制造业增加值则下降了 8.1%。究其原因,是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流动性持续减弱,造成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回收期较长的企业受到强烈冲击,实体经济的回落 又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困难。各国纷纷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创造就业、拉动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进 “ 再工业化 ” 战略,将产业结构调整提上议事日程。 (三)欧美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5、亟待强化 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业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 ?际制造业转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凭借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吸引力和增长潜力,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舞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应对新兴经济体快速成长带来的国际贸易冲击以及金融 危机后高企的失业率,纷纷提出振兴制造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试图强化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导地位,领导行业创新方向。 二、欧美 “ 再工业化 ” 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保障国家战略顺利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各国开始重新审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本国的工业基础和市场环境,加强

6、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制定战略规划、资金补贴、政策倾斜等多项措施,将振兴制造业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确保 “ 再工业化 ” 战略顺利推进。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 “ 再工 业化 ” 总体方案的梳理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国家虽然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但大多通过振兴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和扩大出口等路径实现,以此推动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税收政策调整力度,吸引企业投资本土 1. 取消海外投资所享税务优惠 美国在 2009 年颁布的制造业促进法案和 2010 年实施的鼓励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回国策略中,取消把业务转移到海外公司所享的税务优惠,促使公司将业务回流美

7、国,以保证国内就业岗位。 2. 为回巢企业及高端制造企业提 供税收优惠 英国于 2013年将公司税从 24%降至 23%,远低于其他国家 30%左右的平均水平,税率不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一半,打造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税收体系;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推出大规模减税计划,企业税直接从现行 35%降至 15%,个税起征点也提高近一倍,此举不仅能直接提高企业盈利,海外现金回流也会以分红或者回购的方式返还到股东手中。 (三)采取财政金融等多种措施,促进工业产品出口 1. 采取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出口 德国通过强化贸易融资政 策,为出口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优惠贷款等各项资金支持以提高

8、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法国通过提取足额准备金对出口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并对债务提供主权担保、实行税后优惠等措施,给予企业实质性支持;美国政府从预算中拨出促进出口活动的专用资金,对出口企业实施大规模的税收减免,并通过名目繁多的补贴计划向一些出口促进机构和出口企业提供集中在农业、出口贸易、高技术和能源四大领域的多达 100多个项目的直接补贴,每年补贴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2. 运用汇率施压等金融手段扩大出口 金融危机以来,为恢 复经济、增加出口,美国政府有选择地在一些新兴国家建立商务中心,如圣保罗、雅加达和上海等地,进军电信、汽车、医药、环境保护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由于新兴国家存在市场

9、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工业标准等壁垒,美国政府主动出击,凭借国际金融霸主地位屡用汇率等金融手段向他国施压,迫使他国货币升值,增加本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以实现增加出口的目的。 (四)加强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减少外部竞争冲击 1. 运用 “ 反倾销法 ” 和 “ 反补贴法 ” 限制进口 欧盟运用 WTO 所允许的规则,先后数次裁定对中国彩 电征收反倾销税,税率高达 44.6%,将中国彩电企业全部关在欧盟市场大门之外;美国在判断中国产品的 “ 公平价格 ” 时,往往参照世界其他国家进口同类商品的价格,让销售该产品的代理商作出评估,从而得出倾销调查结论。例如,在铁钉倾销调查审理中,参照朝鲜

10、同类产品价格,发现我国商品存在 6.33%的倾销幅度,以此来保护本国工业,限制进口。 2. 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欧美发达国家严格实施国内、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维护本国利益。美国著名的综合贸易税法 “337 条款 ” ,即主要针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 ,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不受进口侵权货物侵害;同时,各国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相关国家签订与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的双边协定,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依据。近年来,美国签署生效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达 17 个,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集中体现在对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规定。 (五)加大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强化新兴产业优势 1

11、.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重视基础研究是欧美各国科技政策的核心。在基础研究方面,政府不指导科学家的活动,只负责提供资金,而科学家们则决定研究的方向 和深度。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的基础研究投入在整个研发经费预算中占比高达 70%;欧洲各国基础研究经费和应用研究经费占比较为接近,均在 50%左右。 2. 实施科技产业化政策,着力激发企业创新 在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欧美各发达国家充分运用科技产业化政策培育和推动高新技术发展。这些国家普遍拥有一套适宜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以美国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包括研究开发、政府采购、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税收优惠、专利申报等政策

