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 life-span)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 正强化:所谓正强化指一个行为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的刺激,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3.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青少年时期实际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因此,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4. 复演说:该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过程 ,胎儿在胎内发展重复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儿童时期
2、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5. 负强化:是指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的出现伴随着令人讨厌的刺激。这个刺激一旦排除,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6. 学习障碍:又称学习困难或学习无能,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展障碍。 7. 图式:是指个体已有的 对环境做出某种反应的心理机能组织形式。认知的发展的实质就是认知图式的不断的建构过程。 8. 溶血症:母亲通常是 RH 阴性,而孩子的父亲与胎儿自己都是 RH 阳性。胎儿的 RH 阳性细胞从胎儿的循环系统中逸出后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血红细胞破坏或凝集,从而造成胎儿严重异常或死亡。 9. 抓握反射:当物
3、体接触到新生儿手掌时,立即被紧紧抓住不放,如果被抓物体是小棒,他甚至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悬挂片刻,这个反射在出生后第五周达到最强, 3 4 个月时消失。 10. 应答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指行为的反应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 11. 观察学习: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即观察学习。是人类社会行为学习的普遍方式。 12. 多动症: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综合症,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学生。多动症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冲动、活动过度等特点,其本质特征在于注意障碍。 二、填空题 1. 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 从头到尾 )、 ( 从中心向
4、周围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 2. ( 弗洛依德 )认为,游戏是儿童释放焦虑、补 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手段。 3. 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 、( 习俗水平 ) 和( 后习俗水平 )三个水平。 4.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主要包括( 认知或智力 )发展的年龄特征和( 社会性 )发展的年龄特征。 5.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普莱尔于( 1882 )年发表的( 儿童心理 )一书。 6. 艾里克森认为, 7-12 岁也就是学龄期儿童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勤奋 )和( 自卑 )。 7.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
5、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一个是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 学习的最佳期限 )问题。 8. 婴儿刚出生时脑重是成人的( 25% ), 36 个月时脑重已大约是成人的( 90% ),可见整个婴儿期是人一生中脑发育最快,最重要的时期。 9. 托马斯 -切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 困难型 )和( 迟缓型 )三种类型。 10. 美国心理学家(贺林沃斯 )最早提出要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将儿童心理学发展成毕生发展心理学,并于 1930 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 论 )一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1. 弗洛依德根据力比多的发展,将个体的心理分为 5 个发展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期,潜伏期
6、和(青春期 )。 12. 胎儿生长的阶段包括(胚种 )阶段,(胚胎 )阶段和胎儿阶段。 13. 班杜拉认为,强化是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他强调,强化既包括直接强化,也包括(间接 )强化和( 自我)强化。 14. 婴儿真正的言语发生的时间大约在( 9 )月与( 11 )月之间。 15.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判断 )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 )阶段,自律 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 16. 发展心理学在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时,必须结合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二是(认知 )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社会性)的发展。 17. 研究
7、种系和个体心里发生和发展的科学 ,被称为 (比较心理学 );研究个体发展心理的科学被称为 ( 毕生发展心理学 )。 18. 1957 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这成为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件。 19. 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卵细胞通常能存活( 24)小 时左右,精细胞能存活( 48)小时左右。 20. 在怀孕的前七周的损伤最容易导致胎儿(主要结构)的异常;七周以后直至出生则主要导致(器官和身体某些部位)的异常。 21. 作为欧美老年心理学研究的先驱,(霍尔)于 1922 年出版了(老年期)一书。 22. 个体记忆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8、个阶段是(没有策略);第二阶段个体不能主动应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使用;第三阶段(个体能主动自觉地采用策略)。 23. 研究表明,儿童的(机械)记忆到 9 岁左右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而(意义)记忆则在不断发展之中。 24. 7 10 岁儿童一般情况下能持续集中注意力( 20)分钟左右, 10 12 岁儿童( 25)分钟左右,而 12 岁以上儿童则可以达到 30 分钟左右。 25. 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出生第一年),第二个加速期为(青春期)。 26. 一般可以将元记忆大致区分为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自我监控)和(元认知调节)。 27. 青年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19
9、04 年美国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家(霍尔)( G.Stanley Hall)正式出版(青年期)。 28. 成年初期个体的思维从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 思维)为主过渡。 29. 老年人的思维的衰退主要表现为(流体智力)衰退的倾向,老年人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为(回忆能力)的减退。 三、选择题 1. D.斯腾 2. A.吉布森 3. D.斯腾 4. B.6 7 到 11 12 岁 5. C.斯金纳 6. A.勒纳伯格 7. C.8 岁 8. B.2 4 月 9. D.本我 10. A.道德判断 11. B.6-12 岁 12. D.思维的可逆性 13. A.高尔顿 14. C.8 岁 15.
