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9.27KB ,
资源ID:1374559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745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docx

1、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在及解决对策分析摘要: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新的经济环境时也遇到诸多挑战和难题。本文主要论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存在制约因素,联系我国实际,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我国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下载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现状分析;问题对策 一、货币政策理论概述介绍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

2、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 1.货币政策本身的缺点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集中,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由货币政策所推动的货币供给很难达到县域地区。从货币供给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同时,我国奉行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居民个人都参与货币创造过程。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时具有外生性和内生性,而不是纯粹

3、的外生性,中央银行控制的货币供应量有限,货币政策的效果有所减弱。 2.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制约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外界对人民币产生升值的预期,也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国内外的投资者都抛出美元,买入人民币。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抛出更多的本币,使货币供应量上升,流动性加大,通货膨胀加剧,货币政策产生了反效果。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利率的种类很多,有基准利率、同业拆借率、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债券利率等,没有统一的市场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率政策的实行。 3.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情况 现在人们对货币政策已有预期,中央银行所制定的货

4、币政策没有考虑到预期因素,所以货币政策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此时,货币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警告,真正的调控作用较弱。中央银行决定执行货币时,已经延误了时机。市场已存在大量货币,紧缩的货币政策很难控制住这种趋势。而且,每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或年存贷款利率都是小幅度的调整,到后期才增大幅度,所以货币政策暂时效果微弱。 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现状分析 1.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不充分 目前的政策操作来看,我国常用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主要有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利率和窗口指导等。虽然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较多,但其使用和调控的余地并不是很大,因此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2.货币政策市场化程度

5、仍然较低 国货币政策的市场化程度受制于金融改革的进程,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像完全市场化的国家,不可能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实体经济,抚平经济周期的波动,只能选择一些替代性的中介目标,例如货币数量、再贷款规模等。由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比较单一。 3.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 近年来,我国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这种货币政策的主要原因,在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中国,利率对汇率的传导机制并不顺畅,在存在利差的情况下,由于外汇不能顺畅流人中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充分,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人中国,为中国货币政策实施设置了诸多障碍。 4.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 中国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操作之间存在矛盾。中国长期实

6、行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安排。在 2005 年汇率改革之后,汇率灵活性稍有加强,但波动幅度仍被限定在一定区间内。而 2008 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人民币升值步伐又开始停滞,转为事实上的盯住美元。在固定汇率制和外汇管制下,固定的人民币汇率无法调节外汇收支,大量流入外资只能积累在外汇储备中,通过调节国内货币供应量来释放压力,给货币政策戴上了枷锁。 四、解决我国货币性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1.保证中央银行决策的独立性 加强中央央行和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必须掌握详尽的金融机构信息,以便对金融运行状况以及金融运行中可能引发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此需要加强中央银行和各相关部门

7、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完善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央行制定的各项货币政能够确保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切实的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 2.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1)央行应进一步加大收回再贷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的规模,以消化准备金率降低所释放的超额准备。 (2)规范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因为只有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最后资金来源时,商业银行有资金需求才会首先进入公开市场;调整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使债务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扩大交易工具,包括发行面向银行的短期国债等;增加交易主体并完善市场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存款准备金制度,应将准备金的计算方法由时点余额改为

8、平均余额,考核方法由绝对值改为平均值。按存款期限长短确定分档准备金率,以规范不同性质存款的信用创造规模。 (3)逐步停止对准备金支付利息、金融机构不能将央行的存款作为它赢利的“避风港”,央行的货币供给才能全部进入生产领域。 3.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进一步增加银行问市场的开放程度,增大银行间市场的覆盖范围。其次,要进一步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再次要提高资本市场质量。为了发挥资本市场联结货币政策和总需求的作用,应该继续扩大资本市场的参加者队伍,抑制资本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规范资本市场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资本市场上的信号的质量,引导理性投资。最后要引导商业

9、银行正确处理风险防范和开展信贷业务的关系,导公众预期,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培育更多符合市场条件的现代企业,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能 4.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1)强化资本约束,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支持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在保证国有控股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并按股份制公司的规范设立治理机构。 (2)强化成本约束和利润考核。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风险收益相对称的委托代理制度,使多数分支行的机构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与本行的盈利水平相联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外部约束。大力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监管当局的协调与合

10、作。 5.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必须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地完善利率结构,形成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利率的市场导向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央行调节货币供求、居民决定消费支出、企业选择投资机会的资金价格信号。同时,以市场化的利率来约束企业的信贷行为,从而提高其对利率的敏感度。 总结: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是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政策选择.既可以避免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又有助于消除扩张性货币政策引发通货膨胀的隐患。因此,它既是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稳健的货币政策必将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以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增强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李云林.美国货币政策运用的八年实证J.宏观经济管理,2007(8):2024 卞志村.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J.世界经济,2007(6):3547 崔建军.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4(2):1O1107 彭兴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7(11):283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