12、,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 3. 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公司退休基金、高校基金、公共退休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控股公司、富有家庭和个人、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都可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这些机构专业化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同时还将为被投资企业提供专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良性发展。 4. 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欧美各国普遍树立了 “ 产学结合 ” 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英国的 “ 三明治 ” 教育、德国的 “ 双元制 ” 教育以及美国的 “ 学工交替 ” 都属于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其实质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

13、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保持该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欧美 “ 再工业化 ” 取得的成效 (一)欧美经济总体呈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 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 “ 再工业化 ” 战略以及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欧美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GDP 增速由 2010 年开始由负转正,基本扭转了危机后的颓势。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工业以及宏观经济增长态势出现波动与分化。在经历了 2010 年经济较为强劲的回升后,各国增长动力普 遍有所减弱。 2010 年后欧元区经济显著回落, 2012、 2013 两个年度的工业和 GDP均为负增长,之后恢复正值。法国、美国工业

14、增加值分别于2014 年、 2015 年转为负增长,欧元区整体以及英国、德国工业发展形势相对较好(见图 1、图 2)。 (二)就业环境整体改善,工业就业回暖步伐加快 在 “ 再工业化 ” 政策下,加速回暖的工业产业态势有效拉动了就业市场。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 2015 2016 年制造业就业岗位增加 40 万左右。通过对比欧美主要国家的失业率情况,可以看出, “ 再工业化 ” 战略实施后,欧美主要国 家就业人数虽出现不同变化,但总体来看,就业环境均有所改善,工业就业回暖步伐加快。 从欧美主要国家的失业率可以看出,美国与英国就业环境改善较为同步,在 2009 2010年出现失业率最高值之后,稳步

15、下调,目前已降至近 10年来最低水平。其中美国由 2009年 10月的最高值 10%降至 2017年 5月的 4.3%,英国则从最高值 8.5%降至 4.6%。德国登记失业率在计算期内初值最高( 2005年为 12.32%),但 10 年来一直呈下降态势,仅在不同月份间有小幅波动。法国失业率改善最为迟缓, 2012 2016 年间均维持 10%左右的较高值,但2016 年底后出现缓慢下降态势。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失业率整体维持在高位水平,但从 2013 年下半年开始缓慢回落。 (三)资本流入趋势显现,但国家间表现分化 总体上看,欧美国家实施 “ 再工业化 ” 战略以来,通过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力

16、度,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或施加政治压力等多种手段,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并引导本国企业回归,资本流入本国的趋势有所显现。波士顿咨询集团对 200 个大型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 21%的企业表示已经开始或预备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回美国, 31%的企业开始考虑 “ 回流生产 ”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众多跨国公司宣布在美国投资建厂。 但分析不同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 inward FDI flows,以下简称 FDI)与对外直接投资流出( outward FDI flows,以下 ?称 ODI)情况,国家间的政策效果差异较为明显。美国、英国资本回流态势强劲。美国 FDI 规模2014年以来迅速增长,

17、 ODI规模 2011年后稳步回落,二者差值在 2007年以及 2011年两次探底后,开始进入稳步提升阶段,并在 2015年实现由负转正。英国 FDI 规模总体平稳, 2016 年出现较强回升, ODI 规模自 2007 年以来明显减少,二者差值呈现波动回升态势, 2016 年达到 2 410.93 亿美元。德国、法国受本国资本流出减少影响,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流入呈现小幅平稳回升。 2016 年, FDI 与 ODI 差值虽仍为负值,分别为 -250.23 亿美元以及-182.33 亿美元,但相较金融危机爆发的 2007 前后,仍有所提高。欧元区整体的资本流出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金融危机爆发

18、后, FDI 与 ODI 规模均大幅回落,国际资本与本国资本均在加速逃离欧元区。 2015 年情况有所好转,但 2016年在 ODI快速增长、 FDI再次回落的双重 影响下,资本流动趋势重新由正转负,表明德、法之外的欧元区国家仍处在欧债危机的漩涡之中,对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较弱。 (四)国际贸易基本止跌企稳,工业出口结构更加优化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纷纷采取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援助等措施支持和鼓励出口,试图改善贸易状况。 2008 年以来的数据显示,除英国外,欧美代表性国家的主要商品出口差额改善虽不显著,但总体上止跌企稳。首先,法国、美国在整个观察期内的贸易赤字状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法国贸易差额