10、 A.吉布森 16. B.2-4 月 17. D.勒纳伯格 18. D.12-18 岁 19. C.斯金纳 20. C.卢梭 21. B.弗洛伊德 22. D.1 2 月 23. A.3 岁 24. C.3 4 年级 25. B.2 4 月 26. A.8 27. C.卢梭 28. D.洛克 29. B.同化 30. B.前运算阶段 31. A.超我 32. C.胚胎阶段 33. B.婴儿期 四、判断题 1. 所有的心理变化都称为发展。( ) 2. 心理学家可以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假说,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有权利去验证这个假说。( ) 3. 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
11、) 4. 马斯洛认为,社会和教育的实践不应该用来控制儿童或使儿童适应。( ) 5. 婴儿和幼儿最需要的人是他的母亲,父亲在早期并不重要。( ) 6. 有些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有些药物对胎儿影响不大。( ) 7. 童年时代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儿童不存在什么问题。( ) 8. 破裂家庭或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注定没有好的性格。( ) 9. 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来源于个体社会学习的经验。( ) 10. 儿童 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直线增长的。( ) 11. 听觉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就随年龄的发展不断下降。( ) 12. 在 6 岁以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发展的高级阶段。( ) 五、简
12、答题 1.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 答 :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有两类,一类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感知觉、无意注意、动作思维等低级的机能;另一类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观察、有意注意、抽象思维等高级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指派,特别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制约。 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社会文化 -历史是促进转化的主要的,根本的原因,语言和思维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工具)。 他还认为,教学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促进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儿童心理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作为传递社会
13、文化经验的主要工具,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和一定的年龄相联系的。它包括最佳期限和最晚期限。 2.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 答 : 婴儿动作的发展就如同生理发展的指向性一样,遵循着首尾原则和近远原则的规律性,同时还遵循大小原则。 (1)首尾原则:指的是婴儿动作发展是从头到脚的发展方向,即从上到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2)近远原则:也叫中心外周指向。即发展的方向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婴儿的发展都是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越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
14、越迟。 (3)大小原则:也叫粗细原则。即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婴儿都是先学会大肌肉 ,大动作,然后才是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3. 举例说明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答 : 有些研究者根据动物的印刻现象提出了 “关键年龄 “或 “关键期 “的概念 ,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 ,某种特征的形成或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 ,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 ,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 “好时机 “。这个获得某种特定反应的 “好时机 “就是某种行为形成的关键年龄或关键期。在发展心理学中,尤其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早期,人们探讨了许多行为的关键期。例如 ,资料证明
15、,学前阶段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过了这个时期口语学习就非常 困难了。但是,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个体心理发展中并不存在所谓“关键期”的问题,在生命早期,许多能力并不是错过了某个时期就无法获得,因此,要比较谨慎地运用“关键期”的概念,而更应该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由于个体生理发展存在加速现象,个体活动在某个阶段常常有质的变化,因此,在某个时期个体的某种能力的形成比其它任何时期都更快更容易。许多研究发现,个体简单口语学习的敏感期是 2 4 岁;数概念的敏感期是 5 5 岁半; 4 岁是智力发展的敏感期;意志品质的敏感期是 4 5 岁; 2岁的孩子对分离焦虑比较敏感,因此此时开始上幼儿 园是不合适
16、的。 总之,关键期或敏感期的概念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人们关注到了心理发展的质变时期的意义。但实际上,具体的关键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资料来证明和积累,因此,也要防止对关键期的过分夸大。事实上,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在早期的心理能力的获得,有相当大的弥补性,也就是说,即使错过了所谓的关键期,也仍然可以有发展的可能性。只是在关键期内这些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 4. 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答:不同机能、系统与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中都表现出不同步发展的不平衡性。洛文格( Loevinger,1969)指出了四种不平衡的模式:第一种是诸如骨骼、动作的发展,它们是在同一发展起点
