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 名词解释(4 题,每题 5 分)1、 三社四边协议1870 年 1 月 17 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 “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2、 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 、 纽约
2、邮报 、英国泰晤士报 、英国太阳报 、 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3、 新记大公报1926 年 9 月 1 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4、 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年至年,查封报纸家、捣毁报纸家,传讯报纸家,至少有位报人被杀,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从多家减
3、到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5、 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 世纪 30 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6、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得名于 19-20 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
4、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 。这里的“黄色” ,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 “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 20 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另一个公共领域” 。7、 竖三民指于右任从 1909 年起陆续创办的三份革命派报纸:民呼日报 、 民吁日报 、 民立报 。1909 年
5、 5 月,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办 民呼日报 ,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因激烈抨击清政府被迫停刊。后不久,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 ,因激烈反日引起日方不满,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查封了民吁日报 。一年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立报 。因三张报纸出版时间连续且都以“民”字开头,人们遂将这三张报纸称为“竖三民” 。8、 红色中华社红色中华社是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土地革命时期的 1931 年 11 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瑞金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7 年改名新中华报 ,即新华通讯社。1939 年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二、 简答(4 题,每题 10 分) 200 字1、
6、 简要陈述拿破仑对新闻业的贡献 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799-1814)。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政变,成为第一执政(以后变成终身第一执政、帝国皇帝)。他于 1800 年 1 月颁布法令,一下子取缔了 60 家报刊,并规定巴黎只准保留 13 家,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至此,大革命的取得的新闻出版自由,从法律上被完全否定,退回到了封建王朝时期。1805 年起,各报编辑部内设立新闻检查官。1810 年 8 月政府又作出规定,每省只准出版一种报纸(1807 年大查封之后外省还有报纸 170 家)。1811 年时巴黎只剩下 4 家报纸,全部被收归国有。拿破仑新闻政策的出发点,如他 1805 年
7、所说:“大革命的时代业已终结。在法国,只能存在独一无二的党派,我决不容忍报纸说出或做出有损于朕利益的事情来。”因此,在报道新闻方面他主张:“每当传来一个对政府不利的消息时,那么直至它在为众人所周知、人们信而不谈之前,切莫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2、 简述黄色新闻纸在美国的兴起与衰落黄色新闻纸得名源于世纪之交纽约漫画“黄孩子”,进而引发普利策与赫斯特执争。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主要指耸人听闻,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1895 年, 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
