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警部队院校办学效益提升途径探析 普通高等院校办学效益问题已经被从很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但武警部队院校因其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培养对象的特殊性极少受到学术界关注。武警部队院校在性质上虽然属于军事院校,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但在办学效益问题上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很多共性。本文应用高等院校办学效益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结合武警部队院校特点及现状,探索提升其效益的途径。 下载 一、制约武警部队院校办学效益的因素 (一)院校数量众多,区域配置失调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部队院校在性质上属于军事院校,培养 的对象都将在武警部队服役。根据互联网公开数据可以得知,武警部队共有 28
2、 所院校, 6 所为武警总部直属, 22 所为地方武警部队单位所属;从级别上看,有 5 所军级院校, 23 所正师级院校;从培养专业构成看,有 22 所为纯指挥类院校, 6所为政治、医学、综合类相关院校;从区域构成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省份较多,中西部地区的院校数量相对较少。 数量多必然导致单个武警部队院校规模小,例如,武警武汉指挥学院在网上公布的高考招生数量每年仅为 80 人。武警部队院校培养大学本科生时,至少需要开设 60 门次的课程,这使得规模小的院校 自身能力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即便通过外聘或借调等方式满足了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学质量和教学配套设施也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院校分布的区域失
3、调,不仅会影响培养人员上学成本的提高还会产生不公平现象。招生和教学管理的不公平如果比较严重又会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最终会影响武警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军事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管理不够科学,资源配置失当 对于一线武警作战部队来说,中心任务就是 “ 处突 ” 、执勤和训练,而对于武警部队院校来说则是教学(包括训练)和科研。由于武警部队成立晚办学时间短,很少有专门的军 事教育专家型院校长出现。大多数武警部队院校长都出身行伍,虽善于军事指挥管理但对军事高等教育管理往往停留在以往部队管理经验水平上。许多院校长重视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视军事素质教育,轻全面、系统教育。在这种情形下,武警部队院校教育资源
4、配置的重点大多都投到了固定资产方向,而科研、教学方面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出效益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资源保障。 (三)师资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一般 总体上看,武警部队综合性院校实力相对较强,初级指挥学校师资力量单薄。即使是武警部队的综合院校,师资力量构成也参差不齐。例如,综合性院校 中有教龄很长的教员,有教龄很短的教员;有部队工作经验教员十分缺乏,有高学历的教员也十分缺少。虽然武警部队综合性院校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较高,但教学科研水平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不高,一流教员少,教学质量差和科研水平低的教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员晋升渠道狭窄,在武警部队院校中行政人员比教员有优越感。在没有公平竞
5、争的激励机制下,教员教学和科研精力投入就会下降;二是大部分中青年教员忙于应付出操、坐班等制度要求,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研究教学:三是招聘的年轻教员,教学经验不足,有的一时还难以胜任教 学。武警部队初级指挥学校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部队调入的警官,由于来源相对单一、学历较低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 (四)资产效益不高,管理方法欠妥 武警部队院校资产管理按照国家、军队及武警部队的要求有完善的预算管理、经费开支计划和审批制度、基建项目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和资金集中支付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但毋庸置言武警部队院校仍然存在资产效益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消耗性开支比例过大,接待费
6、、差旅费、会议费很高;二是实物资产使用管理中受重视程度不足, “ 重钱轻物 ” 现象十分严重;三 是管理方法重规范、轻激励,现行经费物资管理制度往往只注意全面性和规范性,而忽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资产配置不科学合理,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二、提升武警部队院校办学效益的理论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现象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院校教育作为经济实体也不例外。因为院校教育活动发生的成本也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当教育对象(学生)达到一定数量规模时院校的单位教育成本就会达到最低。针对中国高等院校的研究大部分都得出存在规模经济现象的结论。世界银行专家早在 1986 年就对世界银行 贷款
7、援助的中国高校进行了规模效益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达到 8000 到 10000 学生数之前,生均经常性成本随在校生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减少;在达到 8000 到 10000 的规模后,生均经常性成本则保持不变。丁小浩( 2000)利用 1988 年陕西、山西、湖北、贵州、云南 5省 157所高等院校的调研数据,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高等院校存在着明显的规模效益现象。钟卫东( 2004)计算了 2002 年我国 27所不同类型高校的生均成本,发现生均成本先下降后上升,总体呈 U型曲线,存在规模经济。 U型底部对应高校规模为 1.4万 2.6万人左右,认 为此区间为高校最优经济规模。吴丽丽( 2006)采
