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192.50KB ,
资源ID:137821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7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doc

1、lw SHANGHAI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 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 题 目 :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 学 院 悉尼工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lw 摘要 . 4 第一章 引言 . 5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5 1、 研 究背景 . 5 2、 研 究意 义 . 6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6 1. 研 究的方法 . 6 2. 研 究框架 . 8 第二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及国际对比分析 . 8 第一节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 . 8 1. 中 国 能源 结构 . 8 1. 中

2、国 能源消 费弹 性系 数 . 12 第二节 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 . 13 1. 能源效率指 标 . 13 2. 我 国 能源利用效率的 国际 比 较 . 14 第三章 各国能源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 15 第一节 美、日、英能源政策 . 15 1美 国发 展可替代能源 政策 . 15 2. 英 国 高度重 视 保 护环 境的 节 能 减 排工作 . 16 3日本 资 源 约 束型 产业结构转变 政策 . 17 第二节 对我国制定能源发展政策的启示 . 17 lw 第四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19 第一节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19 1. 经济发 展水平 . 19 2. 产

3、业结构 . 19 3. 技 术进 步 . 20 4. 能源消 费结构 . 21 5. 人口因素 . 21 6城 镇 能源固定 资产 投 资额 . 21 7. 其他因素 . 22 第二节 基于区域角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 22 1. 研 究 数 据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模型估 计结 果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 五章 结论及建议 . 23 第一节 结论 . 23 第二节 建议 . 23 lw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研究 摘要 能源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能源消费膨胀和能源短缺的矛盾问题已引起全世界人 民的关注,世界各国在寻求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都把提高

4、能源利用效率列为能源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并且能源需求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在 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 10 个百分点,如此低的利率说明我国资源能效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能源效率在省际间和区域间的差距情况以及我 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距。 本文针对上述重点,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首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整理,探

5、讨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利用现状进行描述,并做国际对比,分析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对我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选取东、中、西三个地区的能源效率的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结合各国能源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目前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大多是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角度进行的,本文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角度分析对我国区域全 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估算,采用 2005-2009 年全国分东、中、西三个地区的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以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发明申请受理量、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6、中的比重、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以及城镇能源固定资产投资为输出变量,建立了我国三大地区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以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所表示的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效率正相关,相应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能够改善能源效率,同时,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也都可以大幅度提高 能源效率。最后,我们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升我国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lw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然而,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

7、颈。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势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逐步回暖,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对煤、石油等能源和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的需 求也将上升。 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也是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按 1981 年不变价格计算每亿元 GDP 能耗从 1981 年的 15.7 吨标准煤下降到 2012 年的 0.9 吨标准煤,降幅超过 90。虽然我国的能源效率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能源效率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距,与外国相比

8、,能源效率仍然很低,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工作人员在 2012 年 2 月份介绍说,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 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 10 个百分点,从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出的 GDP(按 2005 年不变价 PP 方法计算)来看, 2009 年我国的能源效率为 3.16 美元 /公斤标准石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5.18 美元 /公斤标准石油,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分别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的 58%、 42%和 41%。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效率也较低。由此可见,我国的能源效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面对不断攀升的能源消耗总量和相对落后的能源

9、效率的现实,决策界和学术界对能源利用效率问题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将能源效率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考虑,我国“ 十一五”能源规划,将单位能耗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明确提出到 2010 年,单位 GDP 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的节能目标,这证明了能源效率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何才能做到不牺牲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完成规划的预期目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正是现有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缓解能源消费总量急剧增长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巨大差异

10、,有研究认为,如果按照上海市的能源效率为基 准,其它省份的能源效率都提高lw 到上海市的水平,则我国的能源效率可以提高大约 60%,说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只要落后地区能够赶超发达地区的能源利用水平,将极大地提高总体能源效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必须首先了解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情况?影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因素有哪些?能源效率在省际间和区域间的差距情况?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利用效率上的差距?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提高能源效率的主攻方向,有的放矢,建设节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2、研究意义 2.1 理

11、论意义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大多是从单要素能源效率角度进行的,本研究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角度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并利用数据分析对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估算,进而利用回归模型对区域间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现有能源效率研究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指标,数据的选择年份不同,研究结论差异很大,本文通过我国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希望对现今能源效率相关研究进行理论补缺。 2.2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而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

12、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但我国是全球人均能源保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这种能源供应日益紧张,能源资源短缺逐步制约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提高能源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能源效率正是缓解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有效途径。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能源效率影响因 素的实证分析,为决策部门制定合适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1. 研究的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其中有益

13、的内容,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总结已有研究存lw 在的不足;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测算区域间各要素能源效率差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文献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大量检索研究,从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文献的检索主要包括国内期刊文献检索和国外期刊文献检索,在综合把握国内外学术界对能源效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开对能源效率的分析与探讨。通过对研究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纵向