17、,但发展速度各不相同,最后会在不同时期达到同一发展水平;第二种是诸如智力的发展,它们是在同一起点开始发展,但发展的速度不同,在同一时期可能达到不同水平;第三种是诸如语言、知识等的发展,它们是在同一发展起点,相似的发展速度,但最后达到的水平可能不同;第四种是诸如流体智力等的发展,它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一般是先快后慢,最后甚至可能会停滞或者下降。这四种模式只是为我们描述了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 复杂性,是为了说明发展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统一的过程,而是多种多样的模式组成的系统。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思维来看个体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历程。 5. 简述皮亚杰关于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的思想
18、 答: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认识外部世界,个体的认知离不开动作。这是人类智慧的萌芽阶段。 前运算阶段 (2-7):由于语言的掌握,儿童可以利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进行表现思维。虽然这一阶段儿童在形式上有明确的逻辑过程,但因为他们无法摆脱自我中心,因此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1):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仅限于比较具体的问题,还不能对假设进行思维。思维以具有可逆性和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 (12 岁以上 ):也叫做逻辑运算阶段。此时个体已经能对事物进行非常抽象的系统的和稳定的逻辑思维。思维
19、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已经具备。是与成人一致的思维形式。 6. 简述小学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具体表现 答:小学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可以表现在各个学习领域和活动领域,主要有: ( 1)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创造力发展:小学语文学习中儿童创造力是向前发展的,进行创造性教学可 以加速其发展进程。 ( 2)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发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练习自编应用题,并随着年级的递增不断提高难度的方法,可以发展儿童运算思维的创造性。 ( 3)创造性活动与创造发明:课外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科技发明活动是小学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场所。 7. 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因
20、素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生理成熟。主要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这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的条件。它是个体认知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是环境因素。 主要是外界的刺激和个体对这些刺激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这是影响个人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促进或延缓个体认知发展的时间,对个体的认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是平衡调节。是来自个体主体内部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这是影响认知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8. 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是怎样的 答: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基本学习策略。一般认为,小学儿童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21、。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8 岁左右的儿童处于过渡期,而 10 岁以上的儿童基本上能自发地运用一 定的复述、组织等记忆策略来帮助学习。( 2)支持性学习策略。支持性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是一种外部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与时间的管理、预习与复习、听课与记笔记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儿童已经能初步运用支持性学习策略,主要表现为学习的计划性和自觉性、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 3)自我调控策略。小学儿童自我调控策略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其元认知水平的发展相联系的。由于元认知水平的局限,小学儿童自我调控策略的运用尚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其监控和改变具体学习活动自觉性较差。 9. 简述艾里克森关于青
22、年期的自我 同一性的发展的理论观点 答:埃里克森( E.H.Erikson)认为,青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扩散”的时期。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时期发展的核心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着一种“危机” (或矛盾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示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一个消极的解决办法。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度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 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青年期的危机是“同一性危机”。危机解决好了
23、,青年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否则就出现“同一性混乱”。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复杂的概念,应从不同角度加以探讨。概括地说,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个人对自身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比较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与个人的早年经历之间有密切关系。埃里克森认为当青年不能取得同一性时,就会出现同一性混乱(扩散)。表现为权威性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角色混乱、工作混乱、观念混乱、自我混乱等。 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青少年时期实 际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寻找同一性的时期,而不是具有同一性的时期,因此,埃里克森把这个时期称为“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 10. 什么是广义的心理发展与狭义的心理发