8、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教育部直属的 16所院校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 7所院校属于非规模有效阶段, 6所院校属于规模递增阶段,其他 3 所为资源配置有效但产出未成比例增加。温艳( 2006)通过对现阶段教育部直属高校规模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在经历较快速度的规模扩张后,现有直属高校办学存在总体规模经济现象,且区域差异和学科覆盖范围不对高校办学总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二是几乎所有直属高校办学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不同类型学校规模扩大的适度空间范围不一致;三是现阶段直属高校 生师(专职教师)比和教职工总人数变动对其办学总成本不具显著影响,但值得关注的是,教职工中专任教师比例提高能使总成本明显增加
9、。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适度规模的确定要以实现办学效益和提高产出质量并重。不同类型的学校,由于发展定位、目标和学科、专业设置不同,其规模也应有所区别。 国外对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研究分类相对比较详细具体,得结论也基本为证实规模经济存在。 Brinkman 和 Lesilie( 1986)在整理研究四十篇以上美国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现象的相关研究后发现,规模经济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大学和学院 。对于两年制的学院而言,学生人数增加三到四倍时,生均成本则可以降低 25%,而对于四年制的大学而言,生均成本则可以降低22%左右。他们认为通常学生规模较小的学校增加学生人数可以显著的降低生均成本,而呈现明显的正
10、规模收益的学校规模范围随学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Cohn 和 Santos 等( 1989)采用的是 1981-1982 年美国 1887 所具有学士授予资格的高等院校数据。他们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都存在的,但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成本函数却不相同。公立院校的规模达到其平均水平的时候是最具规 模效率的 ;而在私立院校则规模在平均水平 6倍的时候才是有效率的。除此之外,他们发现拥有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同时兼有科研机构这三种产出的综合性大学比其他只有一个或两个产出类型的专科型院校更具有效率。 (二)人力资本理论 教育需要进行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投入,但通常可以取得丰
11、厚的回报,如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等。 Mincer( 1974)曾证明接受一年教育的成本如果看作是学生的机会成本且工作收益会随着多接受一年教育成比例增长,那么一个人的收益的自然对数将与受教育年限成线性关系。很多使用明瑟工资方程进行 实证研究的文献发现受教育年限与个人收益自然对数的相关性在 0.05-0.15之间,例如 Arias和 McMahon( 2001)开发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态和期望动态回报率实证模型,并对美国1967-1995 年之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平均的个人动态回报率为 13.3%。在中国,由于个人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对收入有明显影响,有很多针对中国教育回报研究的论文更多的
12、关注了其他因素对教育和收入的调节作用。王广慧和张世伟( 2009)依据吉林省的微观数据分析了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收益率估计的影响,发现当收入方程引入社会变 量后,个人教育收益率的估计结果明显降低,这说明除教育外, 性别特征、户籍特征和行业特征也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朱琪( 2009)利用广东省各地区制造业企业劳动力情况的 4443 个样本截面调研数据,对城乡户籍就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回报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行政权力和市场力量常常以不同的结合形态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方式改变着劳动力在户籍方面的结构特征和劳动力市场条件,从而决定着当前城乡户籍就业人
13、力资本回报的基本格局及其变化路径。现在研究说明,高等教育对个人收入有正向影响作用已 被广泛认可,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法制化和文化不同会对此正向影响作用产生影响。 (三)资源配置理论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与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密切相关,高等院校涉及到两个层面的资源配置。一是高等院校作为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所以要考虑区域分布及效果;二是院校内部的资源配置问题。 高等院校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着培养对象与院校的距离,也决定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地点。因此从逻辑上而言,高等院校分布应该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匹配,应该与扶持的区域经济对象相近才能提高办学效益。梁妮( 2008)分别 计算了 2004 年中
14、美两国省级(州级)行政区域和地级(郡级)行政区域的经济、人口和高校规模的数据,分析了中美两国高校规模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中美两国高校规模区域分布的均衡性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对我国合理调整高校区域布局提出了五点建议。 高等院校内部的资源配置主要是每年经费预算在教学、科研、教学保障、基建支出等各类项目中的支出比例。由于每个高等院校的经费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恰当配置内部资源有利提高办学效益。 (四)管理控制理论 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还可以从 微观的角度考虑,即具体高校的资产运用效率效益情况。针对高等院校的微观资产管理问题,有大量的探讨性论文。已有论文从财务制度、实
