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历程探析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巩固和完善离不开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可分为积极回应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面临的理论挑战与实践难题、努力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建设策略、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渠道与方式等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遇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经济全球化、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等方面的挑战,而相应的对策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意识形态建设打牢坚固的?济基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
2、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等四个方面。 下载 关键词:市场经济 主流意识形态 历史演进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020-03 “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自托拉西提出后,经过 200 多年的发展,期间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内涵日益丰富。意识形态的影响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正如俞吾金在意识形态论中所说的那样“意识形态已经成
3、为当今时代的政治哲学主题。”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一个国家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同时它又在促进社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推动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所以,在今天,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概况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激发社会各阶层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极力克服各种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经济现实,关于发展市场经济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联系,会怎样
4、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我们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便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首先,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属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范畴,而意识形态又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二,从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讲究自由平等,崇尚开放竞争的经济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理念原则。而当这些理念原则与社会主义相融合,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对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5、。这都反映了市场经济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每一种新经济体制取代旧经济体制,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必定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努力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又要极力克服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以及由市场经济本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辩证看待源自于这些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价值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矫正其腐朽和歪曲的价值体系,从而形成符合社会主义中国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历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且日臻成熟的,在建设
6、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来阐述这一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程。 (一)积极回应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面临的理论挑战与实践难题 这一阶段时间范围是从 1992 年 1 月到 2002 年 10 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利益群体发生分化。不管在生产还是新生活领域都出现了新的东西。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与时俱进”,在面对外来的的思想文化时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与选择性,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有所增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
7、被削弱,这些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来适应时代的需要,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2 年初,面对人们在新时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迷茫以及对于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困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回答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不仅回答了姓“资”还是姓“社”
8、问题,而且也完整表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澄清了人们思想中的混乱,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内部矛盾消失,反之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趋势。与此同时,一些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日趋腐化,腐败问题愈演愈烈。再加上中国共产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所以对于此时如何建设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9、下,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进行理论创新,逐渐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比较全面的阐述是在 2000 年 2 月 25 日广东考察过程中,他认为“三个代表”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也进一步表明了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目标。同时党还根据当前时期实践发展的新需要,提出了一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观点,即始终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
10、的指导地位,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积极主动地同西方资本主义思潮作斗争。并且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二)努力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建设策略 这一阶段时间范围是从 2002 年 11 月到 2012 年 11 月。随着经济高速度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不合理的发展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对于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的发展,自十六大以来,社会各界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些悲观主义者甚至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此时提高社会各界对改革开
11、放的共识、形成思想?y 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历史情形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根据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不仅凝聚了人们的思想共识,而且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发展,但发展不是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其次,实现发展并不意味着一切,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在实现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民
12、福祉,“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好各方面的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相辅相成的,它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此同时,党也对如何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策略。首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明确规定为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从执
13、政的角度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同时,还把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作为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形式。其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力建立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再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当前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阐述,它要求我们要始终牢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后,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三)进一步拓展和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渠道与方式 这一阶段时间范围是从 2012 年 11 月至今。十八大以来,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除了继续强调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外,还突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 2013 年 8
15、 月 19 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做出了明确指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形成思想共识,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期,要进一步扩大思想宣传教育,以增强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主要体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
16、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这些方面。 党的十八大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奋斗历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是我们中国人民几代人的梦想,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长久以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体人民的团结
17、奋斗,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努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这个梦想自觉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们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仅如此,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了新的概括,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而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为我们实现国家繁
18、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美好社会和公民基本价值追求的生动阐述,更是对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重申。 这些理论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坚定了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散发自身的激情。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自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度发展,在经济
19、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完善,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党和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它也始终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的精神引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些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那些艰辛曲折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一)市场经济以来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入侵。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20、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升,这种入侵也愈加强烈。西方发达国家在其强大军事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向我国传输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及各种腐朽思想,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和赞美资本主义的言论不绝于耳,通过各种形式输入中国,希望取得话语权、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以此来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终达到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目的。 2.经济全球化对意识形态建设构成的挑战。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在新时期,虽然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下滑趋势,但依然是
21、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必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并希望将这种经济影响力转换为政治影响力。这些西方国家希望通过这种政治影响力来促使自己的意识形态得到广泛的认可,进一步增强其在世界的话语权,巩固其世界霸权地位。伴随经济全球化内在危机的持续释放以及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可能会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 3.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冲击意识形态安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利益群体发生分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价值选择呈现
22、多样性、自主性的趋势,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通过各种渠道被人们所认知,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想文化被一些人推崇,并当做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解决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意识形态建设打牢坚固的经济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其基础。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努力做到改革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此同时,要注重经济建设与
23、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2.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我们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斥社会各个角落,发挥各种文化形式的作用,生动形象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自觉改善自身的言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而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
24、道德滋养,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所以,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之后,我们要创造与此相配合的广泛的新闻平台,积极向上的娱乐平台,科学严谨的学术平台,始终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意识多元化格局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25、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思想认同,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意识形态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潮流,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应该随着社会变化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公众的信息来源日益广泛,内容日益?S 富,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可小觑,这必然会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既要接受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存在,又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借鉴一些先进的元素和
26、思想,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参考文献: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人民出版社,2009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6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1(21) 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作者简介:石仁烽,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在读硕士。 (责编:贾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