19、波动最为平稳,基本控制在 -2 000 亿美元左右,远低于美国及英国, 且 2014年后,贸易赤字逐步缩小;美国虽在 2009 2010年间有赤字扩大趋势,但自 2011 年始,已止跌企稳。其次,德国商品贸易出口势头强劲。在 2007 2016年间,德国均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并在 2009年后,呈现缓慢上扬趋势,显示了德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强劲竞争力。此外,受累于欧洲整体贸易状况,欧盟主要商品贸易差额波动较为剧烈,但已在 2013 年实现贸易顺差,基本面有向好趋势(见图 3)。 从工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看,欧美主要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及占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均呈现 “ 双升 ” 态势,出口贸易结

20、 构趋于优化。其中,德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 2010 年超过美国后,加速上升;德国、英国、法国、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比重先后呈现上升趋势;法国、英国制造业产品贸易结构改善更为明显。 (五)欧美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蓄 此次 “ 再工业化 ” 战略着力于发展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并力图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 “ 再工业化 ” 战略推进以来,欧美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工业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 2016 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 组织( OECD)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显示,全球新兴产业发展增速已远远高于经济增速

21、,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欧美主要国家的重视和关注。 四、欧美 “ 再工业化 ” 的前景展望 (一) “ 再工业化 ” 将为欧美经济和就业增长注入新动力 欧美 “ 再工业化 ” 的出发点及中期目标是促进 GDP 增长和提高就业率。一方面,通过实施各项政策措施,促使各国制造业回流本国,为欧美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尤其是新能源、信息、生物、医疗、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兴 行业以及传统行业中高技术附加值的新兴子行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支撑点,从而改变过分依赖虚拟经济的 “ 空心化 ” 局面。制造业的回归和增长,无疑将为在人口中占比最大的中下层

22、人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精英人士提供更多高新尖端领域的就业机会,从而改善和促进就业,提高整体收入水平,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二)不同国家的战略实施效果将出现分化 欧美各国在经济构成、政策推行能力、地缘政治、资源和能源、内部税收和福利政策、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自 “ 再工业 化 ”的实施途径和效果将出现较大分化。 美国作为单一国家,政策推行力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全世界,高端制造业基础雄厚,国土资源丰富,并通过页岩油革命等不断加强能源独立化,具备实施 “ 再工业化 ” 的良好基础;欧盟作为多国联盟,政策推行效率不高,存在内需不足、资源和能

23、源匮乏、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高、环保主义盛行、种族冲突严重等问题,这些均为推行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阻碍。同时,欧洲国家自身条件亦存在较大差异,英、法、德等国工业基础较好,核心高附加值技术仍具备优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在纺织服装等轻工业行业的技术优势 将不断受到新兴国家的较大冲击;而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东欧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及社会福利负担较重的北欧国家及部分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其 “ 再工业化 ” 之路注定是漫漫长途。 (三)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博弈将长期存在 纵观欧美 “ 再工业化 ” 进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产业调整力度,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就

24、业率持续提升,制造业开始回流。该现象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博弈。一方面, “ 再工业化 ” 作为一种积极的产业政策选择,是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产业调整和升级的,以提 升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欧美制造业回归是国际产业转移中的 “ 逆向流动 ” ,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有好处,但不利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复苏。欧美政府过度扶持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措施,会人为扭曲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效率,制约生产要素跨行业自由流动,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潜力。 然而,欧美制造业回归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一是受产业结构限制,服装、纺织品、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回流欧美本土市场的可能性小;二是中国等

25、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和潜力最大的市场,欧美企业为从亚 洲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获益和贴近市场,不会大规模从亚洲撤出;三是欧美制造业仓促回归本土将面临零部件供 ?商、机械维修商无法实现国内配套问题。可以推测,未来欧美 “ 再工业化 ”进程中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博弈将长期存在。 (四)多重因素制约使 “ 再工业化 ” 进程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欧美 “ 再工业化 ” 成功与否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取决于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能否实现技术飞跃。发展新兴产业是欧美实施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重要途径,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希望把握未来新兴产业价值链高

26、端。当前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发展中国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是取决于欧美国家能否顺利走出高赤字、高债务危机。这既是欧美国家需要实施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起源,同时又制约着战略的顺利实施。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有多种因素共同支持,内因包括发达国家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房地产市场的恢复、技术进步、削减军费开支等,外因则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扩张的市场需求、能源资源价格的回落以及国际局势的稳定等。 三是取决于传统制造业国际分工模式的演变。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逐步丧失劳动力、汇率等比较优势 ,传统制造业一方面可能逐步回归发达国家本土,另一方面则有可能转向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非洲),这种