8、开竞争。年至年,怂恿并挑起美西战争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带来了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年月麦金莱遇刺身亡,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新闻报 。赫特斯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 新闻报销量大跌。年,赫特斯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黄色新闻逐渐衰落。黄色报纸兴衰的意义在于使严肃报纸与大众报纸的分流逐渐明朗。3、 简述 19 世纪末申报的商业化举措 年, 申报首创刊载言论、文学作品,雇用报童街头售报,出版“聚珍版丛书”,创办瀛寰锁记月刊,是为我国最早的文艺杂志。另外,还在外土阜聘请当地人建立分销处,在全国
9、各地首创聘请驻站记者,出版中国最早的白话报民报 ,创办寰瀛画报 ,是为中国最早的知识和消遣画报,创办点石斋画报 ,是为中国最早的新闻画报,出版第一张中文报纸号外。4、 简要陈述印度新闻传播业的特点 印度新闻传播由于种族繁多、缺乏能够流通全国的共同语言,而受到较大限制,这是印度产生现代新闻业最为直接的障碍,但是区域小媒介发展较快。由于特殊的国情,在印度,阅读报刊一向被看作是社会上层的事情,报刊读者的人数长期以来占人口比例是很小的。唯一能够在全印度流通的只有英文报刊,但即使是全国性引文报纸,发行量也十分有限。印度的权利中心在北方,北方将印地语的最多,因而形成两种竞争:印地文报刊与英文报刊间的竞争,
10、印地文报刊与其它印度文字报刊的竞争。印度自世纪年代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局面后,新闻自由的政策较为平稳,主要矛盾已经是各个财团控制的媒介集团与大量分散的小报刊之间争夺市场。5、 简要列举具有代表性的 5 个苏联时期的报刊及其所属部门消息报隶属最高苏维埃;真理报隶属苏共中央委员会;共青团真理报隶属苏联共青团中央;劳动报隶属苏联总工会;十月苏联作协机关刊物。6、 二战前后日本传媒法西斯化的主要手段大规模的思想和人员整肃从 1932 年起,日本政府对各种出版物(包括报刊)实行了空前严厉的检查和取缔,主要是禁止那些可能不利于军部直接统治的新闻报道和言论。军队要求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国策”与“国论”必须
11、完全一致,进一步钳制媒介。国体明征运动和精神统治1935 年日本政府发起“国体明征运动” , “明征”即“明确”之意,目的是彻底消除明治维新时期传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完全回归到神权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国权论” 。1938 年发动 “国家总动员运动” ,全面实行经济统治、国民统治和精神统治。政党被完全禁止,议员不属于政党,而被纳入“大政翼赞会”会议局领导。该会对所有的施政演说、军事战况报告、致出征将士的感谢决议和答前线电,都以热烈掌声通过。原有的各种社会团体解散,按职业、年龄、性别分别被纳入官方直接控制的全国性单一社团,如大日本言论报国会等。情报局对新闻传播的法西斯统治1932 年,为控制舆论而成立
12、了尚没有列入编制的情报委员会,由外务、陆军、文部、内务、邮政等省派出委员和干事,统一协调对舆论的控制。1037 年,该机构列入编制,名为内阁情报部,直属首相。1940 年内阁各省和军队各兵种的情报部门合并为统一的新设“情报局” ,对所有涉及传播的载体,包括报刊、广播、通讯社、电话、电影、戏剧、曲艺、绘画、唱片等等实行直接控制。战争失败前夕,政府指定成立的新闻界自主统治的御用团体“日本新闻会”也被解散,改由情报局直接向报刊发出具体指令。这个机构凌驾于与传播业相关的各个部门之上,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钳制舆论的法规,以及广播、电影方面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纲要” 。国家直接监管广播业1926 年,政府
13、发出指示将东京广播电台、大阪广播电台和名古屋广播电台三家合并为社团法人日本广播协会,实际上成为政府直接掌握的垄断事业。1928 年,建立全国广播网和社里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政府对所有消息和演讲以及讲演人选都进行严格审查。1934 年,进行广播协会改组,现役军人主持的煽动战争和进行法西斯教育的节目越来越多。合并通讯社,全面控制报刊的新闻源1935 年,政府着手合并通讯社。经过反复协调,最终于 1936 年 11 月在“联合新闻社”和“电通”两大通讯社的基础上建立社团法人同盟通讯社。该社实际上完全由军部控制,其他通讯社以加盟的形式归到该社名下,凡新闻传播之电报,不论发稿还是受稿,只授权与该社。同盟社
14、还直接负责对外国际广播,逐渐扩大到使用 24 种语言全天候广播,宣传广度和强度毫不逊色于德国法西斯。报刊大合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五天,政府即颁布新闻业令,宣布首相和内阁有权对新闻业的合并经营、转让和废止做出决定,违抗者将进行处置。除了几家全国性大报外,其他报纸一律按照一县一报的原则实行合并。杂志也没逃过大合并的命运。九一八事变后,遭到查禁的社会主义的杂志每年都有几十种。1941 年和 1942 年又进行了两次整顿与合并。7、 简述“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出处与历史意涵出处:新记大公报于 1926 年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创刊号宣布“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5、历史意涵:在强大的政治、军事集权的政治氛围中,该报企图走出一条中国人办商业日报的道路。该报的“三驾马车” (新记公司)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各自发挥专长使报纸迅速获得公誉。该报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退出天津、上海后,在武汉、重庆、桂林、香港在各地建立分馆。1941 年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荣誉奖章。8、 简述 1953 年广西农民报事件及其影响事件:1953 年,广西宜山地委机关报宜山农民报发布了一篇揭发某县书记错误的调查报告和批评地委的社论。报纸发表后,报社社长兼宜山地委宣传部部长阮庆向广西省委宣传部去函汇报情况,并就同级党
