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24KB ,
资源ID:1375802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758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docx

1、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研究摘要采用赋值法,针对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准则,对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要求、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处置、披露八个方面进行赋值,对比研究 1992 年、2006 年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趋同程度,结果表明,二者定义、初始计量、处置都基本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后续计量、折旧和披露上。下一步,我国会计准则应着力发展后续计量和披露,加大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 下载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计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158-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2、程不断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会计组织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实行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已成为迫切的需要。国际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因此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研究,已经完成了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的转变。国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赋值分析法、平均距离法和判定分析法。王静和孙美华(2003)根据不同准则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赋值,以此得出不同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并将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加权平均,得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CAS 和 IAS 的国际趋同系数为 0.11,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

3、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王建新(2005)用类似的方法计算出,国内会计准则趋同系数为 0.42。王治安,万继峰(2005)用判定分析法和平均距离法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认为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度较高。 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各国都高度重视固定资产准则的制定和完善,以规范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本文采用赋值法,以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要求、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处置、披露八个方面为对比点进行赋值,研究 1992 年、2006 年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度,进而总结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二、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一)国内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4、我国最早的会计准则,主要结合中国特色和引进国际上已有的会计准则制定。1953 年,我国引入了苏联的会计制度;1979 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1983 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7 年,我国开始关注会计理论的研究。国家成立 “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1992 年 11 月 30 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 1 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多年修订,2001 年颁布 16 项基本会计准则。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 38 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三、国际趋同分

5、析 本文采用配比法的思路度量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中固定资产准则的趋同程度,为对比点赋值。为了衡量两套准则大部分相同或不同的情况,在 01 之间进行赋值,两套准则内容完全相同为 1,完全不同为 0,各对比点的相似性介于 01 之间。并设定,有较少差异的对比点赋值为 0.7,有较大差异的对比点赋值为 0.3,D 值越大,趋同程度越高,D 值越小,趋同程度越低。 (一)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1992的国际趋同研究 从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要求、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处置、披露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并进行赋值处理,得出表 3。 (二)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2006的国际趋同研究 1.制定的目的、范围、

6、定义 两准则制定目的基本相同。就准则的适用范围来看,我国固定资产准则(IAS16)适用于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处理;国际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更加详细。在关键名词定义方面,IAS16 定义的名词较多,包含了如主体特定价值等中国固定资产准则中没有的概念。 2.确认和初始计量 在确认方面,两项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基本相同。但现行中国会计准则对于原准则而言,取消了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将后续支出与初始确认原则相统一,更加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初始计量方面,两项准则差异不大,都是按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计量,只是成本构成有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较中国会计准则包含了估计拆卸、搬移费及场地使用费。 3.计量 在后续

7、计量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主体选择成本模式或重估价模式作为其后续计量的会计政策,要求当固定资产允许重估时,固定资产的价值按固定资产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按重估价值计算的累计折旧的余额来表述,若重估发生增值,增值不计入当期损益而列为所有者权益中的单独项目“重估价盈余”;若过去已有重估增值并曾贷记重估价值盈余以后再重估时出现重估价值,则先用重估价盈余抵补,既借记重估价盈余。中国会计准则不包含重估政策对重估的时间规定。 4.折旧 在折旧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组成部分都应单独计提折旧,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是以各部分成本对总成本而言是否重大为标准,而中国会计准则中没有这样的明确规定

8、。国际会计准则包含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工作量法,中国会计准则包含的方法较多,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 5.减值、处置、披露 在减值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固定资产减值进行转回,中国会计准则不允许转回。在处置方面,两项准则规定基本一致。在披露方面,两项准则的差异在于重估金额列示项目的披露要求。国际会计准要求重估金额列示项目的披露包含重估的生效日期、是否有独立的评估人员参与、估计该项目公允价值时运用的方法和重要假设、对各类重估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四方面内容,如果资产按成本模式及计价将会确认账面金额;中国会计准则没有重估金额列示项目的披露要求。 6.趋同度计量分

9、析 从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折旧要求、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处置、披露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并进行赋值处理,得出表 4。 趋同度大大提高。定义、初始计量、处置都基本相同,差异主要体现在后续计量、折旧和披露上。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中后续计量、折旧和披露三方面的内容不详细,甚至没有相关要求。企业固定资产后续确认与计量,关系到固定资产价值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对于企业利益各方了解固定资产信息,及时做出合理固定资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政策具有不易改变、反应不及时、缺乏灵活性、累计折旧的缺点,减值准备可弥补其不灵活的缺点,但减值准备易被利用控制企业利润。未来应考虑着力发展后续计量和披露,加大中国会计

10、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 参考文献 吴革.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水平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 张国华,曲晓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法度量拓展模糊聚类分析法初探 J.南开管理评论,2009(1). 郝振平,陈武朝.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公司业绩:一项经验检验J.财经研究,2010(3). 曲晓辉,高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6(2). 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陈艳,Dennis Hwang,孙晓梅.美国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动向及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 林钟高,徐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国家利益分析及其调整基于国际制度合作理论的研究J.财经论丛,2007(4). 刘晓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J.财会通讯,2011(5). (责任编辑:刘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