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2、 答: 1)历史条件: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创立标志: 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3)两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 4)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 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毛泽东思
2、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
3、1)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 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 ( 3)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4、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 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分别体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理论体系和制度。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答: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 :“五位一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经济
6、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是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经济理论、三个代表经济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高度地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等主要环节,以及基本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回答了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中
7、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 “三个代表 ”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经济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和 “三个代表 ”经济观点为指导,准确把握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 的世界大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以人为本、实
8、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新思想,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既积极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科学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又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既继承了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经济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邓小平经济理论、 “三个代表 ”经济观点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
9、、不同阶段的新经验,注重探索 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经济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7、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10、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增长是实现 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经阶段。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只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才能为经济持续不断的增长创造重要条件、提供基本保障;只有达到经济社会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才算
11、真正达到。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涉及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 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主要包括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还包
12、括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 “三个转变 ”。 一 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这一转变,既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变化,又涉及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对于增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以及三次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提出来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缓解
13、就业压力,影 响经济的稳定性。 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解决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能力。要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基本文化水平和劳动者的专业生产技能,提高管理创新能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必须处理好转变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促转变是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谋发展是促转变的重要目的。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 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 和落脚点,把建设资
14、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 8、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的相互联系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全面分析和科学认 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
15、升国内的产业结构。二是继续坚持 “引进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要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完善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实施 “走出去 ”战略。 “走出去 ”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广泛的开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和更多的利 用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断完善区域开放格局,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16、、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进 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较大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爱在经济全球化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带来了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占有之间新的不平衡。第四, 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根本能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经济全
17、球化的深入发展,既给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根据趋利避害原则,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以,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 平。 9、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答: 1)基本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
18、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 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思想、有
19、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 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它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11、 提高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答: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 开阔的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
20、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二,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性能。 第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第五,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 第六,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 第七,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 优秀文化成果。 第八,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突出强调了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 束和保障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