16、委和同级报纸的批评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出请示。广西省委宣传部进一步向中央递函请示。中央宣传部作出批示,表示党报不能不经请示擅自在报纸上批评同级党委会,或利用报纸进行自己与党委会的争论。这是党报在其和党委会的关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影响:广西农民报事件是“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原则的历史根源。这一指示一直沿用至今。原则的制定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共同纲领等法规,与法律相悖。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原理的错误规定限制了报社和编辑部的独立性。是造成目前新闻监督困难的尴尬局面的一大历史原因。调查和社论的发布取得积极效果,督促了宜山地委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三、 论述(2 题,每题 20 分) 400 字1、 明
17、治维新至二战结束前,日本为控制国内媒体,进行长期的法西斯过程。试论述这一过程。日本媒体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化是该国媒体从 19 世纪末自觉鼓吹侵略战争的自然结果。明治维新运动中,新闻业发展极为迅猛,但始终处于官方有效的控制之下。每次修订报纸条例,都在控制力度方面有所强化和完善。日本报刊从 19 世纪对日本侵略朝鲜、侵略中国的战争,到 20 世纪初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各报均主动、积极地鼓动战争。明治大正时期的新闻政策为媒体法西斯化提供了法制条件。从明治时代开始,到大正时代,对新闻的越来越严厉的控制。1889 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强调 “日本臣民在法律范围之内有言论、出版
18、和集会的自由”。日本的媒体本来就没有与当权者抗争到底的传统,经过几个不大的斗争回合,便基本上被纳入了天皇专制制度的轨道,在鼓吹国家主义方面,相当多的媒体充当了自觉的工具。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媒体转向法西斯的质变开端。1931 年“九 一八事变”一发生,各个媒体再次积极地卷入了战争叫嚣中。报刊和通讯社极为快速地报道战况,支持政府的侵略方针。对待“九 一八事变”的态度可视为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媒体持反对意见。日本军部自“九一八事变”后,一步一步将日本的各种新闻媒体牢牢地绑在了侵略战争的战车上。 日本政府和军部采取的一系列媒体法西斯化的措施:1大规模的思想和人员整肃 从 1932 年起,日
19、本政府对各种出版物(包括报刊)实行了空前严厉的检查和取缔,仅当年就有 5000 起,军部对要求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国策”与“国论 ”必须完全一致。国体明征运动和精神统制 日本政府 1935 年发起“国体明征运动”,目的是彻底消除明治维新时期传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完全回归到神权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国权论”。接着,1938 年发动“国家总动员运动”,全面实行经济统制、国民统制和精神统制。在这种精神统制下,对新闻传播施以进一步的控制,更是无以复加。情报局对新闻传播的法西斯统制 “情报局”对所有涉及传播的载体,包括报刊、广播、通讯社、电话、电影、唱片等等实行直接控制,参与制定了一系列箝制舆论的法规。4国家
20、直接管制广播业 政府对所有消息和演讲,以及讲演人选都进行严格审查。现役军人主持的煽动战争和进行法西斯教育的节目越来越多。5合并通讯社,全面控制报刊的新闻源 为了强化对新闻传播的控制,日本政府合并两个最大的通讯社,建立同盟通讯社。该社实际上完全由军部控制,凡新闻传播之电报,不论发稿还是受稿,只授权与该社。 6 报刊大合并 为了便于更好地实行控制,宣布除了几家全国性和区域报纸外,其他一律按照一县一报的原则实行合并。总结:明治时代末期起,日本的媒体追随国权论,在煽动战争方面一向是积极主动的。战争期间,新闻虚假的程度十分严重。关于言论自由,这几乎成为一个反面的概念。正是由于日本的媒介忠诚于军国主义已经
21、成为常规,一旦天皇宣布战败,它们便处于不知所措的境地。显然,媒体主持者考虑的只是日本民族的荣誉和未来发展,对于军国主义本身的反省是很有限的。二、 论述申报在我国新闻发展史上的作用与地位申报原名申江新报 ,1872 年在上海创刊,1949 年停刊。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创刊时,上海新报独占中文商业报坛,创刊后申报即以压报价和刊登文艺性材料战胜了上海新报。接着申报又对新闻业务进行改革:一是发表政论文章。申报创刊时头版就刊载“论说”,论说内容丰富,从对苛政陋规的笔伐到现代化建设的鼓吹,在启发
