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8 ,大小:206.50KB ,
资源ID:13893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389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doc

1、 1 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习题库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 “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 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 “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2、河流 “和 “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 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

3、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 “ 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

4、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 “ 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D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 “ 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 这是一种( D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

5、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 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 “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 这段话告诉我们( D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 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 渗透 2 16、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A、矛盾的

6、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 “ 拔苗助长 ” 的事例是 ( C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 “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 。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 黑格尔说 ,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 的人手了。这句话表

7、达的哲学道理是( D)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BC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 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AB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B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 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BCD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BD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 的手

9、,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AD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 白马非马 “的命题 ( BD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 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ABD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10、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ABC ) 3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 yi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BC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 “ 胸中有数 “ B.它可以克服 “ 过 “与 “ 不及 “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 “ 左 “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BC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1、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ABCD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ABC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BC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 “过头 “与 “不及 “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ABD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

12、、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CD ) A、数量的增减和 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BD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BCD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BD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 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CD

13、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ABCD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 “这种观点是( BCD )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AC )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

14、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ABCD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 “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 “其含义是( CD )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4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5、的关系 C.认识中 “ 源 ” 和 “ 流 ” 的关 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C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 义的是( C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

16、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

17、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限延长 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B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 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CD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BC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

18、CD )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C ) 5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BCD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BCD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BCD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19、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 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 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

20、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 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 科学技术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 管理方式 9、上层

21、建筑的核心是 ( C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CD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B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

22、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BC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 者 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BC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 ,在于要求我们 ( ABD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AB

23、CD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 2、 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 : 1.商品是: ( A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

24、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价值的本质是 ( D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A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D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7.商

25、品的二因素是由 ( C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7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D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

26、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C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1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D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13.剩余价值来源于 ( C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C )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

27、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C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6.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D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1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D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28、 A )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9资本主义周期性经 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 ( B ) A.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资本主义竞争激烈; 2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C )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21.产业资本是 ( D ) A.生产资本; B.工业资本; C.社会总资本; D.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2.产业资本循环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B ) A.流通阶段

29、; B.生产阶段; C.购买阶段; D.售卖阶段; 23.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 A ) A.G WPW G ; B.WPW G G ; C.PW G WP ; D.W G WPW ; 24.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 ( A ) A.G WPW G ; B.WPW G W; C.PW G WP ; D.W G WPW ; 25.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D )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8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C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

30、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7.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 ( B )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28.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C ) A.劳动时间和产品的销售时间; B.产品的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D.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29.资本的周转速度和 ( B )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 数成反比; 30.把生产资料

31、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A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31.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 ( D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32.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D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 器、设备; 33.社会总资本 (社会资本 )是指 ( A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

32、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34.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B )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35.生产成本是 ( D )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36.利润本质上是 ( D )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3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 ( B )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38.利润率是 ( D

33、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3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A )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40.成本价格是由 ( D ) A.固定资本形成的; B.流动资本形成的; C.所用资本形成的; D.所费资本形成的; 41.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C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4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D )

34、 9 A.价格竞争为特征的; B.资本循环为特征的; C.资本周转为特征的; D.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42.生产价格是 ( D ) A.预付资本加利润; B.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C.成本价格加利润; D.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 A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BCD ) A.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B. 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D.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是 ( AC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35、.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 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 ( AC ) A.具体劳动; B.社会劳动; C.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 5.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BCD ) A.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B.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 C.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是由不 同具体劳动创造的; 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产生的条件是 ( AB ) A.社会分工; B.社会化大生产; C.自然经济; D.经济危机; 7.价值规律对私有制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是通过 ( AC ) A.竞争实现的; B.信用实现的; C.市场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D.成本价格的波动实现的; 13.劳动时间的长

36、短取决于 ( BD ) A.产品的性质; B.生产技术水平; C.企业管理水平; D.劳动生产率高低; 14.产业资本循环包括两个进程 ( BD ) A.购买过程; B.生产过程; C.消费过程; D.流通过程; 15.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BC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流通资本; D.固定资本; 16.产业资本循环是 ( ACD ) A.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并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带着增殖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B.生产资本的运动;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18.资本周转速度与 ( BD ) A.周转时间成正比; B.周转时间

37、成反比; C.周转时间无关; D.周转次数成正比; 19.资本周转时间由两方面构成 ( AB )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 C. 销售时间; D.购买时间; 2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BD )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比重;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固定资本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度;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A )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10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竞争的结果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C )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38、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垄断的形成是 ( A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C ) A.18 世纪末期; B.19 世纪中期; C.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垄断利润是 ( D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6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B ) A垄断统治;

39、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C )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A )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D )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0.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 C ) A.卡特尔;

40、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C )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1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B ) A产业资本; B金融资本; C银行资本; D商业 资本 13.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B ) A.规定垄断价格; B.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掌握国家政权; D.避免两败俱伤 14.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C ) A.内容变化; B.作用性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15.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 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17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B ) A垄断高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