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福在学生评价中的追寻与回归研究摘 要 教育的终级指向是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幸福感。因此,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为目标、采用多元而全面的评价方式、关注过程、注重实践创新与学生体验及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评价中回归幸福。下载 关键词 幸福发展 学生评价 回归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如果我们要问:“人类主要关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能听到一种答案:“幸福。”作为以发展人为使命的教育活动,它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帮助学生“过”上一种“好”生活,就关涉到“幸福”这一生活主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
2、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 一、幸福的定义 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人想使幸福摆脱偶然性的束缚。他们想用一种独立于健康、财富和日常生活沉浮的方式来给幸福下定义。感性主义幸福观将追求快乐和肉体感性欲望的满足看作是幸福的最高意义。 尽管对幸福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就幸福的本质而言,它是关于生活主体的主观感受,是主体的某种愿望或渴求得以实现或得到满足时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是具体和抽象的结合、个体和外界的联结。 二、幸福在学生评价中追寻的过程 大学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尤其是在这个物质丰裕、科技发达的时代,大学生活似乎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现实中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人文
3、关怀,一直以静态评价为核心的方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当前这种简单化和唯量化的测试评价不仅不能使学生领悟到教育中幸福的意蕴,反而使教育与生活割裂,学生学习的过程体会不到生活的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评价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更强调能力的多元性建构,重视知行统一,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幸福回归至学生评价的策略 (一)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五种
4、智能,比如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智能,教育学生要使学生从弱势智能向优势智能迁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多元而全面的评价方式。 评价应当尽量把知识的评定跟其他目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发展,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幸福的发展。考试并非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方式,在评价中可以将考试与考查相结合。其中考试又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书面考试、口头考试、操作考试的方式,而考查可以在课堂提问、批改作业、课堂与日常观察以及阶段性考查中来实施。如观察、记录
5、、表演、短文写作、口头演说、自我展示、学习档案、阅读写作日志、团队项目合作、人生计划等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同时应当拓宽评价指标,把学生评价扩展到除知识技能之外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方面,且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应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关注过程、注重实践创新与学生体验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生命体,具有多元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能力,注重学生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及个性才能的充分展示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教育者评价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获得的多寡与丰歉来评价或
6、判断一个人的发展水平。评价也应当贯穿在学习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倡导评价情境化,通过在问题解决情境中让学生找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形成创新思维模式。 (四)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评价。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普遍存在着“对象性思维”,教师和学生都把另一方看作是相对立的客体对象,教师往往处于权威的地位,掌握着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生杀大权”,对学生进行控制、观察、分析和评价,更多的是诊断、甄别与选拔,看到的似乎都是学生的弱势与不足,学生则在这种关系中形成了消极的体验,感到一种被控制感和无助感。这也就失去了评价之改进和促进学生进一
7、步体验幸福学习的本义。 四、结语 幸福最好不要被理解为一种寄希望于未来而获得的状态。当前的幸福与未来的幸福之间不是互不相容的,它甚至可能对未来幸福会产生重要作用。教育过程不应是学生为了今后的幸福而不得不忍受的一个痛苦的过程,而应该是幸福的过程。教育的定位在于追求人生幸福,评价应以个体的幸福体验为出发点和参照值,后继的教育活动才可能朝有助于个体幸福体验的方向进行。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被尊重的人格尊严,在平等的、发展的、全面的评价观中成长才能真正体悟到幸福的真谛。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著.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年 2 月版,前言9.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郭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的启示.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