14、和横向比较,分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能源效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在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所处的水平和提升的空间,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提高效率的建议。 实证分析方法 在对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本文先进行理论铺垫,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是分析一个随机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用变量的观察数据拟合所关注的变量和影响它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式,检验影响变量的显著程度和比较它们的作用大小,进而用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解释和预

15、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其核心是“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将所研究的变量分为一个因变量,即被影响变量,和一组自变量,即影响变量,因变量和自 变量的确定是建立回归模型的主要任务。在回归模型中,需要人为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方式来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加以量化描述,并根据实测数据求解这一模型的各个参数,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数据,检验各自变量的作用是否符合预先构想。但是,回归分析在研究中的作用不是确证因果关系,而是确认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统计关系是否存在,拂过在变量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加以量化描述。本文基于数据分析方法,利用我国 2003 2012 年 GDP 产出、地区生产总

16、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人口城 市化率以及城镇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数据估算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再以估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人口因素以及能源投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lw 2. 研究框架 本文首先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整理,探讨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利用现状进行描述,并做国际对比,分析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对我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选取能源效率的影响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接着结合各国能源政策及 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

17、相应结论和建议。具体的研究框架如图 1: 第二章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及国际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现状 1. 中国能源结构 我国的能源结构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第一 ,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故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第二 ,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也带来了相关问题 ,如环境恶化问题的提出 引言 背 景与意义 方法与框架 现状 分析 我国能源效率利用现状 及其国际比较 实证 分析 相关影响要素的理论分析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政策 分析 各国能源政策及其 对中国的启示 建议 结论与建议 lw 与能源供给的安全性问题。前

18、者主要由 CO2、 SO2 过度排 放所引起 ,后者主要由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所致。第三 ,能源结构是与能源消费总量密切相关的 ,过去二十多年里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是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的 ,而且未来数十年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这无疑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进一步改善增加了难度。总的来说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证能源供给安全等构成了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种种制约因素。 1981 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得到了快速增加。总的来说,我国能源消 费总量自 1981 年以来,呈现快速

19、上升的势头,由以下统计显示, 2012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306647 万吨标准煤,比 1981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57144 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超过 4 倍。其总的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阶段是1981 1998 年,能源消费总量平稳上升, 1998 年能源消费总量为 131176 万吨标准煤,相比 1981 年,增长了 1.4 倍;第二阶段为 1999 2001 年,这期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出现上升幅度较小的情况,三年间,只增长了 5008 万吨标准煤 ;第三阶段, 2002 2012,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开始 快速增加, 2012 年能源消费总量是 2002 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20、2.2 倍。 表 1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 年度 总量 年度 总量 年度 总量 年度 总量 1981 57144 1989 80850 1997 122737 2005 159431 1982 58588 1990 86632 1998 131176 2006 183792 1983 60275 1991 92997 1999 135909 2007 213456 1984 59447 1992 96934 2000 135909 2008 235997 1985 62067 1993 98703 2001 136184 2009 258676 1986 66040 1994 1

21、03783 2002 140569 2010 280508 1987 70904 1995 109170 2003 145531 2011 291448 1988 76682 1996 115993 2004 150406 2012 306647 现阶段,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根据跨国能源巨头 BP发布的能源统计 (表 2), 2012 年石油、天然气、煤炭的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34.78%、 24.14%和 29.25%。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一般在 30% 40%左右,其中煤炭消费lw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0% 20%左

22、右。而由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国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2011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 70.4%,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核电、风电比重分别为 17.9%、 3.9%和 7.8%。1981 年以来,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始终占绝对比例,占比一直保持在 68%以上,远远高 于国际平均水平,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 18%和 6%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表 3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2012 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比重从最高峰 1993 年的 76.2%下降到 70.4%,石油消费始终在 18-20%左右波动,天然气消费比重在经历了近 2

23、0 年的下降后,由 2001 年的 1.8%提高到 3.9%,水电、核电、风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则由 3.4%提高到 7.8%,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总体上,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占比少,清洁优质能源短缺的特 征。 表 2: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世界能源消费 9341.7 9524.2 9828.9 10289.4 10557.6 10843.0 11099.3 石油 38.2 37.6 37.3 36.9 36.3 36.1 35.6 天然气 24.3 24.2 23.9 23.6

24、23.6 23.6 23.8 煤炭 24.5 25.4 26.5 27.2 27.8 28.1 28.6 核能 6.6 6.5 6.2 6.2 5.9 5.8 5.6 水电 6.4 6.3 6.1 6.3 6.4 6.4 6.4 数据来源: BP 公司历年世界能源统计资料 表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年份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风电 1981 70.7 22.7 3.2 3.4 1983 72.2 20.7 3.1 4.0 1987 75.8 17.1 2.2 4.9 1993 76.2 16.6 2.1 5.1 1994 76.1 17.1 2.0 4.8 1995 75.7 17.5 1.9 4.9 1996 74.7 18.2 1.9 5.2 1997 75.0 17.4 1.9 5.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