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复杂性研究摘 要: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几个阶段,分别是平均主义、改革探索、全面改革、完善改革四个时期。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的问题随之发生,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改革收入分配体制俨然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下载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复杂性;收入差距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收入分配状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问题发生在收入分配制度的实践过程中,收入差距在不同群体之间显得越来越大、初次分配和
2、再次分配领域发生越来越严重的不公平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了高度重视。分配不公平问题和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存在对国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很不利,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经济的发展,阻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所以,应该更加准确、深入的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问题,究其原因,这样才能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相应建议。 一、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 国内外有很多在分配问题方面的研究,在分配思想史方面,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次利益之辩”,还有同期亚里士多德的“比值相等”和“数量相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等思想。当然分配问题还是在近代体现的比较集
3、中。自从古典经济学开始,西方学者就对分配体系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分配操作还是分配伦理。而社会主义分配问题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 上世纪 90 年代中叶以后,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趋势就是不断扩大的社会行业、群体在收入上的差距。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过去的 10 年这种趋势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国家主义”日益发达的经济结构最为重要,它使收入差距的根本性来源变成了权力和垄断。收入差距在新一轮的扩大化进程中,没有完全反映“灰色收入”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此同时,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后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分配领域,而是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私人财富差距的急剧增长也是近
4、 10 年来扩大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经济学家根据家庭财富和收入进行独立取样,作出了当今中国在财富分配格局方面的调查,该调查结果比收入分配调查更加惊人。即使是从乐观的角度看,只有 10%的家庭能够控制私人财富的 45%及以上。灰色收入分配与私人财富分配有着紧密的关系。 (二)收入分配改革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经济的高速增长直接导致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但两者之间未必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全国范围内(不包括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当今城市家庭的经济结构和收入差距,尤其是经济活动因国家权力的垄断而变得关系密切。例如,运输、电信、国能能源行业的正式员工的收入与各种福利待遇,就构成了家庭在收入差距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5、社会福利体系市场化严重,例如,医疗、住房、教育的过度产业化,导致扭曲了社会分配体系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程度也更加严重。 日益不均的财富分配和家庭收入,从一方面来看是产生于中国独特政治经济体系,但另一方面看又使经济、社会、政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其中包括了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国家经济结构的扭曲化(内需不足)、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化、系统政治风险的日积月累。在年轻人群和房地产市场当中,这种因收入不均匀而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其表现之一就是遍布网络舆论中的不满情绪,还有反映于以暴力事件为重点的各种形式的群体性事件中。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各级领导
6、已经予以重视,并且采取了各种办法,例如,修改最低工资条例、扩大社会福利支出、减轻收入差距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贫富差距等。不过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央政府在发展规划中宣布要系统的提出一套新战略,使分配体制能够得以改革,进而遏制快速扩大的收入差距。虽然对于这些细节的政策来说,我们并没有看见其出台,但对于下一轮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来说,这些政策无疑会成为重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发展过程 (一)反对平均主义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展开了一场改革开放浪潮,主要以分配制度变革和激励机制改革为开端,总体来说,平均主义受到经济体制转型的反对,对于落实按劳分配体系阶段,在各个方面建
7、设市场经济体系的时期,要依据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效结合的原则,同时在确定与改进市场经济体系阶段的生产要素时,要依据贡献参与以及收入分配的相关原则执行。 党在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我党历史上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伟大意义的一次转折。会上把党和国家在工作上的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领转化到经济建设上,进一步提出了“克服平均主义”。三中全会还针对农业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讨论,会后,将突破口对准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分配制度改革大幕。 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提出经济改革的重点要从农村转向城市,以城市为重点,
8、加快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了使企业的活力能够增强、使广大职工的责任心能够提高,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提出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度,主要形式为承包制。这种责任制度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统一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将劳动成果与劳动所得相联系。决定还针对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深化的方案和若干具体规定,使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能够被进一步的完善。 这一阶段时期主要纠偏以往的大锅饭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发达经济水平,缩小发展差距、提高经济效率迫在眉睫,因而决策层吸取了平均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效率低的教训,转而将中心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事
9、实证明,在改革开放前期,效率提高的空间受到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的极大影响,同时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没有得到实现,这种分配方式直接导致了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损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层决策者意识到发展经济社会的必要途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转变这种观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变平均主义分配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阶段 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成,使中国经济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处于新的起点。新的国外环境变化以及社会矛盾的凸显,要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在进行分配时,短期发展可以使用效率优先于公平的方法进行解决。社会经济水平较低时,要将效率放于优先地位,而将公平放于次要地位,
10、便可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水平,但是,此方式造成的社会矛盾及社会扭曲将更加严重,之后的纠偏成本也会随之上升。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这一原则得到了理论上的肯定与论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累计社会财富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前提,但是因为该原则侧重于效率,导致实际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日渐严重。1994 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保持在 0.4以上,并且逐年上升。因此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党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础上,保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这