27、趋势将受到国际整体政治经济局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未来欧美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实施不会一路平坦,但其作为打破原有国际分工格局、实现多极化及全球贸易再平衡的一股力量将长期存在。 五、欧美 “ 再工业化 ” 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欧美国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际产业分工与价值分配,重构全球化格局。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变革必将对我国构成极大冲击 ,但同时,也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将促进我国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 “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 ,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各国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共性,欧美 “ 再工业化 ”对我国振兴实体经济、激发经

28、济新动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欧美 “ 再工业化 ” 对我国的影响 1. 欧美 “ 再工业化 ” 对我国提出三大挑战 一是 ?a 业竞争加剧,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增强、难度加大。在钢铁、煤炭、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薄弱,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转型升级进展不顺畅。受欧美 “ 再工业化 ” 与东南亚、非洲等低成本国家的双重夹击,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智能制造等新型工业领域,我国在制度、技术、人才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加之欧美以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实行技术封锁,拉大国家间的 “ 数字鸿沟 ” ,加剧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紧迫

29、性与实施难度。 二是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在全球化中的传统竞争优势削弱、环境恶化。在上一轮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凭借改革开放释放出的强大经济活力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较好地把握了国际产业转移机遇,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 易国。但近年来,伴随着欧美 “ 再工业化 ” 战略实施, “ 逆全球化 ” 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些国家的重点攻击对象。据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2016 年我国共遭遇来自 27 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 119 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上升 36.8%和 76%,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和轻工产品等领域。 三是资本流出加

30、剧,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压力加大、支撑不足。资本流出加剧相对地削弱了我国对资本的长期吸引力,造成国内工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本支撑,不利于我国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此外,资本流 出的正反馈效应还可能影响我国汇率稳定,与国内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交织,进而加大我国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2. 欧美 “ 再工业化 ” 蕴含三大机遇 一是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国际分工格局的重构有助于我国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新一轮全球工业化浪潮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发展方向,全球经济再平衡必然需要全球治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变革,而这种优化与变革需要适应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置身其中,我国可以更加主动有效地发挥发

31、展中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相关政策、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政策协同,提升国际话 语权。如 2016 年,我国主办召开杭州 G20 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就研究、就业、教育、新型工业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达成诸多合作共识,为我国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工业产业链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有助于我国拓展国际产业合作。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20 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占全球的 1/4,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基础。一方面,欧美 “ 再工业化 ” 的核心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回归,而是重在建立新型高 端

32、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欧美工业结构的调整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壮大传统工业的契机。另一方面,新型工业产品的技术研发、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越来越分散,生产工序越来越精细化,有利于我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多个细分领域,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 三是 “ 鲶鱼效应 ” 与技术外溢效应有助于我国企业快速成长。就全球经济体系而言,欧美 “ 再工业化 ” 战略的实施是对既有状态的一种 “ 搅动 ” ,将会显著激发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经济体的竞争意识。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 我国企业必须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学习借鉴发达经济体先进的商业理念、经营模式与

33、组织方式,主动融入国际市场,适应国际规则,促进自身成长。从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看,在早期应用阶段,企业将凭借对先进技术的排他性使用获得超额利润,以弥补前期开发投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技术的逐渐成熟,技术的排他性将不断弱化。同时,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将对东道国企业起到技术创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在欧美 “ 再工业化 ” 过程中,我国相关技术的创新以及应用也将得到提升。 (二)欧美 “ 再工业化 ” 对我国的启示 1. 振兴工业是立国之本,政府应有效发挥顶层设计与推动作用 分析欧美 “ 工业化 去工业化 再工业化 ” 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二、三产业的演进规律可以看到

34、,尽管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国内需求结构、新技术应用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但强大的工业体系仍是一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振兴工业过程中,各国政府无一例外地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 “ 去工业化 ” 与经济 “ 脱实向虚 ” 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自然演进的结果,依靠市场自发力量不足以实现实体经济的回归、重振。另 一方面,重大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需要政府层面的规划引导以及大量的资源投入。当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工业体系总体大而不强,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政府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将构建现代化的新型工业体系纳入供给

35、侧结构性改革一揽子任务,完善制度机制,加大资源保障。 2. 制造业是工业的核心基础,应将振兴制造业作为提升工业竞争力的主战场 制造业产值在一国工业体系中多居于首位,且制造业与其他产业联系、融合紧密,辐射带动作用强,是工业体系的核心基础。从主要欧美国家的实践看 ,重振制造业是各国 “ 再工业化 ” 的重中之重,甚至在一些语境下,二者常作同义替换。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有助于提升各个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从振兴制造业的具体方向和路径看,欧美等国多注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寻找既有的产业生态与新技术、新应