24、展 答:发展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质的变化;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一般是从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来研究的。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广义的心理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 :一个是动物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一个是指作为同一种类的人 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 ,也叫民族心理的发展;一个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也叫个体心理发展。前两者又可以统称为比较心理学。从狭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心理学。也就是研究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
25、程中的心理变化的特点、阶段和规律的,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11.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是怎样的 答: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婴儿动作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婴儿动作的发展与婴儿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 切相关。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动作发展为心理发展创造条件,心理产生于活动,并表现在活动中。婴儿身体的发展有先后顺序,动作的发展也表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可以说早期的动作发展水平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在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中,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动作发育过迟,意味着
26、将来智力发展可能存在障碍。此外,动作发展对儿童的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独立自由的活动,摆脱成人的束缚,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动作发展较好的儿童也容易更好 的与同伴交往,易受到好评,增强自信心。通过动作,儿童与客观世界建立了直接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建立了自我和客体概念,并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的分化。总之,动作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既有诱导作用,又有促进作用。 12.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答: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说话能力的缺陷,也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口吃主要表现为说话迟缓、发音延长或停顿、不自觉地阻断或语塞、间歇地重复一个字或一个
27、词,从而失去正常的说话节律,呈现出特殊的断续性语言。 遗尿症是指儿童在 5 岁后夜间 (伴或不伴 白天 )不自主的排尿行为。 遗尿症又可分为功能性遗尿和器质性遗尿两种,儿童的遗尿症多属功能性遗尿。 吮手指和咬指甲是儿童期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理运动功能障碍,是儿童一种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的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只要手里、口里没东西,几乎整天吮手指或咬指甲;并常固定吸吮或啃咬某一手指,以致该手指浮肿、变细、变尖。 儿童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饮食障碍,是胃肠神经症的一种类型,以厌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该病症的主要表现是长期对食物不感兴趣,缺乏食欲,吃的极少,经常回避或拒绝进食;如果强
28、迫进食,立刻会引起呕吐。 六、论述题 1. 试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 : 艾里克森通过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及大量的病例分析,提出人格发展的 8 个阶段理论。艾里克森认为遗传的生物因素决定了人生各个阶段的时间,但社会环境决定了与各个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得到积极的解决,因此,艾里克森提议把 8 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 阶段以区别于强调生物因素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 艾里克森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着一种“危机” (或矛盾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示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危机同时兼有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和一个消极的解决办法。危机
29、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度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能够促使个体发展出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0-2 的社会心理危机是信任对 不信任, 2-4 岁的社会心理危机是自主对羞怯, 4-6 岁的社会心理危机是 6-12 的社会心理危机是勤奋对自卑, 12-18 岁的社会心理危机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18-25 的社会心理危机是亲密对孤独, 25-65 岁的社会心理危机是繁衍感对停滞感, 65-以上的社会心理危机是完善对绝望。 因为个体心理发展的 8 个阶段与个体所处
30、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艾里克森还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个体危机解决的核心的人际环境不同。影响第一阶段的信任危机的核心环境是照顾婴儿的母亲;影响第二阶段自主性危机的是父母亲对幼儿的态度; 影响第三阶段主动性危机的环境因素是儿童的家庭;影响第四阶段勤奋感危机的主要环境是学校以及周围的近邻的态度;影响第五阶段同一性危机的人际环境是青少年的同龄人团体的关系;影响第六阶段亲密感形成的关键环境是个体的恋爱与婚姻经验;影响第七阶段繁衍感危机的关键环境是个体所在的文化传统与家庭教养;影响第八阶段人生整合的关键环境是人类社会对生命态度以及亲友的态度。 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给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带来很大影响