15、物资产、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应用、经营性资产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这些角度的思考与讨论主要是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就某一点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丁飞( 2010)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学校的投资、筹资应结合实际情况。李冬( 2010)从高校审计的职能提出,监督检查学校内部控制的执行,并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这些思辨式的研究讨论,主要是从如何改进高等院校资产管理现状出发, 针对具体工作提出的改良措施。 三、提升武警部队院校办学效益的主要途径 (一)整合院校数量规模,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理论及针对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武警部队院校办学过程中也肯定存在规模经济或生均
16、成本的 “U” 形规律。武警部队院校数量过多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的主要瓶颈,整合现有武警部队院校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和现有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成果的启示,每所武警部队院校应该保持在 5000-8000 人的培养规模,当前的 28所院校应该整合至 5 6所。 每年每所院校的招生规模应该保持在 1000人左右,师生比应该从目前的 3: 1 至少应该提高到 10: 1。从地区分布上看,整合后的院校应该根据我国的地理情况分别在北京、上海、新疆、成都、西安等地设置。整合后的武警部队院校应该实现规模扩大、区域分布合理、公平竞争的目标,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
17、高武警部队人才培养质量。 (二)革新院校长选拨制度,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武警部队院校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现实中院校长的选拨往往存在解决个人职务不考虑院校需要的情况。行政化的官僚体制容易产生 “ 在其位难以谋其政 ” 的现 象,加上部分被提升为院校长的个人目的是实现职务晋升或避免退役,最终导致院校长的岗位需求与院校长个人能力不相匹配的结果。虽然在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这种情形不影响武警部队院校的正常运转,但最终会影响整个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的经验,一个水平较高大学的建成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办学理念和各项管理方针要明确并长期坚持。而武警部队院校长的调整比较频繁,经常是院校
18、长更换后办学理念和方针政策都有大的变化。由于院校长长期在部队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军事院校的办学规律和特点,因而所提出的办学思路也很难 适应武警部队院校的长期发展。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对于武警部队办学来说也是一样,不选拨懂院校建设特点的管理人才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只有选拨出素质全面的专家型军事教育人才担当武警部队院校长,才能实现各院校的内部的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培养出高质量的军事人才。 (三)引入人才培养成本观念,用激励实现资产有效使用 武警部队院校作为公共部门其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各项经费标准逐年提高。与其他公共部门类似,武警部队院校缺乏成本效益观念,
19、各项资产使用效益较低。虽然从 2008 年开始引入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但执行效果较差。究其原因,该项方法仍然强调的是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只有将预算制度和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准确计算各项教学活动、每位学员的成本并与相关个人利益协调起来才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激励机制是公共部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武警部队院校解决微观层面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军事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培养的对象毕业后要在部队服役,工资实行统一的等级制,而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千差万 别。在军事化管理下,每个武警部队院校每位学员的培养成本几乎完全相等
20、,但培养的质量会存在差异。因而要建立学员质量与报酬挂勾制度,不仅从微观上促进学员质量的提高,也是提升宏观层面武警部队院校办学效益的好措施。 参考文献: 1丁小浩:中国高等院校规模的实证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钟卫东:我国高等院校经济规模研究,中国高等教育 2004年第 12 期。 3赵琛、沈洁:刍议武警院校教育信息化内部经济效益评价,学理论 2011 年第 7 期。 4宗炜宏:武警院校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企业研究2010 年第 11 期。 5高景波:高校办学效益的评价, 中国内部审计 2009 年第3 期。 6代蕊华:评价高校办学效益的若干问题, 教师教育研究2005 年第 2 期。 7林国强: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若干思考,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年第 1 期。 8袁洁:高校办学效益的一种计算方法探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 3 期。 本文 获武警工程学院基础研究计划( WJY201036)、全国教育科学 “ 十一五 ” 规划国防军事教育学科项目( PLA092028)资助 (编辑李寒 ?B)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