36、用的结合点、突破口,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改造和转型发展。我国也应充分利用制度、市场和产业优势,高水平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工业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3. 产业转型 升级是系统工程,需遵循市场逻辑综合施策、统筹布局 分析发现,欧美推行 “ 再工业化 ” 并非简单的引导传统产业回归,而是通过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科研、教育等多种手段,共同促进工业的升级改造,塑造高端创新竞争力,并取得了 ?e 极成效。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工业结构层次总体较低,工业基础设施不发达,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艰巨。 同时,我国相关配套政策或体制机制建设

37、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如财税体制尚不完善;部分领域的行政效率不高,营商环境 较差;户籍、教育等社会管理与保障体系不健全;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够稳健,对实体经济存在明显 “ 挤出效应 ”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对接不够充分, “ 脱虚向实 ” 进展不够理想等等,对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因此,我国在振兴发展工业过程中,应高度关注配套制度机制建设。同时,要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下行事,始终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兼顾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诉求,做到对各类型所有制企业的一视同仁,也要积极推动央企、国企改革,真正实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营。 4. 政策外溢效应将影响全球经济再平衡 ,应采

38、取适宜的国际竞合策略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高度依存、紧密融合,全球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欧美 “ 再工业化 ” 及其示范效应,将带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大结构性调整,对处于链条中下游的国家和市场影响深远。从欧美国家推进 “ 再工业化 ” 的政策导向看,既着力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在一些相对弱势领域推行贸易保护,政策溢出效应明显。我国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也应树立全球视野,充分考虑各国政策的相互影响。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做好战略应对,争夺发展主动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交流对话、深化互信合作、促进政策协 调,尽可能地实现与各国产业规划的相互兼容、相互促进。 六、政策建议 (一)推进工业供给

39、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建立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遵循市场导向,严格执行环保、科技标准,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清理、重组 “ 僵尸企业 ” ;做优做强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传统工业,丰富产品种类,提升技术工艺,降低能耗与污染,改善售后服务,推行品牌战略;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产业,促进新旧动能的衔接与转换。 2.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与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工业领域高端人才引进,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增强人才稳定性;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抓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知识普及,打造实践教育基地,提升劳动者专业技能。 3.打造特色工业基地、产业集群 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40、,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生产基地;依托雄安新区、国家级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等,打造高端工业产业集群以及先进技术研发与试验基地;加快推进中国制造 2025示范区建设,形成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4.促进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增强工 业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改造作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有机结合,实施 “ 互联网 +” 工业发展战略,提升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支持制造企业提供设计、管理等增值服务。 5.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推动减税、降息以及税外减负,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煤、电、气等能源价格改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推进国企混改,激

41、发国有、大型企业市场活力,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破除政策、制度壁垒,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更好地发挥中小微、民营企业在工业 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建设,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1. 继续推进实质性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逐渐缩减 “ 负面清单 ”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 “ 一站式 ”“ 网络化 ” 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健全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消除权力寻租空间。 2. 不断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各类工业园区、孵化器的能源、交通、土地、通讯等传统基础设施;完善物联网、工业操作系统等新型工业基础设

42、施,为工业产品研发与应用提供基础 技术支持;打造高标准的工业云服务平台、 “ 双创 ” 平台、大数据中心等,促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成果共享。 3. 健全创新保障机制 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尊重、保护基层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健全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发展创业创新保险等,丰富创新风险缓释手段。 4. 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防止调控政策的运动式、短期化倾向,抑制房地产对工业投资与消费的挤出。供给层面要制定科学的土地供应计划,加大保障 性住房建设力度,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需求层面要综合运用金融、

43、税收手段,抑制投机性需求,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预期管理。同时,积极深化财政、户籍、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强化房屋的居住属性,弱化其附加价值。 (三)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 加大重要技术的攻关力度 加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政策、资金、机构、人才、设施等聚集效应,提升集中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核心零部件、先进工艺、关键材料和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领军 人物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深化军民合作,争取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对一些风险大、投入高的研发项目,政府部门给予适当的资源支持,牵头组建专家委员会,协助项

44、目推进。 2. 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投身工业领域 降低工业领域的创业准入门槛,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业创新平台;鼓励引导具有良好专业储备和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高校、企事业单位员工和海外人才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家二次创业;完善政策解读咨询、投融资支持、教育培训、 社会管理、专利申请与使用等配套服务。 3. 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建立公益性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营机构;保障科技成果拥有单位、个人的自主权益,加大奖励、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鼓励科技成果持有方将其对价转化为企业股权或债权;充分发挥孵化器、加速器的平台载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尽快投入试用、量产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