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环经济的制造业技术选择与保障对策的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应遵循的原则,并针对制造业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对策。分析了面向循环经济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模式, 下载 关键词:循环经济 制造业 先进制造技术 保障措施 一、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内部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由此造成出入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质流,造成经济活动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特征:而前者则要求系统内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从而能够形成“
2、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 二、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及末端治理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制造业是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垃圾的运动和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推动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这种末端治理有很多弊端: (1) 不能避免污染发生; (2) 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 会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牺牲了真正的技术创新; (5) 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 治标不治本,且易造成各领域间的矛盾; (7) 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采用更为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三、循环经济下制造业应遵循的原则 1、减量化原
3、则:该原则要求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经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物品。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 3、再循环原则:该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学科、能源要尽可能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四、面向循环经济的制造技术 (一) 绿色制造 近几年,绿色制造的概念和内涵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绿色制造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二) 先进制造技术 1、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 该技术将构思、设计、仿真、工艺设计与制造、组装、测试及文档编制等活动集中到一个统一系统中,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人工智能技
4、术使产品设计可达到本领域专家水平。 2、微加工技术 微加工技术的出现,使做减法的技术方法论转向做加法的技术方法论。它将成为一项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跨时代技术。 3、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主要用于产品设计开发中的设计和功能验证、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检验、供货报价和用户评价等。它可以降低了制造成本,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4、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它们是先进制造集成技术。柔性制造单元把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有机融合,具有对品种和批量随机变化的制造自动响应的“柔性”,并具有工件监测、刀具监控等功能。 5、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并
5、行、集成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产品开发周期、质量、成本要求,并提高一次成功率。 6、虚拟制造系统 虚拟制造系统是指在虚拟环境下,以图形虚拟和仿真技术为通过不消耗实际资源和能量的生产活动。从而实现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评价及产品性能预测,做出收益和风险评价,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三) 先进生产模式 1、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是一种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一个公司都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并实施自己的经营战略。这个结构具备三种基本资源:有创新精神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有技术、有知识的高素质人员;先进制造技术。 2、制造(企业) 资源计划 制造资源计划是指将制造过程的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等各个环节纳入
6、企业统一计划轨道进行管理控制,缩短生产准备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3、精益生产和准时制生产 精益生产是按照“精益”的要求,理顺企业生产带动的各个环节,去掉一切不增值环节,实现产品以最短时间上市,以最好质量、最低费用交付使用,并做好售前、售后服务。 4、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始于原材料供应商、经由工厂和仓库、止于最终顾客的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重点落在企业每天进行的满足顾客需求的核心活动上。 五、促进制造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2、推行环境经济政策 3、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大力提倡公众参与 六、结语 为了改变资源急剧消耗、环境急剧恶化这
7、一趋势,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个循环型社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和有识之士的共识。 参考文献: 林国富. 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及其内涵,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7 宗贵生.集成快速制造技术.中国机械工程,1997 陈庆新.虚拟制造系统中虚拟设备选择初探.中国机械工程,1997;8 黄雄.精益生产与企业竞争.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8 高军,王暖.环境保护与企业运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7 刘光复,刘志峰.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李良园.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7 (责任编辑: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