11、一补充使我们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意义,进而从中得到了政策上的启示。 (三)更加注重公平的阶段 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来了在今后的五年里,中国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主要目标,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的策略。会上还提出了提过国民收入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创造条件来使居民的财产收入增加。健全增加劳动收入和扩大就业的制度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机会公平。逐步的使最低工资标准得以提高、职工工资的正常支付和增长得以保证、规范化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中税收的调节作用、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的强调。对公务员工
12、资制度进行完善,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深化。争取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努力使低收入者的收入显著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趋势更加明显,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人民收入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综上所述,人们在不同时期,受到特定时期的制约,出现公平与效率层次的影响不同,公平与效率表现出的趋势是从统一到分离再到统一。 三、收入分配改革的复杂性 我国当前在分配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已经使中国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上受到了抑制,使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受到了制约。因此,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出发,以及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客观形势来看,明确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复杂性及成因,加强收入
13、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深入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一)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偏低 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区相互协调发展的推动下,产业投资明显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收入差距现象得到缓解。但是,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严峻。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行业垄断引起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5 年对部分人口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异一部分可以用人力资本差异解释,但是另一部无法解释的通常被理解为,由于歧视
14、、部门割裂等原因造成。 (二)各成员间收入差距扩大 农民作为整个利益主体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可观,从 2002 年的 2476 元上升到 2012 年的 7917 元,十年来的增长比重已经非常快速了,但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在 3 倍以上,由消费观念导致的消费差距在 6倍以上。因此,农民收入仍亟需提高,解决农民收人分配问题仍需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今后是否可以实现粮食的“十连增”并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如何能够让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在解决此问题上有一个理论支持的认识,即减少农民基数,但是这个办法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也是为何把提高农
15、民收入提上日程的重要原因。 (三)城乡社保发展不均衡 由于各种现实和历史原因,我国在城乡方面的发展极其不均衡,而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乡社保发展不均衡。我国才长期以来主要将社会保障面向城市人口,而不包括日益扩增的农村人口。城市中建立很多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工伤、生育、事业方面;并且率先在城市建立了生活保障制度,其保障水平远远高于农村;长期以来,各项福利都是城镇人口的专利,很少能有农村人享受到这些福利。 (四)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的就业歧视存在,很多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知识水平、最终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由于受到年龄、性别、户籍、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往往在职
16、业选择、就业机会、薪资待遇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特别是“双轨制”的劳动用工制度,直接导致了同样工作而不同薪酬情况的发生。人为的在初次分配时就拉大了劳动报酬的差距。而且在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对于以仅具备劳动能力为首的很多劳动者而言,其谈判能力弱、选择余地小,往往对于企业的分配结果和分配方式,只能被动的接受,从而导致劳动者的薪酬不均衡现象更加严重。 四、解决收入分配改革复杂性办法 (一)正确认识其复杂性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 由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的制约,导致收入分配改革难以进行,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的特征。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经济成
17、分都相对单一,比如西方国家私有制居多,公有经济稀少,并不算复杂。而在世界上,中国的经济成分类型是最多的,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公有制经济又分为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分为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等,并且还有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成分造成了复杂的收入分配问题,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简单,通过税收或再分配进行调整就能予以解决。 (二)收入分配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就是针对利益关系进行调整和再构造,实现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成果。有些专家认为,利益的刚性就是改革的难点。在现有结构的分配下,利益地较量有时候会出现更迭的特征,此消
18、彼长,在一个群体的利益增长的同时,另一个群体的利益就会消减。例如,劳动多得的同时,资本就会少得。每个群体都希望得到更高的利益,一旦获得利益的轨道趋于稳定后,就只会刚性的往上走。但是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拿下利益,就会遇到很多阻碍,而改革很难同时满足所有群体对于增加利益的要求,改革的难度因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随之增加。 (三)正视收入分配改革的着力点 就数量来讲,我国现阶段的低收入人群还很多,这些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职工、民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一线职工。在我国的农民数量仅有七八亿,使农民的收入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一些劳动密集的中小型企业的
19、收入本身就小,生产经营的环境又不好,例如,融资难、税负偏重、成本上升快等问题,使得它有着很低的声场附加值,以至于,它没有足够的钱给职工加薪。不完善的分配环节,难以避免地使低收入人群持续不断较快增长。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实践及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梳理,针对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仍然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直接受到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严重制约,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都能形成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而且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这就使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希望通过研究分配环节
20、中存在的复杂性与难题,可以给我国分配制度地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能够使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经济与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够得到发挥与调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富民强。参考文献: 李实,杨穗.中国城市低保政策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作用.中国人口科学,2010(5). 颜鹏飞,李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及其向科学发展的转型.理论探讨,2011(8). 杨灿明,郭慧芳,赵颖.论经济发展方式与收入分配秩序,财贸经济.2011(5):44-49. 常兴华,波兰、匈牙利等国收入分配现状与政策的考察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13(8). 王敏.欧盟部分国家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研究,财
21、政监督.2011(10). 牛根颖.30 年来我国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与格局的重大变化,经济研究参考.2011(13):10-23. 郑功成.社会保障: 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保障,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6). 王延中,龙玉其.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中共党史研究.2012(11). 阿尔蒂马?森(著),王宇,王文玉(译).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贾康.收入分配与政策优化、制度变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李福安.分配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龙玉其.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厉以宁,李扬等.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青连斌.公平分配的实现机制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宁德业.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