22、民智上还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二是改革新闻报道。首先报社重视新闻的真实性。1874 年 5 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美查还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1873 年 11 月,浙江余杭发生了轰动朝野的 “杨乃武冤案”,申报 从 1874 年 1 月 6 日开始报道到 1877 年 4 月 7 日止,连续报道三年多。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对这个问题的最后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的文字。申报公开征集、发表文艺性作品,特别是语言通俗、音调轻快的竹枝词更受欢迎,这就容易符合当
23、时主要读者群即旧式文人和市民的兴趣和需求。这一创造性的举措,为后起的字林沪报、新闻报所效仿,也开了报纸副刊的先河。申报在新闻业务方面为中国的报业创造了很多第一:年, 申报首创刊载言论、文学作品,雇用报童街头售报,出版“聚珍版丛书”,创办瀛寰锁记月刊,是为我国最早的文艺杂志。另外,还在外土阜聘请当地人建立分销处,在全国各地首创聘请驻站记者,出版中国最早的白话报民报 ,创办寰瀛画报 ,是为中国最早的知识和消遣画报,创办点石斋画报 ,是为中国最早的新闻画报,出版第一张中文报纸号外。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经营副业。一是创办文艺杂志。1872 年 11 月 11 日,申报馆出版
24、发行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瀛寰琐记,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文艺期刊。二是出版白话新闻报。1876 年 3 月 30 日,申报创办了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民报,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三是编印画报。1877 年 5 月申报出版了瀛寰画报,专门刊载各国时事风俗、山川地理,有图有文,实为中国画报之祖。后又出版了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四是印书。申报创刊不久就开始印书,出版过一百六十多种孤本名著,为保存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申报开创了中国现代商业大报的传统。该报在全国 29 个城市设立分馆,增加各地通讯;改革副刊,从文艺到医疗,适应各类读者需要;出版系列书刊,从月刊、年鉴到地图,品种多样;兴办社会文化事业,例如流
25、动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不惜学校、申报服务部等)申报前后总计经营了 77 年,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它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三、 试论述英美新闻传播业与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新闻传播业的同与不同相同点:都强调资本主义的平等自由思想,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媒体。都代表资产阶级平等、自由、人权思想,在商品经济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点:英国和美国的报刊有着强大的发行量;独立性不同。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新闻媒体没有强大的发行量,必须投靠政府、商业集团或社会团体等利益集团,其后果是报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
26、性。但和集权国家不同的是,集权国家的新闻媒体有很强的倾向性,而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新闻媒体则表现出价值和观点的多元化。美国新闻媒体只对公众负责。英国新闻媒体有市场支撑,美国新闻媒体则对公众免费,可以与任意政府或利益集团对抗。英美国家的新闻媒体在国内有市场支持,注重新闻的使用功能,因此提供的是事实。法德意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新闻媒体注重观点和利益的一致性,替一定的利益团体发表观点。四、试论述亚洲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特征(1 )东南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特征:由英、法、美等外来殖民力量推动,遵循从南到北的发展过程;除大中华区外,都在控制着华人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政策呈现自由主义加权威主义的特色,经常不断地
27、在自由主义与专制统治之间摆动;广播电视与通讯社以国家控制为主;目前快速发展的新闻传播区域,是世界媒体市场的拉动力量之一。(2 )南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特征:社会总体上较动荡,新闻政策起伏不定,新闻自由多为形式大于内容;经济基础总体一般,因此商业媒体未能充分发展;媒体不甚发达,但语言总类繁多,非文化多元政策所决定。(3 )东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特征:是亚洲现代新闻传播业起步最迟的区域;除朝鲜,各国/地区新闻传播也非常发达(如日韩港台中国大陆) ,是当今世界发展惊人的区域;这个区域民族较为单一,出现了较为规模化的媒体和较为统一的媒介舆论区域;两种新闻传播体制。共产党控制的媒介体制(中朝) ;日本、香港的自由主义体制;台湾与韩国的转型体制。(4 )转型中的中亚新闻传播事业:早期的现代新闻事业均是由苏联建立起来;处于转型期,由党控转民营;经济基础差,市场化困难,生存状况较为艰难;在政党争斗中,多数媒体具有政党背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