31、,特别是在培养个体优良个性品质方面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2. 试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影响 答:弗洛伊德发现,随着出生成长的时间顺序,儿童身体上的最集中产生快感的部位发生有规律的转换。他据此把儿童心理性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 口唇期 (Oral Stage): 0-1 岁。 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得到适当的照顾,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形成信任别人,自信而不依赖于别人,易于和别人相处的个性特点。如果照顾不当,就可能发生口唇期的固结。 肛门期 (Anal Stage): 2-3 岁。本阶段发展顺利,可形成独立能力的性格,表现为自我决定行动,无过分的羞耻感,心理矛盾 较少,
32、容易合作等。如果发生固结,就容易形成肛门性格,表现为整洁,吝啬,固执等。 前生殖器期 (Phallic Stage): 3-5 岁。这一时期是 Freud 最重视的时期,因为在这一阶段产生所谓的俄底普斯爱恋,这个问题解决的情况对日后的性格乃至神经症有重要的影响。在开始进入这一阶段,男女儿童都会对母亲产生带有性爱色彩的爱。在男孩子,由于爱母亲而又发现母亲属于父亲,于是产生了对于父亲的妒恨,这就是所谓俄底普斯爱恋。但男孩子发现父亲的强大,便会产生阉割焦虑,不得不放弃对母亲的爱恋。这是俄底普斯爱恋的正常解决。如果这种 爱恋不是被破坏掉,而是在压力下压抑下来,进入无意识固结下来,就称为俄底普斯情结 (
33、Oedipus Complex)。 俄底普斯情结对个性有极大影响,而且是日后神经症的根源。 。 潜伏期 (Latency period): 5, 6 岁 -青春期。在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心理性欲活动不那么显著,儿童的主要活动转到上学和学习上,但前生殖器期的经验记忆仍然会保持在内部并对将来的人格发展会发生影响。 生殖器期:发生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活动包括性的吸引,社会化,团体活动,结婚成家以及职业发展。这个时期的 性和成人的性的性质相同。然而,如果在前生殖器期的某个阶段发生了固结,它们就会在整个成年生活中表现出来,影响这一时期的发展,包括产生神经症和其它心理变态。 3
34、. 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发展过程 答:(一)学前儿童游戏水平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 在游戏的计划性方面,学前初期的儿童游戏往往缺乏计划,想到什么就玩什么,玩得怎样就是怎样。到学前中期,儿童对游戏已初步有所计划,常在游戏前预先设定主题。学前晚期的儿童则不仅能按预定的主题进行 游戏,而且制订一定的规则,对角色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在游戏的独立性方面,学前初期的儿童游戏的独立性较差,往往需要成人不断提示、启发和帮助。学前中期儿童游戏的独立性有所增强,能自己构思组织游戏,但出现纠纷时还需依靠成人来解决。学前晚期的儿童更乐
35、于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与同伴一起商定游戏的主题、规则、角色分配等,在遇到纠纷时能初步自行解决。 在游戏的创造性方面,最初儿童的游戏几乎都是对成人动作的模仿和再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能重新改造或组织以往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创造性游戏 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儿童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二)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 随着学前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所反映的内容逐步丰富、深刻。这主要表现在游戏的主题和情节方面。 从游戏的主题来看,学前儿童游戏主题的范围从儿童熟悉的家庭或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逐渐扩大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主题的性质由简单、自由到比较复杂、有特定内容;主题的深度由
36、反映具体人物运用物体的外部活动,发展到反映人们在活动中的相互联系,最后发展到反映概括的角色的行为,反映人们的内心情感和道德行为。 从游戏的情节来看,最初儿童游戏的情节往往是零星、片断的 ,情节发展缺乏明确、系统的线索和有机的联系,后来逐渐发展到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情节,情节的丰富性、创造性也在不断提高。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和参加成员的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最初儿童游戏持续的时间很短,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到学前中期,儿童可以持续做一种游戏达四、五十分钟。后来,儿童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游戏可能会玩得废寝忘食。 学前儿童游戏参加的成员由少到多。最初的
37、游戏多为独自一人,到学前中、晚期,随着游戏内容的丰富,规则的明确,有更多的同伴参与到同一个游戏中, 游戏的集体性增强,合作游戏出现的频率更高。 4. 试述莱文森的关于成年期个体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 答:莱文森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个体生命结构”,每一稳定时期的基本任务是建构生命结构。他认为这一生命结构是在成人阶段进化成的相对有序的结果,它由一系列交替稳定的结构建构阶段组成。莱文森和他的同事将成人生命过程划分为 7 个主要阶段:成人早期( 20岁 40 岁);成人中期( 40 岁 60 岁);成人后期( 60 岁以上)。在每一阶段内,莱文森又区分为几个时期。 脱离家庭( 18 岁 22 岁)时期
38、,这是青春期和完全进入成人世界之间的转折。这一时期青年人努力使自己从父母的资助和权威中分离出来。同时为生活在成人世界打下基础。 进入成人世界( 22 岁 28 岁), 在此,新的生命结构一定要建立。一个年轻人现在就要试图去确定一种职业,建立更成熟的友谊和性联系 包括婚姻。这一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达到一种认为自己是成人的最初感觉。莱文森及其同事发现,这一时期总有一个良师和一个人的未来成长或他的成功密切相关。 30 岁间的转折( 28 岁 32 岁)时期, 这一时期,有许多职业、婚姻的变幻,到这一转折的结尾,一个人的思 想集中于未来,成人准备阶段也就完成了。 安定( 32 岁 39 岁)阶段,通常十分忠诚于他的工作和家庭。 他现在开始攀登职业的阶梯, 这个时候,是在社会中寻求合适职位,确立职业,进行工作的时期。 后期安定,成为自己( 36 岁 41 岁)的时期,这时成年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安定的目标。 成年转折( 42 岁 45 岁), 30 多岁时 。大约 40 岁左右,一个新的时期开始进行,莱文森称之为成年转折。这个时期的任务是和过去相妥协,为未来做准备,为踏上成人中期铺设台阶。 再建构( 45 岁 50 岁)时期。 40 多岁时,一个人形成了成年成人 的初始生命结构。 他们认为随着建构第二成年成人结构,有一个 50 岁的转折,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